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稱雄》第六百九十二章 開門7事
菜市街早上天還沒有亮就熱鬧了起來,送菜過來的菜農,來批發上菜的菜販子,還有那些早早起來擺攤的。還有不少人喜歡大早上來買頭批新鮮菜,冬日裡的早晨總是亮的很晚,菜市場的人早早的掛著燈籠開始營業。

 菜市場裡人聲嘈雜,擠滿了買菜賣菜的人,每個菜攤主都將自己最新鮮最好看的菜擺在攤子最前面,連夜送來的新鮮蔬菜,還灑上了些水,顯得更精神。那些從附近河裡水庫裡運來的魚蝦,一些聰明的攤主甚至在下面墊上了冰。

 菜市場菜式很足,劉鈞一大早陪著麗娜來逛菜場。回京之後,他又恢復了每周周末微服出宮,去麗娜的德國飯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劉鈞甚至在上周末還與麗娜擺了酒席成了親,就邀請了菜市街胡同的一眾鄰居,還有麗娜的一眾在漢的親朋,婚禮簡單而又熱鬧。

 成親之後,麗娜住進了劉鈞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還經營著德國飯店。如今,德國飯店的連鎖店已經一共開設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數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頗豐。

 “生菜多少錢一斤?”

 麗娜的漢語已經說的非常好了,論普通話,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漢百姓還要好的多。其實如今德國飯店經營的這麽大,她這個東家根本不需要來買菜,用劉鈞的話說,掌握整個盤子就夠了。

 但麗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每周她總會抽出一兩天時間,大清早的親自跑一跑京師各個菜場,這樣一來,她就對於飯店的原料采購這個環節有更清楚的了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個攤子的老板是個中年婦人,看著比較忠厚的樣子,但手腳卻十分伶俐,同時能招呼好幾個客人。女人出來擺攤做生意,其實在中明以後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漢朝。這個情況卻更進了一步。

 如今的大漢。似乎人人都向錢看,個個都在爭著賺錢,不但男人們在外掙錢,年輕的夥計姑娘也進工坊賺錢。甚至是那些婦人,也一樣開始在外拋頭露面的賺錢。

 “黃瓜呢?”

 “黃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嬸用遠不如麗娜的普通話道。她的普通話裡似乎夾帶著一點山東口音,但也畢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礙溝通。

 “五文一斤。貴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貴,一點也不貴的好不。你們要看下現在是啥季節啊,這季節吃黃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達官貴人才能吃的到的呢。還有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邊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貴族家和大飯館子裡有的。”

 那黃瓜和生菜確實很新鮮。尤其是這個季節的黃瓜,那是反季節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種蔬菜。最早是皇家種的專供宮廷的。後來大戶人家也會弄個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農,也開始搞起了反季節種植。

 這種反季節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還是如今肯買的人多了,說到底,還是大家手裡的錢多了。

 “白菜呢,這季節白菜正當季,總不會貴吧?”劉鈞笑著道。

 “白菜也有好些種呢,俺這有油白菜、黃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幾種,最便宜的是大白菜,兩文錢一斤。黃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劉鈞拿著支鉛筆把這幾樣的價格都計在一個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經記了好幾組數字,是在其它攤位上問的價。

 雖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價,可菜價卻關系民生,菜的價格,其實能反應出很多情況。

 在龍漢二年開始的物價上漲,如今看來已經有了穩定的趨勢。

 今天早上陪著麗娜轉了一大圈,走了京師五個菜場,還有兩個在城外的批發市場。各種菜價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從牛羊豬肉,雞鴨鵝,到河魚海鮮,以及各種蔬菜和數種糧食價格。

 目前,糧食的價格還比較穩,從龍漢元年到現在,基本上都保持著一個比較固定的價格。其中大米的上米價格基本上保持在每擔兩塊銀元上下。

 中米、下米以及粳米都更便宜一些,但市場上也還有不少價格比較高的米,多是關外運來的東北大米,以及從暹羅、緬甸、越羅運來的南洋大米,這些米都是極好的米,口感更佳,但價格也更高。最貴的暹羅香米,每擔達到五塊左右。

 麥子的價格跟上米價格相當,也在兩塊一擔左右,但麵粉的價格則要高出不少。

 總的看來,現在上米的價格相當於以往一兩五銀子一石。

 過去一石是大約一百五十三斤半的樣子,而現在糧食主要以擔為主計量,一擔是一百斤。原來用銀子按兩算,現在用銀元按元算,一兩銀子相當於兩塊銀元左右。

 因此現在兩塊銀元一擔的上米價格,其實相當於原來一兩五銀子一石米。算起來,比起崇禎時期,糧價其實還低了許多,但比起萬歷時期還是高出不少,那時一兩銀子在豐年能買兩石糧。

 不過如今的糧食價格,主要是由朝廷政策主導的。由於劉鈞認為眼下國家大力發展工商,士工商階層的收入大大增加,為了讓農民階層收入提升,改變貧困面貌,劉鈞把糧食的收購價一直定在一個較高於明代時的位置,特別是有了糧食收購保護價後,農民就算豐年,也不會遇到谷賤傷農的情況。

 糧食的收購價格的偏高,自然也就導致了糧食市場售價的提高。

 上米二十文一斤,這個價格比過去確實高,但細思一下,如今大漢的百姓收入普遍的提高了不少,就算一個普通的紡織女工,一月最少也有四塊銀元,她們每月除了廠裡包吃住外,掙下的薪水還能買上兩百斤大米,比之過去,她們的購買力還是增強了許多。

 而且現在市場上兩塊一擔,只是上米價格,中米和下米、粳米則要便宜不少,尤其如今還有許多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的推廣,使得糧食市場上也有大量的玉米、土豆、紅薯等粗糧,這些糧食價格更便宜,普通的家庭若是粗細糧搭配,那麽口糧花費並不大。

 大豆價格和小米相當,但比米麥要低一些,黑豆和高粱等則又更價格低些,與土豆紅薯相當。

 逛了一圈菜市場下來,劉鈞發現,京城菜場的供應量很足,且菜式很多。哪怕現在已經是臘月了,可菜場上依然到處可見各種綠色的新鮮蔬菜,黃瓜、白菜、蘿卜、芹菜等。

 同時雞鴨魚肉也很豐富,京師現在有專門的屠宰場,每天有專人檢疫然後屠殺,最後批發到各個菜市場。

 河裡、水庫裡、海裡的魚產,每天也源源不斷的送進京來。

 新鮮的鯉魚,不過每斤二十文錢,一斤豬肉三十文,牛肉二十五文。這個價格讓劉鈞很是意外,牛肉居然比豬肉便宜,鮮魚隻相當於一斤米錢。

 一開始他還覺得奇怪,印象裡牛羊肉總應當比豬肉貴啊。後來他仔細的尋問過菜場的人,總算知道了原因。豬肉比牛肉貴,一來是因為大家以前牛肉吃的少,並不太習慣吃牛肉。畢竟在大漢把蒙古納入帝國,蒙古的牛羊源源不斷的輸入中原以前,私自宰殺耕牛還是違法的,一般人並沒有機會吃牛肉。

 這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許多人覺得牛肉全是瘦肉沒油。一般百姓買豬肉,都喜歡買帶膘的肉,喜歡吃肥肉,肥肉有油。

 此時的南方人主要吃菜油,北方人多吃豆油,還有部份茶油、芝麻油等,菜油和豆油的價格,一直是與豬肉價相當的。因此,油其實比較貴。

 許多百姓買肥豬肉,還能炸豬油,覺得相當劃算。

 就如劉鈞今天在菜場肉攤上看到的,賣的最好的豬肉就是五花肉,板油也最搶手。相反,豬蹄、排骨這些,並不太受青睞,得靠搭頭,買幾斤肉搭點排骨什麽的,基本上跟豬頭是一個價,都是極便宜的,不算肉價。

 牛羊肉和豬排骨,瘦肉這些,喜歡吃的是那些大戶人家,一般的大漢百姓,還是更傾向於肥肉,越肥的肉越受歡迎,講兩指膘三指膘。要買板油和五花肉,得趁早,要不然,來晚了就只能買瘦肉了。

 豬腳跟豬頭,更是只有肉價的一半,有時甚至還不到。豬頭多是由那些熟肉店買去,拿回去做鹵肉熟食。

 倒是蔥、蒜都比較貴,蒜苔一斤十五文,大蔥一斤十文。

 一角銀元也就是一百文錢,能買四十五個鴨蛋,或者買五十四個雞蛋,折合百文能買鴨蛋四斤,或者雞蛋四斤半,一斤也就二十五到二十二文,比一斤米略高些。

 相比起糧食價格,這些蔬菜肉蛋等價格明顯還是較低的。

 鹽的價格倒是比較高,這個是專營,帶有人頭稅的意思。各地的鹽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每斤鹽售價三十文。

 油、醬油和醋的價格,也與鹽價大致相當。

 如此一比,油鹽醬醋茶,這五樣東西,最貴的其實還是茶葉。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