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90節 權傾天下
“我終於是軍閥了啊!”

 楊潮沒想到自己終歸要走到這一步。

 但是還有什麽更好的選擇,可以說是一步一步逼到這裡的。

 而且必須是軍閥,其他什麽都不好使。

 做一個忠勇的武將,改變不了清軍的強勢,做一個銳意革新的文臣,卻不會得到任何人的支持,那就只能做一個獨斷專行的軍閥,才能將自己的革新推廣下去。

 “一年內擴軍到三十萬!一年內,讓南直隸財稅達到一千萬兩!”

 雖然還沒有將大權拿到手裡,楊潮立刻就提出了兩個施政目標,開始進行革新前的準備工作。

 鄭鴻逵得到楊潮的承諾後,卻沒有立刻南下,而是在南京城中奔走。

 他需要得到南京這裡的一批文臣支持,以王鐸和錢謙益為首,南京還有一批文臣沒走,而且這些人都是鼎鼎大名,號召力極強的老文士。

 比如禮部尚書錢謙益,他是東林魁首,比如擔任兵部尚書的夏允彝,他是複社領袖。

 很快他就得到了錢謙益的支持,錢謙益此前在觀望,擔心楊潮會發動大軍爭奪權位。

 現在鄭家取得了楊潮的支持,錢謙益就沒必要觀望了,對錢謙益而言,鄭氏竊奪大權,比楊潮竊奪大權更讓他舒服一些,起碼鄭氏一直就在巴結錢謙益,鄭芝龍的兒子鄭森早就拜了錢謙益做老師。

 所以發現沒有楊潮的威脅後,錢謙益痛痛快快的答應了鄭氏南下,鄭氏允諾給他的,是一個內閣輔臣的位置,沉沉浮浮幾十年,從天啟到悼靈王。歷經四朝,錢謙益再次入閣了,他不免老懷暢慰。人生大起大落來的真是太刺激了。

 錢謙益這種人,一舉一動都不是代表他們個人。人是代表了一個利益集團。

 隨著錢謙益轉而支持悼靈王監國,天下東林文人紛紛開始奉承悼靈王。

 只是夏允彝卻有些猶豫,不但沒有做出南下的準備,唯一的舉動就是辭官,既然不能做皇帝的臣子,也不願做一個專權武將的爪牙,夏允彝辭官回家,寄心於田園。不問世事。

 鄭鴻逵帶著楊潮的承諾,一眾文臣大員的賀表,這才馬不停蹄的趕往福建。

 此前他跟楊潮打成協議的具體情況,早就派人傳回了福建去。

 雖然鄭氏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鄭芝龍依然覺得自己這個弟弟立下了大功。

 三百萬兩銀子不用說了,那對鄭家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

 至於南直隸都交給楊潮,雖說有些可惜,但是鄭氏掂量過,以他們的實力,也爭不過楊潮。反正南直隸幾乎都在楊潮的兵鋒之下,鄭氏想控制這裡也不現實。

 算起來鄭氏什麽都沒有付出,白白套到了楊潮的承諾而已。

 而且讓楊潮在南直隸頂著。鄭氏才能更安心的挾天子令諸侯,否則就得他們直面清軍的威脅了,要說打海戰,鄭氏誰都不怕,當年葡萄牙人能以十九艘戰船,擊敗印度、阿拉伯聯軍兩千艘戰船,可是荷蘭人上百艘更強大的戰船,鄭氏也能夠以一己之力擊敗,鄭氏在海上的力量可是國家級的。

 但是海上的巨人。在陸地上可就是侏儒了,他們那些悍勇亡命的水手。根本沒有絲毫紀律可言,在海上沒有退路的時候。那是真能拚命,可是到了陸地上,打起仗來稍有不順,就一潰千裡。

 所以乾脆把陸地讓給楊潮,鄭氏專門經營大海算了,而且楊潮的心還不是太黑,起碼給鄭氏留下了廣東、廣西和浙江不是,廣東和浙江兩省加起來,足夠鄭氏實力膨脹十倍了。

 因為佔據了廣東和浙江,意味著鄭氏以後不再受製於人,海貿的貨源地他們等於牢牢握在了手裡,浙江杭州的絲綢那是絲毫不輸給蘇州的,廣東也是絲綢產地,雖然質量略差,但是賣給荷蘭人還是可以的。

 這樣鄭家就可以以杭州絲綢供應日本,廣東絲綢供應荷蘭人,從此真正龍入大海,失去了羈絆。

 江南楊潮的態度很快就感染了其他人,兩廣總督丁魁楚,浙江巡撫張秉文相機率領兩廣和浙江官員上表擁戴,連只剩下湖廣南部(後湖南)的何騰蛟也代表湖廣文官認可悼靈王,於是在鄭鴻逵回到福建後,鄭家立刻著手悼靈王朱慈煥的登基大典。

 楊潮很配合的派人去觀禮。

 登基大典之後,朱慈煥即位,年號隆武,明年為隆武元年。

 接著是大封功臣,錢謙益如願入閣,但是這時候他發現,隆武皇帝的內閣似乎太大了,從各地找來了二十多個有名望的大文士,不管有沒有功名,只要名氣大就招來。

 黃道周、蔣德璟、蘇觀生、何吾騶、黃鳴俊、陳子壯、林欲楫、曾櫻、朱繼祚、傅冠等等大學士超過了二十人,錢謙益以巨大的威望,也只能排在第二位,本來他是想爭首輔的,背後有鄭氏支持,應該說是手到擒來,可惜的是他在南京城外跟王鐸一起帶領文武投降,此時頭上的辮子才剛剛剪掉,腦門上沒有一根頭髮,被黃道周們拿出來說事,立刻就沒有了希望。

 王鐸也去了福建,結果同樣被黃道周們如此攻訐,王鐸的臉皮顯然沒有錢謙益來的厚,他直接就辭官了。

 朱慈煥能請來這麽多大學士,不代表他真的胸懷寬廣,他真的力圖振奮,不過是借此平衡鄭氏而已,而正是則需要這麽多文臣來給他們的行為背書,否則他們家一個武將,還是海盜出身的背景,扶立一個皇帝,恐怕沒多少人認可,但是有這麽多大儒就不一樣了,這些人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他們進了內閣,在地方上做官的那些文官,就都會擁戴這個朝廷,鄭家才有可能挾天子令天下。

 但是一番內鬥卻是必不可少的。

 新帝第一次朝議,鄭家就跟文官集團起了衝突。

 鄭芝龍仗著自己在朱慈煥登基一事上起的作用,自認為居功至偉乃是第一重臣。

 所以朝班的時候,他擠在第一個,這讓第一輔臣黃道周不滿,直接在朝堂上斥責,說鄭芝龍無人臣禮,祖製勳臣從來沒有位居班首的先例為理由,朱慈煥支持了黃道周,黃道周如願站在第一的位置。

 不過鄭芝龍不高興,皇帝剛剛登基就露出不聽話的態度,這讓他們有些為難。

 但是有人高興,代表楊潮來朝賀新帝隆武皇帝的黃鳳府,他不但是高興,簡直是激動。

 黃鳳府沒想到他這樣一個出身寒微,沒有功名的小小書生,竟然也有與名動天下的大儒同列朝班,一起畢見天子的一日。

 而天子的任命,更是讓黃鳳府激動萬分,皇帝在朝堂上確認,楊潮鎮守南直隸,南直隸之一應財稅悉歸楊潮截留為軍費,南直隸若有官缺,準楊潮舉薦。

 南直隸終於到手了。

 這才是真正讓黃鳳府心動的地方。

 黃鳳府帶著隆武皇帝的聖旨、官憑等物,退朝之後,就馬不停蹄的趕回南京,大權到手了,必須立刻送到楊潮手裡去。

 但是他不知道他走後,隆武皇帝朱慈煥退到內宮後,頓時就爆發了,摔碎了不知道多少杯盞。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啊!”

 他大聲喝罵著。

 他罵的自然是楊潮。

 那天,皇帝棄城而逃,朱慈煥、朱慈炤兩兄弟孤苦無依,這時候鄭鴻逵找上了他們。

 後來發生的一切是那麽巧合,巧合到朱慈煥都以為他真的是天命所歸。

 他們一開始跟著鄭鴻逵逃往福建,只是為了保命而已,他們兩兄弟跟朱慈烺兩兄弟不一樣,他們兩兄弟是田貴妃所生,田貴妃跟周皇后在宮中時候就是宮鬥的對手,因此他們兩兄弟從小就看朱慈烺兄弟不順眼,他們的母親日日向他們灌輸鬥爭的觀念。

 幾乎從小,朱慈煥就有鬥倒太子,自己將來當皇帝的志向,可惜的是,人家是嫡子,最後北京城都被李自成賊攻破了,他的太子身份依然那麽值錢,到了南京還是當了皇帝。

 朱慈烺雖然沒有對朱慈煥兄弟怎麽樣,還在南京賜給了他們宅子居住, 可是一應俸祿,跟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差了不止一籌,兩兄弟居住在王府中,奴仆不過一二十,俸祿不過一千兩,吃喝是不愁,但是也難大富大貴,但也只能認命。

 後來傳來清軍就要打到南京城,皇帝棄城而逃的時候,兩兄弟嚇壞了,雖然生活上有不如意,可總歸不會挨餓,起碼不至於喪命,但是清軍來了就不知道了,於是十分恐慌。

 可他們跟朱慈炯不一樣,朱慈炯第一時間還能投奔他姐姐朱媺娖,朱慈煥兄弟倆跟朱媺娖就沒什麽交情了,在王府中瑟瑟發抖了一日後,他們見到了福建的鄭鴻逵。

 鄭鴻逵手下有兵,還願意護送他們去福建,兩兄弟求之不得。

 結果他們到了福建,聽說皇帝被俘了,而他們變成鄭氏手裡奇貨可居的籌碼,鼓動兩兄弟出來監國,爭奪權位,朱慈炤猶豫了,福王監國的例子擺在那裡,但是朱慈煥受不了誘惑,他同意了。

 但是代價是整個南直隸都給了楊潮,這讓他不由得憤怒異常,當了皇帝竟然還要受人挾製,他恨不能生吞楊潮,新仇舊恨竟然一下子都想了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