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龍騎戰機》第848節 - 空天花盛開
> 最新一屆的航天員們正在鬧騰得正歡時,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場上已經恢復了平靜。

 預估要好幾個時後,才會有穿著防護衣的人員進入發射場進行清理工作。

 在這段時間裡,發射現場可能還一些巨毒的火箭化學推進燃料殘留在現場。

 運載火箭已經跨越了多個緯度,攀升向了不可思議的高度。

 短短一會兒功夫,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一次成功的完成了發射程序,將一杯巨大的運截艙送上了外太空的預定軌道。

 失去空氣的傳導,太空中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大氣層內的雷霆巨響隨著高度和空氣稀薄而漸漸消失。

 在地面和太空衛星的監控下,一枚剛剛拋棄了尖端導流罩的膠囊型運載艙開始進入近地軌道,天際大氣層是黑暗和光明的分界線,光明到了極處就是無邊無際的黑暗。

 艙體表面左右裂開成兩瓣花苞,像褪皮一樣,向後脫離了開去,裡面仿佛縮了一圈的艙體再次齊齊裂開八條從頭貫穿到尾部的縫隙,越裂越大。

 仿佛鮮花盛開,運載艙罩內層豁然開啟,露出裡面的空天港艙體配件。

 怒放的鮮花在瞬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花托底部輕微火光一閃,花瓣與中間的果實輕盈的脫離開來。

 鮮花和花苞向地球方面緩緩墜去,很快將會在大氣層中汽化作一縷青煙,完成了它們的全部使命,而再一次減輕了重量和得到加速度的軌道艙底部忽然亮起了一圈淡藍色的光圈,型等離子體引擎釋放出微弱的推動力,盡量力量不大,卻足夠推動著沉重的組件向更高的軌道飛去。

 在距地面約800公裡的近地軌道區域內,赫然有一座已經雛形半露的空天港漸漸形成,看上去仍然是骨架嶙峋,可是上面卻是由多個軌道艙組件漸漸拚湊起來一組龐大的空間。

 仍未建造完成的空天港各個角落不斷閃亮著此起彼伏亮光。湊近前去,可以看到許多各種形態的智能機械人正在繁忙緊張的進行工作。

 和由一節一節完整艙體像拚火車一樣湊成的空間站相比,體形龐大的太空港只能一點一滴的在太空中完成未結束的拚裝工作。

 從第一組運載艙升入太空開始,這種組裝工序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每一組運載艙中都會攜帶有兩到三具智能工程機械人,通過接受地面遙控監督著,按照既定程序仿佛工蟻一般不知疲倦的工作。

 附近像羽毛一樣張開的太陽能光電采集陣列正向建築工地提供著智能工程機械人和照明等系統所需要的能源。

 雖然近地軌道仍然具有一定的引力可以自動清除一些危險的太空垃圾,可是軌道圈內的危險飛行物也伴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越來越多。通常在完成一片區域後,需要在要害部位立刻噴塗上可以迅速膨脹硬化泡沫材質,以抵禦不明太空垃圾的侵襲。

 盡管如此,正在建設中的空天港每個都會至少損失一具機械人,早期噴塗的膨脹泡沫硬化材質早已經是傷痕累累,甚至不得不噴塗第二次。

 太空中的飄浮物。哪怕是一粒灰塵都有可能擁有堪比電磁軌道炮的射速,在發生撞擊時,瞬間將可怕的動能轉化成熱能,輕而易舉的汽化某一部分脆弱的組件。

 內部計劃建立面積極大的活動空間,便於打造自給自足的生態環境,減地面發送補給的壓力。

 寬敞的生存究竟不僅可以容納更多航天員的生活和科研工作,也能夠在未來承擔物資補給中心的職責,為將來探索更遙遠的太空打下一個堅實的起征點。

 在建中的空天港也預留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或許還能夠擴展出太空冶煉廠、機械加工廠和巨型空天乾船塢。為生產大型空天艦作準備。

 新到的空天港組件在微動等離子體引擎的控制下不斷調整著速度,保持著於建設中的空天港同樣的繞地速度漸漸靠近,開始納入現場安裝體系之中。

 組件內同時亮起了幾處微弱的照明,三具蟲型多足工程機械體從內部爬了出來,正式連線衛星,在完成與空天港主體部分的接觸後,迅速投放到正在建設的大軍之中。

 運載艙內每一立方的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幾乎裝填得密密實實的,在釋放分解出來後。不僅有艙殼。還有大量的一體化零部件,擴展出來的東西比起從外表上看要多得多。

 -

 “禁空令宣布解除!準備起飛!”

 成飛機場的地勤人員接到了塔台的放行令後。衝著正躲在運8-運輸機的機翼下乘涼的林默等三名飛行員大聲喊了起來。

 “還有三個時日落。”

 林默看了下左手的腕表,解除時間比預計的提前了約十多分鍾。

 金系巨龍失陷在朗基努斯之槍裡後,分體演化出來的腕表也只能是一隻依靠預設演化構裝運作的腕表,時間顯示倒也依舊精確。

 “我們走!早點回去!爭取日落前到達衢州基地。”

 曹嶽陽拍了拍屁股,從水泥地上站了起來,成都的天氣一點兒也不比聞名全國的“四大火爐”遜色,特別是避無可避,連棵樹都沒有的成飛集團機場。

 飛行員們為了隨時等候著禁空令解除,因此拒絕了去舒適的空調房享受冷氣和飲料。

 “走吧,我都點兒睡著了!”陳軍中校活動了一下,也跟著站起身。

 三人在地勤人員的協助下,各自鑽進了殲-10b戰鬥機,幾乎在同時,機尾處al-31fn噴發出轟鳴聲,大量的空氣從駕駛艙下方的進氣道卷入引擎,然後迅速轉化成高溫膨脹氣流。

 應用於殲-10上的國產ws-10發動機遠不如應用在殲-14和殲-20上的ws-15x更為成熟可靠,因此林默他們領到的依舊是采用俄製al-31fn引擎的版本。

 運-8運輸機四發引擎也隨後發動了起來,熱機了一會兒,率先滑向跑道,在開始滑行衝刺的時候,三架殲-10b戰鬥機也開始相繼動了起來。

 三架戰鬥機的駕駛者都是國內頂尖的戰鬥機飛行員佼佼者,標準的飛行員培訓模式使他們很容易找到默契,三架戰鬥機僅僅擺出一個三角攻擊陣形,幾乎同時衝上了跑道,並且是保持著陣形脫離了地面。

 殲-10的b型在氣動力上比a型更有稍稍改進,最明顯的是在進氣道上,采用“蚌式”進氣道後,去除了進氣口和機身的間隙部分,可以使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更。

 “現在我們開始護航!長機是老曹,左翼林,右翼老陳,巡航速度550公裡,保持高度8500米!”

 三角攻擊陣形的前鋒,曹嶽陽上校的聲音傳遞在身後兩架戰鬥機的耳機內。

 “林收到!”

 “我老陳也收到!”

 這只是為了照顧運輸機的一個互相提醒,三機編隊事實上不需要有任何變化,至於飛行代號什麽的,以姓為代號反而更加隱秘一些。

 殲-10b戰鬥機可以最大達到2馬赫時速,不過要考慮到體形笨拙,速度較慢的運-8運輸機,他們也只能保持著這麽低的速度和高度,保持一定距離,吊在運-8的側後方護航。

 三架戰鬥機的機翼下盡管空空如也,可是機腹處的23毫米口徑航炮內卻是填滿了一個基數的彈鏈以防萬一。

 一架運輸機和三架戰鬥機組成的標準機群此刻所使用的航線是中國腹地的內陸航道。

 中國不像是既沒縱深,也沒有什麽像樣戰略防禦力量的日本,中國本土的防空力量在世界上也屬於首屈一指,即使遇到點突發情況,也沒那麽容易上演一場成都t。

 任何偷襲者想要從國內頂尖飛行員所駕馭的三架戰鬥機面前全身而退,可能性幾近於無。

 雖然是第三代半戰鬥機的設計,可是殲-10b航電系統、雷達和機載設備卻是按照第四代標準研製的,特別是架構和性能指標更是參考了f-22的“寶石柱”標準。

 對於靜不穩定型戰鬥機來,為了保持住戰鬥機的可靠操作性,需要無時不刻的自動細微調整著氣動力控制面,這種複雜的操作光靠人類操作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研發靜不穩定型戰鬥機,首先就得先研發電傳飛行控制技術,將複雜的協調控制交給機載計算機處理,而在殲-10b戰鬥機上這種飛行控制能力表現出來的性能非常完美。

 雖然現在駕馭慣了“紅鷹”和“妖孽”,可是林默再次摸上殲-10戰鬥機時,上手依舊沒有絲毫陌生感,反而充滿了十分貼合操作習慣的熟悉感。

 通過操縱杆的細微反饋,可以感覺到b型的操控比a型更加得心應手,甚至隱約能夠體驗到自己原來那架殲-10a的那種感覺。

 這種體驗非常奇妙,林默仿佛又在駕駛著當初花了不少力氣改裝過的殲-10a戰鬥機。

 

 早上帶崽子去打疫苗,拚命趕稿啊。今天第三更送上,求月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