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稱雄》第五百三十章 明已亡,天下未亡
“我有負君恩,貽誤社稷,尚有何顏面苟存世上。”

 劉宗周緩緩起身,聲音裡帶著絲愧疚,“我當以死謝罪,今後之事,非我所能知,惟願劉氏後代子弟,各守所學,莫負國恩。則我九泉之下,亦當感欣慰。”說著,他交拱雙手,轉動身子,向著北面深深做了一揖。

 黃宗羲聽到老師說出這番決然的話時,不由的震驚,又有些失望。

 他既為老師的決定震驚,也為老師居然會有殉國的念頭而失望。如果滅亡大明的是闖賊那樣的流寇,是關外滿清那些的胡虜,那麽神州陸沉,文明不保,有此殉國之心還算說的過去。

 可如今大漢雖立不久,但已經是種種新氣象,天下一片清明,百姓無不歡欣。這個時候,卻還要為一個曾經腐朽不堪的明王朝殉葬,黃宗羲覺得並不應該。

 晚明以來,民智開啟,思想也越發開放。許多人都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天下不是皇帝一人之天下,也不是一家之天下,天下應當是天下人之天下。臣子百姓不能隻知忠於君,而更應當忠於國家,忠於天下。

 黃宗羲現在就很冷靜,大明亡了,他並不難過,甚至有點高興。

 一個腐朽的王朝滅亡了,有什麽好難過的,他們應當高興一個嶄新,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王朝建立了,他們應當高興。

 如此老師此時自殺,那並不能算殉國,只能算是殉明。

 明雖亡,然國未亡,天下未亡。

 “先生此言大謬。”黃宗羲大聲的說道。

 滿屋之中,劉宗周是父親、嶽父是先生長輩,他身份超然,平時大家都對他恭敬萬分。這個時候黃宗羲突然這般反對,大家不由愕然。

 劉溝和陳剛幾人,更是不由的變了臉色。

 黃宗羲卻不顧大家的愕然。他上前兩步。大聲的質問自己的老師。

 “老師身負天下名望,然後以為一死便可以逃避塞責嗎?”

 劉溝等人雖然驚訝於劉宗周的壯烈成仁打算,可卻沒有能說出反對之語。出言反對,那就是對劉宗周品德的懷疑。

 可劉宗周最看重的弟子黃宗羲這個時候卻發話反對了。

 而且他還直斥劉宗周的壯烈打算。為逃避責任,這種話已經有些無禮了。

 劉宗周的女婿。同是劉宗周弟子的陳剛立即忍不住喝道,“黃太衝,你竟敢如此無視喝斥先生。是何道理?”

 “莫非你拿了劉漢的白銀俸祿,就忘記了是非黑白?你覺得自己當上了複社社長。就能夠藐視師長不成?”

 他的連襟王毓芝也手指著他道,“你迫不急待的就要為你的主子說話了嗎?”

 黃宗羲卻沒理會二人。

 黃宗羲內心是尊敬自己的老師的,老師的學問。老師的人品,都是他一直以來心裡的楷模。

 “老師。”他努力保持著冷靜。目光直視著先生那張剛毅的臉。

 “請問老師,一死真的有用嗎?老師不僅是明朝大臣,同時也是天下儒學宗師。明亡了。可天下未亡,以老師的人望,難道不更應當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做更好的表率嗎?明雖亡,可大漢卻又立國。不論是明,還是漢,都是管理天下百姓,都有責任讓天下百姓過的更好。以老師的人望名聲,更應當參與進來,而不是自殺。自殺成了仁也取不了義,那不過是懦夫們逃避罷了。”

 “當此之際,先生豈又安能因一時之悲憤,而輕棄此有用之身?先生若隻忠的是朱明王朝,忠是的朱氏一族,那先生要自殺追隨,學生無言以對。如果先生忠的是這天下,那先生便不能自棄此有用之身。”

 這番話似乎打動了劉宗周。

 老人轉過身,目光望著自己最看重的弟子,問,“那,依你之見呢?”

 極為平靜的口吻,不變的表情,讓黃宗羲無法看透老師此時的心思。但對方肯問出這句話,說明他的話確實起到了作用。

 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高聲道,“老師,當今大漢肇建,皇帝推行種種新政,卻也是讓吾等看到了天下富強的希望。以弟子之見,老師身負天下宗師名望,更應當獻言獻策,不為皇帝一人,而是為天下百姓著想。老師,我輩讀聖賢書,不也正求一個修身治國平天下麽,如今漢皇廣開言路,銳意進取,這正是我等名教子弟過往求之不得之事,如今有了這般機會,為何不好好把握?”

 說到激動處,黃宗羲甚至猛的一撩衣服下擺,跪了下去。

 劉宗周坐下來,靜靜的思考著學生的這番話語。

 劉鈞這個人,他很熟悉,論私德,崇禎收劉鈞為義子,將他自軍伍之中簡拔,短短幾年時間封侯封公甚至封王,臨終還托孤於他,讓他做了顧命大臣。可劉鈞最後卻篡位謀朝,奪了朱明天下。

 這無疑品德有虧,不忠不義。

 但他觀劉鈞稱帝之後,推行的種種新政,卻又讓他暗自稱讚。雖然劉鈞對大戶有些苛刻,但奪位之後,減租減息,清丈田地,減輕百姓負擔,百姓們實實在在的是減輕了許多負擔。

 甚至就連地方上,雖然衙門裡大多還是那些官員,可在朝廷的要求監督下,地方官吏們也大為改變,不再胡亂攤派,不再巧取豪奪,甚至地方官吏們也開始勤快起來,認真的辦起實事來,修水利修道路等等。

 劉鈞稱帝不過三個月,對外征服滿清蒙古,使得中明以來百余年的北方邊患解決。而對內,也迅速的掃除流匪和叛亂,到現在,各地的叛亂基本上平了。甚至連朝廷十幾年都沒能平定的各路流寇,現在也基本上沒了聲勢,再不複當年縱橫南北,席卷天上的勢頭。

 各地的逃難逃荒的流民,陸續返鄉。

 市場上糧食也充足起來,貨物也變多了,連一直困擾著大家的銀貴銀荒也好了許多。

 誠如黃宗羲所說,新朝確實處處新氣象。

 亂了幾十年的天下。以重歸於清平。重歸於富強的態勢,自己殉自殺,難道真成了逃避責任嗎?

 他有些迷茫了。

 北京。

 劉鈞正看著錦衣衛提督馮勝送來的一份報告。

 “劉宗周聽聞前明宗室叛亂失敗,竟然想要自殺。結果被弟子黃宗羲力勸而止。”

 看著這個報告,劉鈞搖了搖頭。劉宗周這老頭。跟黃道周是一個類型的,茅坑裡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

 但這種人也有一個好處,雖然不懂變通。但品德上操守還是不錯的。尤其劉宗周還是一代儒學宗師,天下士林中名望極大。若他真來一個自殺殉國,確實會有些不好的影響。

 劉宗周這樣的人,不適合主政一方。但在科道中,還是不錯的。他不會輕易的動搖自己的立場。比較能堅持公正。當初他還在京時,他的公正,曾經對劉鈞幫助極大。使得他沒有被吳甡和周延儒一夥給聯手打壓下去。

 不過現在劉宗周還在丁憂,三年之內他是不會出來做官的。

 倒是這個黃宗羲,劉鈞沒有料到,他還能說出天下是天下人的那番話來,再加上複社另一個副社長顧炎武的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難看出來,黃宗羲和顧炎武這兩個年青士人,他們的思想,確實與絕對多數明人都不一樣,遠超於他們,有點很前衛的感覺。

 不過這種思想,劉鈞還是蠻欣賞的。

 他們的思想已經從王朝進化到了國家,了不起。

 看來自己當初選擇了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來做複社社長,真是選對了人。

 起碼比起錢謙益這種隻想著謀官的老家夥,強太多倍,劉鈞對於黃宗羲這樣的年輕人很欣賞,對於劉宗周這樣有堅持的人也很欽佩,唯獨對錢謙益、阮大鉞這類隻想著當官,隻想著名聲錢財的假道學偽君子很不屑。

 錢謙益一直謀劃著想要到新朝裡撈個官當當,可惜劉鈞永遠不會用這種家夥。倒是劉宗周,等他丁憂期滿,可以考慮讓他重回朝廷,負責科道或者法司的工作,要不做諫議工作也行。

 朝廷裡,還是需要幾個他這樣的硬骨頭臭脾氣的。

 “陛下,沙定洲如何處置?”

 樞密使傅山問。

 雲南發生的事情,其實錦衣衛的密探洞若觀火,早把詳細的報告發回京師了。因此劉鈞很清楚這個土司根本就是趁火打劫,而不是什麽替朝廷平亂。

 沙定洲殺了朱聿鍵和沐天波,這絲毫沒有讓劉鈞有什麽感謝的想法。相反,他敢趁火打劫,叛亂攻奪昆明等城池,那就是不折不克的叛亂行為,已經越過了劉鈞的底線。

 沙定洲的妻子萬氏,還是曾經與沙定洲父親一起出兵平奢安之亂的阿迷州土知州普名聲的妻子,後來普名聲在崇禎四年叛亂後戰死,萬氏招沙定洲為夫,使得沙定洲勢力大增。

 雲南與內地省不同,土司眾多,也與四川不同,四川畢竟漢人經營幾千年,在川中根基穩固。而雲南和貴州,基本上都是在明時才真正歸入中原朝廷的,但就算是在明朝,在雲貴兩省,也是主要以勳臣世代鎮守以及派駐三司流官,兼之土司自治為主。

 大量的土司部族自治,使得朝廷在這些地方的掌控力說不上多強,經常有土司叛亂,在大明兩百余年間,雲貴大的土司叛亂就有好幾次。

 沙定洲的王弄土司,就是在雲貴之間,並與越南黎朝交界的地方。王弄土司距離昆明本來還有很遠,可就因為沐天波輕信了他的忠誠,結果引狼入室,最終為其所殺。

 “朝廷的大軍現在何處?”劉鈞問。

 “劉僑率領的東路軍目前已經進入廣西,正在安穩廣西局勢。秦良玉率領的中路軍,則剛剛在川東伏擊大敗闖賊和曹操,生擒了朱由菘。”

 “很好,讓他們安定四川和廣西後,立即南下進剿,秦良玉中路軍由四川直趨雲南昆明,劉僑的東路軍自廣西先入貴族,然後直搗沙定洲叛軍的老巢王弄土司和阿迷州。”

 “告訴秦良玉和劉僑,讓他們進軍之時,召雲南貴族四川湖南廣西五省的土司部族出兵協助,敢有抗拒者,先平了再說。”劉鈞的話語中帶著些殺氣。

 一直以來,對於西南諸省的土司,朝廷都是相當優待了。這些土司部族都是世襲,在自己的地盤就是個土皇帝,朝廷對他們基本上沒有什麽真正的掌控。

 但是現在,劉鈞覺得是時候改一改了。

 PS:  感謝山青盈、淡淡繁榮人生、山青盈、。、打起燈籠看書、飛航在天、就是個搞、心☆海、幻想女神等諸位兄弟們,謝謝大家的支持,還有沒有月票?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