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85節 你也怕我
  今天楊潮請自己來金釵樓,他就又想了起來,心中不由擔憂是不是耽誤了楊潮的大事,畢竟這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了。

  因此有些猶豫,但總是要說出來的。

  “啊,什麽?”

  可是沒想到楊潮並沒有聽清楚,第一是因為樂曲聲太大,第二則是楊潮沒有留意。

  不過楊潮終於轉過頭來了:“胡兄,你說什麽?”

  胡全說道:“幾天前許仲孝去北京了。”

  楊潮一愣:“他去北京了?”

  楊潮讓胡全幫忙盯著,如果有意外,就讓胡全找自己,但是胡全很少找自己,因為許仲孝自從出了江寧縣的大牢後,就一直躲在家裡,足不出戶。

  可是沒想到竟然突然進京了。

  他進京去幹什麽。

  楊潮之所以讓朋友幫忙盯著,就是大新許仲孝玩什麽貓膩,會暗中對付自己。

  換做楊潮自己,如果被人害的進了大牢,險些發配充軍,那麽出來後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楊潮相信許仲孝也是這樣的人,相信許仲孝肯定無時無刻不想著報復自己。

  可他去北京幹什麽?

  看到楊潮深思的樣子,胡全突然有點緊張,害怕因為自己的疏忽,而讓楊潮受到損失。

  “楊兄,沒有關系吧?”

  胡全擔憂的問道。

  楊潮道:“沒關系啊?能有什麽關系!”

  其實胡全以為自己耽誤了楊潮的大事,而楊潮以為胡全是問許仲孝進京有什麽影響。

  胡全當然沒有耽誤楊潮的事,但許仲孝進京卻不可能沒有影響,只是楊潮不想讓朋友擔心而已。

  胡全聽後,臉上輕松下來,歎道:“沒關系就好。”

  此時台上的曲子已經停了,台下的觀眾一個個都坐直了身體,當然主要是前兩排的官員和文人,後面的富商則只有幾個人聽懂了,大多數都很迷茫,只是來湊熱鬧的。

  中國文化說到底,還是一種文人文化,所以文人因此為自豪,也以此來鄙視其他階層。

  這一曲《十面埋伏》有一百人伴奏,別說伴奏了,就單單是一百個人表演,就足以讓這首本來就很有氣勢的曲子,氣勢更勝三分,在加上顧湄的演藝,更是舒緩有度,節奏把握更好。

  讓氣氛從一開始立刻就推向了一個高潮。

  接著顧湄開始唱詞,唱的都是慢詞。

  歌女彈唱的小曲,一般分為三種,小令、中調和慢詞。

  這三種小曲是用字數和本身的節奏來區分的,小令一般節奏明快,詞句精練,因此很快就會結束。

  小令的‘令’字,來源就是酒令,一般是用來勸酒的,因此不適合唱太長的時間。

  小令的曲子,正是從過去流行的長曲、大曲中截取的,一般都是節奏很快的高潮部分。

  中調的字數比小令多,樂曲也比小令稍微舒緩一些,因此唱的時間稍長,如果說小令是一首歌的高潮部分,那麽中調就是一首短歌了。

  慢詞也叫長調,字數一般接近或者超過百字,加上曲子比較舒緩,因此可以唱一段時間,是最適合舞台表演的曲目,一首慢詞也有自己的副歌和高潮部分,而且只是單遍,並不重複,楊潮感覺,這就有些類似後世的流行歌曲了。

  跟流行歌曲相似的還有,一般新詞比老詞更受歡迎,就好像新歌比老歌更受歡迎一樣,不同的是流行歌曲的每首歌、每首曲都不一樣,而慢詞變得只有詞,不變的是曲子。

  或許跟古代懂音律的人,比能作詞的人更少,於是才出現這種曲子固定,文人填詞的形式吧,或者是為了方便文人以固定格式來作詞,所以曲子也固定了下來,就好像詩就只有五言、六言、七言三種格律一樣。

  一首慢詞可以唱不短的時間,有的甚至會有一刻鍾(十多分鍾)。

  顧湄唱的自然極好,後面還有百人伴奏,她用琵琶的時候,後面就多是撫琴和吹簫笛,她撫琴的時候,後面則是簫笛管子等等,總之顧湄一定要被凸顯出來,這就是伴奏的作用。

  顧湄的詞大多是比較新的詞作,雖然沒有‘楊柳岸曉風殘月’那樣的名句出名,可是畢竟是新詞,大家都有喜新厭舊的毛病,天天唱‘楊柳岸’誰會聽啊。

  秦淮河的青樓中,有一種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哪個名妓唱那些詞,別人是不能唱的。

  比如顧湄唱過的詞,李香君就不會唱,當然傳唱是很多的,李香君和顧湄這樣的名妓,她們唱出去的詞,會被很多人傳唱,但是這些傳唱的,往往都是些不入流的歌女。

  真正有名氣有地位的名妓,她們都是唱自己的詞,好像後世的原唱一樣,而她們的名字,也就隨著她們所唱的詩詞慢慢傳開,越是有名氣的名妓,越是好的詩詞,越容易傳唱,名妓的名氣就越大,詩詞的名氣就月響。

  所以很多才子把詩詞給名妓唱,越是有名的名妓,越是容易讓他們的詩詞出名,越是有名的詩詞,也越是讓名妓的名氣大,這兩者相輔相成。

  因此秦淮河的名妓喜歡結交才子,才子也願意結交名妓,各有所需。

  楊潮給李香君抄的那首長詩之所以讓顧湄羨慕,就是因為那首詩可能會成為千古名篇。

  如果多幾首這樣的詩詞,顧湄的名氣恐怕會反彈,重新壓過李香君。

  但是李香君多唱幾首名作,名氣會把顧湄進一步拉大。

  這就是顧湄為什麽逼迫楊潮一定要給她作一首詩的原因。

  楊潮看似神情專注,但是耳朵其實沒有在聽,眼睛也沒有在看。

  只是心中在想著,許仲孝到北京去,到底是幹什麽的。

  楊潮反覆想著,不認為許仲孝是去北京謀劃著害自己,因為許家的關系,主要還是在南京,去北京等於離開自己的關系網,即便在北京能夠結交上一兩個權貴,也是得不償失。

  那麽許仲孝去北京就只是想離開南京了。

  想到這裡,楊潮心中冷哼一聲:原來你也會怕我!

  楊潮一直提防許仲孝害自己,更害怕許仲孝害自己的家人。

  許仲孝自己去了北京,也離開了南京,肯定跟楊潮的想法一樣。

  楊潮怕許仲孝用卑劣手段報復自己的家人,其實許仲孝也怕楊潮對付他。

  這就跟人怕虎狼,其實虎狼未必不害怕人一樣。

  所以楊潮就把家人送到了杭州,而許仲孝自己都去了北京,其實都是在躲避對方。

  ————————————

  建了一個書友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145095539。同時求推薦票,收藏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