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最後的三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無當營
手機閱讀

 接下來的幾天,劉胤一直忙著做出征前的準備。

 當然,一切的準備都是在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劉胤除了和張紹有所接觸之外,就連錄尚書事的董厥、建寧太守霍弋、尚書令樊建等人都沒有交流。當然不是劉胤信不過他們,只是出於保密的需要,越少人知道,此次計劃的成功率就越大。

 此次出征,劉胤在劉禪面前表示將要調動三萬人馬,此次劉胤升任鎮北大將軍,也就擁有了指揮三軍的權力,為了出征需要,劉胤特地將麾下的軍隊重新進行了整編。虎步營和虎騎營歸屬中軍,由劉胤親自來指揮,高遠仍為虎步營中郎將,鄧樸仍為虎騎營中郎將。

 陽安營和新成立的無當營組成了左軍,由傅僉任左護軍,負責指揮左軍,張樂為陽安營中郎將,趙卓為無當營中郎將。

 蜀漢的無當飛軍乃是一支赫赫有名驍勇之師,是與曹操魏的虎豹騎齊名的部隊。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移南中勁卒,青羌萬余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在歷次的北伐和內部平叛中,無當飛軍一直是蜀軍的中堅力量,木門道圍殺張郃,就是無當飛軍的功績。

 蜀漢的軍人都是出身於軍戶的,世代為軍人,無當飛軍也不例外,而且無當飛軍的兵員均是來自於西南諸夷和青羌的移民,民風剽悍,驍勇善戰,他們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銳不可擋。

 不過無當飛軍的結局也是相當的悲壯,在薑維的第七次北伐中原之時,為了掩護主力部隊的撤離,無當飛軍在指揮官蕩寇將軍張嶷的率領下,死戰不退,殺敵倍之。最後張嶷和五千飛軍壯烈殉國,無當飛軍從此成為絕唱。

 雖然說無當飛軍做為一個整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從那些無當軍軍戶出身的士兵依然活躍在蜀軍的各支隊伍之中,屢立戰功。

 這次到達南中之後,劉胤就向劉禪提出了重組無當飛軍的建議。無當飛軍最擅長的就是山地作戰,劉胤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讓他萌發了建無當飛軍的打算。無當軍的軍戶多年之前就是從南中遷移到蜀中的。此次回歸之後,劉胤專門派人對無當軍戶進了核實。將分散到各軍各營的無當軍戶子弟專門抽調出來,又將適齡的青年全部征召入伍,還在西南蠻夷之中重金雇用一些肯入伍的悍勇之士充實到新成立的無當飛軍中。

 通過努力,無當飛軍的重建卓有成效,劉胤將之編為無當營,由趙卓來擔任領軍。

 右軍則以原先的閻宇軍為班底,適當地補充了一些新兵,右護軍的職位劉胤考慮許久,決定由虎賁中郎黃崇出任。黃崇雖非勇悍之將,但此人在激勵士氣,指揮作戰方面頗有才華,極富韜略,青陽浦之戰時和劉胤也算是配合默契,為右護軍的不二之選。

 不過黃崇此時還是在虎賁軍任職,歸衛將軍董厥統領。不是劉胤的部下,劉胤自然無法直接調動。劉胤面奏後主劉禪,提出了調用黃崇,劉禪一口應允,加封黃崇為翊軍將軍,調任鎮北大將軍劉胤麾下為右護軍。

 至於右護軍以下的兩個營中郎將。劉胤也經過了深思熟慮,決定任用諸葛瞻之子諸葛尚和羅憲之子羅襲來擔任。雖然二將都比較年青,但他們的父親都是歿於此次戰爭,諸葛尚和羅襲都有強烈的復仇之心,幾次拜於劉胤的門下,想入伍參戰,為國效命。為父報仇。劉胤便任用二人為中郎將,分別統轄永安營和白帝營。

 至於中軍方面,陳壽任主薄,馬融為帳下督,參軍起用了何攀和杜軫。何攀和杜軫是蜀亡後仕晉的大臣,現在蜀國可以說是位卑職微,默默無聞。何攀此時僅為郡中一小吏,杜軫也不過是蜀郡的功曹,劉胤深知二人的才華,刻意地征辟他們為鎮北大將軍參軍,充實為自己的幕僚。

 按編制,劉胤麾下三軍六營共計三萬人馬,不過這只是吃糧餉的人數,屬於正式編制,但還有各將領的私兵部曲則是不統計在內的。因為私兵部曲不在朝廷的正式編制之內,糧餉也是士家將領們統給的,光安平王府和馬家,就有不少於一千的私兵部曲,其他各家士家也不在少數,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劉胤此刻麾下,三萬五千人隻多不少。

 三萬五千人要北伐,所需的糧草軍械也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劉胤一直就致力於這項準備,早就派遣主薄陳壽前往漢嘉去籌措糧草。

 漢嘉郡是劉胤此次北伐要走的最重要的一地,從漢嘉郡一路向西,便可以看到巍峨的雪山連綿起伏,這注定漢嘉郡將成為劉胤北伐的,先期在漢嘉郡籌糧則可以避免劉胤從南中長途運糧的負擔,作為北伐的前進基地,經營好漢嘉郡,是一個首要任務。

 當然,漢嘉郡原本就是山高林密,道路險峻,人煙稀少,現在遭逢戰亂, 老百姓死的死,逃得逃,整個漢嘉郡也幾乎難找到幾個活著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依靠漢嘉郡提供數量足夠的糧草輜重,似乎很困難。

 所以,還得有一部分物資在南中完成收集任務,最關鍵的是如何搞禦寒衣服。

 無論是蜀地還是南中,氣侯宜人,就算是最冷的寒冬臘月,也不過是多加一兩件衣服而罷了,根本輪不上象北方那樣需要很厚的禦寒衣服。

 但翻越雪山,卻是迫切地需要大批量的禦寒衣服,至少必須要人手一套才行。

 所以劉胤必須得縫製出三萬五千多套的加厚衣服,以抵禦雪山的嚴寒。縫製衣服本不是什麽難事,現在流民眾多,招募些有裁縫手藝的流民並不困難。

 真正的的難題卻讓劉胤是一愁莫展,縫製些夾衣問題不大,但卻無法解決一個保暖問題,翻越雪山極度寒冷,必須得用棉花絮的衣服才行。

 但三國時代那兒的來的棉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