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稱雄》第四百三十八章 轉移
鹽務改革才剛剛開始,中原的流匪也還沒有剿滅,在這個時候,劉鈞不急著去打滿清。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力量能直接滅掉滿清,既然如此,那沒必要分心去打。

 先穩住長城防線就好,若是滿清真的愚蠢的敢打上門來,那劉鈞巴不得以逸待勞,用堅固的城防和犀利的炮台,讓他們知道下什麽叫後悔。

 京畿已經成為了劉鈞的大本營,他在全力的控制這裡。

 突起的瘟疫,使得本就還沒解凍的運河,更加無法使用了。劉鈞正在籌劃著全面海運,來取代原來的漕運。事實早已經證明,其實海運遠比漕運方便,成本也更低。但大明雖然幾次用過海過,可很快又堅持了漕運制度。

 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漕運涉及到無數人的利益,官商利益,地方利益。哪怕運河經常淤塞,經常有決堤改道等影響,導致運河無法使用。而且運河是由多個河段組成,不同的河道水位還不一樣,導致運河上行船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運河上有多道關卡,不僅僅是為收稅,而是關閘,就如後世的三峽航道一樣,需要通過這種關閘,來把不同水位的河道聯起來,讓船隻升降通過。

 這樣的關閘對於通航影響是很大的,一些繁忙的關閘,船隻排隊過關有時要排五六天。在這條運河上,有數十個運河城市,數十萬的漕丁。

 朝廷把南方的糧米等通過漕船運河,漕運北上,一路需要的時間很多,還經常有各種漂沒等,使得漕糧的運輸成本極高。朝廷這些年來,漕運上虧損的錢糧不知多少。

 可就因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因此明明有更節省成本,更快速的海運方式,朝廷卻根本沒有使用。

 劉鈞認為是時候把漕運改為海運了。通過黃河、淮河、長江等大河把物資輸送到出海口。再通過海運將物資運輸到中樞京畿。

 至於這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劉鈞也並不怎麽擔心。

 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劉鈞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中樞和京畿及中原地區的控制,誰還敢跳出來。那誰就自尋死路。

 對於吳三桂和清軍,劉鈞還真的沒怎麽太放在眼中。

 就任督師。總督直隸與關外兩軍區四省諸鎮全權負責討逆平叛後,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命令錦州等地的百姓全部撤入寧遠。除了留給左良玉的部份必須物資外,其余全都帶走。帶不走的全都燒掉。

 本來劉鈞是計劃左良玉也撤回寧遠的,把錦州義州等地全都堅壁清野。可軍機處會議上他們卻堅持要讓左良玉繼續守著錦州,劉鈞也不多說什麽了。不過他在給左良玉的公文中,還是讓左良玉把義州等城的兵馬。都撤入錦州城中,收縮集中兵力防禦。

 劉鈞下達的第二個命令。是傳令北方長城防線各軍,讓他們適時的出動部隊,將防線外百裡內發起一輪大掃蕩。

 “我要他們在叛軍到來之前。將我們防線前百裡之內的一切都掃蕩乾淨。攻破所有的堡壘,掃除所有的村莊,把百裡內所有的人口、牲畜、錢糧,通通都抄回來,我要那百裡地區,堅壁清野,一無所有,再無一棟房屋,也沒有一口清淨的水井,更沒有一粒糧食。”

 不出劉鈞所料,對於他的這兩個命令,朝中還是有不少人反對,覺得非王師所為。劉鈞對於這些人,理都懶得理。

 打仗就是打仗,戰場之上血肉橫飛,血流成河都是常事。

 楚軍的將校們對於劉鈞的這個命令,都很讚成。他們都很明白這個舉動的意義。防守,並不意味著就要縮在堡壘中不出。

 防守,也有積極的防守,適時的出動部隊,掃蕩外圍,堅壁清野,這會讓防線更安全。也會讓遠道而來的敵軍沒有補級,連炮灰都讓他們找不到。

 大同、昌平、薊鎮、遷安、永平、前屯,每處都駐有一協兵馬,同時在宣府、密雲、遵化和山海關、寧遠五處,各集結部署了一個師。

 此外,劉鈞在通州設立了討逆行轅,集結了三個師,居中策應。

 整個明軍的防禦,因此形成了三個層次,不但在整個長城一線布防,同時還在幾個重要的防區部署了重兵,能夠隨時支援策應。又有劉鈞在通州的幾萬總預備軍,能隨時居中策應。不管清軍想從哪一個點進攻,明軍都能保證有兵可守,同時後方能夠迅速支援。

 在這個防禦指揮系統中,劉鈞這位顧命輔政大臣兼內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出任的督師,自然是全權統領指揮。

 劉鈞在通州設立了討逆平叛司令部,司令部下架設起了參謀處、作戰處、後勤部等,司令部直接統領下面的各師、協。這實際上是把兩大軍區的數鎮兵馬直接指揮了,並且打破了原來的軍師協這樣的指揮層次。

 劉鈞這樣做,既是為了指揮方便,更是為了直接把虎大威和猛如虎、左良玉等總兵官們甩到一邊,繞過他們,直接指揮到下面的師、協。正因此,劉鈞這次才搞了這個指揮體系。

 尤其是劉鈞就如同當初在遼東時一樣,對於那些內臣監軍、文官的巡撫、巡按、監軍們,都只是放到一邊做個擺設。對於指揮作戰,根本沒他們說話的余地。

 錦州。

 左良玉接到劉鈞的公文後,又驚且怒。驚的是劉鈞居然要把百姓撤走,怒的是劉鈞居然不肯來增援錦州。

 “郡王的意思是,左提督暫時先留守錦州,等百姓都撤離後,便也放棄錦州撤回寧遠。”前來傳令的是一位年青的右都尉軍官。

 “這是郡王的意思?”左良玉在正式的公文上沒見到這些,疑惑的問。

 “是的。郡王之意,沒必要跟韃子在這裡寸土不讓的爭奪。錦州只有一座空城,距離關內太遙遠。不論是糧草軍械的補給,還是兵馬的增援,都於我們不利。不如撤回寧遠,寧遠要充足的糧草軍械,還有堅固的城防炮台,距離後面的山海關也近。而叛軍要打寧遠,補給線就會拖的很長,而且會遠離遼陽等清軍重城。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出擊,只要守住,就能耗死他們。”

 “可若叛軍不打寧遠,那我們錦州義州廣寧等地不就都丟了?”

 “丟了就丟了,那也只是暫時的而已。沒有人口,那只是一塊荒地罷了。叛軍佔據了,又能得到什麽?他們敢佔據經營嗎?等到了夏季,我們的水師可以在遼西沿海任意地方登陸襲擾,他們根本站不住腳的。”

 左良玉苦笑了一聲,他有些跟不上劉鈞的想法。遼西這麽多的土地,怎麽在劉鈞的眼裡,就一錢不值似的。

 “若我堅守錦州,郡王會派兵來援嗎?”

 “不會。”年輕的右都尉毫不掩飾的告訴他答案。

 “我們要掌控戰場主動權,郡王已經劃定好了戰場,制定好了計劃,十余萬大軍已經展開。郡王不會因為你,因為錦州,就打破整個部署的。”

 使者離開之後,左良玉一個人獨自沉思了許久。

 他原本還打算好好的堅守錦州,可現在,卻沒料到劉鈞是這樣的打算。想了許久,他最後還是改變了主意。劉鈞派來的人既然把話說的這麽清楚了,那肯定就不會來援了。

 “劉繼業這是怯敵?”

 左良玉通知了手下準備撤回寧遠後,他手下的大將議論紛紛,劉國能冷哼著道。

 “你以為劉繼業是怯敵,他怯誰?吳三桂還是豪格?”另一員大將馬進忠反駁道,“當初劉鈞在遼東斬殺黃台吉兵圍遼陽,豪格可是棄城而逃,根本不敢一戰。劉鈞當初敢帶著一鎮兵馬就渡海攻遼,生生打下了旅順鎮江兩鎮之地,還一度攻破遼陽,兵圍沈陽,你說劉鈞怯敵?”

 “哼,我看這天下就再沒比劉繼業膽大勇猛的了。我覺得劉繼業的安排很有道理,打仗嘛,不管是正面衝鋒還是側面迂回,只要能得勝就好。劉繼業這是在下一盤大棋,我覺得他是在釣魚。”

 左良玉不願意去猜測劉鈞的真實想法, 他只是感歎,自己好不容易在錦州義州站住腳,經營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現在,又要拱手讓出了。

 再回寧遠,他這個提督總兵官,也只能是有名無實了。

 這一刻,他突然有些索然無味的感覺。

 當天,左良玉根本不顧錦州義州松山等地的百姓,他一聲令下,直接就帶著自己的三萬人馬撤退了。左良玉來關外時隻帶了一萬豫軍,但到了遼西後,他又私下招募補充了兩萬人,現在又有了三萬人馬。

 不過這些招募的兵馬並不是什麽優秀的將士,左軍軍紀向來極差,他帶來的那萬人,還多是在中原剿匪時招降的原流匪。

 這一聲撤退,左軍許多將士便趁火打劫,公然大肆搶劫。

 左軍一面撤,一面搶,每撤入一城,就搶掠一通,離開時又縱火將城池焚毀一空。

 左良玉真正做到了堅壁清野,一路撤退,在身後留下了一片焦土。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