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稱雄》第三百五十六章 秦良玉破陣
冬日的遼西寒冷凍人,草木上結著厚厚的一層白霜,土地凍的堅硬。www.し要看書 北風呼呼刮過,大小河流也開始結冰,吳三桂看著那河面上的薄冰,清楚的知道,最多三五天,河就要結冰封凍,不出十天,遼海也將要封凍。

 好不容易從義州撤回松山的吳三桂,銷瘦了許多,臉上沒有了先前的意氣風,有的只是深深的憂慮。

 天氣漸寒,河流封凍,意味著遼西將一馬平川,河流變成坦途,再不能阻攔清軍鐵騎。而遼海封凍,則意味著遼西將失去來自海上的糧餉補給,以及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兵馬增援。

 吳三桂在松山等了許久,又收攏了不少敗兵,現在松山城裡的兵不少,足有六萬余人。但糧草不足,器械缺少,尤其是火炮。義州一戰,吳三桂把炮都給丟光了。就連火銃,也損失了大半。

 他費盡心思用馬匹從湖北換回來的那批火器,轉眼間炮丟光了,火銃也少了大半。不論是寧遠鎮還是錦州鎮或是山海關鎮,這三鎮兵馬都損失慘重。松山的六萬兵馬,戰鬥力還沒有戰前的三分之一。

 松山與錦州相隔隻二十裡,松山擁兵六萬,錦州擁兵五萬,可實際上兩城現在卻被清軍包圍著,城門都不敢出。而清軍的數量遠少於明軍,但明軍卻已經不敢出城作戰了。清軍甚至在錦州與松山之間,松山與杏山之間,各挖了一條長壕,把三城隔斷。

 “最多十天,遼海就要封凍了。”吳三桂長長歎息。

 祖大壽搖了搖頭,“劉繼業肯定不會來援了,現在唯一的指望也就是秦良玉等援遼兵馬。”

 吳三桂和祖大壽都在等著遼東兵馬,雖然在松山西面的杏山塔山寧遠等地還有好幾萬明軍,可那些兵吳三桂根本不指望。他唯一指望的也就是遼東的楚軍了。

 “劉繼業破了蓋州,孔有德數萬兵馬投降,遼東楚軍兵威赫赫。他們一定會來解圍的。”吳三桂道。

 “這可不一定。”祖大壽卻沒有如外甥一般的樂觀。他放低了些聲音道,“聽說我們先前一路連勝之時,朝廷的許多官員彈劾劉鈞在蓋州避戰不前養賊自重,然後陛下趁機升劉鈞為京營總督。將他調回京師去,還連下兩道聖旨。結果義州兵敗,皇上又連忙讓他以京營總督職督師遼東遼西兵馬,並節製率領援剿諸路兵馬。朝廷這做法,可夠絕的。”

 “那劉鈞也不可能就坐視不救吧?”吳三桂道。

 “誰說的定呢。朝廷先前擺明了是想要鳥盡弓藏。解劉鈞兵權。現在迫不得已,才又加劉鈞為督師,讓他來援遼西之圍。劉鈞豈會看不清,豈會不生氣?以朝廷的那尿性,等劉鈞一解圍,朝廷肯定就要過河拆橋的。劉鈞又不蠢,如果他不甘心的話,肯定就不會那般痛快的解圍。”

 祖大壽也算摸透了崇禎皇帝的心思,也看透了朝中那些官員們的做派。他也算是看出了一些劉鈞的脈路,劉鈞明明擁有很強的實力。可卻一直藏著掖著,有犀利的火炮火銃,也不肯給朝廷。有一支勇猛能戰的楚軍,卻寧願跑去遼東打一塊地盤出來,也不肯來遼西。

 他從劉鈞的這些做派中,看出了一點東西,這個劉鈞其實也一直在隱藏和保存實力,雖然年輕,卻是深有城府,知道武將唯有抓著兵權才能得重用。

 現在遼西局面如此壞。正突出了劉鈞和其楚軍的重要性。事實也確實已經證明,遼西戰事迅利之時,朝廷就想著削奪劉鈞兵權,調他入京。可遼西一敗。朝廷不但不能再調劉鈞回京師,反而得再給他升職加官,讓他總領關外兵馬。

 這個權力的提升可不是一點半點,就如同當年盧向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一樣。區別是,當年盧向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受到了楊嗣昌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等一群人的掣肘。而現在。劉鈞這個關外督師,可是沒人管的了。

 祖大壽換位思考,覺得如果自己是劉鈞,現在就不會馬上來遼西解圍。理由多的是,就好比遼海封凍,海路不通,6路難行。

 吳三桂心情很沉重,義州兵敗,給予他沉重的打擊,到現在,他都還沒怎麽緩過勁來。

 “如果劉鈞不來救,我們如何自救?”他問。

 “有三個選擇。”祖大壽道,他伸出一根指頭,“上策,我們殺回寧遠去。”

 吳三桂搖了搖頭,不甘心這個結果。如果他殺回寧遠去,棄錦州於不顧,那他的前途基本上也就完了。

 “中策呢?”

 “中策我們坐守錦州,等待遼西或者遼東的援軍。”

 “太被動了。”吳三桂還是搖頭。

 “那就只有下策了,我們殺出松山,去錦州與洪孫二總督合兵,共守錦州。”

 這個計劃太冒險,松山雖有六萬人,但缺炮少銃,軍心不振,士氣萎糜,這個時侯要殺進錦州去,很難。

 祖大壽見外甥左右為難,在一邊勸道,“我提議咱們還是先殺回寧遠去,與遼西其它兵馬匯合,補充器械糧草之後,再回來救援錦州。或者,咱們乾脆就守在松山,等待援兵。以現在城中的糧草,只要錦州不失,松山守個半年是不成問題的。有這麽長的時間,朝廷的援兵肯定會到的。”

 吳三桂幾次想要出兵錦州,最終還是沒能做出這個決定。義州之敗,把吳三桂的勇氣和自信都打沒了。

 “那我們等劉鈞的救援吧,希望他能早點前來。”

 杏山。

 總監高起潛、遼西巡撫邱民仰、四川總兵秦良玉、以及從義州敗退下來的馬科、王樸、劉肇基、白廣恩等各率兵馬齊集杏山。

 幾路敗兵並不想再東進,可高起潛拿著朝廷的催促救援的詔書,他們也只能奉命。

 杏山城城外,五萬援兵齊聚。

 到了這裡,各路兵馬都不想再前進了。再往前,就是清軍在松杏兩城間挖的那條大壕溝,那裡現在由多鐸率兵攔截。

 秦良玉主張出兵先解松山之圍,再合松山兵馬,解錦州之圍。

 “不能坐等楚國公,如今天氣越寒冷,海上已有浮冰,水師能不能來還是兩回事。我們得抓緊時間出兵,不然拖的越久,天氣越寒冷,越不適合出兵。”

 高起潛猶豫不下,既想出兵,又擔心打不過清軍。最後還是巡撫邱民仰讚同秦良玉出兵,勉強決定了出兵解松山之圍。

 杏山距離松山很近,不過二十余裡地,但現在兩城之間,有一條寬壕阻斷了松杏大道。

 好在秦良玉的軍中還有一批楚軍援助的火炮,這使得高起潛等人稍稍增添了一些信心。當天一大早,五萬兵馬誓師,飽餐之後出兵。

 杏山明軍的動靜,早為清軍得知。他們剛出城,清軍的偵騎就出現在附近。

 秦良玉看著那些囂張的清軍斥候,策馬來到高起潛和邱民仰馬前,向他們提出一個計劃。“我們的行軍已為韃虜所知,韃虜用兵,最喜野戰。他們定會前來襲擊,我們把炮車放在陣中,銃手布置在炮車外,待韃子出現,我們立即把炮車集成車牆,銃手、弓箭手立於後面,炮銃擊之,必可殺傷韃虜。”

 “好計劃,就按秦總兵所言布置。”

 明軍行進的很慢,出了杏山兩個時辰,才走了十裡路。

 這時清軍果然殺出,縱馬猛衝。

 秦良玉見狀,毫不畏懼,立即連連下令,兵馬後退,讓出炮車,並用炮車輜重車迅組成了車牆,銃手、弓箭手立於後面。

 清軍剛進入射程之內,川軍的炮手立即點燃了一門門火炮的引信。

 炮彈呼嘯著出膛,炮聲隆隆,清騎沒有防備到明軍有這麽多的火炮,而且早有準備。一時間,許多騎兵被擊倒。

 “銃手準備!”

 “放!”

 清騎又衝近了許多,銃手們開始端著鳥銃、飛龍銃等各式火銃,甚至有的還拿著三眼銃,大抬槍等,銃手們站在炮車後面,對著清騎猛烈射擊。一時間硝煙彌漫,銃聲大作。

 “弓箭手!”

 再靠近一些,弓箭手也開始齊齊對著清軍騎兵仰角拋射。

 清軍一路上丟下許多屍體,好不容易衝到近前,川軍的炮手們已經換裝了霰彈。每炮轟出,都是數百顆的小霰彈,而且射這些霰彈,連炮膛清理的過程都省略了,射度大大加快。

 清軍頓時人仰馬翻。

 多鐸在後面觀戰,看到這結果大為心疼。

 “鳴金,撤兵!”

 “主子爺,我們已經衝上去了。”

 “別廢話,立即鳴金,撤!”

 戰場上,清軍鳴金聲響起,清軍聞令立即頭也不回的撤退。

 大同總兵王樸看到清軍狼狽的撤退,拔出長劍,向前一指,大喝一聲,“追!”

 他麾下的家丁騎兵率先殺出,然後旁邊的其它兵馬也跟著衝了出去。大同鎮兵馬動了,其它鎮的兵馬也不想錯過這痛打落水狗的機會,紛紛喊叫著追了出去。

 秦良玉一見,臉色大變,連忙向高起潛道,“總監大人,勿輕敵追擊,小心韃子伏擊。”

 高起潛此時卻一臉的笑意,“韃子沒料到我們的炮陣如此犀利,輕敵大敗而歸,此時正是趁勝追擊之時。”

 “傳令,全軍追擊,一舉殺到松山城下。”

 ps:感謝、xmage、benhe、、忘記錄諸位的支持,現在是月票雙倍期間,大家有月票的投票支持一下哦。順便向大家推薦本很歡樂的書,好像叫唐朝工科生,看的真的很歡樂。()《明末稱雄》僅代表作者木子藍色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