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三國志》第六十七章 政治和經濟成就
  除了軍事和外交方面外,孫權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成就也並不小。

  【政治方面】

  孫權在吳國內政方面主要是平衡淮泗集團和江東本土勢力,歷史上孫家依靠淮泗集團起家,佔據江東後,孫權積極拉攏江東本土勢力,大舉提拔陸遜、顧雍等人,形成了兩大勢力平衡的局面,在淮泗集團做大時,他支持江東本土勢力,在江東勢力做大時,他采取打壓的策略,以保證兩大勢力之間的平衡,確保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地位。

  另外,自從曹操大規模開始屯田之後,孫權在掌權之後也開始學習,並且同樣也分為民屯和軍屯,歷史上孫吳屯田的規模也是比較大的。當時孫權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布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較先進。

  關於孫吳和曹魏屯田的區別,本人並沒有查到,個人認為差別應該不是很大。不過孫吳屯田和曹魏屯田實際上的區別還是有的,最大的區別就在屯田主體上面,曹魏的屯田主體是一般百姓,然而東吳的屯田主體應該是以山越居多。

  在兩漢時期,中國南部開發程度並不高,所以漢末三國時期南方人口是比較少的,而且南方州郡又大,完全可以用地廣人稀來形容。所以孫吳的掌權者以及將領們經常討伐山越以用來掠奪人口,在當時山越人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和社會,拒絕向孫權政權交納租稅,又愛作亂,所以討伐山越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得到人力,二是可以減少叛亂。孫吳本土的百姓並不缺少土地,南方又相對穩定,所以缺乏屯田的基礎,隻好靠掠奪山越人了。

  在水利方面,孫權於黃龍二年(230)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245)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建造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250)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孫權奪取荊州後,還曾經免除了荊州農民的租稅,並且也進行過寬賦減息的政策。

  【經濟方面】

  在中國歷史上,早期南方開發的程度並不是很高,但在孫權掌權之後,對於江南一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日後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當時,孫吳比較出名的行業包括了造船業、青瓷業、銅鐵冶鑄業以及紡織業。黃武五年(226),孫權曾在武昌建造船艦,取名“長安”,是可乘坐三千人的大型船艦,當時的孫吳的水軍更是舉世無雙,曹魏方面都完全無法和其相比。

  吳國時,青瓷器主要產地包括如今浙江寧波、紹興、溫州及金華等地區,其原料為一種含石英、高嶺、絹雲母類型的偉晶花崗石風化後的岩石礦,風化程度高,含有較多的高嶺石礦物。這種瓷土含鐵量較高,是燒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與石灰石配製而成的石灰釉,光澤好,透明度高。青瓷器在產量、種類和質量上都比東漢時期有明顯提高。

  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武昌和會稽是孫吳的兩個手工業中心。武昌的銅鐵器和刀劍大量地運到建業來供應王公貴族們使用。孫吳的青銅鏡製造業最為發達,這得益於中國東南部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

從東漢中期起,會稽郡就成為了青銅鏡製作的中心。  紡織業以葛布、越布最為精致,其柔軟程度甚至超過羅紈。孫吳還盛產“八蠶之錦”。

  除了這些之外,孫權對於海路的溝通也是下了很大的精力,這也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打開了海上的商路,包括通往遼東甚至東南亞一帶的路線。

  在孫吳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線已經分段開通,先秦秦漢時期已先後開通了由山東半島到遼東半島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東半島的航道。但是,由於東漢時期江左地區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後,還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會,因此這條航道的來往並不頻繁,而且還沒有開通從江左直達遼東半島的航路。

  孫吳立國江左後,這裡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經濟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形成了以建業為代表的大都會,因此有了進一步開通北部航海運輸的需求。孫權頻繁通使遼東,使江左與遼東地區的直通航線得以開通。這條航道,如胡三省所說:從建康(今南京)沿長江東下,在長江口北端海門附近之料角轉向北行駛,傍黃海海岸北行,繞過山東半島東端的成山角,再進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煙台北部海域,再沿廟島列島北上,經大謝島(即長島)、烏湖島(即北城隍島)等,渡渤海海峽到達遼東半島南端的都裡鎮。都裡鎮即馬石津,亦即三國時期的遝津(或稱遝、遝渚),即今遼寧旅順附近。遝津在三國時期已發展為孫吳與遼東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孫吳出使遼東的船隊即停泊於此,在這裡進行互市。再由此處上岸由陸路至公孫淵首府襄平(今遼寧朝陽)。

  但從貨幣的發行情況上來看,孫吳的通貨膨脹也是相當嚴重的。嘉禾五年(236)春,東吳鑄造大錢,一枚當小錢五百,錢的上面刻有“大泉五百”。孫權還下詔要全國官民交銅,按銅數量付錢,並且設立禁止私鑄銅錢的法律。

  僅僅兩年後,赤烏元年(238)春,孫權就又開始鑄造一枚可當小錢一千的大錢,錢的上面刻有“大泉當千”。現在還考據出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的銅錢,雖然後面兩種貨幣不能確定是不是孫權掌權時鑄造的,但已經可以看出來當時孫吳已經著比較嚴重的經濟問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