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大明最後一個太子》最新章節...
禦三家中,德川賴房頂上了策劃了由井正雪(又稱由比正雪)之亂的帽子,遠逃海外。顯然不可能站出來反抗德川家光,紀州的德川賴宣站在了幕府這一邊,讓幕府穩住了好大一塊人心,而今更是被德川家光軟禁在大奧之中,顯然也不可能被聯絡起來反抗德川家光。
那麽接下來的選擇題就只有唯一的答案。
前田綱紀想要順利獲得譜代大名以及其余親藩大名的支持,只有將德川義直頂在前頭,支持他作為新一代幕府將軍。
“請接受……來自前田綱紀的效忠。另外,這一回起事的人中,除了我以外,還有伊達忠宗、黑田忠之……”明白了這一環,前田綱紀就顯得灑脫許多,一下子將這一回造反的底子都給透露了出來。
德川義直緩緩頷首:“放心,這一回的親藩大名與譜代大名……我已經有所掌握。既然外樣大名之中大多態度堅決,那麽此事,已然有八成把握了!”
德川義直的加入讓前田綱紀等人的行動一下子變得順利起來。
前田綱紀等人激動不已,紛紛以為找到了破局的要點。
這時,引起所有日本大名憤慨一條消息如願以償地傳達了過來。
“拆分重組令!”
大明皇帝以中華同盟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主席身份下達的命令簽發到了德川家光的手中,隨後迅速傳遍了江戶。
拆分重組令是當初朱慈烺在朝鮮所做過的事情,是以江戶裡的各個大名才會對加入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如此憤慨。
如果只是保留此前建制,自然是無礙,頭頂上有一個更強力的老大沒人不願意。
可如果這個老大要傷害自己的利益,那就別怪大家翻臉無情了。
拆分重組令無疑就是那個會傷害所有大明利益的存在。
所謂拆分重組令,就是要打散此前的組織結構,重新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明軍對正規軍的要求可是很高的。自然,挑選人馬,訓練軍隊,都會由明軍排除的教練團來執行。
毫無疑問,
一旦等明軍的教練團完成訓練,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力也將順理成章轉移到明軍的手中。
自己的兵馬,一轉眼就成了別人的,不管是哪個大名都不會希望這一幕發生。
軍權,可是他們維護自己利益的最後依仗。
這一條消息傳出,所有大名紛紛憤怒了。
一股暗流澎湃而出,激發了所有人的情緒。
在有意的引導與充沛的準備之下,一場戰爭一觸即發。
而不管是幕府還是朱慈烺,似乎都這一切的發生都顯得無知無覺。
拆分重組的命令被毫無阻礙,無人反對地執行了下去。偏偏,明人的命令顯得那麽的狂妄。
朱慈烺竟然下令全部的日本軍隊都集合到位於荒川的江戶大校場,要畢其功於一役地完成納入日本軍權的目的。
時間匆匆而過,距離定在大明二七九年七月三日的拆分重組日只有三天的時間了。
七月一日這一天,朱慈烺抵達了橫濱。
又一支龐大的船隊從本土轉移到了日本。
朱慈烺興高采烈地歡迎著每一個到來的大明將士,最終親自將李峻迎接了下來。
“時間匆匆流逝,匆匆五年過去了。五年呀,終於收到李峻同學的捷報了!”朱慈烺看著帶了助聽器的李峻,格外欣慰。
李峻是朱慈烺五年前的舊識,當年在京師武學相會,正是看著李峻在研發掣電銃。
只不過,掣電銃的研發顯然不是很順利。
首先,掣電銃不是火繩槍,擊發的方式截然不同。故而,一開始研發就有一個極大的難關。但同樣也是掣電銃矢志不渝的研發,從而讓大明的軍械發展走上了厚積薄發的道路。
燧石擊發的技術革新帶動了中興一式步槍的出現,奠定了明軍火器犀利,戰無不勝的優勢。
不過,掣電銃並非是普通火銃。他之所以難度高昂,還在於他是後裝火銃,還帶有子銃。後裝火銃顧名思義就是子彈是在火銃後面安裝的,也就是後膛槍,子銃雖然有點難以理解,但見了圖紙朱慈烺就明白了,這是彈夾。
這兩樣革新無疑是飛躍性發展的,但同樣,其中需要克複的技術難關也是一重高過一重。朱慈烺是商科出身不是工科出身,說一點建設性的概念可以,但具體的技術難關則必須依賴一線科研人員的智慧。
李峻聽完,卻是感覺苦笑,連連擺手,比劃著手語。他的身邊,一個徒弟連忙翻譯:“陛下繆讚了。這一回抵達橫濱,臣也是惶恐不已。掣電銃只能說完成了一小半,只是將前裝改成了後裝,另一部分子銃的研發依舊進步緩慢。就是前一部分,也只能說勉強堪用。臣……慚愧……”
朱慈烺聞言,卻是沒有斥責。
畢竟,不管是後膛槍還是彈夾金屬定裝彈這些都是一百年後的技術。而一切槍械工藝,說到底還是需要整個工業化都初具規模才有基礎。
朱慈烺傾盡資源拔苗助長終歸會到極限,過於逼迫,反而會摧毀來之不易的土壤。
“好啦, 不管如何,這一回我們都可以在這片異國土地裡試驗一下兩個新的神兵利器了。先看看一個,掣電銃的列裝代號準備好了嗎?”朱慈烺寬慰了一下李峻,隨後問向一旁隨行而來的兵部侍郎張繼孟。
這是畢懋康的弟子。
畢懋康年過七旬,在原定歷史上三年前就要掛了。好在,朱慈烺知曉這一位是槍械專家,又是難得朝中高官,於是再次征召其入主匠作大院,將匠作大院定格成了正部級單位,直接對朱慈烺匯報工作。
也許是試圖暢通帶來的心情開闊,也許是京師的醫療水平今非昔比,總之畢懋康又活躍在了科研一線之上。但他畢竟是一個七旬老人,不可能折騰得住遠洋航行。故而,這一回兩處新研發的神兵利器都交給了畢懋康的弟子張繼孟。
張繼孟原本是民政官員,就任山東布政司參議,現在有了軍械科研的部門,自然要人盡其才。
“陛下,掣電銃項目尚未結業,李先生的意思是不能用掣電銃之名。這一回新的槍械還請陛下命名。”張繼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