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一般覆蓋原野的五萬契丹大軍面前,李從璟身後的區區千余君子都,渺小的如同星辰之於皓月。【首發】然而兩者隔著數裡之遙對峙,漫山遍野的契丹精騎,卻並沒有在氣勢上壓倒默然靜立的君子都。千余君子都如同擊浪的飛魚,在大江大河中面對滔天之水,卻身形晏然,沒有絲毫怯意。
五萬契丹大軍軍陣前,耶律倍和耶律敵刺一老一少,兩位久負盛名的虎將望向不見面目、甚至不見動作,只能看到一個模糊輪廓的李從璟,不約而同有短暫沉默。
戰馬馬蹄在原地踏動。
耶律敵刺率先打破沉靜,身為“敗軍之將”,他心頭的負擔要比耶律倍大上不少,“殿下可能揣測,李從璟意欲何為?”
耶律倍淡淡道:“無非一戰而已。”
耶律敵刺微微動容,卻沒有附和耶律倍,而是驚異道:“以區區千騎,迎戰我五萬大軍?此舉未免顯得荒唐!”
耶律倍哂笑,“不然還能如何,李從璟對我契丹,可從未有過友好之意。他既領軍出現在此處,除卻一戰,還能有何種可能?明面上我等的確是只見到千騎,然則誰能保證,山中沒有李從璟的大軍埋伏?”
耶律倍的話說得頗有道理,耶律敵刺無法反駁,然而他敏銳的感知到這其中有些不對,但一時卻想不透徹。耶律倍話裡似乎蘊含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莫名意味,讓耶律敵刺感到陌生,不知從何而起。
耶律敵刺摸不清耶律倍的心思,因是問道:“李從璟出現在山口,擋住我等前行道路,我等總得應對才是。如何區處,還請殿下示下!”
耶律倍頷首摸著下巴,凝重的思索半響,不得答案,歎息一聲,“容寡人先想想。”
耶律敵刺皺眉,兩人再度陷入沉默。
李從璟身在數裡之外,只是出現在眾人視野中,尚未有任何舉動,而已讓契丹五萬大軍裹足不前,八虎上-將中兩位名將揣度良久,長時間拿不定主意,不敢輕舉妄動。
不知過了多久,耶律倍緩緩道:“與其在此憑空猜測,不如與之一晤,自隻言片語中,或可有所得。”
耶律倍要與李從璟會面,這讓耶律敵刺驚訝不小。李從璟其人如何,耶律敵刺與之鏖戰逾月,不會不知曉,兩人雖未曾面對面廝殺,然李從璟英勇善戰之名,耶律敵刺早就聽說,如今他已不會再如旬月前,小瞧對方。耶律倍要與李從璟碰面,耶律敵刺自然不讚成,他勸說道:“李從璟,凶猛如頭狼,殿下與之碰面,若其心懷不軌,則殿下有虞!殿下千金之軀,身系數萬大軍安危,焉能以身犯險?還請殿下三思!”
耶律敵刺的顧慮,耶律倍自然不會不清楚,然則他有自己的打算。指著前方,耶律倍輕笑道:“元帥,你且看,李從璟已派人持節馳來!若是寡人所料不差,李從璟必是與寡人有相同心思。”
兩軍之間,數裡之地上本無一人,現卻有兩騎自君子都陣中奔出,向耶律倍所在的方向奔來。唐騎未及到跟前,自有契丹遊騎上前,從兩翼將那兩名唐騎卷入中間,“裹挾”著對方回馳。
來者雖身處重圍之中,面對五萬契丹大軍,與耶律倍對話,卻沒有絲毫怯懦之色,手持節杖昂然道:“見過太子殿下!我家軍帥令我等前來傳話:草原一別,已過旬月,每每念及當日經歷,倍感對太子思念。今既相逢,不勝感慨、欣喜,還請太子殿下移步,到場中一敘!”
三月前,草原黃頭、臭泊兩部反叛,耶律阿保機令耶律倍出征平亂,“請”李從璟隨行,欲趁機除掉李從璟。李從璟自耶律倍手中“逃脫”後,方入幽雲,即糾集大軍兵發平州,一戰而下,而今又攻佔了營州。可以說,若無耶律倍縱虎歸山,便無今日李從璟兵發營州之事。
耶律倍平定黃頭、臭泊兩部叛亂,本為大功,耶律阿保機卻並未如何表彰,這其中,本就有其對耶律倍“失手”讓李從璟逃脫的不滿。緊接著,耶律阿保機令耶律倍星夜兼程,馳援耶律敵刺,同戰李從璟,此舉不乏“你自己鬧出的麻煩你自己解決”的意思。
憑此前經歷,李從璟借口與耶律倍有舊,要與其一晤。“倍感對太子思念”“不甚欣喜”雲雲,無非是說辭,說到底是要在大戰前試探對方罷了。
耶律阿保機尚且無法料到,李從璟當日能夠走脫,是與耶律倍有“密謀”,遑論耶律敵刺了。他固勸耶律倍不要以身犯險,言道:“李從璟乃狡詐之徒,常使卑鄙手段,防不勝防,殿下不必理會他!如今李從璟兵少,又久戰成疲,只要我軍大舉掩殺過去,必能一舉克複營州!”
耶律敵刺的話不無道理,耶律倍露出猶豫之色,來傳話的唐騎因而嗤笑道:“來之前,唯聞契丹軍中有天子殿下,不聞有其他統帥,閣下是何人,竟能替太子作主?難道契丹軍中主事的,不是堂堂契丹國的太子,而是閣下?”
這名唐騎不是他人,乃是林英。他或許不認得耶律敵刺,但這話說出來,就不免誅心。耶律敵刺當即大怒,“豎子,安敢搬弄是非,挑撥我軍將帥關系!左右,將此心懷叵測之徒,拿下砍了!”
林英冷笑不言,眼神睥睨,絲毫不懼。
耶律倍擺擺手,“元帥不必如此。”看了林英一眼,“告訴李從璟,寡人願與他一晤。”定下了此事,複對還有話想說的耶律敵刺道:“李從璟固然勇武,然寡人亦非常人,元帥不必擔憂。”又道:“李從璟以區區千騎,尚敢正對我五萬大軍,攔我去路,寡人有數萬勇士,若是拒絕與之會面,未免太過膽小,讓將士寒心,傳出去亦讓人笑話!”
耶律敵刺見耶律倍決心已定,不複再勸。
原野風大,臨近初冬時節,北風夾帶些許寒意,吹動滿地枯草。片刻之後,李從璟和耶律倍都隻帶兩騎,在場中央,各離後方大軍幾裡碰面。
清風拂面,李從璟與耶律倍相距不過五步,笑言道:“比之上回臨別時,太子殿下愈發兵強馬壯,人也精神不少,想來黃頭、臭泊兩部,已盡入太子之手,先行賀過!”
李從璟的話半真半假,耶律倍也不多作計較,同樣微笑道:“然比之當日,李將軍的兵馬似乎更少了些!”當日君子都“夜襲”耶律倍,接應李從璟南撤時,有兩千之眾,如今跟在李從璟身邊的將士,隻其半數,耶律倍因是如此打趣李從璟。
李從璟哈哈一笑,“當日以兩千之眾,得以從殿下三萬大軍手中走脫,今日以半數將士,而令太子五萬大軍止步不前,璟雖部眾不多,然未曾以此為恥也!”
這話很不客氣,有嘲笑耶律倍人多也無用的意思。耶律倍冷哼一聲,手一揮,“無論前次,還是今番,若是寡人有意,李將軍當真以為,你能走得脫嗎?”
李從璟雙眸微微眯起,寸步不讓,“殿下若是有興致,不妨一試,璟願相陪!”
話至於此,兩人皆凝視對方,目露鋒芒,前一瞬初碰面的融洽,刹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兩人身後的衛士,莫不神色緊張,手緊握刀柄,以備隨時動手。
李從璟和耶律倍看似在閑扯,逞意氣之爭,實則不然。耶律倍身為契丹太子,有其家國立場,此時李從璟近在眼前,若能擒之亦或除之,自然為契丹去一大害,有此大功,於他並非無利。李從璟的話,則明確告訴耶律倍,想要拿我,但可來試一試,究竟鹿死誰手,眼下還尚未可知。你最好還是權衡一二,是要拿我,還是選擇繼續與我“合作”。
“哥……哥哥!”
在李從璟和耶律倍眼神交鋒時,一聲輕喚忽地響起,打破了眼下的沉悶氣氛。
出聲的是李從璟身後的隨行“親衛”之一,耶律倍聞聲轉頭一看,臉上立即出現出震驚、喜悅、訝然、深情交雜在一起的複雜神色,“敏兒?”
耶律敏一身唐騎裝扮,厚實的甲胄將她的嬌軀包裹得分外嚴密,尋常一眼萬難認出。耶律倍與李從璟碰面,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一開口便開始言語交鋒,互相試探,竟是沒有立即注意到耶律敏在側。
耶律敏嬌軀一動,就想跳下馬背,但她方流露這種意思,便被李從璟摁住了馬鞍上的手。李從璟搖搖頭,“不可下馬。”
倒不是李從璟不近人情,而是耶律敵刺在遠處虎視眈眈,動作若是太明顯,被對方懷疑未免不妙。
耶律敏雖然刁蠻,平常風風火火如同瘋子一般,有些公主病,但畢竟年少,不過十七八的年華,又方經歷背井離鄉之事,旬月來跟隨李從璟輾轉各地,可謂苦矣。今見至親,何其意切,卻不能下馬,豆大的淚珠頓時斷線一般,從眼眶裡往下掉。
此情也叫耶律倍動容。因耶律阿保機近年來愈發重用、提拔耶律德光,耶律倍的處境並不好,兄弟之爭愈烈,而血肉之情愈淡,在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那裡,耶律倍早已感受不到絲毫親情,唯有冷冰冰的權勢之爭。但唯獨耶律敏,能喚起他心中尚存的一絲溫情。之前因忌憚耶律阿保機,在耶律敏和親一事上,耶律倍沒有什麽作為,常常懊悔、自責,愧疚之下,這就讓他對耶律敏愈發憐愛。
“敏兒,這些時日以來,過得尚好麽?”耶律倍嘶啞著嗓音問。
“尚好……”耶律敏抹著眼淚,抽泣不停,肩膀一抖一抖,“哥哥呢?征戰辛苦,我今已知,戰場凶險,無法預料,你需得多注意自身才是……”再說不下去,啜泣不止。
眼前這一幕,讓李從璟心頭微動。
他不由得想起任婉如、桃夭夭、董小宛等人。
任氏和董小宛身在幽州,只要李從璟此戰順利,待歸去幽州之後,自然能與她們團聚。然則桃夭夭卻遠行異國他鄉,陪同莫離、大明安行謀國之舉,可謂凶險萬分,讓李從璟在掛念的同時,不免多了幾分擔憂。
耶律倍率先控制住情緒,他看向李從璟,道:“你能遵守當日諾言,對敏兒照顧周全,寡人感念萬分。”
李從璟點點頭,“既然許諾,自當踐諾。”
耶律倍稍稍頷首,神色肅然起來,語調也漸漸恢復平穩,“但你也知道,僅此尚嫌不夠。”
“我當然知曉。”李從璟明白耶律倍的意思,“唐軍會退出營州,將其拱手相讓。之前許諾過一件大功,如今也是到了踐行諾言的時候了。”李從璟上回在說服耶律倍與自己合作、與他分別之前,曾說過,日後戰場相遇,當力戰耶律德光,而送軍功於耶律倍。
耶律倍並不意外李從璟的坦誠和直接,他緊接著問:“條件呢?”
“我當阻你大軍於此地五日!”李從璟拋出了自己的價碼。
耶律倍沉吟半響,這才表態,“五日太多,最多三日!”
“成交!”
談話至此,已近尾聲,臨分別之際,耶律倍猶豫片刻,還是問道:“唐軍退出營州之後,平州如何區處?”
李從璟露出笑意,“平州,我當衛之!”
“你守得住?”
“一試便知。”
“那便來日見分曉!”
李從璟抱拳,耶律倍撫胸,兩人這一動作,既是臨別之禮,也蘊含了某種別樣的意味。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近處枯草、遠處蕭木都隨風而動,在這個雲波詭譎的時代,每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身不由己,但凡有大志者,在力求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又不得不犧牲另一些東西,得失之間的欣然苦痛,鑄造了一曲曲悲歡離合。金戈鐵馬的時代,在亂世中踉蹌前行的人,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生死,所要承受的,可能不到最後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會有哪些東西。
身處大爭之世,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奴隸,卻又都企圖做命運的主人。
李從璟對耶律敏說:“不要回頭。”
耶律敏低著頭,死死咬住的嘴唇已經發白,淚水遍布的臉頰上,如這個世界一樣狼藉。
回到山口,李從璟帶領君子都,順山道馳入山中。
耶律倍對耶律敵刺等將下令:大軍就地扎營。
數日後,當契丹大軍行進山道,複又行出山道,他們沒有看見君子都的身影。營州城遙遙在望,當他們終於踏上那面夢寐以求的城牆時,卻發現城中已經空無一人。
耶律敵刺在給耶律阿保機的上書中寫道:唐軍望風而逃,太子殿下率領大軍,兵不血刃克複營州城。
又數日後,當李從璟抵達平州邊境,長城扁關時,先行一步的百戰、盧龍軍已經進入到各自的防禦位置,並且在李紹城、李彥超等人的率領下,進一步修繕城防,加固防禦工事,豐富防禦器械。在這裡,李從璟見到了特意趕到此處的杜千書。
杜千書之所以會離開平州城,親至扁關,當頭的兩件大事,一是為大軍提供後勤補給,二是為接應、安置南遷的營州百姓。
兩月未見,杜千書消瘦了些,臉上、手上的皮膚也粗糙了些,大抵是奔波平州各地時為冷風吹佛的緣故,雖則如此, 眼神卻是愈發清明,漸有一股精乾之氣。若說之前的杜千書,書生氣更重,現下卻是在向幹練官吏的氣質轉變了。
當日夜,李從璟與杜千書徹夜長談。
李從璟要“變幽雲之天”,平州類似於試點區,其間種種事務進展如何,他需要杜千書詳細報與他知。李從璟北上所經戰事,也都說給杜千書知曉,順便聽聽他的見解和對日後的謀劃。
聞聽和耶律倍順利開展了第一次“合作”之後,杜千書感歎道:“所謂邦交,聯盟或者敵對,皆因利而起。有利則有邦交,無利則無邦交,而利益大小,則決定是選擇聯盟,還是敵對。”
杜千書在邊關逗留兩日之後,帶著南遷的營州百姓離開,李從璟則指揮百戰、盧龍兩軍於此地備戰。
在李從璟駐守扁關剛過一個月,耶律倍率領契丹大軍攻打扁關還不到十日的時候,一封來自都城洛陽的信件,讓李從璟差些驚掉了下巴。驚愕之余,他盛怒難平,指著南方大罵:“豎子無德,天下將壞於爾輩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