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稱雄》第二百六十二章 軍國利器在手
伏波號猶如一條海上蛟龍,馳騁在海峽之中。,

 劉鈞站在甲板上,對這艘船越看是越喜歡,不愧是如今西方各海上強備競賽中的戰列艦。按船上的水手介紹,這艘船才剛下水一年,是西班牙最新式的戰艦。按西方英荷等國的戰艦劃分,伏波號可以稱為戰列艦。

 船長足有近七十米的伏波號,擁有雙層全炮甲板,上炮甲板每側舷各有十五門十八磅炮,這種十八磅長炮,每門重達五千多斤,炮管長三米多。

 底層炮甲板上則也同樣擁有兩側各十五門火炮,不過底層的炮更大,裝配的是三十二磅炮,炮長三米多,重達六千多斤。

 除了兩層炮甲板上的六十門長炮外,在最上層的甲板靠近艦首部位,每側還各安裝了五門六十磅的巨炮。

 這種巨炮管短,口徑大,炮彈也大,但比起長炮來射程更短,一般是用於近戰,尤其是準備靠幫接舷戰時發射霰彈,壓製對面船上的士兵。這種炮原來是主流,但到了如今基本已經屬於淘汰,伏波號上保留了十門,用以近戰。

 而在艦尾每側變安裝了五門九磅長炮,另還有尾炮四門,也是九磅長炮。

 整個伏波號上,擁有總共八十四門大炮,可以說,這比許多城堡上的大炮都多。尤其那些炮基本上都是長炮,遠比明朝現在最犀利的紅夷大炮強。

 不過明軍使用的從葡萄牙人那裡學去的鑄炮技術,伏波號上的這些大炮無疑更先進,也更大,最低的九磅長炮都達到三千多斤,尤其是炮管都有一丈多長。這種長炮的炮管比起傳統重炮輕,炮管長,炮彈也輕,但射程更遠。

 尤其是其雙炮甲板的設計,若加上頂層的甲板上的炮,等於是有三層火炮。完全就是武裝到了牙齒。

 劉鈞先前的那艘鎮海號與之一相比,簡直是沒法比。鎮海號是鄭芝龍三桅炮艦的標準配製,裝有四十八門炮,可只有其中八門紅夷大炮勉強算是長炮。而且還遠達不到伏波號最小長炮的九磅,頂多是六磅炮。

 至於另外四十門千斤佛郎機,威力更是無法與長炮相比,那是早已經過時淘汰的艦炮。那種炮還是在傳統的接舷戰為主的海戰時代的產物,射程遠。炮彈輕,這種炮對於巨艦時代的戰艦來說,基本上沒什麽殺傷力。

 而且在排水量上,伏波號蓋倫戰艦也是鎮遠號三桅炮艦的三倍。

 劉鈞是如獲至寶,朝廷這些年從葡萄牙人那裡得到的鑄炮技術,早過時落伍了。而與荷蘭西班牙的敵對關系,也使得朝廷沒能從他們那裡得到這些最新式的大炮。現在好了,劉鈞抄了台灣的西班牙,收獲最大的不是那些城堡和商貨,而是這些戰艦以及大炮還有那些水手以及工匠。

 “當年鄭家是怎麽打敗荷蘭的”一眾九頭鳥的軍官在登上伏波號起。就再沒有人把三桅炮艦放在眼裡了。

 傅山對此做過些了解研究,告訴大家,“料羅灣海戰,荷蘭人動用了甲板戰艦十一艘,另有劉香海盜船數十艘,而鄭氏動用了一百五十余條船。荷蘭人巨艦大炮,實力遠超鄭氏。不過鄭氏的獲勝,卻不是憑著堅船大炮,而是靠的火攻之術,他對付荷蘭一次出動了一百條火船。荷蘭人根本沒見過這麽多的火船戰術,結果是吃了大虧,戰艦被燒了五艘俘虜了一艘。”

 “原來是靠的火攻啊,我還以為那三桅炮艦能乾掉這蓋倫巨艦呢。”

 “三桅炮艦其實就是鄭氏俘獲了荷蘭人的甲板艦後學習改建的新式戰艦。在此之前,鄭氏的主力艦一直是大青頭,也就是鳥船。而以前,鳥船上只有一前一後兩門炮而已。”傅山說道。

 “不可能吧,鄭家的艦隊這麽寒磣,那他們以往怎麽稱雄海上的”

 好些軍官們都不相信。大青頭他們又不是沒見過,比起三桅炮艦更小。

 “海盜劫掠,靠的是速度和靈活,又不需要比戰艦更大,也不必比商船更大。鄭氏也是當了朝廷的將軍後,才開始打造三桅炮艦,並改良加大了鳥船,增加火炮的。”

 海盜靠的是速度,在海上搶劫。而那些西方海上強國的巨艦大炮,卻是設計出來為了可以與港口要塞對乾的。

 大家一齊哦了一聲,這時才都了然。原來鄭氏雖稱雄海上,可比起紅夷們的戰艦還是有很大差距啊,不過好在鄭氏是地頭蛇,那些過江龍也不是那麽好在中國沿海囂張的。

 “侯爺,這荷蘭人比西班牙人更強嗎”

 劉鈞向手下普及知識,“早百余年前,海上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最強,這兩個加起來國土本來都沒有一個台灣大的歐洲國家,最先發展海上貿易和殖民,他們曾經還在羅馬教皇的主持下,簽署了一份協議,瓜分了整個世界。”

 “不過後來西班牙國王兼任了葡萄牙國王,因此這兩個國家成了一國,西班牙實力更強,葡萄牙則漸漸衰弱。到了數十年前,西班牙國控制的尼堪蘭地區鬧起了叛亂,尼堪蘭那塊地方就好比大明的江浙地區一樣,是個最富裕收入最多的地方。”

 “總之,尼堪蘭中的七省,還拉了周邊的英法等國一起聯盟對抗西班牙。最終他們打打停停,七省成立了荷蘭共和國。七省本來就是最富裕之地,他們立國之後商業發展更迅速,迅速成了海上強國之一。”

 “原來這些紅夷還有這樣的恩怨啊。葡萄牙居然是西班牙的一部份,荷蘭也是西班牙的一部份,看來西班牙果然不行了,荷蘭有多強”

 “在南海往南,是呂宋爪哇柔佛等諸國,而如今這些南洋國家,大都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佔據了,葡萄牙來的最早,佔據了馬六甲海峽一帶,西班牙稍晚些來,搶了呂宋諸島,來的最晚的荷蘭人則佔據了爪哇。”

 “荷蘭人這麽強。那我們這次去打的過他們嗎”有不少將領擔心道。

 劉鈞一臉輕松的對他們道,“荷蘭雖強,勢力遍布世界各地,但也因此實力分散。他們雖然在爪哇兵馬戰艦很多。但在台灣,卻也不過兩三千人而已。而且台灣距離爪哇休止萬裡之遙,你說我們難道還怕幾千孤軍”

 “當然不怕”

 “怕個鳥”

 “那什麽西班牙不也曾是極強大,可如今還不是向我們不戰而降。”

 大家紛紛喊道,士氣如宏。

 劉鈞沒有率艦隊直接去大員。而是先到了與大員相隔不遠隔海相望的澎湖。

 當伏波號出現的時候,還引得澎湖島上的一片驚慌,看著那標志性的紅夷甲板船模樣,他們還以為紅夷打來了。

 澎湖雖然距離台灣島更近,但其實自元起,就直屬於福建。元朝開始就在這裡駐軍,明朝時也在這裡設立了巡檢司。

 經過多年的發展,這裡也有一些福建來的百姓在這裡屯田,還有些人在這裡建立了修船坊,一些漁民在這裡建立了休整避風的港灣。

 一度澎湖的三大島上擁有幾千人之多。

 在倭亂之時。這裡還經常停駐倭寇海盜,後來紅夷來到東方,也曾一度想要佔據這塊地方做為他們的商站。為此明軍還與紅夷在此打了數仗。

 打的最厲害的就是與荷蘭人的澎湖之戰,荷蘭人當初在沿海得不到據點,便率艦隊強佔澎湖,在澎湖修建城池堡壘。後來大明先後派了近萬兵馬前來,打了大半年,最後荷蘭人投降,率艦隊離去。也正是在那時,他們發現了台灣。之後便開始經營大員。

 新任的台灣巡撫何騰蛟帶了一批屬下官員自陸路而來,比劉鈞他們早十來天到了這裡。等發現那甲板船上打著的是日月旗號以及九頭鳥的大旗時,何騰蛟才松了一口氣。

 何騰蛟帶著一眾屬下官吏和島上的商民來到港口迎接。

 “分別時日不長,侯爺居然都有了甲板船了。想來在雞籠一定相當順利了。”

 劉鈞大笑,“朝廷大軍一到,雞籠的西班牙人立即望風而降,這大艦是本侯的戰利品。”

 聽說劉鈞已經把雞籠港拿下,西班牙人也投降了,何騰蛟大喜。

 就在劉鈞艦隊到達澎湖兩天后。鄭芝龍駐在福建的一支艦隊前來匯合,如此一來,澎湖的艦船達到了五百余艘,不過這次前來的艦船,主要還是運送來一大批的糧食物資,以做攻打大員的準備。

 劉鈞和鄭芝龍正商議要如何進攻大員之時,卻突然得報,大員的荷蘭人率艦隊主動往澎湖而來。

 這支艦隊規模不小,而且其中還有英國人的戰艦。他們不可能是來投降的,那麽只有一個可能,這些紅夷,是主動來戰。

 聽到這消息,劉鈞笑了。

 “紅夷這是自尋死路,我們還沒去找他們,他們倒是主動送上門來了。傳令下去,準備迎戰。”劉鈞一面派出快艇去打探消息,一面對港內艦船進行分艦隊編組,同時還讓士兵在港口以及島上的山上修建炮台,架設火炮。

 很快,更詳細的情報傳回。

 來犯的荷蘭人有一百零一艘艦船,其中蓋倫戰艦有十一艘,最大的一艘裝有大炮一百零四門,是三層炮甲板的巨形戰艦,其它十艘也都是擁有七十四門火炮的雙炮甲板蓋倫戰艦。

 另外還有十艘名為弗魯特外號長笛的武裝商船,配備有五十門中型火炮,這種船載量大, 能夠長期航行,火力也不弱,正是荷蘭人最常用的商船。

 此外,荷蘭艦隊裡還有橫帆雙桅的快帆船三十艘,這種船機動性極好,船身輕巧,可商用也可軍用,有中等的貨艙,裝備有二十門長炮。

 單桅帆船五十隻,每船上也裝有六磅長炮十門。

 一百零一艘艦船,擁有各式火炮兩千四百余門。

 這個規模,讓劉鈞聽了也不由的皺起了眉頭。大員荷蘭人的實力遠遠超乎他的想象,其實力起碼是先前投降他們的台灣西班牙人的十倍以上。尤其是擁有二千多門艦載火炮,這火炮數量已經超過了集結在澎湖的五百余艘大明艦船的艦載火炮數量了。

 難怪荷蘭人敢這麽囂張的主動來攻。

 可荷蘭人哪來這麽多的戰艦未完待續。

 ...()《明末稱雄》僅代表作者木子藍色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