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97節 大明王
新書《大國崛起1900》求收藏。↖↖,

 ————————————

 日本騎兵的戰績傳回了日本後,德川幕府也十分驚訝,絕口不提再次出兵的話題,這八百人其實是他們的先頭部隊,是來試探清軍的,如果發現清軍不過如此,他們才打算派出大部隊,德川家不是豐臣家,他們倒是對中國的土地沒有那麽大的野心,純粹是處於政治影響力考慮才出兵的。

 可是他們沒想到打的這麽慘,第一仗就險些全軍覆沒了。

 剛剛繼位僅兩年的德川家綱連忙請來旅居日本,曾在少林寺學過拳的杭州人陳元贇,向他打聽八旗兵的戰鬥力情況。

 這個陳元贇是個奇人,儒釋道都很精通,精通到什麽程度呢,大概是後世南懷瑾大師的程度,這種人在日本自然是被尊奉為大師的,他還在少林寺學過拳法,就是他將少林拳法傳入日本,後來發展出了日本的柔術。

 但是此時卻不是因為大明滅亡而來到日本的,而是早幾年就到了日本,大概是來傳道的吧。

 本來就有本事,是大師級別,在日本教授了很多徒弟,又有中國人的身份,地位更高。

 中國人、僧人,這些在亞洲都是有光環效果的,有所謂“日本法不殺大唐僧,有犯止於逐,再往則戮及同舟”的法律,中國僧人在日本犯死罪也只是驅逐,如果敢返回的話,一般也不殺。而是殺同船的人警告。

 陳元贇兩樣都佔了。因此格外收到尊敬。加上是有真本事的,從民間到將軍,遇到中國問題,甚至很多日本大事,都會向他請教一二。

 陳元贇告訴德川家綱,韃子確實很強,悍不畏死,但是打仗跟武道不同。不是個人強大就能打贏戰爭的,告訴德川家綱打仗還得靠兵法。

 大師的話得到了德川家綱的深深讚同,於是給文臣武將一人發了一本孫子兵法讓他們去讀,還請陳元贇幫他練習一下陣法,陳元贇卻告訴將軍他不懂這些,並且告訴德川家綱,書上得來終覺淺,打仗是一定要實戰的,當年秦穆公手下大將,百裡奚的兒子孟明視一開始也經常打敗仗。一連輸了三場,才打了一場著名的崤之戰。

 德川家綱於是讓人給帶兵的大名松平光長傳令。告訴他必須一直呆在大明,留心學習大明兵法,以及掌握實戰之術,不要顧惜武士生命,只要有十個人回來就好,作為種子。

 這些都是後話了。

 楊潮覺得隆武皇帝待在緬甸也不是個事,他逃跑之後,對士氣打擊很大,雖然江南早已經不知朱天子,但是李定國的麾下卻以解救皇帝為目標,於是楊潮派出了使者前往緬甸,面見緬王,希望能夠接回隆武帝。

 只要接回了朱慈煥,那麽李定國這五萬人就解放出來了,另外文安之招撫的夔東軍也可會聽命北伐,這就有十萬人了,這十萬人楊潮打算依然讓他們攻打四川,楊潮還真不放心滿清在四川玩奴隸製,那地方中心是平原,四面都是山,蜀道難啊,打起來比打陝西還費勁,不趁著他們立足未穩把這群奴隸製打跑,將來就麻煩了。

 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今年楊潮不打算北伐,依然在積攢力量。

 無論怎麽看,明年都要一鼓作氣北伐中原,結束這場歷時十年的漫長戰爭了。

 所以派出使者,接回皇帝,勢在必行。

 但是楊潮沒想到這給了手下一個機會。

 使者為福王和許四男,但是許四男臨行前,黃鳳府秘密跟他詳談了。

 結果許四男年底回來的時候,帶來了一封聖旨,這封聖旨讓楊潮都感到驚詫莫名。

 因為這封聖旨是封楊潮為王的聖旨,這沒有什麽可奇怪的,孫可望封王了,李定國封王了,劉文秀封王了,再封一個楊潮為王不足為奇。

 讓楊潮驚詫的是,朱慈煥竟然封楊潮為大明王!

 朱慈煥是大明天子,他封楊潮為大明王,這扯的那一路蛋?

 但是當楊潮聽完許四男對隆武皇帝的處境描述後,基本上就想通了,朱慈煥也是逼不得已啊,他是想用大明換取楊潮救他。

 原來小皇帝在緬甸真的受苦了。

 緬王自始至終都沒有見他,因為緬王平達力不知道該用什麽禮節拜見大明天子,用藩臣之禮嗎,朝鮮國王倒是能拉下臉給大明天子磕頭,緬王真的拉不下臉,所以乾脆就不見了,將隆武皇帝一夥安置在東籲城外,給他們建了一個簡易圍欄圈了起來。

 這時候跟隨皇帝的文臣武將人數不少,但是已經沒有什麽禮義廉恥了,但凡有點禮義廉恥的都已經在妻女被緬甸人搶走做奴隸的時候自殺身亡了。

 這些官員此時苟且偷安,經常混入緬甸來到大明天子圈地的百姓中取樂,“短衣跣足,混入緬婦,席地坐笑”。緬甸人感歎道:“天朝大臣如此嬉戲無度,天下安得不亡?”當地通事說:“我看這幾多老爺越發不像個興王圖霸的人。”

 皇帝懊惱不已,派官員輪流巡夜,結果輪值的官員乘機“張燈高飲,徹夜歌號”。以馬吉翔、李國泰為首夜夜會飲於皇親王維恭家內,維恭家有個叫黎應祥的廣東女戲子,成了他們最好的取樂去處。綏寧伯蒲纓、太監楊國明等一乾權貴則大開,日夜呼么喝六,一片喧嘩。皇帝大怒,命錦衣衛士前往拆毀,諸臣賭興正濃,那管什麽皇帝聖旨,換個地方重開,喧嘯如故。

 最可氣的是,馬吉翔等人終於沒有錢了,馬吉翔、李國泰對皇帝訴說廷臣和隨從人員生活困難,有的人已經沒糧下鍋。要皇帝拿出內帑發俸祿。皇帝又哪裡有什麽家產。一怒之下把黃金製造的國璽扔到地上。讓他們鑿碎分給群臣。典璽太監李國用叩頭道:“臣萬死不敢碎此寶!”馬吉翔、李國泰卻毫無顧忌,當即將國璽鑿碎,分給各臣數錢至一二兩不等。

 秋收後緬王送來一批新收的稻谷,皇帝指示分給窮困的隨行官員。馬吉翔卻視若己物,分給同自己交情密切的人員,引起小朝廷內部極大不滿。護衛總兵鄧凱大呼道:“時勢至此,尚敢蒙蔽上聽。升鬥之惠,不給從官。良心何在?”馬吉翔命手下人把鄧凱打翻在地,傷足不能行走。

 這就是許四男告訴楊潮的皇帝在緬甸的情況。

 聽完楊潮都不由得同情起來,一個皇帝當到了這種程度,只有一聲歎息。

 不過楊潮對這個馬吉翔倒是好奇起來,此人一直深的隆武皇帝信任,哪怕曾經投靠過孫可望,之後依然被皇帝深信不疑,朱慈煥去緬甸就是他鼓動的,奸臣當到這個份上,也確實是一個人才啊。

 不過此時這貨完全是一個奸佞了。敢當著皇帝面逼著皇帝把黃金玉璽打碎分錢,恐怕皇帝該看透這是一個什麽貨色了。估計吃了馬吉翔的心都有。

 只是朱慈煥為什麽不殺了馬吉翔呢,都到了這種時候,要殺一個權臣應該不難了吧,想了想,楊潮猜測馬吉翔這個人拉別人賭錢恐怕不是真的好賭,也許是拉攏人馬培植勢力吧,不是皇帝不想殺馬吉翔,而是皇帝根本殺不了馬吉翔。

 楊潮猜測的不離十,唯獨沒有猜到此時馬吉翔已經死了,死在了許四男手中,死在一杯毒酒之下。

 許四男為什麽要殺馬吉翔,因為他需要馬吉翔幫他做一件事,而這件事他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而這件事正是冊封大明王一事。

 這件事就是黃鳳府臨行前跟許四男密談的事情。

 黃鳳府當時問許四男,願不願意為了大都督去死,許四男堅決保證,只要大都督一句話,他立刻割下人頭親自奉上。

 黃鳳府這才將主意告訴了許四男,一切都是黃鳳府策劃,許四男執行,但是他們都心甘情願,尤其是許多男的弟弟許四男,他是真的可以為了楊潮去死的軍中年輕一帶軍官。

 許家是孝陵衛貧苦軍戶,但是家中子嗣眾多,大概是因為老大取了個許多男的原因,後面一個接一個生兒子,從許二男到許四男,還有一個妹妹叫做許小妹。

 家中四子一女,許家的負擔實在太重了,年紀輕輕許多男他爹就已經彎腰駝背,頭髮花白了。

 許多男十五歲跟隨楊潮,那時候許四男才只有九歲,許多男賺到軍餉後,沒有想著給自己娶媳婦,而是先給家裡蓋了房子,還供弟弟們讀書,那是崇禎十四年的事了。

 五年後,許四男告訴哥哥,他也要從軍,許多男以他年紀小拒絕了,六年後,許四男又要從軍,一直到七年後的隆武三年,許多男已經官至總兵,許四男也已經十六了,許多男才許可了弟弟從軍。

 讀過九年書,從小就立志像哥哥那樣做一個英雄,受他大哥影響,一直對楊潮狂熱的崇拜,而且還認定楊潮是他們家的恩人,九歲之前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忘,他記憶之中就沒有吃過肉,直到哥哥當了兵之後,家境才好轉起來,海州大捷之後,他哥哥步步高升,更是成了孝陵衛一帶的名人,也是那時候許四男才有了強烈的從軍渴望。

 讀書的時候,這小子就偏愛兵書,讀遍了能買到的兵書,還沒事就向老兵打聽打仗的事情,他們家分到了新江口的田地後,更是有事沒事往軍營跑,沒從軍前,他就已經熟悉了所有的軍事訓練,自己練習掌握了所有的技能。

 從軍之後,從一個小兵做起,雖然是一個讀書人,但是打仗異乎尋常的勇敢,屢立戰功也多次負傷,最後通過軍中科舉,考入了兵科,楊潮最後調他去孫可望哪裡做使者,一下子凸顯出他能言善辯條理清晰的兵家素養。

 很顯然許四男這種人,就是因為楊潮而得到機會,甚至整個家族都因為楊潮而改變命運,是楊潮嫡系中的嫡系,親信中的親信。

 跟黃鳳府一樣,做夢都想看到楊潮登基稱帝的那一天,結果就跟黃鳳府密謀,搞出了這個冊封大明王之事。收買馬吉翔,讓馬吉翔遊說、逼迫皇帝,答應冊封楊潮為大明王,最後還殺了馬吉翔滅口,當他帶著冊封詔書離開東籲的時候,馬吉翔的屍體已經冰冷了。

 可是問題來了,楊潮敢不敢接受,這個名字太過於敏感了,大明王,大明的王啊,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皇帝打算禪讓給楊潮了,而且別人都會傳言,這個禪讓是楊潮逼迫的。

 看著許四男的熱切眼神,又想到後世的評說,楊潮只能心中哀歎一聲。

 然後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五體投地。

 傳旨的太監楊國明匆匆念完聖旨,然後立刻把楊潮扶起來,在一旁媚笑道:

 “咱家恭賀王爺了,王爺千歲,萬壽無疆!”

 在一旁觀禮的人數不少,南京城大大小小的勳貴、縉紳,還有文武百官。

 此時有狂喜的,又哀歎的,還有大腦一片空白的。

 朱慈烺也在場,楊潮竟然接受了大明王的頭銜,朱慈烺感覺到自己的心在不停的下沉,仿佛掉進了一個深淵之中。

 他還在愣神的時候,突然感到有人在他背後拍了一下,一看發現是黃鳳府。

 “王爺,該表示了!”

 黃鳳府冷冷說道。

 朱慈烺深吸一口氣。

 突然一步向前, 拚命擠出笑容:

 “孤王恭喜大明王,賀喜楊王爺,王爺就藩大明王,實至名歸!”

 朱慈烺的話讓一大群自認是大明忠臣的文人心裡感覺到吃了蒼蠅一般。

 接著在一眾官員的賀喜聲中,冊封儀式圓滿的結束了。

 “大人,該定製禮服了。”

 黃鳳府悄然說道。

 朱慈煥已經落魄到除了一封聖旨外,什麽蟒袍、玉帶之類的東西都賞賜不出來的地步,所以楊國明隻帶了一封聖旨而已。

 而一個王爺應有的袍服都得楊潮自製。

 黃鳳府的速度很快,快到楊潮認為他是早有準備,十天之後,趕在過年之前,他就送上了蟒袍來。

 楊潮也沒有在意,就隨身穿上了,很久之後,他才注意到,這件蟒袍是上的龍有五爪!u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