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85節 全勝
清軍的這些小船,在進攻的時候,能夠群狼咬死惡虎,但是在逃跑的時候,就完全不是全部帆船的楊潮水軍了。

 不提那十艘三桅大海船,就是張大桅剩下的二十艘雙桅船,速度也跟小漁船不是一個層次。

 如果不是收到軍令,張大桅還真不想追擊,他四百艘船,被打的只剩下二十艘,老實說他心中此時也是怕到了極點,但是楊潮軍令他可不敢不執行,於是立刻傳令追擊。

 很快他們就追上了清軍艦船,咬住了他們的尾巴,然後狠狠的咬下了一塊肉。

 一艘艘清軍漁船,見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過,亂作一團,有些漁船選擇尋找就近的江岸登岸,有的士兵乾脆直接跳江,朝著兩岸遊去。

 “全軍出動!務必不讓一個清軍逃掉!”

 楊潮立刻下令,城門打開,一隊隊士兵衝出城門,沿著江岸絞殺清軍。

 長江上,另一場追擊一直在繼續著,很快就追到了大勝關,然後繼續追擊。

 當追到清軍中為數不多的帆船的時候,這已經是清軍最後的戰船了,他們就在太平府江岸邊,就在快要成功逃回的時候,被無情的擊沉在水上。

 阿濟格成功逃回了太平府當塗城中,親眼目睹自己最後一艘戰船被打沉在江水中。

 接著又看到明軍戰船,準確的說是那十艘大海船,竟然囂張的駛近當塗水道,炮轟了當塗城半個時辰後,才囂張的離去。

 阿濟格心中憋著一口氣,同時心驚不已,一個想法立刻扎根。那就是南京不是輕易能攻破的,而且水戰絕對打不贏明軍。

 戰況出來了,大獲全勝!

 楊潮損失三百多艘戰船。但是在南京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將清軍艦隊消滅。這更是提氣的事情,相比那三百多艘戰船,不值一提。

 潰散的清軍水兵,當他們有的累的跟狗一樣爬上江岸,迎接他們的是披甲執銳的明軍,要麽被殺,要麽選擇做俘虜。

 最後收攏了上萬俘虜,等待這些人的命運。就跟新江口那二十萬俘虜一樣,做苦力直到死,要是他們早知道這種結局,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選擇投降活命,或者他們會不會選擇投降清軍。

 這戰果楊潮自然是極為滿意,甚至頗感吃驚的。

 他甚至認為,有史以來恐怕都沒有比例懸殊到這種程度的水戰了吧。

 其實楊潮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前,當葡萄牙人剛剛開通東方航路,那時候四處劫掠。在印度攻佔海港,在波斯灣攻佔阿拉伯人的城堡,惹得印度洋勢力反撲。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聯盟組成聯合艦隊。出動了兩千多艘船和兩萬多個士兵,結果卻被葡萄牙人出動十九艘船只和一千八百多士兵給大敗,讓葡萄牙一時稱霸印度洋。

 雖然楊潮船少,但是相比葡萄牙和印度、阿拉伯聯盟的實力對比,還是強了很多的,而且印度、阿拉伯人的船可是海船,在一百比一的情況下被打敗,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同樣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老百姓,也同樣很高興。

 親眼看著自己的軍隊打勝仗。南京城百姓自發慶祝起來,鞭炮是最基本的。許多酒樓、飯館在街道上當街大擺流水席,所有人來吃不要錢。

 有錢人見到乞丐。也不惜拿出白花花的銀子,扔進他們的破碗中。

 無數聚在一起,交流著他們看到的戰況,還有對兵法的認識。

 楊潮則立刻將戰況做成了捷報,讓船隻過江去,立刻向揚州、淮安等將被府縣傳遞,借此盡快穩定因為自己大軍撤離而有些驚慌的百姓。

 同時也向著南方傳遞,通過官府的驛站,將大聲清軍的消息,往浙江、往江西傳遞,借以安撫因為清軍打下九江,而人心惶惶的江西,還有跟江西相鄰,多次被江西的流寇、土匪攻擊過的浙江。

 楊潮此時發覺,寫捷報太費力氣了,乾脆找人印刷,可是印刷捷報讓楊潮突然想到,為什麽不乾脆印刷報紙呢。

 以前楊潮曾經想過,可是沒敢實施,因為報紙意味著控制輿論,先讓滿朝文官,尤其是一直掌握輿論的東林黨,是不可能讓楊潮這麽做的,如果以前楊潮印報紙,勢必引起文官和東林黨的反擊。

 現在楊潮不在乎這些了,因為要將南京獻給清軍一事,東林黨的名聲肯定大受影響,別說外界了,就是他們自己內部,此時也產生了裂痕,那些心中還有忠義的東林黨人,對錢謙益等人大為失望。

 而反對者已經開始了攻擊,阮大铖就幾天內就寫了十幾封彈劾奏折,把錢謙益、王鐸,到劉宗周、高鴻圖等人罵了一個遍,狠狠出了一口惡氣,因為東林黨的阻撓,讓阮大铖在浙江窩了一年,馬士英多次舉薦他,都因為東林黨人的反對而作罷。

 楊潮當然不會管阮大铖的彈劾了,此時朝廷都快崩潰了,誰還會看這些奏折。

 楊潮當務之急是找到皇帝,已經派兵在附近搜索了,楊潮認定小皇帝不可能走遠,分析他最後可能是往南方逃去了,讓人到蘇州,到杭州一帶打探,可是一連幾日都沒有消息。

 而城中卻出現了文官的辭官潮,這些文官給的理由是,他們愧對先帝,無顏面在做官。

 楊潮放了這些人,沒有問罪他們,第一個原因就是希望留著他們,繼續將官府的架子搭起來,沒有這些文官,楊潮如何驅動六部,如何還能以朝廷的名義繼續穩定江南呢。

 所以楊潮是好言安撫這些人,表示自己絕對不會秋後算帳,楊潮還以為這些人是害怕。

 可是這些人脾氣卻大的很,辭表一上,也不顧有沒有人看,收拾行李就走。

 楊潮心中惱恨,一個漢奸,囂張什麽。

 這些人掛印辭官後,留下一個空蕩蕩的空殼子給楊潮,讓楊潮不勝煩惱。

 倒也有沒走的,王鐸沒有走,錢謙益沒有走。

 王鐸大概是出於大局考慮,而錢謙益估計是舍不得官位。

 一心想將皇帝先找到的楊潮,此時顧不得這些文官,好吧,既然不想當官,那就不要當了,離了張屠戶還不吃混毛豬了,反正楊潮已經有了經驗,乾脆直接找吏員們。

 這些吏員家在南京,總不能也走了吧。

 很快班子就搭建起來,每一個部門,從江寧縣到南京六部,反正有缺員的地方,又找不到一個文官替代的,立刻升遷位置最高,最有資歷的吏員代理政務,同時還塞進去一兩個自己軍中讀過書的士兵去監督。

 這樣就將南京六部的簡易架子搭起來了。

 一直停留了十天,楊潮看到南京穩定,自己大軍基本回援,兵力充足,打算反攻了。

 從大勝關出發,距離當塗也就百裡左右,水陸並進,出動六萬大軍,誓要一舉將當塗拿下,將清軍趕出太平府,一步步將京畿地區收復回來。

 當塗,阿濟格軍中。

 阿濟格心情大好,哪怕聽說了楊潮發兵,他依然心情大好。

 因為他覺得自己贏了,哪怕損兵折將,哪怕連弟弟多鐸都戰死了,他也覺得自己贏了,認為多爾袞的位置穩固了。

 因為他手裡握著一張王牌。

 “哈哈哈哈,明國皇帝陛下,請!”

 阿濟格坐在正席之上,側席坐著一個拘謹的少年,拚命擠出笑容迎合阿濟格。

 要是楊潮在這裡,一定會大驚失色,會認出此人正是他苦苦尋找的大明弘光皇帝陛下,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

 這就是阿濟格的王牌,有這張牌,就算多鐸戰死,損兵折將,多爾袞也完全可以扳回一城,因為雖然大清折損了一個親王,折損了數萬兵力,可是擒獲了一個大明皇帝。

 雖說大明的軍事力量在滿清眼中,還比不上李自成和張獻忠有分量,但是明朝皇帝的政治意義卻比李自成高的多,與大明王朝發生官方關系, 從努爾哈赤時代開始,就是滿清政權的一個夢想,到了皇太極手裡,更是急切希望能夠通過得到明朝的認同,而確認滿清的地位。

 可惜大明朝對待周邊政權的態度,永遠都是要麽臣服,要麽滅亡,絕對不接受滿清作為一個政權跟大明平起平坐,因此哪怕國內的老百姓逼的造反,崇禎還是要加征遼餉滅絕滿清。

 入關之後,政治形勢頓時大變,滿清已經不在乎明朝的認同了,反而開始尋求滅掉這個朝廷,他們自己逐鹿中原,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然不認可李自成,跟明廷一樣,將李自成稱為逆賊。

 現在手裡有了明朝皇帝,還是根正苗紅誰都挑不出刺來的崇禎的太子,政治意義太大,僅次於滅國,甚至俘虜對方一個皇帝,就等於象征性的滅掉了對方的國家。

 所以有這個籌碼,多爾袞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把清廷打造的鐵板一塊,但是繼續對豪格勢力保持壓製,還是沒有問題的。

 有了這張牌,阿濟格此次攻打南京,就算沒有取得實質性勝利,但象征意義上卻是大獲全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