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三國志》第八十七章 孫吳歷史上的主要人物(上)
  和之前一樣,已經介紹過的人物就不重複了,這裡主要簡單說一下前文沒有詳細介紹過的孫韶、步騭、步協、步闡、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珝、薛瑩、凌統、凌操、徐盛、潘璋、丁奉、朱然、施績、呂范、呂據、朱桓、朱異、朱據、虞翻、張溫、駱統、吾粲、呂岱、周魴、鍾離牧、潘濬、是儀、胡綜、吳范、劉惇、趙達、張布、濮陽興、萬彧、張悌、留讚、留略、留平、聶友、王蕃、樓玄、賀邵、韋曜、華覈等人。

  【孫韶】

  孫韶,字公禮,吳郡人。孫韶的伯父孫河,本姓俞,孫策很喜愛他,便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之中。

  建安九年(204),孫河被殺,孫韶統帥孫河的軍隊,被孫權任命為承烈校尉。後任廣陵太守、偏將軍。黃初元年(220),孫權受封吳王,升任他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在曹丕最後一次南伐時,曾經領五百人敢死隊,襲擊曹丕。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任命孫韶為鎮北將軍。孫權後加任孫韶兼任幽州牧,假節。赤烏四年(241),孫韶去世。

  【步騭、步協、步闡】

  步騭,字子山。徐州臨淮淮陰人。他最初避難江東,於孫權統事後,被召為主記。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縣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後,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代陸遜為丞相。次年,步騭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在二宮之爭時,步騭屬於魯王一黨。

  步協,步騭之長子。赤烏十年(247)步騭逝世,步協嗣父之任,繼統步騭所領,加為撫軍將軍。後來蜀國被魏國所滅,東吳聞知此事,見百城無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協率眾西征,卻為羅憲所阻。

  步闡,字仲思,步騭的次子。他繼承父兄業,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曾經勸諫孫皓遷都武昌,後來孫皓召其為繞帳督,步闌遂反,投靠晉朝,司馬炎派遣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前往接應。孫皓使陸抗西行討伐,步闡兵敗被殺。

  【嚴畯、程秉、闞澤】

  嚴畯,字曼才,徐州彭城人,當時的著名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他因為中原動亂而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橫江將軍魯肅去世,孫權打算讓嚴畯接替其位。嚴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抗在荊州的關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堅決不接受此任命。後來擔任尚書令。嚴畯享年七十八歲。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三國時期的著名儒學家。起初跟隨鄭玄,後來北方荒亂而到交州避難,期間與劉熙考究五經大義,因此通繞五經。後來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為長史。吳大帝孫權聽聞程秉的名聲,於是以禮征召他,程秉到後,被任命為太子太傅。後來因病在任職期間逝世。程秉著有《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凡三萬余言。

  闞澤,

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三國時期的學者。少年時家貧,隻得向別人抄書,於是博學多聞。漢末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升郴縣令。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征召他為西曹掾。後官至中書令、太子太傅,封都鄉侯。虞翻稱其為“蓋蜀之揚雄”、“今之仲舒”。赤烏六年(243)卒,孫權為之痛惜,數日不食。闞澤曾撰有《乾象歷注》一書,今已佚。另有《九章算術》,亦不存。據傳,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鑒了他的成果。  【薛綜、薛珝、薛瑩】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少時避亂至交州,師從劉熙。士燮歸附孫權,召其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阯太守。後從征至九真,回朝任謁者仆射,後升任尚書仆射,又改任選曹尚書。曾經勸阻孫權北伐公孫淵。赤烏五年(242),他擔任太子少傅,兼任選部職任。次年,薛綜去世。薛綜是當時名儒,著有詩賦難論數萬言,集為《私載》,並著有《五宗圖述》、《二京解》。

  薛珝,薛綜之子。曾多次奉吳國君主之命出使蜀國,見證了蜀國末期的民生凋敝。建衡元年(269)他作為陸軍統帥南下平定交趾之亂,一度和部下陶璜不和,後來主動認錯,歸途中病逝。

  薛瑩,字道言,沛郡竹邑人,三國時期文學家,出任吳國左國史、光祿勳,吳太子少傅薛綜之子,薛珝之弟,曾經為孫皓寫降書,入晉為散騎常侍。

  【凌統、凌操】

  凌操,吳郡余杭人。早年跟隨孫策轉戰江東。孫權統軍後,凌操隨其征伐黃祖,被甘寧射殺。

  凌統,字公績,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孫權最後一次討伐黃祖時作為先鋒,斬殺黃祖麾下大將張碩,後又最先攻取城池,參加了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等重要戰役。接著隨軍攻破皖城,升為蕩寇中郞將,任沛國丞相。又隨呂蒙奪取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奪取三郡後回師,從益陽直往合肥,時為右部督。在張遼威震逍遙津時,拚命救出了孫權,擔任偏將軍,最後因病去世。

  【徐盛、潘璋、丁奉】

  徐盛,字文向,徐州琅邪莒縣人。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黃武年間,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兒子徐楷繼承。

  潘璋,字文珪,兗州東郡發乾人。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但其為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甘寧去世後,由潘璋兼領其部眾。孫權稱帝後,任命潘璋為右將軍。嘉禾三年(234),潘璋去世,孫權下令其部隊交由呂岱接管。

  丁奉,字承淵,廬江人,是孫吳的四代老臣。他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太元二年(252)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去世。死後被孫皓追究責任, 兒子丁溫被殺,全家被流放。

  【朱然、施績】

  朱然,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後來被朱治收養。孫權統事後,朱然歷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衝校尉,率軍平定山賊。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

  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曹丕三路伐吳時,朱然堅守江陵,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之後,朱然先後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兩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斬獲。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赤烏十二年(249),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孫權為其素服舉哀。

  施績,字公緒,亦名朱績,朱然之子,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在二宮之爭時,施績拒絕了魯王的招攬,選擇支持太子孫和,其父親朱然去世後,他承襲父親的事業,擔任平魏將軍、樂鄉督。王昶來襲後,施績守衛江陵,聯合奮威將軍諸葛融企圖反撲王昶,結果諸葛融爽約,施績兵敗。施績和諸葛家的關系就此進一步惡化。孫亮繼位後,施績被任命為鎮東將軍。諸葛恪被孫峻殺死後,施績被派往公安處理諸葛融等人。

  孫綝上台後,施績聯絡蜀國,以防備萬一。孫休除去孫綝後,施績便被任命為上大將軍、都護督,主要負責荊州事物,孫皓即位後,施績被任命為左大司馬,而右大司馬則由丁奉擔任。建衡二年(270),施績去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