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明末當皇帝》第一百二十四章:0業興盛
在每一個工地上,基本上都會出現幾個會講故事的人,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過各種故事來渲染當今皇帝朱由校的聖明。

 老百姓是最喜歡聽故事的,直接說皇帝聖明那是非常蒼白無力的,而用故事來宣傳,那效果才是最好的。

 這樣的宣傳獲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畢竟皇帝出錢搞城市基建,事實證明皇帝是向著他們貧苦百姓的。相反,那些東林黨貪張枉法,被皇帝抓了一大批人,查抄家產幾百萬兩,誰願意出幾百萬輛銀子來汙蔑別人?

 底層老百姓自然是朱由校變得十分擁戴,可謂歌頌不斷。因為皇帝的行為符合底層百姓的利益,在底層百姓看來就是好皇帝。

 但是皇帝動搖了地主商人,以及權貴的利益,在這些人看來,朱由校就是昏君一個。

 可是這些人的數量畢竟小,當普通老百姓都在歌頌朱由校的時候,他們的聲音也就被淹沒在浪潮之中了。這時候他們頂多在一些手抄報上,還能bb兩句。

 不久之後就有東林黨的水軍在造謠時,被一群激憤的百姓圍毆致死。被打死的男子,因為在酒館裡公然造謠,大罵皇帝昏庸,並未東林黨鳴不平,結果不到幾分鍾,就激起了公憤,被幾個百姓帶頭進行圍毆,混亂中被圍毆致死。

 捕快趕到現場的時候,逮捕了幾名參與圍毆的百姓。但是沒過多久,所有人就被放了出來。

 畢竟法不責眾,此時的中國是一個講究理法的執法模式,所謂理法,是理在前,法在後。只要情理上能說得通。法律是得讓步的。

 如果法律可以凌駕於道理之上,豈不是朝廷不講理?

 何謂道理?

 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凌駕‘弱肉強食’的法則。不去順從這個基本法則,因此持強凌弱就是違背道理的。道家的學術。核心就是‘逆’字,看穿規律,又違反規律,從而使人類可以自我主宰,而不是被完全支配。

 西方人是沒有道家學術的,因此他們的行為準則是遵從弱肉強食的法則,日本更是如此,後世各種動漫裡面。宣揚的就是這種弱肉強食的思想。

 這也就是為什麽中國和西方國家、日本講不通道理的原因,因為人家根本就沒有道理這種玩意,你和他們講道理?這不是腦抽嗎?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理在前,法在後。法律是要有的,但卻會酌情判罰,一些甚至是免除處罰。

 有人造謠皇帝,被激憤百姓圍毆致死,這新聞太過勁爆了。同時捕快把人抓回去,馬上就如同燙手山芋一般把人給放了。

 這人實在抓不得啊!畢竟被毆死的家夥造謠皇帝在先。百姓擁戴皇帝才對其進行了圍毆。怎麽說都佔理啊!被打死的家夥,也就白白被打死了。

 實際上帶頭打人的,正是錦衣衛發展的一名宣傳員。

 在這次輿論宣傳過程中。那些與皇家資本合資經營的商人也出了不少力氣,這些商人開設的茶樓、酒館等場所,都參與了宣傳活動。

 隨著宣傳的深入,很快一些宣揚皇帝聖明的故事,就被改編成了一個個雜劇,結果大受老百姓的歡迎。

 在京城,造謠皇帝和罵東林黨的人很快就消失在了公共場合,因為他們已經不敢再出來造謠了。

 到處都是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誰敢公然造謠就是領著一群人過來進行一番毆打。運氣好的去擦點跌打傷藥就行。運氣不好被打死都很正常。

 那些水軍一看這架勢,哪裡還敢出來活動啊!要想賺這個錢。得拿命去拚啊!

 反倒是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們,紛紛大肆宣揚東林黨的黑材料。一邊用皇帝為百姓做的實事來歌頌皇帝。

 東林黨上下一看就傻眼了,這情況發展方向不對啊!不應該是這樣的啊!

 可是情況就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東林黨的名聲正在迅速的變臭。相反,皇帝的聲望卻是直線狂飆。

 艱難的民生,讓老百姓都渴望出現一個明主聖君,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而朱由校通過實際行動,以及各種宣傳手段,成功的在老百姓心目中塑造出了這樣的偉岸形象。

 與此同時,朱由校正在繼續發展壟斷資本。

 首先是京城中的屠宰場被全部控制,同時與民資合股成立了數家養殖公司。曹金玉也非常積極的成立了和朱由校合股成立了一家養殖公司。

 糧行有很多麥麩、米糠,養豬什麽的最合適不過了。

 京城內所有豬肉供應,都必須從官方指定屠宰場購買。豬肉價格因為皇家資本的介入,直接就穩定在了十五文一斤的水平。明代因為老百姓的日子相比清代、近代要好,豬肉也是瘦肉更貴,一斤肥肉的價格則是十文錢左右。

 收購價也穩定了下來,也確保了養殖戶有錢可賺。

 最重要的還是擴大生產規模,財富是通過勞動產生的。現在北方的問題是生產規模不足,以及老百姓購買力也不足。

 現在擴大生產規模,再提高老百姓購買力,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好過了嘛!

 例如一筆錢砸下去,讓老百姓搞生產建設,這時候老百姓拿到了錢,就可以去購買商品消費。

 如果壟斷了老百姓所消費的商品,那麽這筆錢就可以逐漸被財團收回來,然後繼續砸下去,再次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如此循環之下,就業崗位就上去了。而建設的持續,也會使商品的生產得以增加,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整個過程中,財團實際上並未付出什麽東西。老百姓購買到的商品,都是老百姓自己勞動生產出來的財富。財團相當於是把勞動力組織起來進行生產,然後抽取一部分的財富。

 這個循環過程要想持續下去,就必須加大壟斷,才不至於資金流失到那些高收入群體手中。

 這些錢放在老百姓手上。只要不大量滲漏,就相當於是財團的錢。因為老百姓要消費,這些錢最終都會流回財團的手上。

 不過肯定有一部分資金會被商人賺走。這個時候稅收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通過稅收使資金回流。

 對於一個財團控制的國家來說,國家的錢就是財團的錢。財團的錢也可以是國家的錢,只是左手換右手而已。

 朱由校此時發展的皇家資本,正在向財團的模式發展。

 加大壟斷是必須的。

 皇家資本此時已經能夠向老百姓供應糧食,那麽接下來再壟斷豬肉、蔬菜的供應,以及布匹等商品的供應,就基本上能夠形成一個初步完善的壟斷體系了。

 於是皇家資本又迅速上了幾個建設項目,即北直隸各城鎮的養殖基地建設,以及蔬菜種植基地的建設。

 明代的蔬菜長途販運還是很常見的。不過北方冬季蔬菜種類比較單一,冬天基本上就是大白菜。

 蔬菜的壟斷,隻壟斷市場銷售渠道也是可以的。但是無法把控產量,到時候農民突然什麽時候種多一點,市場消化不掉,那就滯銷了。

 雇傭工人種植蔬菜,並壟斷城鎮蔬菜銷售渠道,那麽好處就是產量穩定、價格穩定。不會出現惡性競爭。這種蔬菜的壟斷未必要賺多少銀子,蔬菜生產過程中可以給工人更好的待遇,並且降低蔬菜售價都是可以的。反正錢在普通百姓手上。這種關乎老百姓生活的產業,經營過程中並不需要追求那麽高的利潤。價格的上漲,則是在老百姓收入普遍提高的情況之下才能進行。例如後世中國礦泉水是一塊錢一瓶。美國的礦泉水則是一美元。相當於,中國和美國的老百姓把錢都拿去買礦泉水,購買力是差不多的。

 城市基建依舊在持續展開,在朱由校的親自策劃下,保障房工程開始在城外郊區開始建設。

 京城的人口並非全部都都城內,城外也有很多房子,甚至是粘著城牆。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為城市的發展,讓城牆內的地皮變得太小。

 保障房工程自然也就是在城外建設。

 京城第一期保障房工程。計劃安置一萬戶。安置之後,又將對城內棚戶區(貧民窟)進行改造。

 一番建設項目下去。整個京城的精神風貌就有了改變。街頭小巷裡面,雙眼麻木無神。無所事事呆坐的貧民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個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身影。有了收入的貧苦百姓,頓時獲得滋養。

 整個京城的老百姓,都變得十分忙碌起來。

 百姓忙著上工地做工,商人、夥計忙著做生意,盡顯百業興盛之象。因為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有了工作,同時因為這些建設項目所帶動的經濟效應, 民間商人也開始加大投資、增加雇員,很快京城就出現了用工荒。

 商人雇傭工人的時候,不得不提高工錢待遇,每天最少都是30文錢,活還必須比工地上輕松,中午還得供應面餅等夥食。

 盡管工錢給得多了一些,但是生意好做了,不少商人也都笑眯了眼。那些中小商人,此時對於稅務局並不感覺厭惡,因為稅務局很少找他們麻煩。特別是街頭小攤販,以及那些小本經營的商鋪,稅務局根本不會去向他們收稅。

 此番老百姓購買力增強,他們的生意自然也就做了許多。

 京城的新氣象,更是讓老百姓對皇帝朱由校產生了強烈的擁戴,什麽昏君、明君,在老百姓看來很簡單,那就是有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

 甚至不需要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只要讓他們看到一點人生的希望,在他們眼裡便是聖明的皇帝。

 ps:第一更,今天估計依舊只有兩章,大家見諒一下。畢竟寫歷史類的畢竟不同很多題材不用腦,寫得會慢很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