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84節 史可法
訓練的內容依然是牆陣和鴛鴦陣,尤其是簡單易懂的牆陣,楊潮還加了些變化。

 經過跟老金幾個月的較量,楊潮對牆陣領悟頗深,牆陣的強處在於本身就是展開的陣型,因此進攻之時無須準備,直接衝鋒即可,而鴛鴦陣則需要根據敵情不斷的變化陣型,可以說牆陣就是一種攻擊陣型,而鴛鴦陣則是攻守一體。

 不過經過後期演練,楊潮對牆陣進行了改進,那就是在牆陣之前,布置了一排長牌手做盾牆。

 盾牆後是三排槍兵,這樣簡單的組合,豐富了牆陣的內容,不僅僅是一種攻擊陣型,也兼顧防守作用。

 後來當郭匠頭將鳥銃全都交付後,楊潮又給牆陣中增添了一排鳥銃手。

 現在牆陣的套路,有防禦和攻擊兩套。

 防禦之時,鳥銃手和弓手先遠距離射殺敵軍,等敵靠近後在用長槍兵突刺衝鋒。

 進攻之時,依然是鳥銃手先打放一輪,然後槍兵直接衝鋒,本來楊潮還打算衝鋒之時弓手掩護,但是牆陣衝鋒時,一般距離敵軍都畢竟近,因此技藝不精的弓手總是射中己方後背,所以楊潮才放棄了讓弓手掩護的計劃。

 “鳥銃預備——”

 王璞嗓門洪亮的高聲喊著。

 盾牆後面已經裝填好的鳥銃手立刻舉槍,將鳥銃架在可以護住人肩的盾牌上。

 “放!”

 王璞高喊一聲。

 啪啪啪啪,一百隻鳥銃同時打放,但是聲音卻參差不齊。

 鳥銃的價格雖然比鐵甲低廉多了,但是鳥銃打造的工藝,老實說比鐵甲要精細的多。

 鐵甲看起來複雜,一副鐵甲有成百上千的甲片,通過皮繩疊加串聯,但是鳥銃的槍管,槍機等,都屬於精密零件。加工起來極為麻煩,其中鑽槍管就需要一個月時間,而且必須是熟練工人操作,否則容易出廢品。

 所以哪怕楊潮給了郭匠頭大筆定金。郭匠頭依然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將鳥銃全部交付給楊潮。

 這導致楊潮的鳥銃手訓練時間較短,不但裝填速度慢,而且施放的時候,不夠整齊。

 但是用火器大量殺傷敵軍。這種思路是附和未來發展的,楊潮因此很重視鳥銃的作用。

 早在戚繼光大帥在北方編組車營的時候,火器裝備就已經達到了半數,其中含有大量的火炮。

 可惜的是楊潮弄不來火炮,楊潮對火炮極為感興趣,甚至還超過了鳥銃,但是兵仗局不肯賣給楊潮火炮,表示一定要有兵部行文,否則多少錢都不賣,而兵部也不肯給水營配備火炮。火炮在南方是屬於守城武器的,野戰部隊不與裝備。

 楊潮手下也沒有一營兵,南方地理條件又不適合車營,因此老金也沒有按照北方編法編練車營,而是采用適合南方的鴛鴦陣,在每隊中添加了一個鳥銃手。

 “變陣!三疊陣!”

 楊潮對王璞喊了一聲。

 所謂的三疊陣,有些類似西方的三段擊技術。

 不過西方的三段擊,是讓三排士兵輪轉,第一排打完後轉到最後一排開始裝填,第二排開始放槍。第二排放完後,又回到最後裝填,第三排放槍,第三排放完後。第一排已經裝填好,一次輪轉形成持續不斷的火力。

 三段擊是西方運用火槍的最主要形式,不過在東方,采用的是類似的三疊陣形式,不需要士兵進行輪轉,而是讓火槍進行輪轉。

 第一排槍兵打完槍後。將空槍轉到第二排,第二排士兵送回第三排,第三排士兵裝填,裝填好的通過第二排交回第一排。

 西方的三段擊楊潮也知道,在電影中起碼看到過,對比起來楊潮覺得還是中國的三疊陣更高效,畢竟去掉了人來回輪轉的額外時間。

 王璞立刻命令士兵組成三疊陣陣型。

 一百名鳥銃手頓時分作三排,每排變成了三十三人。

 放一槍然後衝鋒,這是雙方接戰時候牆陣的攻擊陣,而三疊陣輪轉,則是準備持久作戰時候的變陣。

 楊潮看著三排人開始練習,第三排不斷的負責裝填,第一排則是開槍射擊,第二排則負責輪轉。

 還是不夠順暢,因為編練的時間還是太短。

 操練了不到三天,結果史可法放炮,升帥帳,招眾將。

 史可法居中,一乾武將列坐兩側。

 列坐的都是總兵副將一級武官,楊潮一個加銜千總只能坐在最尾。

 “諸位將士,本督籌劃北上殲敵。東虜分兵攻掠壽光、德州、武定、萊陽,殺故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中書舍人趙士驥、知縣張宏等。劉澤清戰於安丘卻之,虜兵鋒芒已折,正是北上聚殲此虜之時。”

 史可法誇誇而談。

 坐下武將卻面有懼色。

 大明的軍隊遇到東虜,未曾一勝,和談聚殲,不被殲就不錯了。

 坐在距離史可法最近的一個武將站起來拱手:“史大人,末將敢問東虜如今何處?”

 史可法搖頭不能答,他收到的消息已經是半個月前的,至今沒有新消息送到。

 另一個武將也站起來:“史大人,敵情未明,何敢輕言進兵!”

 史可法點點頭,也露出一副猶豫神色。

 接著第三個武將站起來:“史大人,末將敢問東虜可否合兵南下進犯南畿?”

 東虜去年十一月入塞,兵鋒狂飆突進,在北京京畿附近搜掠了一番,不到一個月就打到了山東,然後還大膽的不斷分兵劫掠,明軍隻敢待在城中,連虜兵遊騎也不敢抵抗,任由對方在鄉村肆虐。

 東虜於山東臨清分兵,一路輕兵急進不在山東逗留,直接進入南直隸,攻入沭陽、沂州、豊縣,殺知縣劉光先。

 一路沿東昌、兗州府一路向南,劫掠前進,當月就進入蒙陰、泗水、鄒縣,十二月攻入臨淄縣,知縣文昌時闔室,攻破破陽信,攻破濱州,最後攻破入兗州,魯王朱壽鏞,自經兵備王維新、知府鄧錫藩、副總兵丁文明、吏科左給事中范淑泰等人被殺。攻破滕縣,攻破嶧縣,攻破剡城,然後就進入淮安府,進入南直隸。大有直接南下威逼江南的架勢。

 僅僅一個月,東虜軍就直逼江南,將江南文武嚇了個夠嗆,史可法坐鎮淮安惴惴不安,既想北上勤王,又恐淮安又失。

 雖然現在東虜回軍了,但誰也說不好他們會不會折返,他們的進兵速度甚至超過了明軍消息傳遞的速度。

 東虜打到南直隸的時候,楊潮甚至才剛看到東虜入寇的邸報。明軍上下有心殺賊的抓不準消息,怕趕到地方敵軍早就不在了,無心殺賊的則找到了很合理的借口。

 因為史可法不敢保證東虜不會再次南下,所以史可法又不能答。

 第四個武將站起來:“史大人,若東虜南下,當保河運,還是當殲敵。”

 史可法想了想道:“當保河運!”

 第一個武將又道:“稟大人,既當保河運,就當以淮安、揚州為重,切不可輕入山東啊。”

 第二個武將道:“是啊大人,若我等北上,東虜清兵繞襲淮揚,當如何?”

 史可法猶豫起來。

 第三個武將道:“屬下鬥膽諫言,望史大人以漕運安危為重,朝廷以調遣大軍進剿山東之敵,吾等切不可擅離職守,以免中了東虜調虎離山之計。”

 第四個武將也道:“大人三思,漕運乃社稷根本,南畿乃天下要地,太祖陵寢所在,萬不可失。若東虜趁虛南下,驚擾祖陵,吾等萬死難辭其咎啊!”

 幾個武將說的痛心疾首,史可法越聽越猶豫。

 楊潮卻暗自嘀咕,史可法歷史上大名鼎鼎,他是不怕死的。

 但是此時一聽到這些理由,卻猶豫起來,他肯定不是為了自己的安危而是顧慮太多。

 “沒想到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竟然是個優柔寡斷之人!”

 楊潮心中立刻判定,史可法沒有決斷的魄力,說好聽點就是集思廣益善於聽取部下意見,說不好聽點就是沒有主見,容易被部下左右。

 楊潮一直留意邸報,看到不到一個月間, 幾乎整個山東各府都有東虜出現的情報,竟然連淮安府境內的沭陽都被攻破,然後兵鋒回卷北上。

 這次東虜入寇,由努爾哈赤庶子阿巴泰領兵,總兵力號稱十萬,但是除去其中的包衣雜役,其實真正的戰兵撐死了五六萬。

 而阿巴泰如此分兵劫掠,明顯沒有把明軍放在眼裡,給了明軍分兵殲滅的大好機會,可是明軍確實該被人看不起,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出戰,淮安府這裡的武將只是非常小的局部,卻很有代表性。

 楊潮也沒有多言,因為他一部六百多人,去了山東,其實也是死路一條。

 如果明朝文武一體,文官能夠顧全大局的話,允許楊潮的軍隊進入城內,楊潮認為遇到敵軍騎兵,自己守城應該綽綽有余,就好比在江上遇到了江匪,自己借助大船,哪怕是新兵,也擁有足夠的糾錯機會,最後打敗江匪。

 可是明軍文官根本不允許武將入城,防自己的軍隊跟防賊一樣,楊潮如果遇到敵軍騎兵,接戰不力的話,跑都跑不掉。xh118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