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在金城駐扎之時,金城的局勢還是相當的平靜,就連先前滋擾金城的小股鮮卑騎兵此刻都已經是悄然撤退了,畢竟劉胤在一線峽全殲鮮卑兩萬人的戰績讓鮮卑人為之震驚,禿發樹機能坐視西平失守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了,所以金城一帶倒是平靜如常。
與之相反的是涼州一帶戰火連天,僅僅在武威,鮮卑人就投入了相當規模的兵力,妄圖拿下姑臧,涼州刺史徐武拚死而戰,姑臧形勢芨芨可危。
在枝陽停留的時候,劉胤當在也沒有歇著,禿發樹機能為禍涼州十年,連續地斬殺了晉國四位封疆大吏,風頭一時無二,但禿發樹機能究竟敗在何人之手,這才是劉胤最關心的。
歷史上的禿發樹機能在涼州勝仗無數,唯敗仗有二,第一是在鹹寧三年敗於文鴦之手,第二就是鹹寧五年敗於馬隆之手。文鴦是一位不可多的悍將,縱觀整個三國時代,也只有呂布趙雲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只不過呂布趙雲生活的那個時代與文鴦相差甚遠,讓人無法看到這些強者的強強對抗。
文鴦的一生,可以用悲壯來形容也不為過,文家與曹爽相厚,這也是後來文欽文鴦父子叛魏投吳的主要原因,文鴦在淮南之役中,大放異彩,單槍匹馬在千騎陣中縱橫馳騁,斬敵上百,進出六七次,追騎莫敢近,這一勝舉,估計也只有趙子龍在長阪坡的七進七出可以相提並論。後來受諸葛誕的迫害,文鴦又複投魏,正因為有這一反覆的“劣跡”,終其一生也未能得到大用。
禿發樹機能在涼州叛亂,朝廷已經是焦頭爛額,再也派不出什麽良將了,最後司馬炎無奈地命令文鴦率兵前去平亂。文鴦果然也沒孚眾望,臨危受命,遷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擊破禿發樹機能,迫降胡人二十余萬,名聞天下。但盡管如此,文鴦仍沒有得到司馬炎的重用,在八王之亂寂寂無名地死去了。
文鴦太過勇烈,確實沒有什麽可比性,劉胤想到的破鮮卑者,乃是西晉另一員名將馬隆。
馬隆是禿發村機能叛亂的終結者,如果論武力值,他和文鴦一點可比性都沒有,但馬隆僅僅隻率三千余人,就敢深入河西走廊,與擁兵數萬的禿發樹機能進行決戰並大破之,一舉書寫了一斷輝煌的歷史。
劉胤知道馬隆並非是象文鴦呂布那樣的赫赫勇將,他之所以敢孤軍深入河西,那完全是有所倚仗的,所倚仗之物,就是偏廂車。
偏廂車其實並不是馬降所發明的,而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首創的,當初諸葛亮深感魏軍之騎兵強大,為了尋求破敵良策,才發明了偏廂車。
偏廂車故名思義,就是一種只有單面才有廂體的車輛,四輪,可人推馬拉,廂體上孔眼,供射箭刺矛之用。使用時依八陣圖的方位將戰車聯結,便可形成一道堅不可摧防禦陣型,能夠有效地抵擋胡人騎兵的衝擊。
不過偏廂車的發明是在木牛流馬之後,其時諸葛亮已經是命不久矣,故而偏廂車在軍中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後諸葛亮時代,蜀國的那些領軍人物似乎並沒有看重諸葛亮的一項發明,或許這件半成品再也無緣現世。
馬隆也不知道是通過什麽途徑獲得了諸葛亮遺下的關於偏廂車的設計圖紙,這位與馬鈞同姓的魏晉人盡管沒有馬鈞沒有那大的名氣,但在兵器革新方面,確實是獨樹一幟的。馬隆經過改良,研究出了新一代的偏廂車並投入批量的生產。
正是倚仗著這種防禦極為完善的戰車,
馬隆長途行進一千多裡,且戰且進,鮮卑人如飛蛾撲火妄圖衝破這些偏廂車,但最終卻是失敗了,損失慘重。馬隆也正是憑借著偏廂車,最終擊敗禿發樹機能,平定了涼州之亂。劉胤此次進軍,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這種偏廂車了,好在這種東西是諸葛亮發明的,這也給了劉胤一個借口。
分兵之前,劉胤手下的軍隊是騎兵佔據多數,這種偏車廂自然沒有太大的用途,反而會妨礙騎兵的行動。分兵之後,劉胤手下再無騎兵,所以他加緊了偏廂車的打造。
涼州地區盛產白楊, 劉胤便以白楊為原料,伐樹為木,建造偏廂車。所幸這些車輛對精度的要求也不是太嚴格,軍中便有一些會木匠活計的士兵可以勝任這項工作,另外劉胤在金城一帶大肆重金招募木匠,隻為盡快地完成計劃。
劉胤在枝陽又多盤桓了十余日,打造出了數百輛的偏廂車,又抽調了足夠兩萬五千大軍支撐一年的糧草軍械,輜重物資。
當年李陵征討匈奴之時,僅僅以五千步卒就與匈奴單於激戰多日,殺傷了大量的匈奴騎兵,最後因為彈盡糧絕,才被迫投降匈奴。如果李陵有足夠的箭矢有足夠的糧草,也許歷史就會重演,就算是戰敗被俘,李陵仍創造出步兵以弱敵強力拒騎兵的戰例,由此說明步兵對上騎兵,只要戰術對路,也並非是沒有機會的。
現在當世之人對步兵打騎兵幾乎沒有大的信心,除了象蜀兵那樣躲在深山老林之中,象吳兵那樣躲在江河之中,曹魏的騎兵堪稱是天下無敵,在平原地帶,也罕逢敵手的。劉胤在關隴之戰中大破魏國騎兵,也並不是用步兵來打贏的,完全是以騎製騎的結果,用剛剛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虎騎營痛快淋漓地擊破了魏國騎兵。
而這一次,劉胤身邊沒有再留一支騎兵部隊,直接以兩萬多步卒面對號稱有十萬之眾的鮮卑人,但劉胤還是有恃無恐的,打造了足夠多的偏廂戰車,劉胤已經完可以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了。
戰車隆隆,歷史似乎又倒退回到了春秋戰國的戰車時代,劉胤率軍離開了枝陽,向武威前進,開始了平定涼州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