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三國志》第二十一章 陳}、黃皓上台
  如果說是曹爽將曹魏推向了深淵,那麽蜀漢滅亡的推手就是陳衹無疑了,蜀漢滅亡的序幕就是從他開始的。

  陳衹之後,宦官黃皓亂政,進一步將蜀漢推向了滅亡。

  【陳衹上台】

  陳衹,字奉宗,汝南人,他是許靖哥哥的外孫。小時候就失去父親,在許靖家長大。陳祗二十歲就頗有名氣,不久被任命為選曹郎;矜持嚴厲且相貌威武,擅長多種技藝,還懂得一些旁門左道,因此費禕對他另眼相待,故此破格讓他接替董允任內侍。

  早先董允一直壓製宦官,不讓他們做大,陳衹到任後,卻不再排斥宦官,還與黃皓相互勾結串通,黃皓於是慢慢開始參與政事。自從陳祗得寵後,後主劉禪便日益追恨董允,說董允自以為是、高傲輕人。據說這都是陳祗阿諛媚上、黃皓挑撥離間漸漸使後主形成這種認識。

  延熙十四年(251)呂乂死後,陳祗又以侍中守尚書令,加封鎮軍將軍。

  延熙十六年(253),費禕被刺殺,三年後劉禪以薑維為大將軍,雖說之後薑維的職位居於陳祗之上,但因為薑維經常率兵在外,朝中大政過問得不多。陳祗上迎逢皇上所好,下勾結宦官佞臣,故深受皇帝的寵信,權力竟超過了薑維。

  在費禕已經故去,薑維領兵在外的情況下,蜀漢大權已經基本落入陳衹手中。陳衹除了改變了董允對宦官的壓製政策之外,還開始大力支持薑維北伐,解除了以往費禕對於出兵規模的限制,費禕死後的夏天,薑維就率領數萬人出石營,攻打南安。

  薑維在費禕死後發動了數次大規模北伐,開始還略有戰果,後來則是虛耗國力,損失較大。

  延熙二十年(257),中散大夫譙周見大將軍薑維多次對魏國用兵,蜀漢國力已經不如諸葛亮輔政時期,難以支撐北伐的軍事需要,蜀漢百姓的生活也不如從前,於是譙周在朝堂之上建議不宜對魏國用兵,但陳祗對此強烈反對,並與譙周展開了激烈辯論,譙周無奈,只能回家寫下《仇國論》。

  陳衹能接近蜀國的政治中心,費禕要承擔直接的責任,他選用陳衹是一個很明顯的用人錯誤,畢竟是費禕破格將陳衹提拔上來的,而且還直接讓陳衹接替董允擔任了直接聯系皇帝的內侍,將陳衹這個小人直接送到了君主的身邊。

  在陳衹的討好下,後主劉禪對其極為信任,數年後呂乂去世,陳衹順理成章在劉禪和費禕等人的支持下又擔任了尚書令,一舉進入了蜀漢的政治權力中心。陳衹對於薑維北伐政策的支持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陳衹本身就是支持北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不想讓薑維回CD和他爭權。

  景耀元年(258),陳祗去世,後主劉禪十分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還下詔書說:“陳祗在他的職任上,以柔順溫和為行為準則,處理事務有條不紊,和氣忠義有利諸般事物,故此政績公允輝煌。可惜其壽苦短,朕深深痛悼。如果說怎樣紀念他和他進行交流,則在他死後給他追加美好的諡號,諡為‘忠侯’。”此外還賜封陳祗之子陳粲的爵位為關內侯,提升陳祗次子陳裕為黃門侍郎。

  【黃皓亂政】

  景耀元年(258),鎮軍將軍陳祗病死,宦官黃皓開始專秉朝政。很快黃皓就從黃門令成為了中常侍、奉車都尉。

  陳祗雖然改變了費禕的北伐方針,但他在掌權期間兵沒有什麽肆意妄為的記載,可見陳衹並不是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的,

但陳衹死後,宦官黃皓借助劉禪的信任開始直接參與朝政,甚至專秉朝政。  劉禪的弟弟劉永憎惡宦官黃皓,黃皓取得劉禪的信任把持朝政後,在劉禪耳邊讒言離間劉永,劉禪漸漸疏遠劉永,以致劉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見劉禪。

  當時黃皓取得了眾多大臣的依附,不僅名門之後諸葛瞻、董厥都將就庇護黃皓,沒能夠糾正劉禪的錯誤,阻止黃皓的行為,黃皓甚至還開始扶植自己軍方勢力,他支持右將軍閻宇,還讓其鎮守巴東。

  據史官常璩(《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在《三國志》中誣陷諸葛瞻,把不能阻止黃皓的過失歸咎於諸葛瞻身上。

  當時,樊建於景耀二年(259)擔任尚書令,偏不與黃皓和好往來。太子舍人、宣信校尉羅憲在朝廷中堅正不移,鶴立雞群。黃皓憎恨他,貶他為巴東太守。右(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愛惜其才能,讓羅憲領軍,當閻宇的副將。

  景耀五年(262),薑維見黃皓肆無忌憚的擅攝朝政,啟奏劉禪將其處死,但劉禪不同意,說黃皓不過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劉禪命黃皓向薑維謝罪,但薑維見黃皓在朝中枝連葉附,恐怕會對自己不利。薑維連年北伐未果,黃皓於是準備趁機除掉薑維而扶植依附於己的閻宇,薑維對此感到非常害怕,於是請求到遝中屯田,不敢回CD鄧艾等人伐蜀之前,薑維已經有所發覺,他提前將此事上疏告知了後主劉禪,讓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崇信鬼神巫術,告訴劉禪敵人最終不會到來,於是劉禪也就沒當回事,而朝中其他大臣居然最終全不知道此事。結果鄧艾等人真的打來之後,蜀漢朝廷才匆忙備戰。

  鄧艾滅蜀後,聽說黃皓奸詐陰險,將他收押監禁,將要處決,然而黃皓優厚地賄賂了鄧艾身邊的人,得以免死。

  【亡國之相】

  在蜀漢末年,亡國之相已經很明顯了,對外持續作戰、連年不利,內部宦官專權、肆意亂政,而作為君主的劉禪聽信小人之言,對於朝政基本就是不管不問。

  不說其他人,劉禪在當時就是一個昏君的典型代表,他信任宦官,不理朝政,完全沒有盡到一個帝王的責任。蜀漢當時的局面已經亂到了什麽程度,國家最高軍事統帥不敢回首都,皇帝的弟弟劉永因為得罪十多年無法朝見自己的兄長,重大的軍事情報不如一個太監的鬼神巫術,這樣的一個國家還不滅亡才有鬼了。

  費禕的突然去世,標志著蜀漢開始失去了掌控,陳衹的上台意味著蜀漢開始沒落,薑維的大舉北伐則消耗掉了蜀漢的大量有生力量,黃皓的亂政徹底要了這個國家最後一口生氣。

  注:仇國論:“因余之國小,而肇建之國大,並爭於世而為仇敵。因余之國有高賢卿者,問於伏愚子曰:‘今國事未定,上下勞心,往古之事,能以弱勝強者,其術何如?’伏愚子曰:‘吾聞之,處大無患者恆多慢,處小有憂者恆思善;多慢則生亂,思善則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養民,以少取多,勾踐恤眾,以弱斃強,此其術也。’賢卿曰:‘曩者項強漢弱,相與戰爭,無日寧息,然項羽與漢約分鴻溝為界,各欲歸息民;張良以為民志既定,則難動也,尋帥追羽,終斃項氏,豈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國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邊陲,覬增其疾而斃之也。’伏愚子曰:‘當殷、周之際,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習所專;深根者難拔,據固者難遷。當此之時,雖漢祖安能杖劍鞭馬而取天下乎?當秦罷侯置守之後,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歲改主,或月易公,鳥驚獸駭,莫知所從,於是豪強並爭,虎裂狼分,疾博者獲多,遲後者見吞。今我與肇建皆傳國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並據之勢,故可為文王,難為漢祖。夫民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諺曰:“射幸數跌,不如審發。”是故智者不為小利移目,不為意似改步,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故湯、武之師不再戰而克,誠重民勞而度時審也。如遂極武黷征,土崩勢生,不幸遇難,雖有智者將不能謀之矣。若乃奇變縱橫,出入無間,衝波截轍,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濟盟津者,我愚子也,實所不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