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三國志》第一十九章 “帝”還是“王”
  孫權稱帝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其子孫紹被封為上虞侯。而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則被追諡為武烈皇帝。  但對於孫吳而言,孫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奠基者。

  【父子對比】

  雖然人們現在常說孫家三代人經營江東,但實際上孫堅在成名後很少呆在揚州,孫家在揚州的幾乎全部是孫策打下的。

  孫堅的確管理過地方,也當過州郡級別的大佬,黃巾之亂後他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在荊州掃平了區星等人的叛亂,反董之時孫堅也被袁術推舉為豫州刺史,在第一線和董卓對抗,但一方面孫堅實際上並沒有怎麽經營地盤,當時他主要還是作為武將,以軍事為主,長沙太守期間他效命於朝廷,討伐董卓時他歸附於袁術,均可以說不是獨立自主的一個諸侯,也就是說在孫堅時期孫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勢力。

  另一方面,孫堅只在揚州當過縣丞之類的小官,他成為州郡太守和州刺史後均不在揚州,後期他本人也基本不在揚州,可以說孫堅經營過荊州,或者是豫州,但說孫堅經營過揚州是很勉強的。

  相比之下,孫策是真正脫離袁術成為了一方諸侯,並且打下了吳郡、會稽、丹陽、廬江和豫章,控制了原揚州六郡中的五郡,可以說孫家在揚州的基業是孫策一手打下的,不可否認孫堅殘留的舊部對於孫策的幫助不小,但畢竟孫堅已經去世很久了,孫策才是當時做主的男人。是孫策重新聚集了自己父親孫堅的舊部,是孫策留下江東基業,是孫策成為了江東之主。

  從這些方面來說,孫策都比孫堅更有資格被追諡為“帝”(注1)。孫堅隻為孫家留下了基礎,是孫策打下了基業。

  孫策作為東吳集團的實際創立者沒有沒有被被追諡為“帝”是很不公平的。

  【法理和實際】

  因為當時朝廷的大義還存在,所以孫權上位依然要經過許昌朝廷的手續,而孫權也並未繼承孫策爵位而僅領取兵符,當時所領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為軍職與行政職,均須經過曹操同意,而非領取世襲的爵位,孫策的爵位仍由孫策之子繼承,所以有些人就以此為由認為孫權非孫策的繼承人,而僅是朝廷指定接替孫策的官員。

  但這明顯是非常荒謬的。首先當時朝廷的權力只是在只在名義上的,法理上的,實際上當時江東已經不歸許昌朝廷管了,孫權控制江東是因為曹操派孫權去的嗎,不是的,是因為孫策將江東托付給了孫權,江東集團承認孫策的遺命而不是朝廷的任命,當時如果孫策讓孫翊領兵權那麽會稽太守就會是孫翊的,許昌只是迫於形勢走程序而已,曹操並沒有指定孫權接替孫策,他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再說了如果孫權不是孫策的繼承人,就算他成為了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也沒有什麽用,這樣他最多只能控制會稽一郡之地,包括吳郡、豫章、廬江、丹陽、廬陵諸郡的官員沒有任何義務和理由會聽孫權的調遣,大家都是太守憑什麽我要聽你的啊,你孫權管好你的會稽就行了。而他們最終為什麽會服從孫權,還不是因為孫權是孫策的繼承人嗎,這就是孫權能最終控制江東的先天性的大義。

  所以歷史上孫權毫無疑問的是孫策的繼承者。

  那麽為什麽後來孫權稱帝後隻願意給孫策封王,而不給封帝呢?

  【封王的理由】

  孫權給孫策封王既是出於私心的考慮,也是他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必然的選擇。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追諡為帝和追諡為王是完全的兩個概念。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如果給孫策追諡為帝的話,那麽不僅僅認可了孫策對於東吳基業的創立,還表明了孫策的後代也擁有繼承東吳大業的權力,第一點孫權是作為繼承者必須所承認的,但第二點是孫權所無法容忍的。

  盡管孫策是孫權的親哥哥,但這天下孫權是不可能讓給孫策後代的。

  這裡面孫權出於人之常情有自己私心的考量,但話說回來,孫權繼承孫策大業之後,將江東的勢力和地盤進一步擴張,同魏國和蜀國三足鼎立,最終得以稱帝,這些都是早逝的孫策所沒有做到的,孫權皇帝的位置本身就是他自己爭取過來的,孫策給孫權留下了江東基業,但孫策當時只是侯爵,連公爵都不是,和皇帝還差很遠的,孫權的皇位從來就不是從孫策哪裡繼承來的,所以孫權準備將皇位留給自己的後代是無可厚非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方面出於政治的考量,當時天下局勢三國鼎力,遠遠沒有安定,如果孫權給孫策帝王名分,那就必須給與孫策之子更高的權力與爵位,這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幻想,甚至會製造內亂以奪取政權,還可能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所以孫權隻給孫策封王,的確有些對不起他哥哥,但這也是為了東吳安定,是應有之義。

  孫權作為一個成熟穩健的政治家,這樣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孫策後代之殤】

  然而有些事情總是在人意料之外。

  孫策在將江東交給孫權的時候並沒有多少時間去考慮自己的後代,孫權稱帝出於各種考慮也是僅僅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沒有給孫策後代奪回江東的機會。

  孫策的後人們看起來也的確比較老實,沒有什麽異動,但這個世界上躺著也能中槍的。

  孫策之子名為孫紹,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孫紹被封為吳侯,之後而改封上虞侯。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

  到了孫皓繼承東吳大業後,其為人昏庸暴虐,為東吳百姓所厭惡,所以到處流傳孫皓已死,說孫奉或章安侯孫奮其中一個會當上皇帝,孫皓知道後,遂誅殺了孫奉。

  孫奉之後在沒有關於孫策後人的記載。

  注1:這裡不是質疑孫堅有沒有資格被追諡為帝,而是強調孫策對於東吳的貢獻更大,追諡父親,祖父等為帝在古代是很正常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