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
第1324章 先滅援兵
兵貴神速,劉胤是要利用這漢軍騎兵速度的優勢,打交州吳軍一個措手不及,盡管鬱林郡失守的消息此刻已經是傳到了廣信,漢軍已經沒有機會再象偷襲布山那樣偷襲廣信了,但漢軍進軍速度足夠快的話,還是可以打亂吳軍的防禦布署,較輕易地拿下廣信城。
現在擔任蒼梧太守的是劉略,蒼梧雖然不交趾和南海重要,但做為曾經的州治,廣信城無論是是規模還是地理位置,都堪稱是嶺南的一座大城。
鬱林郡失守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廣信,劉略在震驚之余,慌忙下令緊閉城門,同時向廣州刺史徐旗和交州牧陶潢緊急求援。
漢軍的突然襲入交廣,讓劉略是大感意外,盡管交廣地區與蜀國的南地區接壤,但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戰事,當年蜀國諸葛亮平定南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自然是沒有余力再從南進攻交州的,至於交州這邊,進攻南完全是仰攻,山崎嶇艱險,根本不利於進攻。所以幾十年來,雙方一直是相安無事,正是這種相安無事的氛圍,讓交州的官吏對來自南的威脅視而不見,誰也認為漢軍不可能從南對交廣發起進攻。
但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所有的人都懵了,漢軍勢如破竹地拿下了鬱林郡,如同是一把尖刀,從北至南插入了交廣之地,如果再被他拿下廣信的話,整個交廣二州之地,恐怕會淪陷大半了。
廣信城雖然城垣高大,但劉略也是惶惶不安的,剛剛接到的消息,此次率軍進攻交廣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漢雍王劉胤,劉胤何許人也,劉略不可能不知道,威名海內,天下皆知。雖然劉胤率領的只是騎兵,缺少攻城器械,但廣信城守軍不多,只有三四千人,以這麽一點兵力試圖擋住漢軍的虎狼之師,劉略想想都頭疼,他只能寄希望於交州牧陶潢和廣州刺史徐旗可以盡快地派來援兵。
劉略屈指算算,離的較近的徐旗可以在三五天之內趕到,離得較遠的陶潢則需要十幾天的時間,也是說,劉略獨立堅守的時間,最多也三五天,憑著廣信城堅固的城牆,守個三五天或者十來天,應該不是什麽問題。
對於這一點,劉略還是信心滿滿的,至於出城迎敵,他想都不敢想,漢軍這次殺來的可全是騎兵,騎兵擁有著可怕的野戰攻擊能力,劉略此刻出城,完全是自尋死路。
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劉略下令守城的吳軍堅守不出,城門緊閉,吊橋高懸,所有的守軍都調派到了城牆之,嚴防死守,誓於廣信城共存亡。
擔任先鋒的依然還是羅尚,
他率領著三千輕騎很快殺到了廣信城的城下。
依羅尚看來,如果能依法炮製拿下廣信城,則是再好也不過了。可惜的是,廣信城早有防備,羅尚剛剛撲到城下,瞧得吳軍守衛森嚴,看來沒有一番的惡戰,是拿不下廣信城的。
羅尚看到劉略早有準備,他也沒有急著攻城,而是等劉胤大軍趕到,才稟明了劉胤,至於如何攻城,羅尚則等候劉胤的安排。
劉胤聽聞到吳軍龜縮在廣信城內並不出戰時,微微一笑,這個劉略自以為龜縮防守能萬事大吉,恐怕他還真是想錯了,別看漢軍全是騎兵部隊,但拿下廣信城,不過是分分鍾的事。
不過劉胤卻沒有急於地攻城,現在漢軍攻入交廣的消息想必已經是傳遍了整個的嶺南了,甚至恐怕飛騎也報向了建業,但傳遞到建業,估計還得好幾天才行,但做為交州牧陶潢和廣州刺史徐旗,肯定是坐不住的,派兵來救援廣信也在情理之。
攻克廣信,不過是彈指揮間的事,但留著廣信,倒也不失為一個誘餌,可以吸引陶潢和徐旗的援兵前來,盡管劉胤不怵攻城作戰,但如果有機會野戰的話,漢軍獲勝的機率則會增大更多,暫時保留廣信,引交廣二州的兵馬聚集於此地,聚而殲之,豈不是更好?
於是劉胤下令,在廣信城下扎營,暫緩攻城。
劉略聽聞漢軍兵臨城下,自是惶恐不甚,不過還好漢軍只是按兵不動,暫時並沒有攻城的打算,這才讓劉略是安下心來,看來先前猜測的漢軍只是騎兵,不利於攻城作戰是實情,自己有城牆做為依托,漢軍想要攻破廣信城,還是要費很大的力氣的。
在這種情形下,劉略也安下了心來,看來堅守個十來天,絲毫沒有什麽問題,他也放心下來,靜等著吳軍的援兵趕到。
在得到漢軍進攻廣信的消息之後,廣州刺史徐旗驚愕不已,按理說,廣信被圍,廣州這邊應當是速派出援兵,以解燃眉之急。
可得知漢軍來襲的全是騎兵部隊之後,徐旗不禁是膽戰心驚,吳軍沒有成建制的騎兵,一般人都沒有感受到騎兵的厲害,但以前做過淮南都督丁奉的部下,徐旗還是識過北兵騎兵的厲害,如果此刻他親率番禺一萬人馬趕往廣信的話,去多少也是白給。
其實徐旗也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在明白不敵的情況下,如何敢去自投羅,但他做為廣州刺史,又不能見死不救,徐旗隻得派人與交州牧陶潢火速聯系,商量出兵事宜。
陶潢是吳國在嶺南地區最大的一個官。交州牧和廣州刺史,聽起來似乎各謀其位,官階高低相差不大,但事實,陶潢的權力要徐旗大的多,雖然名義陶潢隻管轄交州的事,並不理會廣州的事務,但事實,徐潢還兼著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是交廣二州第一大官。
廣信有事,徐潢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接到劉略的求救書,陶潢已經召集軍隊準備出發了,在接到徐旗的書信之後,徐潢深以為然,便與徐旗約定了具體的出兵時間,雙方一齊出兵,共聚廣信城下,共破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