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一個機構既然組建,就該立即投入工作,若是沒有實務,便形同虛實,長久難免就沒了用。 李從璟組建參謀處後,第一次召開參謀處軍議,便是將他們召集在演武院。而李從璟交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李從璟跟杜千書說過的,研究敵情。
研究敵軍,改善軍隊,非得腹有學識的軍中宿將不可,而參謀處,恰好符合這個要求。演武院、參謀處的組建,本就是一脈相承的關系,沒有前者,後者如同無源之水,再如何折騰,也不能成為李從璟計劃中的那個機構,只有學院和軍隊融合,才能達到李從璟心目中給他們劃定的標準。
甚至可以說,李從璟組建軍情處,也是在為組建演武院、參謀處作準備,而演武院、參謀處的組建,更是軍情處的發展。沒有軍情處搜集敵我雙方各種情報消息,演武院、參謀處研究敵軍也就無從談起,而演武院、參謀處研究敵軍、改善己方軍隊,也是對軍情處情報的另一種程度上最大限度的利用。
這條線,就是李從璟謀劃的一條“產業鏈”,是會良性循環,最終不斷向前發展,給他的軍隊帶來蛻變的一條線。
也由此,加之軍備改進、戰術演變、文武相合,李從璟的軍事思想,粗略成了一個體系。
當然,李從璟那顆腦袋中,思想不僅僅局限於軍事,只不過另外一些思想體系的實踐,卻是得等到李從璟位置再度升高,掌握更多的權利後。
別的且先不言,僅說李從璟的這個軍事思想,如果能夠順利成為現實,將會對這個時代,甚至是對歷史,對天下軍事史的發展,起到一個怎樣的推動作用,那是現在無法估量的。
李從璟暫時也沒想那麽多,如果說他現在野望,那就是“護邊擊賊”,破契丹長久以來蓄積的國勢,再往遠些說,不過是爭霸天下,征服諸侯,一統神州罷了。
組建參謀處之事,杜千書是知道的,從演武院抽調的十名學院,那是他費了很大心思,從數百學生中選拔出來的絕對精英。但是當他看到參謀處剛組建,便被李從璟帶到演武院,一把丟在這裡之後,還是大吃了一驚。如今的杜千書雖然有個“演武司別駕”的頭銜,但他並不認為他的地位就很高了,演武院一下子來了這麽多大人物常駐,讓杜千書在“受寵若驚”的同時,不免感到有些緊張、拘束、忐忑。
李從璟寬慰他道:“參謀處如今丟給你演武院,那就是你這位演武院實際院長麾下的士卒,你要帶領他們,完成他們該在演武院完成的演武院職責。若是有人不服,或者是壞了本帥的大事,別說我不會不饒他們,也不會饒你。”
杜千書苦笑道:“千書領命就是。”
“你給參謀處騰兩個院子,供其飯食,對其他事,有求必應即可,也不必多做什麽。”李從璟接著道,“這研究敵軍、改善我軍的任務,輔以軍情處之情報,有參謀處在,差幾可以完成一半,就看成果了。不過今年幽州不會有戰事,倒是有時間給他們折騰。另外,本帥再跟你說說工匠的事,工匠你都搜集得如何了?”
杜千書如實道:“領軍帥之令,在作院召集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工匠,的確都有幾把刷子,而自從軍帥張榜,重金求匠後,每日來演武院的工匠不計其數,只不過其中濫竽充數的極多,甄別起來倒是煞費苦心。不過如今演武院的工匠,已經初具規模,軍帥安排的事,可以著手開始施行了。”
李從璟點點頭,對杜千書的工作表示肯定,隨即道:“工匠分作兩部,一部讓其改善現有戰甲、兵刃、器械,另一部,隻給他們一個任務,那就是改良火藥。”對埋炸藥包炸城門這件事,李從璟還是很有感覺的,所以他這一安排,就是用一半的工匠來做此事。
“千書省得了。”杜千書拱手道,隨即嘴角動了動,似乎是有些尷尬、靦腆,最終還是道:“軍帥,這演武院一下子增加這麽多張口,那經費……”
“給!”李從璟大手一揮,“要多少,給多少!不差這點錢!”
杜千書喜上眉梢,一揖到底,“謝軍帥!”
李從璟擺擺手,示意一點小事,杜千書不必放在心上,又道:“派往遼東的兩百學生,已經選拔好了沒有?”
“已經選拔好,隻待軍帥一聲令下,隨時可以出發!”杜千書道。
李從璟點點頭,“給他們一日時間準備,後日隨軍情處出發,開往遼東!”
杜千書應諾,隨即好奇的問:“此番演武院學生赴遼東,誰人為將?”
“孟平。”李從璟道。
在一千年後,有一支革命軍隊,以軍校學生為骨乾,一路北伐,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李從璟不奢望如今的演武院學生有那麽大能量,畢竟兩者還沒有可比性,但對演武院學生,在孟平帶領下,開赴遼東,匯合莫離、桃夭夭後,能改變遼東戰場局勢多少,他卻是很期待的。
其實李從璟要求的不多,能夠止住渤海隊的頹敗之勢,讓他們不被趕出遼東就行。
離開演武院,李從璟回到節度使府邸。現在幽州的主要工作,在政事改進已經步入正軌,其工作逐漸變成卻日常性質的軍、農、工、商等事務後,李從璟要處理的事情已經不多。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穩坐後方,在一步步將他的思想變為現實的同時,韜光養晦,進一步蓄積實力,以待明天契丹發動對渤海國的滅國之戰時,能夠破除契丹之勢。
蓄積實力,這裡面最常規,也是最重要的兩點,還是在於軍隊和錢糧。
軍隊,在府庫充實的情況下,擴軍、練兵便是第一要義。
錢糧,說到底還是糧食、軍械、醫藥等軍事物資的囤積。
夏日過去,秋日來臨。
今年天時還不錯,加之水利設施興修到位,盧龍四大屯田之所的莊稼,絕大部分都獲得了豐收。源源不斷的糧食,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幽州,充入糧倉中。原本的糧倉已不能容下這麽多糧食,為了儲存這些命脈之物,李從璟不得不趕在秋收之前,在幽州挖了兩個大糧倉。
今秋僅四大屯田之所產出的糧食,就超過了往年整個盧龍的糧食產量,況且這些糧食因為屯田所產,所以除卻留下百姓的口糧外,其余盡數到了李從璟手中,沒有被各地地主、官僚剝削,這中間不知道省了多少量。除卻四大屯田之所,在盧龍九州,還有其他數不清的零星小屯田,又加之此前,李從璟在盧龍大面積休整農田,將廢棄的農田重新耕種,又開墾荒地,所以糧食產量著實可惜。
到最後,糧食總量統計出來後,饒是以李從璟的沉穩心性,也是笑開了花。
今年新入糧倉的糧食,是去年的四倍還多。這也就意味著,李從璟不僅不可以不用朝廷支持,自己就能養活新駐扎到幽州的百戰軍,還可以擴軍兩萬。
糧食到位之後,李從璟接下來的確就開始擴軍,於是幽州新一輪的募兵熱潮,再一次被掀了起來。這回,李從璟募兵一萬。之所以不直接募兵兩萬,卻是要留有余地。另外,李從璟不能募兵太多的原因,是因有朝廷的限制。如今他麾下,盧龍百戰軍加在一起,機動部隊就超過三萬,再加上九州邊境守軍,手握五六萬大軍之權,足夠讓人忌憚了。
這一萬新招募的軍士,李從璟沒有讓他們充入百戰軍或者是盧龍軍,畢竟百戰、盧龍軍在經過一輪裁汰老弱,補充新卒後,戰力還有待磨合。況且,離從今之所以實行精兵裁弱之事,就是了提高軍隊戰力,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不會去稀釋百戰、盧龍軍的戰力。相反,只會去提高他們的戰力。
因是,在其完成新卒訓練後,李從璟只是從百戰軍、盧龍軍中調撥了各級將官,來對其加以統領。而總領這一萬新卒的大將,就是彭祖山。彭祖山有練兵之能,讓他帶統帶很適合。另外,在名義上,李從璟給彭祖山添了一位副將,讓吳鉤幫助他統帶這一萬新卒。
一輪屯田、募兵之事結束後,理所當然就要進入下一個輪回。趁著秋收後的空檔,李從璟在盧龍又新建了三大屯田之所,使得盧龍的軍屯之地達到了七個,同時,繼續深化一般耕地的改善、墾荒。
而這回統領新增三大屯田地之事的,就是耶律敏。
在幽州喜獲豐收,新卒入營的時候,李從璟得到遼東傳回的消息,渤海隊經過在都裡鎮與契丹數月鏖戰,各損失將士過萬,在都裡鎮數次易幟的情況下,終於遏製住了契丹大軍前進的步伐,保得都裡鎮沒有被契丹重新奪回去。整個遼東戰場,現在仍舊有半壁江山牢牢抓在渤海隊手中。
莫離在給李從璟的信中言道,大明安在經歷先前之敗,被迫退守泊汋城後,痛定思痛,一改因戰事順利養成的驕狂之態,重新讓莫離為渤海隊謀劃戰術布局。而其本人,更是親披重甲,衝上戰場,與渤海國將士同進同退,為此,大明安數次負傷,一次更是差些被冷箭射中咽喉,即便如此,發狠的大明安仍舊沒有下戰場。
也正是因此,渤海隊才能重拾戰心,與契丹血戰不潰,最終取得都裡鎮保衛戰的勝利。若非如此,縱然莫離再有錦囊妙計,也無法拯救遼東局勢。
莫離在信中還提到,被李從璟派往遼東的演武院兩百學生,在這次大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深入敵境,探知敵軍虛實,甚至還曾偽裝成契丹人,混進契丹大營中,並且險些被他們燒掉了契丹大營的糧草;更是通過各個局部戰場的深入探查,看到了許多戰機,幫助渤海隊取得了一次次小規模的勝利,終於積小勝成大勝,奠定了勝局。
以至於最後莫離不得不感歎,演武院學生,的確是李從璟麾下軍隊,未來希望之所在。
對此,李從璟也是頗為自豪的。
畢竟他投入的精力、財力都很巨大,為演武院教學之事,他這些時日來,可是沒少茶飯不思,就是為了在演武院立學之初,為演武院樹立起一個應該有的面貌。
雖然現在還遠談不上開花結果,但李從璟至少已經看到了結果的希望。
不過最後莫離也在信中提到,渤海隊雖然保住了都裡鎮,但接下來會面對契丹軍隊的反撲,而渤海隊,並不具備完全戰勝契丹的軍力,無論是從將士素質、甲兵配置,還是資源支持來說,要攻佔整個遼東都很難。遼東戰事很可能會陷入僵局,遼東也將成為渤海國與契丹長久廝殺的沙場,要打破現下這種微妙的平衡,很難。
簡而言之,遼東戰事,不會很輕易就結束了,戰事會曠日持久。
對此,李從璟沒有太多看法,渤海國能夠打下遼東,連通營州自然最好,但在營州還在契丹軍隊控制的前提下,渤海國只能控制半個遼東,也無太大緊要。畢竟這場戰爭,最大的目的,原本就不在於土地之爭。
對於大明安來說,他要通過這場戰爭,掌控渤海國更多權力,尤其是軍權。在軍權到手之後,他才能掌控渤海國朝政,在未來契丹攻打渤海國時,能成為主事者,帶領渤海國擋住契丹兵鋒。對於李從璟而言,遼東能夠磨礪渤海隊戰力,讓他們能在未來擋住契丹馬蹄,不至於在耶律阿保機逝世之前亡國,那就夠了。
而這兩個目的,就眼下看來,已經達成的差不多。
莫離在信的結尾告訴李從璟,李從璟要他們在遼東南岸注意北上船隊的事,他們並未發現徐知誥。
這件事李從璟自身也有命令軍情處在平州,甚至是營州探查,但結果也是一無所獲。徐知誥要北上聯絡契丹,只能走海路,這是毋庸置疑的,陸路定然是走不通。但話說回來,徐知誥若是有備而來,李從璟要在半路上截住他,也的確是太難了些。
不過此事李從璟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 能為之則為之,不能為之也沒有太大損失,所以也不是太在意。
秋日過後,大明安返回渤海國,莫離隨行,在大明安已經掌握渤海國過半軍隊,尤其是精銳大軍的前提下,幫助大明安在渤海國朝堂進一步穩定地位,甚至是再進一步,成為統領渤海政大權的大臣。
而在初冬來臨之際,李從璟得到木哥華的消息,消息稱,木哥華已在草原聯絡上原本的黃頭部族人,並且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目前正在聯系其他部落,已經取得一些進展。對此,李從璟在回信時告誡木哥華,讓他小心行事,絕對不能暴露行蹤。因為木哥華謀劃的事,只要暴露行蹤一次,就絕對沒有第二次的機會。
韃靼部已經順利在金山南麓棲息下來,現在他們的草場雖然不能跟之前相比,說不上太肥美,但總算能夠保證韃靼部不被餓死,能讓他們有時間休養生息,以圖來日再戰。
這些事情之後,李從璟接到朝廷上傳來的一個消息,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李從璟沉默了許久,他知道,他腦海中記憶的事情,終究還是要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