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78節 勤王
楊潮看到邸報,已經是十二月了。

 同時看到的是,崇禎皇帝的勤王詔令。

 這份詔令,征召主要是征召北方各鎮勤王,南方由於太遠,而且今年開始,張獻忠再一次殺到江南來,五月張獻忠設計假扮去廬州監察科考的徐之桓,攻陷了廬州,接著攻陷無為州打到了長江邊,進逼應天府。

 鳳陽總督馬士英正帶人四處圍追堵截,並且上書要求上遊安慶等地兵馬合圍。

 八月張獻忠陷六安,安慶明軍兵變,殺都指揮徐良憲,叛為亂兵。

 幸好十月張獻忠又殺回了湖北,攻打襄陽去了,江南才松了一口氣,但是卻不敢不妨張獻忠會不會沿江而下,再次來江南遊玩一圈。

 果然十一月張獻忠又向東殺來,攻入安慶府,攻破太湖縣,殺了太湖縣令楊春芳,因此江南其實無兵可派,也不敢派兵。

 但是看到勤王令那一刻,楊潮突然感覺內心深處一種非常奇怪的感情萌生。

 以前他隻覺得崇禎皇帝真可憐,突然他升起一種想要相應勤王令的衝動來。

 不是因為可憐皇帝,也不是因為對皇帝忠誠。

 楊潮的世界觀形成於一個沒有皇帝的時代,想讓他忠君,或者說讓他把忠誠奉獻給謀一個個人,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楊潮精神世界中仿佛有一種東西在覺醒,似乎精神家園在重新定位,他不得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是哪國人?

 答案很確切:大明人。

 楊潮現在的國籍是大明,皇帝是崇禎,崇禎在征召。

 楊潮沒有向皇帝效忠的覺悟,不代表他心裡沒有忠誠的觀念。只是他的掛念是維系在抽象的國家身上,維系在組成國家的千千萬萬人民身上,沒有維系在皇帝一個人身上罷了。

 但是楊潮不由感覺到。國家是抽象的,但是國家有象征。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征,這是西方人的觀念,走入現代之後,君主成為了國家的象征,不在擁有實際的權力。

 楊潮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沾染了後世的觀念的原因,他竟然產生一種他該去保護皇帝的感情。

 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當看到那份征召詔令,他腦海裡頓時浮現出一個孤獨、無助、彷徨的形象。似乎有個聲音在說,你的王處於危難中,他需要你的力量。

 或許這種感情是一種生物的本能,本能的想要保護自己的王,螞蟻、蜜蜂尚且都是這樣,更何況更高等級的人類呢。

 猛烈搖了搖頭,驅散這種可笑的本能感情,楊潮召集各級軍官商議。

 在大飯廳中,這裡有一張很長的飯桌,既可以吃飯。也可以用來開會。

 楊潮手下,一個把總,兩個百總。八個旗總,都叫了過來。

 把總是王璞,兩個百總是胡全和趙康,八個旗總分別是呂末、許多男、宋坤、陳寶弟、孫長福、鄭永旺、李五六和張大桅。

 楊潮把他們叫道一起,先交代了一番北方的局勢,最後宣讀了一下皇帝的勤王詔令。

 然後楊潮問所有軍官:“我們要不要去勤王?”

 感覺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一個人說話,所有人都在消化楊潮所說的事情。

 滿洲韃子又入關了!

 皇帝有下勤王令了!

 滿洲兵在此時的明軍意識中,就是不可戰勝的代名詞。那是用一次又一次戰敗,一次又一次全軍覆沒換來的。在經過市井謠言的放大,滿洲人幾乎是妖魔鬼怪的代指。這樣的對手已經是人力不能戰勝的了。

 安靜了很長時間,又好像很短時間,終於有人說話。

 呂末和王璞幾乎是異口同聲的道:“勤王!”

 說完,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王璞眼中是熱切,而呂末眼中是悲切。

 其他人不是眼含驚懼,就是一臉迷茫。

 楊潮不由好奇的問兩人。

 “王璞你先說,為什麽要去勤王?”

 王璞嘿嘿一笑:“不就是韃子嗎,我不信他們有三頭六臂,老金頭能殺,我也能殺。”

 楊潮不由心道,難怪這廝滿眼熱切,原來是想殺敵立功,同時將老金比下去。

 又對呂末道:“呂末你說,為什麽要去勤王?”

 呂末道:“忠君報國,奉旨勤王,要什麽理由。”

 這還是一個忠臣,當然說忠臣也不對,他還沒有資格稱臣。

 楊潮接著問其他軍官,其實楊潮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此次清軍入寇,只是為了搶掠,還沒到滅亡大明的時候,自己也還只有八百多兵,有沒有能力勤王,拉到戰場上去,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那麽要不要去呢,從內心中,楊潮想去,理智告訴他,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才召集軍官,詢問大家的意思,如果都願意去,那就不想了,直接去,生死有命,如果都不願意去,那也沒有什麽戰心,沒有什麽戰鬥力,去了怕是白白送死。

 “都說說該不該去勤王?”

 胡全猶豫了半天,表態道:“聖上並未征召江南兵馬勤王!就是想去也沒辦法去啊。”

 趙康道:“對啊,又沒讓我們去,幹嘛要去啊。”

 兩個百總是反對的。

 其他人都還沒發言,王璞和呂末立刻就反駁。

 王璞道:“殺敵立功,怎麽不去。”

 呂末道:“聖上也未說不許江南兵馬勤王。正值我等忠義之士報效朝廷之時。”

 王璞又道:“許多男、宋坤,你們兩個軟蛋不敢去嗎?”

 許多男冷冷瞪了王璞一眼:“你才是軟蛋,誰說我不去!”

 宋坤嘿嘿一笑:“敢去,太敢去了。”

 王璞又問:“陳寶弟你去不去?能立功的。”

 陳寶弟猶豫道:“去了能立功,韃子太厲害。”

 陳寶弟在立功和冒險之間猶豫不定。

 王璞又問:“孫長福、鄭永旺你們想不想去。”

 兩人想了想,搖了搖頭。

 王璞又要問李五六和張大桅。

 楊潮冷喝一聲:“王璞!你讓別人自己說。”

 這時候,張大桅慢慢起身,對楊潮道:“大人,兵凶戰危。北方又太遠,一路上糧秣如何籌集,兵馬何處安頓。若是沒有旨意,怕是出不得兵。”

 張大桅是堅定的反對派。

 李五六也站起來道:“大人待標下恩重如山,表現未立寸功,卻當了旗總,月餉二兩,當以大人馬首是瞻,大人去我就去,大人不去我就不去。”

 李五六竟然將皮球踢給了楊潮。

 楊潮自然不願意接,直接道:“同意去的舉手!”

 王璞、呂末率先舉手,許多男、宋坤跟著舉手,胡全想了想竟然也舉起手來,陳寶弟猶豫著舉起手來。

 已經有六個人舉手了,見王璞又要說話,楊潮大喝一聲:“王璞,你閉嘴!”

 就是六個人舉手。

 此時一共一個把總、兩個百總,八個旗總加楊潮是十一個人,勉強過了半數。

 楊潮又問道:“不同意去的舉手!”

 張大桅舉手,孫長福、鄭永旺舉手,趙康也舉手,陳寶弟猶豫著舉起手來。

 楊潮不由奇怪的看向陳寶弟, 去他也舉手,不去他也舉手,真弄不清楚他想不想去。

 而李五六則是去也不舉手,不去也不舉手。

 到底該不該去呢,舉手表態後,楊潮依然拿不定主意,說到底還是自己想不想去。

 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氣道:“六對五,那就是去!”

 張大桅皺眉道:“大人,沒有詔令,我們去不了北方。”

 楊潮道:“這個本官自有主張。安心等著吧。”

 開完會,楊潮讓軍官去提前給他們的士兵做工作去,必須說服大家一起去,如果思想不能統一,則心不齊,心不齊則無戰力。

 楊潮則立刻進城,的確沒有明令,自己可不能擅自調兵,哪怕打著勤王的旗號也不行。

 坐著馬車直驅兵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