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三國志》第六十章 9品中正製
  曹丕繼位為魏王之後,采納了尚書陳群的建議,設立了九品中正製,這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  歷史上將察舉製、九品中正製、科舉製並稱為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

  【起始的時間】

  雖然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九品中正製是曹丕在剛剛當上魏王后聽從陳群的意見所設立的,不過關於這一點還是有些爭議的。據《晉書》中記載,有可能在曹操時期九品中正製就已經開始施行。

  【“九品中正製”簡述】

  “九品中正製”的內容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就是負責人,也就是所謂中正,他們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被稱為中正官,中正官長期由中央官員擔任。

  第二點就是品第人物,這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評主要有兩個內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2、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魏晉時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最後中正官依照被評定者的家世、品德、才能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隻作參考。不過後期家世幾乎成為了確定品級的唯一標準。

  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類別卻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後降為卑品(下品)。

  在魏初,中正定品尚重鄉論。曹魏初期中正以郡為基層,郡中正是真正發揮品第人物作用的,它們尚為地方士族所專控,而州都只不過總其議罷了。所以位居中央的豪門大族尚沒能很好地控制中正製為其服務。

  而曹睿死後,曹魏大權逐漸旁落,權傾朝野的司馬懿提議設立州中正,但遭到了曹羲等人的反對,後來曹羲與兄曹爽皆為司馬懿所殺,州中正得以設立,品得人物之事由中央控制,這一點對於一些地方士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然而卻也方便了掌權的中央豪門士族擴展其勢力,他們控制地方乃至中央的選官制度,而那些官居卑位或不居官的地方世家大族卻日趨衰落。與代表“國家利益”的政權有所威脅的,此時不是那些魏初的地方清議名士,而是新興的盤踞朝廷的世家官僚──門閥士族。

  【“九品中正製”和“察舉製”】

  “九品中正製”從個意義上來說就是“察舉製”的演化,兩者的共同點就是推舉制度,察舉制度中舉孝廉主要看品德,舉茂才則側重能力,而九品中正製將其進行了統一。

  在東漢末年,由於天下大亂,對於“察舉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導致人士流移,政府選舉無法查考鄉閭的批評,因此一方面顧及鄉閭評定的舊傳統,另一方面適應人士流移的新環境,遂最終決定在本鄉之中選擇一個適當的人來主持評定的任務。

  相對於“察舉製”而言,“九品中正製”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收回了地方大員任命官吏的權力。

  【“九品中正製”設立的原因】

  “九品中正製”能取代“察舉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第一點就是因為當時是由於漢代州郡察舉制度已經腐敗不堪,再則漢末戶口流離,即地主士人亦多僑寓他鄉,

州郡察舉製已不適用。  其次是曹丕當時準備代漢稱帝,所以希望借助設立“九品中正製”謀求世家大族的支持。歷史上曹操雖然表示自己想做周文王,但他的兒子曹丕是無法和周武王相提並論的,當時曹丕剛剛上位,並沒有足夠的威望,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妥協以謀求稱帝。

  【“九品中正製”的影響】

  “九品中正製”在早期對於曹魏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積極的影響,早先曹操雖然多次發布求賢令,並且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但總歸沒有形成相應的制度,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而“九品中正製”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早期,選拔人才還是較為注重品德和能力的,不過後來隨著士族的門閥化,選拔人才越加看重門第, 後來中正基本都是本州郡的世家名門貴族官僚來擔任,因而所定為上品者,也都是那些世族名門。

  最後,那些世家大族之人,無論品德高低,能力好壞,所得評價基本都為上等,而寒門子弟則出頭無路,形成了明顯的士庶等級界限。

  【士族的門閥化和“九品中正製”】

  早在東漢末年,士族就已經有門閥化的趨勢,汝南袁家和弘農楊家都是當時的典型代表,兩家四世三公,在朝廷內外門人弟子滿天下。當時的察舉製已經開始奔潰,世家大族們利用察舉的漏掉拉幫結派,已經形成了不小的勢力,完成了初步的門閥化。

  在東漢末,世家大族們和外戚、宦官就是當時的三大毒瘤。

  在魏晉時代,統治者吸取了東漢滅亡的教訓,對於宦官和外戚進行了限制,造成了士族門閥獨大,曹丕和司馬懿後來都為了鞏固和加強自己的統治,設立和加強了九品中正製,使得這一制度對於世家門閥越加有利。

  中正品第唯以血統為準,門第高即獲高品,此時只須分別士庶高下便已足矣,中正品第只不過是例行公事。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者也。

  士族權力的增長也意味著皇權的衰落,在兩晉時代,皇權衰落了一個新的低點,皇帝想要治理天下都必須依靠門閥才能辦到,後來科舉製的誕生和發展才使得皇權再次由衰而盛。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