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關署少卿向皇帝稟報,截止六月底,龍漢元年上半年的海關關稅也已經統計出來。+◆,
“上半年海關稅有多少?”劉鈞很有興趣的問道。如今海貿繁榮,沿海各港都設有海關,海軍也嚴查走私,因此敢走私偷稅的雖然還有,可已經不多,大多數商人,都開始老實的報關納稅。
“上半年的各海關關稅收入總額為兩千二百三十七萬塊余。”海關署少卿楊勳沒有如黃道周一樣把零頭也記報的清清楚楚,而是給了一個整數。
兩千二百三十七萬塊銀元。
雖然遠不如黃道周一樣動不動每項收支過億,可兩千多萬塊,也足以讓皇帝興奮了。這可不是海關關稅,過去沒有的稅收,這是一項完全新增的收入,還不是固定收入,隨著商貿的興隆,只會越來越多。尤其今年最初的幾個月,海關稅收入還較少,而劉鈞稱帝後,海關稅立馬就大幅上漲了,明顯過去海關損失了不少關稅,落入了官員手中。
半年兩千二百多萬,一年就會有四千多萬塊。
這還僅是海關,另外內陸還有不少的關津,不過因為劉鈞禁止重複收稅,因此內陸的關稅收入遠不如海關,加起來都只有九百多萬塊。這些關稅,名為常關稅。
常關稅不到海關稅的一半,但也遠超明代諸鈔關一年幾十萬兩的數字。漢帝國的常關稅半年就九百多萬塊,一年能達一千多萬近兩千萬,這是明代鈔關稅的七八十倍。
主要還是因為明代官紳勳戚等車船貨物過關,都是免稅造成的。
而龍漢朝常關稅半年達到九百多萬塊,稅率並不高,只是按百分之五征常關稅。但各關鈔已經沒有人能免稅,且新朝關稅人員也沒明代時那般,因此稅收增收了這麽多。
常關和海關半年達到三千一百多萬。非常讓劉鈞滿意。
接著鹽務署少卿也開始向皇帝稟奏鹽務稅收。
在龍漢朝,鹽務劃為兩塊,一塊是朝廷監督管理衙門,一塊則是運營部門。監管的是朝廷官員,而運營的則是皇帝私屬。
到現在,鹽務也和銀行一樣,屬於皇帝私產,是皇帝承包,然後納稅。
因此鹽這塊收入,一塊是皇帝私人。一塊屬於朝廷。皇帝收的是鹽運銷收益,朝廷得的是鹽稅收益。
“截止六月底,龍漢元年上半年,我們共銷出食鹽一千萬擔,每擔售銀四塊,收入四千萬塊銀元。其中鹽稅每石兩塊五,因此上半年鹽稅收入實為兩千五百萬塊,產運銷成本為每擔一塊,稅後收益為五百萬塊。再扣除營業稅和所得稅、房產稅等,稅後淨收益三百一十萬余。”
“非常不錯,半年鹽稅收益兩千五百萬塊,還有其余各項稅收一百八十余萬。很好。”劉鈞稱讚道。
鹽稅過去一直是各朝財政收入的大頭,因為人人都要吃鹽,因此鹽稅實際相當於人頭稅。采之不竭的鹽,被官府嚴格控制。成為極其貴重的必須消耗品。
鹽的稅收是成本的兩三倍。
不過大明的鹽務一直很,雖然各種改革,可根除不了特權階層。因此這改革也就治標不治本,最終朝廷能到手的鹽稅不過百余萬兩,少的可憐。相比起唐宋時鹽稅佔據財政半邊天的情況,那是遠遠不及。
只不過是造就了無數身家百萬的大鹽商。
百姓不但沒得到半分利益,反而鹽都吃不起,高價買來的都是些劣質鹽。這也引得無數鹽販走私販賣私鹽,讓地方治安更加混亂。
劉鈞承包的鹽運銷,采用了全新的體系,把產、運、銷分離,甚至隻做批發商,允許且不限制的任由百姓商人購買批發,運到縣裡鄉村販賣。
他們產的鹽質量更好,價格卻比過去低,也打破了販鹽的門檻,再不必鋌而走險的販私鹽。
如此一來,朝廷拿到了穩定的鹽稅,而劉鈞的這個運銷商團,也一樣拿到了稅後的足夠利潤。
半年稅後三百余萬塊,完全足夠支付采運銷的成本,包括雇傭工人的薪水,還能有不下百萬的收益。
劉鈞賺了錢,朝廷得了稅,百姓得了便宜優質的鹽,商人得到了部份利潤,還有許多百姓得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皆大歡喜,多贏的局面。
雖然如今半年兩千五百萬塊的稅收,已經不算起眼了。可劉鈞還是很高興的,這是項穩定的稅收。
而劉鈞對於眼下的鹽業模式也很滿足,哪怕自己賺的不多,可起碼沒讓朝廷往裡面倒貼,還能在交足稅,給足工人夥計薪水後賺到百萬純利,這已經是個相當完善健全的模式了,可以一直這樣經營下去。
因此當最後鹽務署少卿提出,把鹽業經營收歸官有,由官府經營時,劉鈞否決了。
官員來經營商業,不是不懂業務,就是會亂伸手。還是當做皇店經營吧,更牢靠一些。
上半年的工商稅收,則有些讓劉鈞意外。
除去那筆達到兩億收入的換契契稅不算外,再除去海關和常關稅,以及鹽、茶、煙、酒等專營商品稅收。
朝廷的工商稅收,並不多。
上半年總共只有四千余萬塊,也就比海關和常關稅加一起多出幾百萬而已。
商稅主要還是營業稅、契稅、房產稅、所得稅等,不過顯然,這些稅雖然設立了,但征收起來,會比較難精確。稅收會有很大的流失,但劉鈞馬上又想通了。
比起大明一年幾十萬兩的商稅,還包括關稅在內,大漢光是商稅半年就有四千余萬,已經非常了得了。
海關、常關稅半年有三千一百多萬。
鹽、茶、煙、酒、馬等專營稅收也達到三千三百多萬。
再加上半年四千多萬的工商稅,這幾項合起來已經超過一億了。
僅憑這些稅收,都差不多夠軍費開支了。
而朝廷今年還征收到兩億換契契稅,七億多追繳的五年欠稅,另外還有上半年的官田田租兩億半,全國天賦秋稅一億半。
整個上半年,朝廷的實際收入已經達到了十四億多。
這個數字報出來後。就算是管著財務稅收的這些大臣們,也都一個個臉色脹紅。十四億啊,天下最富歷朝歷代也莫過於大漢了。
這還只是上半年的收入,等下半年,田租田賦收益又有起碼四億,關稅鹽茶商稅等也估計有過億。
到時平定了雲貴陝甘,再沒收那些叛賊的田宅和財產,再把這些地區還沒征上的換契稅、五年補稅征齊,還能弄出一大筆。
下半年起碼五六億進帳還是有的。
這麽一算,大漢開國第一年。總收支豈不是就有二十億?
真的有這麽多,一眾大臣都愣住了。
劉鈞倒沒這麽震驚,對於這個數字他是早計算過的。
這個數字這麽高,主要也還是抄沒來的許多財產,不論是五年追繳欠稅,還是各衙門清理虧空,甚至是強征換契稅,都是狠狠的把那些富戶過去沒交的稅給榨了出來。
這是一筆巨額的錢款。
另外由於商業繁榮,特別是銀元券的大量流通。也使得各種商品需求增加,物價上漲,如今已經有輕微的通脹。
過去一兩銀子能買兩石米,而現在一石谷就得兩塊銀子。就算除去一兩銀子相當於兩塊多銀元,可這中間糧食差價也有近一倍。
不過雖有物價通脹等因素,如今朝廷的收入依然是過去無法相比的,僅一個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就十倍的提升了稅收。
這麽多的收入,但開支也不會少。
“你們做個預算,先拿出三個億來。用以拔給地方財政。如河北河南湖北江北江南等諸省,每省先擬個一千五百萬拔款預算,而關外遼東遼西台灣等省,每省先擬一千萬,燕北綏遠漠南等省,則擬八百萬。陝甘雲貴等省,先各準備七百萬。”
既然朝廷把地方的附加稅都已經代征了,也還把丁銀攤入了田賦之中,又禁止了地方再加征附稅,則地方的財政就得由朝廷中央拔款。
三個億只是基本款項,得由地方先製訂好財政預算交到審計署審核,並拿到朝廷審核通過,才能最終拔款。
不過治理河道、修建道路,修葺城池,興修水利等等這些,如果是小工程肯定是由地方自己支付,但如果是大工程,則肯定還得由朝廷拔款。
“再拿出兩億來,做為軍費預算,其中一個億是薪餉、訓練費用、裝備費用,另一個億則是戰爭支出。”
新朝剛立,眼下還在平叛,但接下來就算平定了各地叛亂,也不會就馬放南山。到時還要東征滿清,北征蒙古,甚至西征漠西蒙古諸部,將來可能還要在西南跟土著再開戰,收復越南等等,甚至還會在南海爭奪殖民地。
總之,以後十年二十年,都會一直有軍事行動,開支不會少。要維持眼下軍隊的規模,甚至還得擴充。
而一支常備軍,精銳的常備軍,軍費開支是巨大的。軍官士官們的待遇得優厚,普通士兵的糧餉也不能低,更別說供應這上百萬軍隊的戰艦、戰馬、馬車、火炮、火銃、彈藥等等。
“再拿出一個億來,用以在各地修建學校,興辦教育。”
“再拿出五個億,全國收購糧食、布匹等物資,在各省修建物資倉庫,儲存物資。”
剛剛還為今年收入能達到二十億而興奮不已的一眾財稅大臣們,感覺當頭一盆冷水潑了下來。上半年收支不過十四個億,而皇帝這一轉眼,就要調拔十一個億。十一個億啊,哪怕再怎麽通脹,也得值好幾億兩白銀啊,都能當大明過去十年的收入了。現在一下子就要花出去?
皇帝這也花錢太大手大腳了吧。
結果皇帝還沒完。
“再準備一個億,用來全國江河治理以及道路修建運河疏通等。”
“再準備兩個億,用做移民專項資金!”
黃道周再也忍不住了,“陛下,已經十四個億了,朝廷上半年收入只有這麽多了。”
劉鈞看了眼黃道周,然後目光移向國丈陸維章等財稅官員,終於閉上了嘴。他若再說下去,只怕這些人都要跳起來了。
黃道周確實已經到極限了,兩億軍費、一億辦學校,還一億修河兩億移民,更別說居然五億收購物資儲備。
皇帝你知道五億是多少嗎?一擔谷百斤折兩塊銀元,五千萬擔稻谷,也不過一個億啊。皇帝你難道想把天下所有的糧食布匹都囤積起來?
黃道周的心臟簡直都受不了了。
不過皇帝卻依然一臉淡定,悠悠的道,“取之於民,就當用之於民。稅收入庫,不能存在國庫中發霉,一定得用出去。但不能胡亂揮霍,而是合理的使用。朕剛才說的這些,你們覺得是胡亂揮霍嗎?”
“軍費,是為了強國,守疆衛國,甚至開疆拓土,為大漢為漢室子民開拓更寬廣的生存空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而辦教育、修路修河,也同樣都是為了天下百姓生活安寧,包括儲備物資。對於普通升鬥小民來說,銀元券也許就是財富。可對於朝廷來說,這其實就是張紙,雖然這些紙也都是有金銀做為準備金發行的,可就算是金銀,對朝廷來說也只是張紙。”
這番話大出黃道周等人的意料。
只聽劉鈞繼續道,“不論金銀還是鈔券,對朝廷來說都是有限的財富。只有糧食、布匹、鋼鐵這些,才是真正的財富。朕要購買存儲這些物資,但不是把他們都運到京師來,而是在各省各水陸碼頭修建倉庫,為何?”
“為了調控,掌控天下。一旦某地有災情,官府能最近的調拔糧食救濟,調拔物資賑災,能第一時間災後恢復。而如果朝廷沒有糧食沒有這些物資,只有些金銀,你覺得那個時候有用嗎?能這麽及時的發揮作用嗎?”
黃道周等人都明白,當然不能。一旦遇大災情,就算朝廷手裡有糧,可從各地調糧,時間長不說,道路運輸也會是大問題。更何況,一遇災情,朝廷若手裡無糧,這個時候調拔糧食,那些糧商只會趁機價,囤積居奇。
朝廷手裡有了這些物資,有了這些設立在天下各處要點的倉儲物資,不但遇到災荒之時能夠迅速發揮作用, 而且還能起到皇帝所說的調控作用。
那些商人再不能故意的囤積居奇,哄抬特價,控制市場了。
哪個商人敢那樣做,只要朝廷立即打開倉儲,平價出貨,立即就能把那些奸商的陰謀粉碎。
其實每個朝廷都希望能做到這一步,只是以往朝廷沒錢。尤其是明朝,年年入不敷支,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哪還有余力來建立這樣的儲備,哪能奢求調控市場,掌控天下呢。
可現在皇帝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本事了。
一下子拿出五億來,誰有皇帝這般豪氣?五億銀元,得買多少物資,得建多少個大倉庫,得存多少糧食布匹啊。
這一刻,黃道周真的覺得越來越看不懂皇帝了,他早已經不是當初在鄖陽時那個略顯青澀的年青小將了。手機用戶請訪問m..()《明末稱雄》僅代表作者木子藍色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