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盡管朱由校當前不用事無巨細的處理那些政務,甚至很多政務都不需要進行批紅,下面各部門按照政策和原則進行處理就可以。但朱由校也不能什麽都不管,這樣一來下面的官員就會認為皇帝好忽悠,再好的制度也會被搞得亂七八糟。
因此時常派遣一些人員到地方上視察,時常過問一下各部門的工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行為無非就是為了維持制度的正常運轉。
但相比過去什麽都要批紅來說,算是輕松太多了。
時間漸漸又過去了一年,充滿希望的天啟十一年漸漸來臨,朝廷的財政稅收一路增長到了7億元的規模。
能有怎麽高的財政收入,還是改革所帶來的成果,新政區域的各省商業稅、農業稅都收了上來,同時海關進出口關稅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長,另外各大國企上繳的紅利有所增加。
對於新的一年,新政各地百姓總體上是充滿希望的,而不似過去那樣似一潭死水,毫無希望。
天啟十年朝廷在水利工程建設上完成了較大的規模,各省水利設施工程陸續竣工,各流域水患問題減輕,同時農業灌溉面積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抗災能力大增。
而在道路的修建上,北方各省公路系統已經形成,省級公路全線修通,而州縣級公路,州縣級公路到處都在修。
盡管如今已經開始建設鐵路了,但是公路這東西還是有用的,馬車的效率也還算可以。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不少國家還在用牛車、馬車往前線運輸作戰物資。
只不過鐵路大規模修建之後,公路不會那麽賺錢了。不過鐵路修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把大致的鐵路乾線修建起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公路建設總局日後說不定要面臨一定的虧損,不過這樣的虧損朝廷也必須買帳的。
新政各省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也有不少工程竣工,其中基本上不再修建城牆了。
很多城鎮因為人口的湧入,面積正在擴大。城牆這玩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加上如今北方異族的威脅大大消除,只剩下了一個經濟被大明商品經濟綁架的蒙古,外部入侵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內部,改革之後的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強。
鄉鎮政府的成立。加上電報和公路的修通,以及鐵路也開始修了,控制力已經還將進一步增強。另外碰上什麽天災有朝廷賑濟救災,地方上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動亂。
同時地方政府的武裝力量也增強了很多,每個州縣都有一支武警部隊。每個省還有一支是守備旅,同時隨時能夠從軍區抽調兵力。此時的北方各省,根本沒有流賊的生存土壤。
流賊只要出現,就會被政府剿滅。同時那些流賊也沒地方裹挾饑民,如今根本就沒有成規模的饑民存在。
即便是山賊土匪,也都在朝廷加強了地方控制力和地方武裝力量之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內憂外患逐漸平息,戰亂不太可能出現,大部分的城牆已經變成了擺設。不過這些城牆倒也沒有大量拆除,只是有些城市的城牆阻礙了規劃被拆掉了一些。大部分城牆還是作為‘文物’被保留了下來。
城門外的土地。則被納入城市規劃,這些土地大部分則掌握在國有房地產公司手上。
規劃城市建設的時候,這些國有房地產公司光明正大的參與進去的,畢竟是國有企業,不是私有的,構不上官商勾結,絕對是名正言順。
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很好的提高了民生,即提供了就業崗位,又是百姓能夠享有的設施。
百姓民生在各種政策之下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房地產方面的價格也不算虛高。
這年頭大明盡管采取了後世的工業區模式,但工業區沒有大量設立,地方政府不用為了開發工業區大量支出財政,進而也就不用指望著賣商業用地回本。
而在那些設立了工業區的城市。因為工業本身就很賺錢,所以成立工業區的話,地方政府不用怕虧本,反倒也不需要靠出賣商業用地來回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所以操作模式和後世又有所不同。
加上朝廷對民房的建設沒什麽太大的限制。老百姓購買房子也不需要當幾十年房奴。
如今普通房地產價格,也就是維持在了一名工人五年收入的水平,而且設施比較齊全。如果是民房,那價格就更低了。
改革之下的北方各省,百姓能夠實現溫飽,通過房貸可以擁有住房,也算是安居樂業。
盡管日子可能沒有那些有錢人過的瀟灑,但大部分老百姓對於怎樣的狀況已經很滿足了。
有個家,就能成立家庭,有收入可以維持家庭生活。
天啟十年的工業發展顯然是十分顯著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300萬噸,而價格卻是保持穩定,沒有跟隨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而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後,盡管農產品價格也隨之提高,但總體上對食品的消費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而對於那些工業產品的消費能力則是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廠數量也在天啟十年大大增加,高壓蒸汽機總量上升到了八千多台,其中不乏大型蒸汽機。
整個北方新政各省,經過一番改革之後,困難群體得到了救濟,普通百姓收入得到提高,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
天啟十一年的財政預算上,軍事預算在數年之後首次提高,從四千多萬元提高到了八千萬元。
主要還是提高了軍人待遇,隨著這幾年增發紙幣,天啟寶鈔購買力已經逐漸下降,雖然只是比較緩慢的貶值,但是過去的軍人待遇有點跟不上了,所以提高了軍人待遇。
同時增加了海軍軍費支出,如今大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而且海外殖民地都延伸到北美洲了,軍費也必須有所增長。
另一方面。則是裝備的研發與更新。
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則上升到了1.5億元,這些錢都是投資給下一代人的,所佔財政收入比例逐年上升。內閣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將新政各省全部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也就是將北方各省。以及海外各殖民地,全面推廣六年義務教育,學生必須讀完小學。
教育部也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義務教育必須嚴格貫徹執行,不管是什麽家庭、什麽收入。也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六周歲入學,十二歲小學畢業,必須上完小學才能進入社會工作。
同時嚴禁非法雇傭童工,這些小學的孩子可以在暑假期間去做工,但上學期間不能。
而且雇傭童工,必須申請報備,勞動強度太大,工作環境太惡劣的工作不能雇傭童工。
同時下令禮部加大義務教育方面的宣傳,下令教育部在各省展開攻堅。對於那些頑固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采取積極勸導、對症下藥。如果是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學費的,可以免除學費。對於純粹是因為重男輕女,或者認為上學無用的家長,先進行勸導,勸導無效則使用適當的強製性措施讓孩子入學。
義務教育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全普及的,所以要加大宣傳,並進行攻堅戰。畢竟這個年代,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男孩上學一般情況下比較容易。女孩卻不一定能上學了。
這兩年在北直隸推廣義務教育,碰上了很多這樣的問題。教育部也算是比較有經驗了。
之所以要讓女孩上學,主要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女性勞動力也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傳統的模式下。婦女是不能出去隨便拋頭露面的,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當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婦女實際上也是非常忙碌的,通常都是在家裡紡紗、做女紅,以及一些婦女能做的事情來賺錢補貼家用。
但是這樣的模式,已經逐漸不使用工業化時代的需要了。
婦女同樣可以參與到工業化生產當中。如果被完全禁錮在家庭之中,那麽對勞動力資源的浪費是非常嚴重的。例如紡織廠裡面,如果沒有女工的話,那就只能用男工,可是男工未必擅長做這些工作,反倒是適合去做一些勞動強度更高的工作。甚至是大部分工廠裡面,都是可以使用女工來進行重複性的工作內容的。
歷史上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是把男人動員起來進行戰爭,而工廠內的工人,則有大量的女工代替,整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飛速提高。
因此提高女性社會地位,解放女性屬於時代發展潮流。與傳統是相衝突的,但要馬上提高女權又不現實。
這年頭人們重男輕女的現象要想扭轉,一時半會也不太現實。這年頭宗族勢力很強,傳宗接代的觀念很重,自家和他家的意識很強。
同時打個仗可能就會死了一片男人,再加上男人出去做事,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以及人類對抗自然的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男人非正常死亡率比較高。加上女人又不容易賺到錢,養家糊口能力不強,這些方面也是造成重男輕女的重要原因。
不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會逐漸改變。一是生產力提高了,出現的工作崗位增加了,女人也能賺錢養家。二是醫療水平和對抗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男性非正常死亡率降低。
同時交通條件的改善,嫁出去的女兒也能時常回娘家走動等等,都會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重男輕女的現象就會隨之改變。
可以說中國人對這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後世的中國大部分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都不是那麽嚴重。只有一些宗族勢力很強的地方,例如閩南、廣東一帶,重男輕女的現象會比較嚴重一些。
朱由校正考慮著要不要搞一搞女權運動,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這事情只要官方願意雇傭女工,例如國企願意大量招募女性員工,女性地位自然會越來越高。同時在法律上進行一些保障,時間久了風氣自然就變了。
拔苗助長,反倒過猶不及。
男為陽,女為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的模式也不是沒有好處,女人可以專心照顧家庭,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提高女權,鼓勵女性參加工作。實際上也是損害了小家庭的利益,來增加國家利益。
實際上中國人在男女地位方面,是永遠不可能如同後世西方那樣,達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是很容易走上‘市場化’道路,當女性處於賣方市場的時候。女性地位反而很高,就如同後世的中國一樣,男人的需要承擔的義務要比女人多,而不是普遍的共同承擔。
說白了就是資源緊缺,女人也是社會必須資源,這樣的必須資源一旦出現缺口就變成了緊缺資源,緊缺資源擁有賣方市場,需求方相互競爭之下,地位自然被拔高。
就如同印度一樣,低種姓為了嫁給高種姓。女方家庭願意支付嫁妝,上層階級影響下層階級,逐漸形成一種普遍風氣。
中國人看不懂印度那種奇葩的風氣,同時西方人也看不懂中國風氣。
此時大明顯然不太可能形成後世那種風氣,也不太可能形成印度人那樣的風氣了。
因為大明如今顯然不會太缺女人,盡管可能會重男輕女,剩余的女性會更少。但是海外有資源流入,正所謂足則讓、不足則爭。競爭環境相對寬松的情況下,婚配過程中女性地位不會被搞得太過虛高。
另外一個則是上層階級對於女性資源的過度佔有,也會造成很大的社會矛盾。實際上貧富差距大會引起劇烈社會矛盾。很大原因也是因為女人。
大明此時通過外部商業掠奪的模式,從海外引進了這方面的資源,相當於是將內部矛盾轉移到了外部,變成了外部矛盾。
而在上層階級過度佔有資源方面實際上是有限制的。正所謂物極必反,大明雖然允許納妾,但往往意味著限制比較大。而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制度,限制死了,反倒是變成了沒有限制。
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大家都去當二奶、小三了。等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也就漸漸不以為恥了,開始笑貧不笑娼了。而且通常都上行下效,權貴們都家裡一個,外面養著好幾個,那些第一批富裕起來的群體一看,咱也可以啊!
反倒是如今大明在允許納妾的制度下,給人當情婦是被人們非常看不起的。即便是給人當小妾,也屬於不太風光的行為。
如今北方改革之後,只有勳位或官職達到七品以上才能納妾,又或者年過四十而無子者才能納妾。
即便是納妾,也是有節製的。不可能如同後世一些官員包養幾十名情婦那麽荒唐,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會玩上幾十個女人,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不過是比喻女人多的虛數而已,一些自律、專情的皇帝根本不會亂搞。
納妾制度放在了明面上,反倒不會有那麽多女人願意被人包養。同時包養情婦的男人,是受到社會指責的。如果是商人的話,那麽朝廷盡管不會對商人采取什麽懲罰措施,但在百姓日子過得不錯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給人當情婦的,就算是當小妾都不太願意。只有家庭比較困難的,那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朝廷也沒什麽好管的,除非是公然幾女同居共侍一夫,或者是登記兩次,公然踐踏婚姻法,那就是重婚罪了,朝廷就能管了。
但是對於那些有官職、有勳位的群體來說,朝廷就管得著了,一旦曝光出來就會受到懲處。
在這樣的制度之下,上層階級對於這方面的資源的佔有是受到限制的,不會無限發展。
只要女人方面不會引發太大的社會矛盾,老百姓能夠正常的組建家庭、生活下去,那麽即便貧富差距比較大,社會矛盾也不會太劇烈。
如今大明經過一番改革,財富分配更加公平了一些,加上開始掠奪外部資源,新政地區的內部矛盾已經緩和了許多。拜金主義與仇富心理有所下降,不再如同過去那麽極端。
總的來說,朝廷如今在鼓勵女子參加工作,國企大量招收女工,日後甚至將會開放女性參加公務員考試。只要官方機構、國企普遍出現女人的身影,自然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普通百姓的觀念。而官方技工和國企因為待遇比較好,也肯定能夠招收到女人,總有人願意來。
義務教育是為了讓工人能夠跟得上工業革命的腳步,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起碼得要能夠識字,才能勝任日常工作。要讓女子普遍參與到工業生產之中,也必須有一定文化,把女孩送進學校進行義務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業化時代,國家不要求工人知道得太多,所以每個工業化國家,都是施行不同程度的愚民教育。所以擁有基本文化,甚至很多大學生,實際上和古代文盲基本上也沒什麽區別,依舊處於盲流的級別。傳統的文化精髓,在教育系統裡面是接觸不到多少的。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愚民方式,例如美國的教育系統,其主要目的就是如同工廠化一般的培養出合格工人,潛移默化的灌輸各種有利於資本家的觀念。而真正能掌控核心權力的人才,則是從資本家的後代中培養的。
朱由校穿越前也是個普通人,所以還沒那麽黑心,六年義務教育盡管在目的上有為了工業化發展的需求。但在教材編寫方面,還是加入了一些真正能夠改變普通階級子女人生高度的好東西,是以真正發展教育的心態去搞教育, 沒有一味的為了鞏固統治,或者迎合資本去搞愚民。
之所以不亂搞愚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管了文明的興衰,後世中國那麽多苦難,主要還是文明衰弱導致的,滿清留下的大坑填了許多年。
沒有什麽永恆的王朝,只有相對永恆的文明。朱由校發展教育的本質目的不是為了強求朱家王朝能夠千秋萬代,而是為了振興這個民族,讓這個文明繼續延續下去,免受異族的侵略與壓迫。
只要把民族振興起來,讓內部變得更加文明,若是日後朱家皇帝失德,政權更迭的過程中,也不會再如同過去那麽血腥暴力。也許是君主立憲,也許是皇帝退位,起碼能夠全身而退。
振興一個民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發展教育,為了發展教育,朱由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他不知道在穩住了明王朝的政權之後,一旦進行大規模的教育會不會加速明王朝的滅亡,因為改革者往往都是在給革命者鋪平道路,但這並不影響朱由校的理念,明王朝能否延續不那麽重要,重要的還是這個民族能延續下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