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第一章。昨天重複發送的章節,新內容昨晚就修改了,網頁上看沒問題,不知為何,APP上卻沒有更新,有使用APP的朋友,可以上網頁看,電腦手機都能行。)
無論老和尚此時的真心獨白是什麽,李從璟都不會輕易放過他,和尚有信仰是好事,對自己對他人都好,但是很明顯,李從璟專門回身一趟,不是為來聽齊己抒發高桑情操的,他可不是什麽出世的得道高僧,他是俗不可耐的大唐秦王。
所以李從璟在撇撇嘴後問得很直接,“老和尚,朝廷有意使你為佛門領袖,著手整肅佛門,你可願意?”
這個問題出乎齊己意小說 ww.zhu.料,天可憐見,這種事他不僅從未想過,而且跟他的本心頗相違背,是以他遲疑了一下,就出言拒絕,“三尺之地,青燈一盞,佛經一卷,貧僧願已足矣,不敢再有它念。”
李從璟相信這是老和尚的真實想法,但他並不願意老和尚如此清心寡欲,至少不能這樣獨善其身,他扶著欄杆道:“自黃巢之亂,天下分裂,諸侯割據,各霸一方,各行其政,甚至各鑄貨幣,各修國史,重演春秋戰國舊事。然則國家會分裂,文化卻不會,文明更不會。”
“佛教自漢末傳入中原,廣布天下,信徒千百萬,至當世,雖有大乘小乘之別,眾多宗派之分,卻始終在一個佛門中。當今天下,政權割裂,北唐南漢西蜀東吳,我朝要九州重歸一統,固賴兵馬征伐,卻也不可無視文化之系。佛,若只是佛學,朝廷自可不借其力,也無力可借,然佛並非只是佛學,更是佛門、佛教!”
“孤聞,梁晉爭霸中原之際,楊吳借偏安之局,大興文教,禮佛拜道,十年已降,遂有衣冠爭相南渡之事。楊吳之強,非隻雄師千指揮,百姓五百萬,更兼英才匯聚,文道昌盛。”
“昔日,晉八王之亂,衣冠南渡,中原淪陷,而江南能偏安百年,緣由不在長江天險,而在世家人傑,更在東晉繼承華夏文統。當是時,以苻堅之雄才,百萬雄師之精銳,仍不免有淝水之敗。由此,江南開亂世承繼華夏道統之局,往後中原每有戰亂,江南無不興盛一時。當今楊吳,正欲行此之事。”
“江南強盛,而不見北伐功成者,非軍不夠強,非財不夠多,拋卻諸多因素,可見兩點緣由,一是江南繁華,煙柳之地,長久偏安則消磨血性志氣,二是英才匯聚之地,必然內鬥尤甚。當年宋祖劉裕北伐有成,之所以萬古功業毀於一旦,不能不說此因甚重。當今之楊吳,雖偏安一隅,不及東晉之強盛,然其成勢未久,好比朝陽,正朝氣蓬勃之時,暮氣未現。而徐溫、徐知誥,皆少見雄主,倘若使楊吳上下合力,則朝廷不能不深為忌憚。”
“佛門現今既然強盛,在楊吳勢力亦大,朝廷欲征服楊吳,豈能對佛門視而不見。再則,朝廷行新政,重算民田,寺院所受波及甚大,朝廷不願佛門動亂,更不願此舉出現襄助楊吳的遺漏。而老和尚你派主張,正和朝廷用意,故而朝廷望你整肅天下佛門,配合朝廷新政,同時襄助朝廷伐吳大業。”
佛門影響力之大,可非信口胡謅,晚唐時,寺院“建置漸多,梯度彌廣”,甚至出現“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其七、八”的恐怖景象。為逃避賦稅,不但大批成年人剃度為僧尼,便是兒童也多“遁入空門”。
周世宗柴榮乾滅佛這件事時,有過這樣一番話:“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錢,豈有所惜哉!”
後周顯德二年,周世宗下令廢除寺院三萬零三百三十六所,即便如此,後周境內保留的寺院仍多達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同時,柴榮下令大批僧尼還俗勞作,禁止私度僧尼,同時拆毀天下銅造佛像,用來鑄錢。
李從璟這番話說的誠懇,但明顯不合齊己心意,他不願過多沾染俗事,所以搖頭拒絕。
上了李從璟的船,李從璟哪還容得下齊己挑三揀四,再說這和尚自打見了李從璟,暗地裡做了那麽多事,說是為了弘揚清修一派的主張——據說五代時佛門許多派系都遭受打擊,唯獨禪宗躲到山裡修行,得以發揚壯大——也不知齊己是否便是禪宗一派的。但實際上,齊己還不是希望李從璟不要對佛門痛下狠手,為佛門謀一條保全之路。
李從璟不打算給齊己推脫的機會,對他道:“老和尚,孤也不跟你繞彎子,直白說,佛門立寺於當世,就不可能脫離俗世,你佛門要生存,也離不開官家,孤讓你整肅佛門,是給你指一條明路,你要不乾也行,孤派朝廷官員來做這件事就是,到時候你可別說朝廷官吏出手狠辣,沒有半分慈悲心腸。”
想想吧,周世宗僅在後周境內就廢寺三萬多座,寺院大小有差,平均點以每座寺院百人計算,那就還俗了三百萬人,三百萬勞動力啊,對國家發展是一股多大的力量,他楊吳的人口總過也不過五百萬
站在國家角度,李從璟不得不對佛門狠一點,對佛門都能狠,對齊己個人就更不用說了。
李從璟見齊己還在支支吾吾,老大不願意的模樣,就有些不耐煩了,自己可是一片好心,施恩施成這幅模樣真是讓人憋得慌,他冷哼一聲道:“胡得生,你也是做過官的人,休得跟孤扭扭捏捏,這件事就如此定下,等孤從荊南回來,你就跟孤回洛陽!”
老和尚聽得“胡得生”這三個字,大驚失色,“秦王怎知”
“怎知你姓名?”李從璟瀟灑一揮衣袖,轉身離開小亭,“又非什麽好名字,有何需要敝帚自珍的。你有膽量本事跟孤面前晃蕩,跟孤過招,就別想還有什麽私密,一個和尚孤都治不了,還有沒有天理了!”
也就是大唐暫時沒法對楊吳用兵,要不然百萬雄師過大江,掃蕩金陵擒拿徐溫父子,那多爽利,還用得著使用這麽多手段。跟這老和尚糾纏不清,對方一張口就是佛經,李從璟每次聽都要思考一番,才能明白他的意思,真是煩得慌。
胡得生胡得生,怎麽不乾脆叫胡生得了,那樣多爽利。
走到路口,李從璟忽然停下腳步,回頭看向小亭裡迎風而立的齊己,好奇的問道:“林家跟你之間,有沒有什麽齷齪事?”
老和尚很憤怒的說沒有,李從璟將信將疑。和齊己這麽一耽擱,從山上下來,李從璟又碰上了林氏那家子人。昨夜差些給大火燒死,很明顯林氏不打算繼續在蓮花寺待下去了。這家子人裡沒有男主人,據說那是個商賈,沒有閑情雅致陪女眷們大老遠來燒香禮佛——這幫人竟然家在江陵,李從璟真是佩服他們長路跋涉的虔誠。
荊南節度使治州荊州,荊州州治就是江陵。從荊州順流而上,依次是峽州、歸州、夔州、萬州、忠州。忠州就已離渝州(重慶)不遠了。其中歸州州治是秭歸,秭歸上遊隔壁縣叫巴東,那是李從璟穿越前的家鄉——此行若是有機會,李從璟倒是很想去看看——北宋名相寇準,就在巴東縣做過縣令。
林家既然與李從璟目的地一樣,這一路上便強行同行,就輟在大軍後面,據說是為了路途安全。大軍行軍速度不快不慢,確實沒辦法甩掉這些人,李從璟也沒有理由驅趕他們。
出秦嶺就到襄州,李從璟去見了劉訓一面,結果很失望,這家夥的確是個平庸之輩,李從璟實在不敢指望他能在荊南有變時做什麽,歷史上這家夥攻打高季興時,將士在路上就病死了一半。
然則要說接應荊南,襄州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李從璟權衡一番後,將林英丟在了這裡,並給他留下五百君子都。若是情況不利,有林英帶著五百君子都領頭,襄州軍也不至於太不堪。此行進入荊州地界,帶三千人還是帶兩千五百人護衛,差別其實不大。
從襄州南下,隨即進入荊州地界,李從璟由是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漳水是怎樣一番模樣。據說漳水流域是煙瘴之地,劉訓帶著襄州軍攻打高季興時,就因為這裡的路不好走,環境太差,加之連日降雨,將士染病甚急,最後死傷慘重, 又因糧道不濟,劉訓這才不得不引兵退回的。
荊州南邊是馬楚,馬楚首領馬殷,是楚王而不是楚帝或者楚國王。這楚王頭銜,馬殷始受封於前梁,李嗣源繼位後,依原樣又封了一遍,現今馬殷視大唐為正統,俯首稱臣,跟那位鹽幫幫主、吳越王錢繆是一樣姿態。
歷史上李嗣源遣人攻打高季興時,馬殷主動出兵相助,兵發嶽州。天成二年,李嗣源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自此建立南楚國,實際獨立,成為五代時期十個割據政權之一。
馬楚南邊,南嶺之南,就是南漢。
這些姑且不言,且說眼下,李從璟率眾進入荊州後,桃夭夭收到了江陵軍情處傳來的消息。這個消息證實,林家人自報的家門,的確存在。
李從璟看著這份情報輕撫下顎,沉吟半響,心想難道真是自個兒多疑了,林氏的確是良家婦?
眼看江陵在望,再往前估摸著就要碰到高季興派來接迎的隊伍了,這日宿營後,林氏又搖曳著動人風姿,踩著濃情步調來求見李從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