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三國志》第七十五章 濟陰董公仁
  董昭本人雖然能力很強,不過因為他支持曹操封公稱王,被很多人視為佞人,後世也因此對他評價頗低。

  除了謀略方面,董昭在交涉以及政治方面也有所表現。

  【支持封公】

  如果說荀彧是曹操麾下阻止其封公稱王的代表,那麽支持者就要說董昭了。在曹操勢力做大之後,董昭勸曹操分封五等爵位,並且表示曹操功勞蓋世,還拿出了耿弇勸光武帝和朱英說春申的例子,董昭想做什麽,已經不言而喻。後來曹操終於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稱號,都是因為董昭的這個建議。

  據《獻帝春秋》記載,昭與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書與荀彧曰:“昔周旦、呂望,當姬氏之盛,因二聖之業,輔翼成王之幼,功勳若彼,猶受上爵,錫土開宇。末世田單,驅強齊之眾,報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複襄王;襄王加賞於單,使東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前世錄功,濃厚如此。今曹公遭海內傾覆,宗廟焚滅,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櫛風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為百姓除害,使漢室複存,劉氏奉祀。方之曩者數公,若太山之與丘垤,豈同日而論乎?今徒與列將功臣,並侯一縣,此豈天下所望哉!”

  結果董昭本人也因此幾乎成為了佞人的代表,後來朝廷征拜蘇則為侍中,與董昭是同僚。有一次,董昭枕著蘇則的膝蓋睡覺,蘇則把他的頭推下去,說:“蘇則的膝蓋,不是佞人的枕頭。”

  本來董昭做的事情就不是很光榮,後來還有荀彧的例子,這樣一對比,得,像於禁一樣,董昭的風評也徹底毀了。

  【文、明時期】

  魏文帝繼承王位後,授董昭為將作大匠,到了文帝登上帝位,調董昭任大鴻臚,晉升爵位封為右鄉侯。黃初二年(221),分一百戶封邑,賜封董昭的弟弟董訪為關內侯,調任為侍中。

  黃初三年(222),曹丕三路大軍南下討伐孫權,當時曹丕害怕東線統帥曹休衝的過快,董昭就適時勸說曹丕,認為曹休麾下臧霸等人享受富貴,曹休因為他們的拖累,並不能如願。在中線,夏侯尚等人想要乘船率領步兵騎兵進入江中陸地駐扎,製作浮橋攻打江陵,董昭認為這樣一旦敵人進攻或者江水暴漲非常危險,於是上書勸說曹丕,曹丕果斷下令退兵,之後果如董昭所料吳軍進攻,辛虧魏軍退的快,才損失有限。

  黃初五年(224),董昭被轉封為成du(都)鄉侯,授官為太常。當年,又調任光祿大夫、給事中,隨從文帝大駕東征,黃初七年(226)返回,授官為太仆。

  等到明帝繼位後,董昭年紀已高,很少參政了。曹睿晉升他爵位為樂平侯,封邑達一千戶,轉任衛尉。又給他的一個兒子分邑一百戶,賜關內侯爵位。太和四年(230),董昭代行司徒職事,太和六年(232),正式任司徒。

  當時尚書琅琊人諸葛誕、中書郎南陽人鄧颺等互相結成朋黨,爭相題品吹捧,以散騎常侍夏侯玄等四人為四聰,諸葛誕等八人為八達。中書監劉放的兒子劉熙、中書伶孫資的兒子孫密、吏部尚書衛臻的兒子衛烈三人都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但因他們的父親高居權勢之位,特別容納三人得參預題品,稱為三豫。

  針對這個現象,已經年邁的董昭再次上書給曹睿陳述厲害,曹叡於是發出嚴厲的詔令,斥責、罷免了諸葛誕、鄧颺等人。

  【後世之事】

  青龍四年(236)五月乙卯(十三)日(7月4日),

董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定侯。由他的兒子董胄繼承爵位。董胄歷任郡守、九卿。  歷史上董昭沒能配享曹操或者曹丕庭廟,依功勞來說,這是不應該的,但以風評來論,這是絕對的。

  【董昭的能力】

  歷史上董昭主要表現了他在謀略方面的能力,但在交涉以及政治方面也有所表現。

  在謀略方面,董昭有兩個代表作,其一是幫助曹操對付楊奉,遷都許昌;其二是在襄樊會戰時準備泄密,以謀求更大利益。除此之外,董昭還告知過曹操注意劉備,建議曹操開鑿運河,勸曹丕預防風險,可以說表現出了很出色的謀略能力。可惜的是日後並沒能進入曹魏五大謀士之列。

  在政治方面,在袁紹麾下時,董昭曾經在不利的情況下管理過钜鹿郡和魏郡,都取得了出色的政績,曹睿時期,還曾經上書打壓過朋黨。

  而且董昭可以說對於曹操是有大恩情的,早先在張楊麾下時他就幫助曹操和朝廷聯系,與張楊修好,其後,他還經常替曹操寫信拉攏中央的那些諸侯,在遷都許昌時,董昭更是功不可沒。最終董昭提議曹操封公稱王,自己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還背了一個大大的黑鍋,到今天董昭身上都有著一個“人品不行”的評論。

  對於曹操,董昭已經做的不能再多了;對於曹魏,董昭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了。

  【歷史上的董公仁】

  姓名:董昭

  屬性:謀略(A-)在這方面董昭幫助曹操遷都許昌,控制天子,並不亞於二荀多少

  政治(B+)董昭在政治方面於袁紹時期就有很多的作為

  外交(B-)董昭曾經勸降薛洪、繆尚等人

  總評(A-)董昭在歷史上風評不好,所以總體評價一般

  別名(稱號):字公仁

  性別:男

  民族:漢

  官職:司徒

  職業:官員、謀士

  爵位:樂平侯

  諡號:定侯

  家庭出身:士族出身

  生卒:156--236

  出生地:兗州濟陰定陶

  主要社會關系:兒子(董胄)弟弟(董訪)

  主要經歷:

  156年-196年先後追隨袁紹和張楊,幫助曹操遷都許昌,頗有政績

  196年-220年提議曹操封公稱王,因此被世人認為是佞人

  220年-236年曹後,繼續侍奉曹丕和曹睿,最後擔任司徒

  總結:董昭雖然風評不好,但他的能力不可否認

  注:

  後昭建議:“宜脩古建封五等。”太祖曰:“建設五等者,聖人也,又非人臣所製,吾何以堪之?”昭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明公恥有慚德而未盡善,樂保名節而無大責,德美過於伊、周,此至德之所極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難化,甚於殷、周,處大臣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己,誠不可不重慮也。明公雖邁威德,明法術,而不定其基,為萬世計,猶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與人,宜稍建立,以自籓衛。明公忠節穎露,天威在顏,耿弇床下之言,朱英無妄之論,不得過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陳。”

  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伏惟前後聖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不複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脩為首,乃以趨勢遊利為先。合黨連群,互相褒歎,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歎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冒之出入,往來禁奧,交通書疏,有所探問。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