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這天,志新和老爺子上山去栽棒槌,由於文翰和文成全都回學堂了,所以薛氏就跟著上山去了,還領著靜涵。靜涵坐在牛車上,看著路邊的景色。已經快要入冬了,整片山林全都是光禿禿的樹,只剩下一些松樹還有點綠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處處都是山。
他們是一直往西走的,大概走了有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參地了。這參地好大的面積,整個村子的人全都在這裡種人參,而且不是一年的,是好幾年的挨著種,看樣子,大概得有六七千丈的棒槌。
把牛車上的參栽子搬下來,志新和老爺子抬著往自己家的參地那邊走去。薛氏和靜涵在後面拿著鐵鍬和志子,這志子是一種栽人參用的工具,可以讓每一行人參都距離一樣,也就是行距相同。這東西是用木頭做的,一個大概四尺半的木頭方子,也就一寸半的厚度,兩頭釘上兩個長六到八寸的小木方,這個就是人參的行距,中間還有一個長方形的方盤,裡面可以放參栽子。
把所有的東西全都弄到參地的頭上,然後志新開始用三齒子平參土。因為這翻好的參土是那種尖尖的大壟,要把土攤平了才行。志新先攤平了能有兩三丈的參土,然後就開始和老爺子一起栽人參了。
這栽人參是要倒退這栽的,就是直接在壟頭上先用鐵鍬開一個小溝,把志子放到溝的前面,然後把參栽子擺到溝裡面去。當然是蘆頭朝上,須子朝下,斜著放進去。這一趟溝裡,頭路的栽子擺十二棵就行,二路的十四棵,三路以下十六棵,擺好了這一趟,就叫做一厘。然後從身後撮土,把前面的小溝埋上。這時候,把志子兩頭的小木方使勁往地裡按一下,然後照著那個印往後拖一下,這樣就可以保證每一厘的距離都是一樣的。方盤裡面放上栽子,這樣用的時候就從方盤上拿,比較方便。
靜涵幫著遞栽子,就是把栽子拿到方盤上,而薛氏則是去攤平剩下的參土。這樣,大家分工合作,乾的倒也挺快。中午的時候,薛氏拿出乾糧來,大家吃著乾糧,喝點水也就這麽將就了。“娘,為什麽咱們不去那個看參的那裡吃飯呢?讓他幫著把飯熱一下多好。”前世的時候,一般帶了飯都會讓看參的人幫著熱一下的,反正他也是要吃飯的。有的看參人比較好,還會燒些熱水給大家喝。
薛氏看了一下靜涵,“你聽誰說看參的會幫著熱飯的?這些看參人,都是一些光棍啥的,自己還管不過來呢,哪會管咱們?這個老劉頭,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他才不會給咱們白出力呢。”
靜涵一聽,才知道這裡原來並不是一家人在山上看參,而是找一些村子裡的老光棍啥的,沒有什麽活乾,就讓他們來看參。靜涵的腦子裡好像有什麽閃過,卻沒有抓住,算了,還是先乾活吧,以後再想。
吃過飯歇了會兒,大家又開始乾活。今天是村子裡商量好了一起栽參的日子,所以滿哪都能看見村子裡的人。大家見了面,打聲招呼,然後又低著頭乾活了。
還沒等到申時呢,他們就把十五丈棒槌全都栽完了,挑好的栽子還剩下了一些,正好聽到不遠處有人喊,“誰家栽子剩下了,我這還缺點,勻給我吧,回去給錢。”是二狗子的爹,他家姓李。
志新在這邊喊,“老李兄弟,我這有,過來拿吧。”
那人就趕緊的跑了過來,“許大哥,你家今年的栽子不錯啊,這三路還能剩下,等到起棒槌的時候還不得長得老大啊?”
志新笑著,“趕緊的拿回去栽上吧,再廢話天就黑了。”
那人跑到看參的那裡拿來了一杆秤,把參栽子稱了一下,一共是五斤。“許大哥,這是五斤,咱們還是按老價錢,一斤兩百文,回去我給你銀子。”然後就把參栽子拎走了。
靜涵在一邊聽著,這參栽子可真是夠便宜的了,才兩百文一斤。一斤參栽子能長出來五六斤的人參呢,有的能長七八斤,這得看土質怎麽樣。算一下,這參栽子可就便宜的很。不過也可以理解,每家其實都有參栽子,一般的情況,要是誰家剩下了,也不過是回家蒸熟了曬上,等著幹了賣掉。這參栽子曬乾很不出稱,五斤能乾一斤就不錯了,這樣一算,就覺得心裡平衡了。
志新和薛氏收拾了各樣工具,然後一家人來到牛車的地方,把東西放到,志新趕著牛車,往家裡走。到家已經是酉時初了,陳氏早就把飯做好了,就等著他們回來吃飯。
牛車進院,志新和薛氏把工具全都放回倉房裡,靜涵進屋洗手去了,老爺子也進屋歇著抽煙。陳氏和靜涵慧心把飯菜全都端到桌上,“趕緊去洗手吃飯,這累了一天了,早點吃完歇著。”陳氏是說老爺子。
正好老爺子這一袋煙抽完了,就站起來出去洗手,等老爺子回來,大家全都坐在桌旁,開始吃飯。
“靜涵啊,今天乾活累不累?”陳氏挑了塊肉放到靜涵的碗裡。這老太太疼孫子孫女,不像別的人家,當老的整天板著個臉子,就像人家都欠她似的。
靜涵趕緊說道:“奶奶,還是您吃吧,我不累,這點活不算啥的。我成天的滿哪跑,一點也不覺得累。”
陳氏看著自己的這個小孫女,這孩子從小就野,上山下河的,就沒有她不敢的。如今大了,還是那樣,不過倒是非常的勤快,整天往家裡劃拉東西。“這幾天也沒啥事了,讓你娘帶你們去鎮上買點布和棉花回來,也該做冬天的棉衣了。今年給幾個孩子做新衣服吧嗎,尤其是靜涵,別再總撿文翰的了。姑娘大了,總得穿點新鮮的,老是穿著男孩的衣服,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家多了個小子呢。今年靜涵他們弄回來不少的東西,今天有人來收,我就給賣了。別說,還真就賣了不少錢呢。那,這是賣東西的十兩銀子,給孩子們做衣服什麽的,足夠了,有錢就別委屈了孩子。孩子們漸漸地大了,咱家的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陳氏拿出來了幾塊碎銀子,給了薛氏。
薛氏接過銀子,“行,那這兩天我就去鎮上買布和棉花,也到時候,該做棉衣什麽的了。”家裡這六個孩子呢,要做就得一起做,也不能偏了哪個。文成和文昌兩個更是不能落下。
志新看了一下老爺子,“爹,這幾天趁著沒下雪,我先去撿些柱腳。要是天氣好,就把柱腳砸上,這樣明年春天也能省點事。”
老爺子點頭,“行,你看著乾就是。你這也幹了這麽多年了,啥都會了,以後這些事就不用問我,自己看著安排就行。”這老大不管哪樣活,都會跟老爺子商量一下,問問老爺子的意見。
陳氏突然想起來志明的話,“老大啊,你這兩天先抽個空去縣城一趟,把家裡的棒槌送到老三的那個藥鋪去。老三跟藥鋪掌櫃的說好了,比咱們賣的高一成的價錢呢,這樣就能多賣六七兩銀子,留著幹啥都行啊。”
“哎,娘,那我就先去縣城,柱腳晚兩天也不要緊。”這買人參可是大事,要是去晚了,人家收了別人的可就不好了。
大家吃過了晚飯, 都早早的去睡覺了。靜涵雖然說是不累,可是也有點懶懶的,躺在炕上沒多會兒就睡著了。
第二天,志新帶著家裡的四十多斤乾貨去了縣城,而薛氏就帶著靜涵去了鎮上。從村子到鎮上也就用了半個時辰,靜涵一看這鎮上,倒是比春天的時候多了不少賣東西的人,一般就是賣些白菜土豆什麽的。薛氏領著靜涵來到一家賣布料的鋪子,裡面擺著各種各樣的布料,有棉布,也有緞子什麽的。
夥計一看薛氏母女,就趕緊的迎了上來,“這位大嫂,是想買點布料做冬衣吧。過來看看,這裡有新來的布料,顏色鮮活,布也厚實,可禁穿了。咱們莊戶人家,要的就是一個耐用,是不是?”夥計領著薛氏母女到了棉布這邊,讓她們看看這些棉布。
靜涵聽著這個夥計的話,對他可是佩服的不行,這買東西就得看人賣,不能來個人就讓人家買貴的,關鍵是要適用才行。夥計介紹的這幾種布,都夠厚實,用來做棉衣的確是很好,就是價錢上略微的貴了些。
薛氏看了看這些布,“小哥,你說的這些倒是不錯,可是有點貴,能不能便宜些?”
“大嫂,這一分錢一分貨,咱們這鋪子也是老字號了,從來不敢故意的抬價,這都是實打實的價錢,便宜不了。要是嫂子覺得這些貴了,我這裡還有點去年的布,就是放了一年,顏色沒那麽鮮活,農家人穿著乾活啥的,倒也行。”夥計說著,從櫃台裡面拿出了好幾匹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