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新農村》第130章村裡來了說書匠
平白得了兩件珍貴的寶貝,讓王勇好幾天裡都是情不自禁的就想笑。這種紫檀製作的大件家具,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寶物。

 特別是如今這個時代,經歷明清的大規模砍伐使用,然後又經過了近代的那幾十年的戰亂和建國後那十年的破壞,這種大件紫檀家具,都已經可以稱之為國寶無疑了!

 這天下午,和高貴等幾個小夥伴一起痛痛快快玩了一下午的撲克牌,眼看屋外已經黑了,他們才被從地裡趕回來做飯的三姨給驅散了。

 走出三姨家的大門口,一陣清脆的唧唧怎怎的鳥叫讓王勇不由地抬頭望天。幾隻晚歸的燕子從頭頂一掠而過,眨眼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一隻黑背,白腹的大喜鵲站在門口的一棵槐樹的枝頭上,啾啾啾啾的叫著不停。可惜,王勇再怎麽厲害也聽不懂鳥語,不知道它到底是在唱歌還是在罵街!

 七八隻麻雀成群結隊的從西邊飛了過來,三三兩兩的先後落到那可槐樹身上,也開始唧唧怎怎的叫了起來。

 還沒等王勇緩過神來,幾隻灰色羽毛的斑鳩也撲閃著翅膀,不急不忙地緩緩飛過來,最後也落到了那棵槐樹的枝頭以及旁邊的房頂上。

 緊接著,又有幾隻燕子也飛來湊熱鬧了。不過三五分鍾的功夫,就又冒出來了白頭翁,黃雀,烏鴉,還有有著一頭“秀發”的臭姑姑戴勝……甚至眼尖的王勇還發現了兩隻體格碩大的大雁

 “怎麽回事?難道是要召開百鳥大會商討關於鳥類存亡的大事嗎?”

 王勇自言自語地嘀咕了一句,好奇的仰頭看著離自己十多米遠的那棵槐樹上密密麻麻的百十隻各種種類的鳥類。

 正在他還在疑惑的時候,忽然,一個石塊飛了過來,頃刻間,百鳥驚魂,撲棱開翅膀眨眼就飛上了天空,四散奔逃而去。

 王勇眉頭一皺,正想看看到底是誰這麽掃興的時候,耳邊傳來了老媽那熟悉的高亢的叫喊聲:

 “王勇!回家吃飯啦!”

 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喊的年代。足以媲美村裡的高音喇叭的喊聲讓王勇顧不得其它,趕緊轉身就往家裡跑。真是的,你就不會往這邊看一眼嗎?非要這麽大聲幹嘛?

 “都幾點啦?也不知道時間,都這個時候了還玩啥?不餓啊?”

 一邊苦著臉聽著老媽的嘮叨。一邊進了家裡。堂屋裡的小方桌都擺好了,老爸和弟弟已經坐在小板凳上開吃了。

 說起來農村人的飯桌一般都是兩種,一種是普通的那種常見的大概一米多高的圓桌子,而另一種就是王勇眼前這種。

 一般來說,它的高度都不超過三。四十公分,和那種老式八仙桌的高度差不多少。但是樣子卻不是八仙桌那樣的正方形,而是長方型的。

 大小也是不一樣,大的能有一米五的長度,寬度差不多也有半米多。小的也就一米來長,寬度也就是四五十公分,剛好一家四口加上兩位老人,正夠用。

 這種桌子在農村稱之為炕桌,一般都是放在炕上吃飯用的。大都是木製的,很粗燥。有很多人家甚至連一層漆都不刷。所用的木頭也都不是什麽名貴的木柴。大都是農村常見的什麽槐樹,榆樹,楊樹什麽的。

 吃飯的時候,坐在十幾公分高的小板凳上或者是二十來公分的馬扎上,個高的都會感覺到憋屈的慌。也有人不喜歡坐板凳,而是坐在用玉米皮編制的五六公分厚的墊子上。

 “趕緊的吃飯吧,吃完了去大隊門口聽說書的!”

 老爸同情地看了一眼被被數落的沒精打采的大兒子,開口給他解了圍。

 “說書的?”

 王勇看了一眼老爸,又看了一眼低著頭,一個勁兒劈裡啪啦往嘴裡塞著飯菜的弟弟。難怪這小子今天吃飯這麽痛快呢?原來是著急去聽評書啊?

 評書這東西。在北方就叫說書,而南方那邊似乎是叫講古!聽起來到是比說書文雅了很多,可實際上都是一回事。

 一般來說,這些說書人都只是說。還有一些特殊的說一段之後還會來上一段大鼓書。小時候王勇還很奇怪,不是說書嗎?怎麽還唱上了?

 後來長大之後,慢慢地才知道人家那根本就不是說評書的,而是唱京韻大鼓的,完全是兩碼事。

 這些人一般都是兩三個人搭檔組團講評書,你講一段三國就歇會。讓他說一段《嶽飛傳》,有時候還會講一些近現代的新編評書。

 評書,在古代稱之為說話,是漢族傳統的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據考證早在宋朝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清末民初之時,評書一般都是一人坐於桌後表演,穿著長衫,道具就是一般就兩樣:扇子和醒木。等到建國後,一般都是改為直接站立表演,服裝也不再固定了。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隨著電視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電視評書這種新鮮事物也開始愈加的流行起來。王勇的很多小夥伴每天下午放學,一路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評書。

 有一種說法,評書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等到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們周遊列國,旁征博引,往往以故事作比喻,例如刻舟求劍的故事,據說這就是早期的評書。

 說書人一般都認為說書這門藝術形式起源於東周時期,祖師爺就是周莊公。

 這位老爺子名叫姬佗,生於何年不詳,死於公元前682年,乃是東周第三代的君王,也叫周莊王。

 可這麽一位國君怎麽就成了說書的祖師爺了呢?

 別急,大夥先翻翻《史記》這本千古著作吧。在《史記》中對於周莊王的描述很簡單,僅僅只有幾十個字記載了他挫敗了一場未遂的政變。

 說的是當時一個叫黑肩(這名字起的,多有內涵啊!)的大臣密謀要殺掉莊王,立他的弟弟姬克為王。

 因為被一個叫辛伯的人告了密,莊王記憶叛國罪處死了黑肩。他的弟弟姬克嚇得匆忙逃到了燕國。

 就這麽點事,除此之外,《史記》裡沒有記載任何其它的關於周莊王的事跡,更別說和文藝界人士交往的記錄了。

 他之所以成為祖師爺,估計就是後人杜撰附會而已。就像是朱元璋成了後來討飯的祖師爺一樣。後人將之當成祖師爺根本就沒經過人家的允許,屬於侵犯人家的名譽權!

 關於周莊王成為說書人的祖師爺的傳說倒是有三種,其中之一就是說他本人比較孝順,是個大孝子。

 看到媽媽犯病的樣子,非常痛苦。於是他就坐到媽媽床前給媽媽講故事。老人一聽,挺高興,感覺這病也沒那麽厲害了。

 可時間一長,周莊王知道的故事都講完了,實在講不出什麽故事來了,可是老母親還想聽,那可怎麽辦呢?

 人家是一國之君,手底下有的是能人。於是他找來梅、清、胡、趙四個大臣,讓他們輪流給自己母親講故事。

 等到他去世之後,新領導上任,認為這四個人就會講故事,卻拿著國家發給他們的高薪,沒啥用,乾脆就把他們四個人都給辭掉了。

 這四位丟了公務員這個鐵飯碗,乾脆破罐子破摔,乾起了個體戶,到處走村竄巷的給人講故事,後來這四個人就成了曲藝界鼎鼎大名的四大門戶的祖師爺。

 第二中傳說有點不靠譜,前半部分和第一種一樣,都是說周莊王行孝道的事。媽媽病了,他為了給老人家提提神,就天天給老人家講故事。

 只是這裡面沒有那四位大官什麽事了,而是多出了一隻鼓。說是老人一犯困的時候,他就敲一下提醒老人你認真點,好好聽講。

 這種做法似乎周莊王不是在行孝道,而是在賣弄口才,強迫自己生病的母親聽他講故事一樣,真是不靠譜。

 至於第三種,應該是最靠譜的。因為他的根據是源於某些史籍中關於周莊王“擊鼓化民”的記載。

 周莊王為了加強國家的法制建設,教化百姓,特地命令四名官員分別攜帶了紅黃藍白四面不同顏色的鼓到那些治安狀況差,民風不好的村子,以講故事的形式宣傳國家的政策法規。

 這種新穎的宣傳方式非常吸引人,去得了良好的效果。據說凡是經過講故事宣傳的地方,治安狀況明顯好轉,有的地方甚至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了。

 正因為這樣,作為“擊鼓化民”的創始人,周莊王當仁不讓的就被樹立成了說書人的祖師爺了。

 以前, 曲藝藝人每到農歷四月十八,都會自發的到藥王廟去聚會,為自己的祖師祝壽。

 哎,等等,人家那是藥王廟,關你周莊王這個說書的祖師爺什麽事啊?

 嘿嘿,別急,這裡面還是有點說頭的。相傳,周莊王生日是在四月二十八,而藥王孫思邈的生日也是這一天,所以這些徒子徒孫門一商量,乾脆那咱們就提前辦了吧!

 最關鍵的一點,之所以要到藥王廟,那是因為在藥王廟的配殿一般供奉的就是周莊王!

 ps: 今天兩更感謝這些日子以來各位書友的支持和厚愛!

 目前網文還在嚴打期,新書還好,只有兩張被禁,已經完本的上一本就慘了,房子都沒好意思數,到底被禁了多少章!

 新書被禁章節已經修改過了兩遍了,老書也修改了幾章,只是不知道通不能通過審核,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解禁啊?
閱讀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