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三國志》第三十八章 蜀漢托孤大臣李嚴
  劉備臨死前,留給了劉禪兩位托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其中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輔。後來二者之間矛盾不斷激化,最終李嚴被罷為庶民。  【托孤之臣】

  現在大多人對於李嚴這個人物並不熟悉,甚至覺得他只是一個路人甲,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麽後來劉備會選擇他作為托孤之臣,但實際上只要對於當時蜀漢的局勢以及政治方面有所了解,就會明白劉備的這個選擇是很正常的,並且很合理的。

  李嚴在蜀漢集團之中並不是一個小人物,他是有著很高的政治地位。李嚴並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出身於荊州南陽,現在多數人認為他應該屬於東州一派,但這個說法十分不嚴謹,因為李嚴是在曹操南下時才投靠劉璋的,並不是在劉焉時期進入益州的,所以說雖然李嚴可以算半個東州人,但因為他出身於荊州,也能算是半個荊州派,甚至可以說他兩派都不算。

  劉璋在前線失利後,讓李嚴都督諸軍,可以看出李嚴在劉璋集團之中本身地位就不低,之後李嚴主動投降劉備,幫助其奪了綿陽,是劉備奪取的益州的主要功臣之一,事後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劉備還派李嚴和諸葛亮、法正、伊籍和劉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這也可以看出李嚴在劉備集團之中的政治地位一開始就是很高的。

  歷史上李嚴本身也是很有本領的,在施政方面,他作為犍為太守,表現出了優秀治政能力: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

  在軍事方面,建安二十三年(218),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萬人,到達ZZ縣當時劉備在漢中,李嚴不待另外發兵,隻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討伐,斬殺馬秦、高勝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回家為民。不久後,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D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後逃走。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如前。

  也就是說李嚴在蜀漢集團本身就是一線核心人物,後來劉備大舉提拔李嚴,也可以說借助他這個荊州人來拉攏東州集團,所以李嚴勉強可以算是蜀漢三大集團之中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算是荊州集團內部人,在劉備死前還表現出來了相當優越的政治和軍事能力。

  劉備臨終前,蜀漢核心人物已經寥寥無幾,基本就剩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了,武將一系當年的四將軍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已經全部走了,文臣方面法正、劉巴、許靖和糜竺也都死了,伊籍在劉備稱帝之前就已經沒有相關記錄了,當時李嚴還是繼法正、劉巴之後的第三位蜀漢尚書令,所以托孤大臣不選諸葛亮和李嚴選誰啊!

  【地位變遷】

  章武三年(223)劉備托孤給李嚴之後,以其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以防備孫吳。同年,劉禪繼位,劉禪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歷史上李嚴在永安一待就是四年,直到建興四年(226)他才離開了永安。之所以李嚴在永安待這麽長的時間,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備孫權,盡管早在劉備死前,蜀漢和孫吳就已經開始和解,但破裂的關系要恢復並不是一朝一日之事,尤其在建興三年(225)諸葛亮才發動了南伐,當時討伐的雍闓等人背後就有士燮的支持,有著東吳的影子,所以蜀漢朝廷更不敢將李嚴輕易調離永安了。

  消滅雍闓等人,平定南方叛亂之後,蜀漢和孫吳已經暫時沒有矛盾了,所以此時李嚴就沒有必要在繼續留在永安了,而內亂平定後,蜀漢的目標也開始轉為了北方的曹魏。建興四年(226)曹丕去世,年輕的曹睿繼位,討伐曹魏的時機看起來已經成熟,李嚴被從永安調到了江州,負責後方事務,作為蜀漢北伐、諸葛亮北上的準備,他本人轉任為前將軍,留下護軍陳到駐守永安,都歸李嚴統管。

  次年(227),諸葛亮就北上漢中了,開始謀劃北伐,當時孟達有歸降之心,諸葛亮和李嚴都寫信拉攏他。李嚴與孟達的信說:“我和孔明同受先主遺托,憂慮甚多,責任重大,總想得到良好的同事。”諸葛亮也給孟達去信說:“處理公務行雲流水,解決難題從不滯留,這就是正方的性格。”可見當時二人之間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

  建興八年(230),李嚴被升為驃騎將軍。因曹真準備三路進逼漢川,諸葛亮命令李嚴率領二萬人趕赴漢中。諸葛亮上表奏任李嚴之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負責李嚴所留的事務。諸葛亮考慮到第二年要出兵,便命令李嚴以中都護身份代行丞相府事權。同年李嚴改名為李平,李嚴此時改名原因不明,現有資料也難以分析,不過此時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矛盾有很大可能已經激化。

  建興九年(231)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負責督運糧草。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

  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於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麽又退軍呢!”用意在於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他又上奏後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諸葛亮便將李嚴的前後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無遺。李嚴辭窮理屈,隻得叩頭認罪。

  於是諸葛亮上奏彈劾李嚴說:“自從先帝駕崩,李平的心思全想著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隻想平穩處世求名,全不憂慮國家大事。為臣北往出兵,希望讓他帶兵前往鎮守漢中,李嚴再三借口推辭,並無前來漢中之意,反而想把五郡連並起來,自己作巴州刺史。去年為臣打算西征,想讓李嚴主管鎮守漢中,李嚴卻說司馬懿等在那邊開府召聘人士作大官。為臣心裡明白李平鄙陋心理,是想借我臨行之機逼我給他一些利益,於是為臣上表奏任他的兒子李豐主管江州事宜,給他如此的破格待遇,本想解決一時的急務。

  李嚴上任後,為臣將大小事權全部委付於他,朝廷上下都奇怪我為什麽這樣的厚待李嚴。正是因為國家大事未定,漢室傾危,與其揭批李嚴之短處,不如對他褒揚鼓勵。只是認為李嚴本性不過是為了得到一些榮譽、利益而已, 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顛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這種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將導致國家的禍敗。這是為臣愚暗,說多了徒增愧咎之情。”

  於是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注1:亮公文上尚書曰:“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情狹〕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聞軍臨至,西鄉讬疾還沮、漳,軍臨至沮,複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勤諫乃止。今篡賊未滅,社稷多難,國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業。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使持節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前將軍都亭侯臣袁綝、左將軍領荊州刺史高陽鄉侯臣吳壹、督前部右將軍玄鄉侯臣高翔、督後部後將軍安樂亭侯臣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臣楊儀、督左部行中監軍揚武將軍臣鄧芝、行前監軍征南將軍臣劉巴、行中護軍偏將軍臣費禕、行前護軍偏將軍漢成亭侯臣許允、行左護軍篤信中郎將臣丁鹹、行右護軍偏將軍臣劉敏、行護軍征南將軍當陽亭侯臣薑維、行中典軍討虜將軍臣上官雝、行中參軍昭武中郎將臣胡濟、行參軍建義將軍臣閻晏、行參軍偏將軍臣爨習、行參軍裨將軍臣杜義、行參軍武略中郎將臣杜祺、行參軍綏戎都尉盛勃、領從事中郎武略中郎將臣樊岐等議,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