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張約一死,魏兵登時就做鳥獸散,根本就無心再抵抗了,不過在蜀軍上萬人馬的團團圍困之下,想要逃跑,也是絕無可能之事,試圖衝出蜀軍包圍圈的,無一例外地遭到了射殺和斬殺,許多想活命的魏兵選擇了拱手投降,從而避免了被屠殺的命運。
這場毫無懸念的戰鬥隻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柳隱望著一片狼籍的戰場,不禁生出了無限的感慨,近兩年的時間,黃金城被這支魏軍團團圍困,已經到了獨木難支的地步,別說是想要反擊了,黃金城能不能守得住,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可就在一日之間,準確的說是不到一個時辰之間,黃金之圍就解了,來援蜀軍如砍瓜切菜一般,風卷殘雲地就將魏軍給收拾掉了。
柳隱欣喜之余也不禁是暗暗驚詫,援兵的領軍之將不是旁人,正是漢中四大遊擊校尉之一的盧遜,同在漢中軍中為將,柳隱和盧遜也是相互認識的。雖然是老熟人了,但柳隱心頭的疑惑卻一點兒也沒有減少。
盧遜是何職務,手底下有多少的兵馬柳隱很清楚,在薑維大將軍的計劃安排中,盧遜等部是做為偏師來滋擾襲擊敵人後部的,千八百人的隊伍根本就不具備正面攻擊的能力,而眼前的蜀軍人馬,至少也五六千人,再加上包圍圈外的蜀軍,少說也有上萬人之眾,如此規模龐大的隊伍,絕不是盧遜一個小小的遊擊校尉就可以統領的。
雖然黃金城被圍困了近兩年的時間,但這並不太妨礙柳隱對漢中局勢的了解,據他所知,漢中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淪陷了,只剩下漢城和樂城兩個孤立的據點在苦苦的支撐,能保持漢樂二城的不失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了,再想要對魏軍進行反擊,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如果說這支蜀軍是薑維大將軍派來的援兵,似乎也不太可能。因為薑維的大軍在劍閣之南(柳隱還不知道薑維已經退守巴西),如果進軍的話,至少也是由南向北,由西向東,而這支蜀軍分明是來自北面的關中方向,關中可是魏國的腹裡要地,怎麽會出現蜀軍的隊伍?柳隱是一頭霧水。
盧遜殺散魏兵。他也瞧見了白發皓首的柳隱,當即催馬向前。來到柳隱的面前,哈哈一笑,拱手道:“柳將軍,好久不見。”
“盧校尉,你這是從何而來?”柳隱疑惑地道。
盧遜呵呵一笑道:“末將奉鎮北大將軍之命,特來解漢中之圍。”
“鎮北大將軍?”柳隱是一頭霧水,也難怪柳隱孤陋寡聞,黃金淪為孤島之後,與外界的消息完全處於隔絕狀態。漢中的軍情或許柳隱可以通過一些途徑知曉,但漢中以外地方的消息,就完全是閉塞,根本無法知曉。而劉胤擔任鎮北大將軍還是在蜀漢遷都南中之後的事,柳隱就連蜀漢朝廷遷都南中的事都不曾知曉,如何能得知誰當了鎮北大將軍。
他們正說話之時,劉胤已經率兵趕了過來。盧遜趕忙給劉胤和柳隱互做介紹。
雖然以前劉胤與柳隱素未謀面,但柳隱之名劉胤倒是不太陌生,對於這位和廖化、宗預齊名的老將,劉胤還是相當地敬佩,以七十五歲的高齡依然還征戰疆場,力保黃金重鎮不失。確實是難能可貴。
盧遜已經是將劉胤的事跡略向柳隱簡述一二,柳隱聞之,不禁是驚愕不已,原本以為此次魏國大舉伐蜀,蜀漢已經是芨芨可危難以自守,沒想到劉胤竟然能率一支奇兵繞道兵取隴西、關中,攻下了長安古城。逼死魏國的驃騎將軍司馬望,這是何等輝煌的戰績呀,柳隱此刻早已是驚為天人,
連聲稱讚。這樣的戰績,柳隱是想都不敢想的,就算是當年被譽為天下奇才的諸葛丞相,都未曾達到如此輝煌的程度,如今劉胤挾得勝之師回師漢中,漢中之危局有望解了。
劉胤率軍入黃金城暫作休整,黃金城的防禦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城中的糧食基本上已經快斷了,柳隱很是尷尬,目前他就連一頓象樣的酒筵都籌措不起來,無法為劉胤接風洗塵。
這一點劉胤倒不在意,黃金城以一千守軍在此堅守,硬生生地守了近兩年的時間,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了,看看城中的士兵一個個面黃饑瘦, 又如何能拿得出一桌的酒菜來。
劉胤立刻下令將自己的所攜帶的軍糧發給黃金守軍一部分,以解決守城士兵的燃眉之急。不過先期到達黃金的,僅僅只是輕裝步兵,騎兵部隊和輜重營部隊則落後兩到三天的路程,劉胤進入黃金,就是為了等後續部隊的到來。
兩天后,柳隱看到威武雄壯的虎騎營,更是驚訝地無以回復。柳隱都已經是七十五歲了,想當初他還是在劉璋的部隊擔任一個小小的都伯,幾十年的戎馬生涯,還真沒有看過蜀軍有如此威風八面的騎兵,也難怪劉胤可以橫掃隴西關中,打敗號稱曹魏第一將的司馬望,原來這支騎兵部隊才是他最大的倚仗。
解黃金之圍自然用不著騎兵出手,光是步兵就已經將圍困黃金的魏軍收拾了一個一乾二淨,接下來的漢樂之戰,恐怕才是騎兵出戰的大舞台。
劉胤也是如此考慮的,黃金是漢中東面的門戶,地勢險要,並不利於騎兵的大規模展開,更何況殺雞焉用牛刀,區區二千魏軍,劉胤還真沒有把他們當做是對手,抬手即滅,輕松簡單。
解圍黃金自然只是回師漢中後的第一仗,接下來,還有幾個硬仗要打,漢城、樂城、陽安關,那一個恐怕都不是軟柿子,好在黃金以西的漢中平原一馬平川,正是騎兵作戰的理想地域,劉胤此次專門帶虎騎營來,就是準備著在漢中平原上大展身手,攻擊破陣,還是騎兵無往而不利。等到虎騎營和輜重部隊到來,劉胤立刻是揮軍西進,直指樂城。
本書來自 品&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