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最後一個太子》第79章:大權轉移
  【今天的猜謎是,請問:山東與河南兩地包稅的銀子數目是多少:】【回復謎底到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即可獲得微言準備的紅包喲。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外站的同學也請支持一下微言的寫作吧~】

  “終究是有些風險……有些風險。眼下內憂外患,禁不住折騰了。”朱由檢親政以來,是真的感覺到局面一點點壞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挽起。在原定歷史上,更是逼得朱由檢一點點走上極端與絕望,最終才在李自成的進攻之下倉皇走上煤山。眼下見朱慈烺收拾了局面,已然是沒有那種破罐子破摔,豁出一切的勇氣了。

  朱慈烺聞言,卻沒有見有幾分膽怯,而是更見笑意,道:“父皇。這份風險,不如就由我承擔吧。”

  “嗯?”朱由檢愣了下,忽然間便明白了過來。

  眼下的大明,悄然間已經有了兩個權力中心了。一個皇帝,一個太子,其實都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在朱慈烺出宮之前,不管他說得再天花亂醉,風險總是要由朱由檢去承擔的。但而今朱慈烺出宮建立了自己的基本盤,成了一方權力中心,這風險如何,朱由檢已經悄然之間沒有了決策權。

  顯然,朱慈烺說的風險就是這個要自己承擔。

  “烺哥兒說說罷。”當周皇后離開後,兩人的氣氛已經緩解許多,朱由檢已經內心平靜許多,漸漸接受了朱慈烺已經成一方格局的事實。

  “財政之法,不外乎開源節流。開源,就如同孩兒所言興工商,安百農,帶民有余財。則財賦漸盛。節流,便是……改漕運為海運。漕運雖然比較陸運而言是節省的。但比起海運,成本又是差得太多了。而且漕運之上。積弊甚多……”朱慈烺侃侃而談。

  “烺哥兒……”朱由檢卻忽然打斷了下來:“你看上了河南山東對吧?”

  “孩兒一心為國,隻想為陛下做點實事。別無他念。”朱慈烺輕聲道。

  “我相信的。”朱由檢說不清楚什麽情緒,朱慈烺其實戳中了朱由檢的一個最關心的地方。那就是財政問題。

  一個帝國的崩潰,最先發出預兆的肯定是財政的問題。比起宋朝這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不提,就說比起元朝,明朝的財政都是十分簡陋不專業,甚至可以說在頂層設計上就有缺漏的。

  但朱由檢卻不想動,問題還是和之前一樣,他怕亂子。更怕朱慈烺一動,就讓士紳不再支持朱家皇朝了。但同樣,嚴酷的現實與缺乏財源的現狀讓他無法維持舊有的軍隊,也難以打造更強大的軍隊。

  想到這裡,朱由檢沉聲道:“大明既有體制上的東西,不動為好。添磚加瓦可以,但不許動搖基底。原有財賦之政就不要動了。你要開護工坊,要興商貿,朕都允了。但大運河之事,不必再動。如士紳田稅。更是不要在朕面前提。另外朕問你,若這兩個地方朕交給你代朕監權,你能否保證稅賦的問題?”

  “算上遼餉等務?”朱慈烺問。

  “這是自然。”朱由檢著急的就是這個。

  “河南為李自成所患。摧殘殆盡,百姓耕作剛啟,田賦之事恐怕無以為繼。山東一地亦是被建奴摧垮,百姓不得稍歇。若田賦可免……兒臣以為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朱慈烺心道,大明鼎盛的時候全國天賦也就三四千萬石。朱慈烺的斬獲都能頂得上小半的全國稅賦了,還擔心不能玩一個包稅?

  只要撐過頭一年,到時候朱慈烺甚至還能大賺特賺。

  果不其然,朱慈烺這麽一說,朱由檢頓時喜上眉梢:“朕可以免河南五年田賦。免山東三年田賦。如此一來,你能否給朕一個保障?”

  “兒臣算了。河南與山東兩地,去年不計田賦一共是一百六七十萬三千八百十九兩。兒臣可以下軍令狀!今年開始。這個數字上繳毫無問題。”朱慈烺心中頓時一喜,看來這兩處的實權從今往後,就可以由朱慈烺自行安排了。至於那麽一點錢財,在朱慈烺看來反而是毫無問題。

  朱由檢一聽,頓時大喜過望。

  此刻,他站起身來,繞著桌案拿起一封奏章,來來回回翻閱,芳霞,然後又拿起一封奏章,繼續來回翻閱。

  如是過了小半個時辰,朱由檢也不知道繞著桌案轉了多少圈子了,這才開口道:“烺哥兒,你現在以為當今時局,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

  聽朱由檢這麽疑問,朱慈烺頓時凜然。

  一開始,朱慈烺是打著用內寇練兵去對付強敵的。

  畢竟,最後真正得了大明天下的還是建州女真人,而不是李自成這個獨眼龍。

  當然,朱慈烺很清楚大明君臣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外患只是一群強盜,搶完了就跑。但縱觀史書,奪了自家天下的唯有內寇。

  按照朱慈烺熟悉的歷史,大明也的確是被李自成給攻破了京師,逼得崇禎皇帝上吊。

  這麽一個死仇在,以至於其後南明建立也不忘記給朱由檢報仇雪恨,硬生生以一個三家之中軍力最弱的政權頂著強大的兩家為敵。

  在後世看來,南明這樣做委實不智,但換做朱慈烺去做,這樣卻有不得已的考慮。殺父之仇不報,天下人如何看待他這個位置的合法性?朱慈烺也一定會堅定舉起剿滅大順的旗幟,至多在軍事上聯合後來的大順軍抵抗清軍。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戰略到底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就顯然是國策的抉擇了。

  思量良久,朱慈烺卻突然響起了一個名字:“左良玉。”

  不僅如此,還有這個平賊將軍麾下糟糕的軍紀。

  大明起了內患,賊寇固然是殺人盈野,但比起賊寇,官軍拉的仇恨更是一點都不少,甚至逼得地方百姓反而投效賊寇。

  一念於此,朱慈烺堅定道:“若依兒臣看,清軍始終是頭號大敵。至於內寇,兒臣有信心輕易平定。反而是……我大明內部,有太多太多需要整肅的地方。現在,官逼民反的例子太多了,以至於多到人心喪盡的地步。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這個前提,無論是攘外安內都無從提起!”

  朱由檢聽著,怔怔無言,良久,仿佛又掙扎了一下,他終於下了決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