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權傾大宋》第840章 王秀的好意
史浩見王秀、鍾離睿異樣,不由地一怔,難道自己說錯了不成?

 “朝廷的南海策略,並不是僅僅為了錢財,而是為了子孫後代。 ”王秀並不在意透露真相,某些事情應該讓士人明白關鍵,從而讓他們真心支持,也能及其他們的雄心壯志。史浩眉頭微蹙,自己剛才有點忽略了,王秀一句為了子孫後代,讓他豁然開朗許多,也瞬間腦補很多東西,覺得自己考慮問題淺薄了。

 畢竟,是開疆擴土,誰不願從中得到青史留名?不要說什麽夷狄之地。先秦時代蘇杭也是夷狄之地,兩廣福建更不用說,簡直就是煙瘴死地,河西河湟那也是蠻人天下,現在不都是漢家繁華軍州了。

 睿智之人的思維,往往一個提醒,他就能舉一反三,絕不會頑固不化。盡管,他還不能完全靠理解,卻不耽誤他的認同,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善。

 鍾離睿自然明白王秀用意,他正和王秀商量,能不能以王秀的名義,在小報上發表文章,為殖民南海辯護,爭取更多的士人關注和支持。

 既然史浩在場,那就先給他說說,當下道:“直翁兄,你也是飽讀詩書的大學,難道看不出來,歷朝歷代盛衰輪回,每次總是敗亡在北方草原蠻夷手中,然後再有豪傑振臂一呼,天下紛紛響應,才光複漢家故土。”

 “這個。。”史浩卻不知怎樣說,鍾離睿說的真是實情,歷朝歷代面臨北方壓力,的確是非常嚴峻。

 “朝廷遲早要設立海外軍州,殖民損失很大,但歷代遷徙不都是一樣?江右有今天的繁華,那是經過近千年的不斷遷徙,才形成的規模。南海凶險萬分不假,但總會有人生存下來,一代一代人的扎根,成為行朝的土地。”

 “所謂中國,不過是中央之國,上古三代也就是城池周邊,歷代先賢不斷開拓,才有了今天萬裡江山,難道到了我們就固步自封?”王秀反問史浩一句。

 史浩有點語塞,王秀和鍾離睿說的有道理,漢家江山是在歷代人不斷開拓形成的,他們所在的江右,先秦時代不過是被中原稱之為蠻夷的楚越。

 大宋自開國從未一統,更不用說漢唐疆土,理解王秀的提點不假,想想現實的窘迫,他有點氣餒。

 王秀不在苛求史浩能全然理解,這需要時間來消化,慢慢改變一個人的心理,他又道:“直翁,朝廷舉兵,女真、黨項何為先?”

 “自然是黨項。”史浩毫不猶豫地道,南北有事,兩虎相爭,自然不能讓餓狼徘徊在側。

 “哦,說說理由。”王秀目光閃爍,似乎非常感興趣。

 “時下,橫山、熙河在我手中,黨項早就是苟延殘喘,誠不足為懼。解決西北能得到良馬,就算到時虜人趁火打劫,有我五路宣撫司在,也足以應付危局,哪怕他們打到江上,又能怎樣?再說,他日大軍北伐,豈能讓黨項生羌平生齷齪,壞了我大好局面。”

 很有膽略啊!王秀非常欣賞史浩的言簡意刻,對其戰略分析能力非常認同,這是個人才啊!很多士人甚至將帥,對進攻黨項人心懷忌憚,認為一旦開啟西北戰事,戰事必然僵持不下,屆時女真人必然毀盟南下,宋軍主力調往陝西,肯定無力應付女真大舉南下。

 但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他發展侍衛水軍的意義,只要有侍衛水軍大江製置使司在,任他十萬虜馬也不能輕易過江,就算它們能過江,面對引江環繞的江寧城,他們也得望城興歎,何況殿前司六軍也不是吃乾飯的,河網縱橫的江南地帶,步軍有水軍戰船配合,戰鬥力絕對在馬軍之上。

 “直翁說的有道理,可惜,一些士大夫卻目光短淺。”

 “相公過講,在下豈敢和朝廷公卿相提並論。”話雖如此,但史浩臉色卻不謙虛,甚至有淡淡地矜持。

 王秀也就一笑了之,有才者自有傲氣,天下無名利心者能有幾人?

 他不能免俗,史浩亦不能脫俗,束發攻讀就是為了生平志向,他笑眯眯地道:“如今,朝野正是用人之際,才俊之士卻難以求得,我幕府中缺乏幹才,直翁不棄薪俸微薄,可為我助力,再說我那藏書甚多,不知意下如何?”

 史浩見王秀有招攬之意,不由地心念晃動。王秀不僅是位極人臣,論聲望也是士林中拔尖的人物,從長遠來看投奔對方,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和王秀經常接觸,對個人的成長有著絕大的好處,鍾離睿年及而立成為都承旨,那位有丞相長史之稱的宗良,如今也是玉帶紫馬,一旦回朝貴不可及,兩人都是有望兩府的俊傑。

 他不屑巴結權貴,但跟隨王秀又不同於示好上官,最少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不過,他仍然在猶豫,並不想打上某人的烙印,緩緩地道:“多謝相公美意,在下只求學問, 安安靜靜地等候貢舉。”

 鍾離睿見史浩臉色掙扎一陣,最終還是拒絕了,不由地露出欣賞的眼色,不是每個人都能拒絕王秀的,至少他不行。

 如果,能跟隨在王秀身邊,不要說別的,但是起點就高了別人一大截,他就是鮮明的例子。

 王秀並不勉強,人各有志嘛!史浩是不為利益所動,盡管有些做作,卻還是在情理之中,當下笑道:“直翁有此心境,很好,但為政者要權變,閉門苦讀非賢人所取。”

 史浩臉色肅然,王秀的好意他是心領了,卻還是堅持己見。

 王秀實在不忍史浩撚轉求生活,他稍加沉吟,道:“哦,險些忘了,直翁留在行在不必回鄉,我當向玉泉山院舉薦,聘請直翁為經義詩賦齋助講。嗯,以直翁的大才,當個講學也足夠了,但講學聘任並非山長說了算,而是由院務會議決定,助講的例份是少了點,卻也比其它學堂高些,足夠直翁度日。待杭州解試,我再給他們打個招呼,讓禮部多給杭州一個名額,不知直翁意下如何?”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