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龍騎戰機》第442節 - “竹蜻蜓”
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擁有廣渺的永欠凍土帶,千萬年來都不曾解凍過,冰雪之下稀疏的生長著一些苔薛地衣之類的低級植物,生命在這裡猶為艱難。

 和煦的陽光下,一道巨大的陰影飛快地掠過冰雪布滿了苔薛地衣和礫石的荒原,如潮水般席卷開來的氣流吹拂起那些低級植物和無數大小碎石,拋飛向四周圍。

 四發渦輪噴氣引擎的喧鬧打破了這片土地長久以來的寧靜,偶爾有馴鹿群被驚動,瘋狂地邁著四蹄狂奔,甚至與這道陰影競速。

 翼展近乎於三十米龐然大物離距著地面只有十米,四台引擎噴射出強大的氣流,通過翼地效應產生的高效率上揚力托起機翼,順著平坦的地形高速飛行,顯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輕盈感。

 大地所展露出來比天空還要毫無保留的胸懷,毫不吝嗇地反饋出更為強大的上升力量,讓引擎的輸出功率的利用率大大高於其他飛行器,有效節約燃油,可以獲得更遠的續航能力。

 只有駕駛者願意,地效飛行器甚至可以升到近一千米的高度,不過油耗會大大增加。

 運輸艙內坐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在靠近駕駛艙的位置,穿著一身黝黑色的“龍將”陸空兩用戰術鎧甲,林默扛著一杆SVD狙擊步槍坐在一群“龍衛”之中,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打靶”、“打醬油”、“打豆豆。”在這裡,都是同義詞。

 空勤組這台新到貨的地效飛行器果然不負荷載量大的優點,堪堪將兩支中隊全部裝了上去,奔赴上千裡,無視陸地和水面,燃料消耗甚至還比同樣運載力的直升機更低些,而且在超低空飛行在雷達盲區內,還能夠有效避開俄方的雷達掃描。

 “有發現什麽嗎?我們快接近目標了。”

 駕駛艙那裡傳來老潘的聲音,這次運送投放,由空勤組老潘親自負責駕駛。

 “看到了,一個白色的小尾巴,是全球鷹,要打下來嗎。”

 副駕駛看到了雷達屏上顯示出來的一個小、小亮點,然後調整著身前一個屏幕,地效飛行器上安裝有光學蛙眼系統鎖定動態目標,能夠提供著清晰的光學圖像。

 副駕駛員的手指在操作台上點了幾下,他面前的顯示屏上顯示出兩枚中距空對空導彈被jī活,只需要鎖定目標就能輕松的發射出去。

 光學圖像上面用紅色線框標注出“全球鷹”的位置,同時把速度和高度都標注了出來”,

 一架純白色的無人機緊緊吊在地效飛行器後面十五公裡的距離,jī光測距顯示,在五點鍾方向,高度約3000米。

 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的產品,是“高空持久性先進概念技術驗證”(td)計劃的一部分,機上載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攝像機和紅外探測器三種偵察設備,以及防禦性電子對抗裝備和數字通信設備。

 隨著美軍的列裝,幾乎到處都能看見這東西,連中國境內上空有時偶爾也能看到,這兩年也沒少被打下來。

 “嗯,我看到了,沒有裝載武器,估計只是監視,不用理它,這裡不是我們的地盤,俄羅斯人會照顧這小東西的。”

 老潘看了一眼圖像,計算機系統立刻掃描完了這架RQ-4a“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八成是老美在觀察這次行動。

 不過很快就會有小心眼的蘇-27會找上它,每架1450萬美元的成本,美國人也燒得起,在軍事投入和浪費上面,美軍堪稱人類歷史上的紀錄創造者,不斷在突破新高,無人能超越。

 “是!”

 副駕駛員取消了jī活武器系統,但仍停留在待jī活的界面上,隨時可以重複之前的動作。

 這架小名叫“竹蜻蜒”的國產地效飛行器上裝載的一些設備絲毫不遜色於美國人的這架“全球鷹。”合成孔徑雷達什麽的應有盡有,在對方發現自己的時候,也同時能夠發現了對方。

 作為軍用戰術級地效飛行器,這些偵察能力和防禦能力是必備的,特別是單挑情況下,這架“竹蜻蜒”的火力甚至不會比一輛主戰坦克遜色多少。

 “還有四十分鍾到達目的地,再次檢查燃料!”

 代表“竹蜻蜒”的光點在電子地圖上不斷移動,老潘心裡在估算著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以及燃油消耗,這次孤軍深入異國國境屬於大國間的某種妥協。

 俄羅斯為了平息中國人的怒火,沒有越俎代庖的清除掉這個據點,而是放任中國的特勤部隊進入境內,展開報復行動。

 這樣的事情並不是沒有先例,例如中俄“反恐演習”合作,假借著演習的名義,互相允許對方軍隊進入本國境內打擊各自欲除之而後快的敵人,私底下的更多了,誰讓分裂主義者都是無視國境線到處流竄,主算是兩國某些領域不對付,可同樣對於這些分裂主義者深惡痛絕。

 在一定程度上,“竹蜻蜒”的行動路線也一樣受到俄羅斯的監控,雖然飛行器表面噴塗了隱形塗料,可是依然能夠被光學、磁感和紅外偵察設備監控到。

 “組長,發現蘇-27,兩架,俄羅斯人果然出現了。”

 雷達屏幕上出現了兩個小光點,根據地球曲面,兩架戰鬥機出現在“竹蜻蜒”的雷達上,說明也離得不遠了,副駕駛話音未落,同樣的顯示屏上代表“全球鷹”的光點扭頭就走,一點都不猶豫,而兩個代表蘇一刀的光點緊追而去。

 顯然,“全球鷹”並不太適合當一次性炮灰。

 “咱看到了,他們應該也發現我們了。”潘組長語氣平靜的說道,這次行動還是越隱秘越好,俄羅斯人並不是衝著他們來的,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要是俄羅斯人盯上了這架中國最先進的地效飛行器,少不得要打上一場。

 “三中隊和四中隊注意,第一次核對好你們的計時器,原計劃四十分鍾後到達目的地,我們要趕時間加速了,三十分鍾後到達,檢查好裝備,沒有遺漏,願列寧保佑你們。”

 俄羅斯是列寧的地盤,作為革命祖師爺,自然冥冥中有義務保護他們這些革命小將。

 三十分鍾轉瞬即逝。

 在一片森稍內的一處空地,“竹蜻蜒”終於放下了起落架,三中隊長陳仁凱少校和四中隊長張振裕少校帶著自己的士兵迅速跳了下來,布置出火力防禦點,放出幾名偵察人員,向周圍開始探索,確認安全半徑。

 “林少校,你最後下來,待我們先確認安全!”

 作為編外人員,林默不得不聽從兩個中隊長的指示,“龍將”的防禦力和戰術性能出色,可並不代表無敵。

 來一發反坦克地雷或者任何口徑炮彈什麽的直接命中,就是一頭牛也一樣要掛,若是這麽薄的防禦甲連這些都能防的話,應用到坦克上還不等於是練了金剛不壞護體神功。

 “通信中心完成開機,現在開始連線!”

 飛機上除了老潘和副駕駛外,還有兩名空勤組的人員,負責開啟“竹蜻蜒”上面的通信系統,提供通信保障和維護計算機中心環境。

 “東面,距離兩千米,安全!現在開始向南偵察!”

 “西面,距離三千米,安全!轉向北偵查!”

 “南面,距離兩千兩百米,也安全,轉向西!”

 “北面,距離一千六百米,該死,為什麽我要爬那麽高,安劊我還是得往北,這兒沒路往東。”

 無線電頻道裡傳來了一陣轟笑聲。

 “確認地形和距離,直線距離目標大概40公裡,靠步行我們只能傍晚才能到達,建議帶上帳篷,西伯利亞的寒冷會消費我們太多的電能。”

 另一名偵察人員一邊查看地形一邊核對衛星定位的坐標。

 製式的“龍衛”陸基數字化戰術鎧甲擁有不錯的調溫性能,不過對於釩電池的消耗量卻是不小,如果一邊維持最低功率的製熱功能,一邊維持戰鬥,最多只能保障剛、時的戰鬥, 所幸的是人體本身就能夠散發熱量,製熱功能也隻限於應急使用。

 “第一輪偵察人員留下,設置電子偵察節點,保護‘竹蜻蜒’,其他人帶上物資準備出發“龍騎士’,你可以下來了。”

 在艙口,三中隊長朝著林默打了個手勢,雖然邀請林默出來“打靶。”行動計劃也是萬無一失,可是林默的安全還是相當重要。

 林默此時正在給自己的軍用望遠鏡上加持光鏡術,聞聲立刻背著的狙擊步槍加入到了隊伍中間。

 所有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野外作戰,相應的經驗非常豐富,無需兩個中隊長過多交待,迅速背負自己的裝備和戰鬥物資列隊開拔。

 隨著隊伍在這片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裡前進,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未化的積雪,滿地都是多年枯敗的樹葉,所幸的是每一個人身上的單兵鎧甲都是一體式設計,不必擔心雪水倒灌進鞋子裡,可是卻無法避免從腳底滲透上來的一絲絲寒意。

 PS:給月票!收打賞“未完待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