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傳奇巨導》第三章 修改劇本
  橫躺在旅館房間的大床上,裘德開始認真考慮如何將腦中瘋狂的想法變成現實。  兩萬美元拍攝一部科幻片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就是有人用兩萬美元拍出了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拍攝於十多年後,那時候兩萬美元的購買力可比不上現在。

  當然低成本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這部名為《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電影結構非常簡單,幾個大學教授圍在小屋裡開了個討論會,就完成了90分鍾不到的電影。

  這樣以純對白形式推進的電影幾乎談不上什麽劇情可言,但影片卻成功跳出了“激光加金屬”的傳統好萊塢科幻片的套路,真正做到了用劇本征服觀眾。

  在裘德的印象中,比《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製作成本更低的電影不是沒有,但絕對沒有第二部影片比它更容易拍攝。

  一個帶壁爐的小屋就是影片全部的布景,整部電影裡幾位主演主要的活動就是坐在沙發上聊天,表演上幾乎沒什麽難度,用來作為裘德導演事業的起步再適合不過。

  理清思路之後,裘德坐起身,開始動手將腦中的影像資料寫成劇本。

  好萊塢電影產業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模式,包括劇本創作都有具體的格式要求,其中好萊塢編劇最常采用的就是三段式結構敘事。

  標準的三段式結構的劇本都會有兩個情節點把整個故事分成三個部分,而情節點是一個事件,它‘鉤住’劇情並且把它轉向另外一個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進。

  在腦子裡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回放了一遍後,裘德很順利的找到了這部電影的兩個劇情點。

  第一個劇情點是男主角向幾位好友坦誠自己是一個活了14000年的穴居人,第二個劇情點是男主角告訴大家他就是耶穌的歷史原型。

  這樣一來,整部電影就被分成了三段。

  第一段中,男主角作為哈佛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在工作十年後突然毫無緣由的辭職,幾位好友兼同事相聚在男主角的小屋為他送行,大家都好奇的追問男主角離開的原因;

  第二段中,幾位好友從各自學科的領域出發,試圖證明男主角在說謊,可最後卻反過來被男主角說服;

  第三段中,男主角提出的宗教觀點引起了大家激烈的反應,一位虔誠信仰基督的同事表示無法接受男主角的觀點,另一位研究心理學的同事開始質疑男主角的精神出了問題,最後迫於無奈,男主角隻好承認這一切都是自己編造出來的謊言,這才讓所有人安心。

  對於正常創作的編劇而言,三段式結構的確立隻是劇本創作的開始,但對於裘德而言,他剩下需要做的事情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技術性可言,無非就是對比著腦中的電影劇情將其一一填充到劇本框架之中。

  按照這些步驟完成劇本之後,裘德又對比腦中的記憶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漏掉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做完這一切後他仍舊不太滿意。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無疑是一部經典的軟科幻電影,影片以座談的形式,內容涵蓋天文、地理、歷史、生物、文學、藝術、宗教等元素,完全就是一部口述的人類發展史,但是非常可惜,男主角的經歷中沒有任何與古代中國的交集。

  以前裘德隻能在觀影之後小小的遺憾一下,而現在他卻有了親手改變這部電影的機會。

  當然裘德並不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

雖然有著“穿越者”的優勢,但他很清楚每一點細小的改變都會給整個電影帶來很多不可知的影響,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非常的謹慎。  “托尼,我們的計劃有了些變化……不不,不是劇本,而是演員,我讓你幫忙尋找的那三位男演員中,最好有一個是華裔,我知道這樣的人不好找,但片中有個角色必須要是華人,這對整部影片非常的重要。”

  放下電話後,裘德開始抱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原片中所有參與“圍爐夜談”的主演一共八位,七位是教授和一位女學生,其中一位是黑人,剩下全都是白人。

  現在裘德將其中一位教授的扮演者換成華人,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引入有關古中國的話題討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這場關於人類起源發展的大討論更有說服力。

  讓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都參與到討論當中,無疑會增加整個故事的邏輯性。

  當然裘德還需要找到一個適合的話題。

  這個話題既不能和原片中的各種討論脫節,同時又要緊扣主題――用來證明主角確實在地球上生活超過14000年,而他又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這才是真正讓人費腦筋的事情,因為電影拍出來後主要面對的還是西方的觀眾,所以這個和古代中國有關的話題又必須要是西方社會非常熟悉的人或事。

  最終裘德想到了馬可-波羅和他那本著名的遊記。

  西方人第一次比較全面的認識中國就是從《馬可波羅遊記》,這部書將東方世界描述成了一個遍地是黃金的天堂,從而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甚至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時至今日依舊,這本小說以及馬可波羅本人在西方社會依舊擁有不小的名氣,而這正是裘德所需要的。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之所以成功,除了它所涉及的內容異常豐富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拋出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反差性話題。

  比如說主角自稱是耶穌的原型,曾經到過印度更隨釋迦摩尼學佛,這樣的觀點聽起來有點像是胡說八道,但事實上研究基督教起源的西方學者中一直都存在一種觀點,他們認為基督教起源於印度的佛教,或者說基督教的一些教義觀點很大程度上受過佛教的影響。

  而影片中所提出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觀點,在現實中其實都是有理論依據。

  馬可波羅的故事,正好也符合這樣的條件。

  隨著近代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表明,《馬可波羅遊記》很大可能是馬可波羅憑空杜撰出來的,他本人根本沒有去過中國。

  這個觀點首先由意大利學者提出,因為他們研究了馬可波羅的生平,發現他並沒有長時間的離開過歐洲,當然也不能有時間像他遊記中那樣去到中國做了那麽多事情。

  同樣的,中國所有關於元朝歷史的文獻記載中也找不到馬可波羅這樣一號人物,他不像明朝的利瑪竇,那是在各類史書中都有明確記載的人物。

  結合兩邊的歷史研究,基本上可以證明馬可波羅從未到過中國。

  但是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又確確實實對中國當時的一些情況有著非常詳細和準確的描述,特別是商業方面的一些情況,所以有學者就提出這樣一種假設,認為馬可波羅本人並未真的到過中國,但是他從一些到過中國的商人口中得知了關於中國的種種情況,然後在此基礎自己經過一番杜撰,然後就有了《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

  目前這種觀點還沒有被廣泛的提出來,在大多數西方人意識當中,《馬可波羅遊記》就是真的,所以當影片中男主角告訴大家其實馬可波羅是個騙子的時候,這種觀點上的反差必然會讓觀眾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隻告訴大家馬克波羅是個騙子還不夠,裘德還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證據來支撐這個觀點,這就像影片中男主角為了證明自己是耶穌的歷史原型,引用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觀點,聲稱後來各個版本的《新約》其實都並非出自他之口,而是後來的信徒根據各自需要重新發展出來的一樣。

  在裘德的設定中, 男主角才是真正去過中國的人,回到歐洲後他受一次戰爭的牽連而被投進監獄,正好和馬克-波羅被關在同一個監室,無聊時他向馬可波羅講述了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出獄之後馬可波羅就把從男主角這裡聽到的故事寫成了《馬可波羅遊記》。

  這段討論被放到劇本的第二部分,和哥倫布大航海、梵高的油畫一同成為證明主角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4000多年的證據。

  這樣一來,整個劇本在內容上就已經完全達到了裘德的期待,不過他對影片的結尾設計還有一點小糾結。

  男主角在送別所有朋友離開時,無意中透露了自己以前使用過的一個名字,而最後一個離開也是最不願意相信男主角之前那番話的心理學教授愕然發現男主角就是他五十年前失蹤的父親,因為激動過度,心髒病發作死亡。

  這樣一個結局等於明白無誤的告訴了大家,男主角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但是對於前面一直給人不斷驚喜意外的劇情而言,開放式的結局顯然要比直接給出答案更吸引觀眾,到影片最後也不給出真正的答案,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觀眾,這樣的電影才更值得回味。

  出於這番考慮,裘德最後將影片結局父子相認的戲碼改了一下,兩人並沒有直接相認,隻是留下一些語言上的線索指向真正的答案。

  至此,整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劇本終於達到了讓裘德滿意的程度。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