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攻約梁山》三百五十六妙
劉韐瞅著蠢笨又幼稚的趙桓暗暗歎口氣,連忙對童貫大叫阻止道:”童大人,萬萬不可。“

 又對眼閃強烈不滿的趙桓說:”童大人是西北邊軍歷經出來的知兵大才,是我朝了解外敵的第一人,又是樞密使,在這個時候尤其要坐鎮朝中為陛下和朝廷及時把控住對敵軍事態勢,穩定朝局和天下人心,怎可大才小用,浪費在邊關?“

 童貫黨的官員也紛紛站出來說著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皇帝就勢下旨把童貫貶官調出京。

 趙桓見事被攪了,不可強為,隻得悻悻作罷。

 他眼神不善地瞅著劉韐:童貫不能去。那,誰可去?總得有人去。你倒是給朕說個能行的頂上......原以為這是個忠心朝廷可為朕所用的難得能臣,誰知你老劉居然也是個緊抱父皇大腿的........狡詐,虛偽,比蔡京童貫等更可惡,哼!

 劉韐自不會在這個場合向傻瓜趙桓解釋什麽,只是呵呵一笑道:”我朝真的缺有能又能忠勇守住邊關的忠臣嗎?“

 這時,歐陽珣及時站出來挺老劉,卻未及開口說什麽。童貫就眼睛一亮,大笑道:”我朝怎麽會缺忠臣呢?我等怎麽就忘了歐陽大人當初提霸州統軍人選時提到的話了?“

 “宗澤宗汝霖?”

 趙桓這回也聰明了一回,因為當時印象太深刻,腦子笨卻記住的那點東西格外記得牢,此時猛想起來了,脫口而出,還嘀咕了一句:“朕還記得宗澤是徐州知府,離京城不遠。”

 他也太難得有主見,很果斷堅定了一回,立即下旨:“速調宗澤赴京聽用。”又特意囑咐了傳旨太監一句:好好尊敬著,萬不可輕率怠慢了這樣的忠勇有能老臣。“

 劉韐欣慰地對趙桓點頭讚許了一聲:“陛下越來越果斷英明。”

 說心裡話,在他心裡對這個不得不在最危難時登位的蠢笨小皇帝是有些同情心的,很希望趙桓無能不要緊,卻一定別成了又一個歷來的皇帝獨夫蠢笨敗掉了江山的同時還有意作孽,背上個人道德上的罪過,無可原諒,國滅時絕了活路。

 趙桓一聽這個,能感覺到老劉對自己的滿滿善意,對老劉滿心的不滿甚至惡意又消散了不少。

 老劉道:“宗澤,人才也,越是危難之時越是挺得住,守邊足堪一用。歐陽大人不擅長帶兵卻甚是擅長識人用人選將。朝中有此年輕能臣賢才輔佐君王,令人快慰放心不少。老夫不才,願意也去邊關頂上東路一缺。老夫當著資政學士,在朝中整天閑著沒什麽大事,不象朝中的實務列位大人,我也能抽身而去。請陛下恩準老臣去邊關教訓教訓遼寇,讓其知曉,我大宋王朝就算沒了奇才趙廉,沒了凶惡滄北軍,也不是可欺的。”

 立馬就有大臣跳出來大力支持。

 劉大人行的。

 劉大人最合適。

 劉大人老當益壯,雄風不減當年.......

 劉大人........

 都巴不得有人頂上邊關缺去送死,自己就可以悠然脫身事外,靜觀天下局變,隨機而動.......

 再者,剛才老劉可是夠囂張自大的,把滿朝文武全罵了逼迫了。你敢罵本官(老夫、本將)?你敢一下子得罪一大片朝臣突現你自己?那你就去邊關死吧你.....你不去邊關頂死誰去?你自覺自願去,那是算你狂妄自大卻還懂事有腦子。不然,我等強逼強架,也要你去頂上死缺,讓你死在邊關死在遼國必然的瘋狂南侵報復的第一線上.......

 宰相們無一反對。

 趙桓倒是有點舍不得老劉走了。

 就這麽一位能臣老臣欣賞他,鼓勵他,對他成為一代英主始終寄予希望,有一定信心,若是走了,以後誰還能稱讚認可他......但左思右想,又是在滿朝催促逼迫下,他也只能點頭.......

 好了,滄北四個軍州,乾寧軍已不用算了,霸莫二州已經是宋國的了,南面的滄州也荒蕪一片,廢了,不需要再設立乾寧軍防守,那麽就隻三軍州需要布置了,宗澤、劉韐,這就有兩缺頂上了,還剩下一缺,還需要一個能臣,誰能頂上?

 趙桓下意識看向歐陽珣,目光滿是征詢之意。

 蔡京等宰相以及其他大臣也都下意識望向歐陽珣。

 都希望歐陽珣慧眼識人再能說出一個地方能臣(替死鬼)來,這樣就能保住邊關,自己也不用可能不得不頂缺........

 可惜,歐陽珣這次讓大家失望了。

 他想了好一會兒,卻還是搖頭說:”倒是還有一個忠勇敢去邊關頂著遼軍凶威任事的鐵骨頭好漢官,可惜他膽量和忠誠有余,能力卻太欠缺,尤其是性子未免有些火爆浮躁,太欠缺地方事務複雜凶險中的歷練,行事目前還遠不夠沉穩老辣,去邊關為副為監軍主官的通判官可,肯定勝任有余,朝廷大可放心,但,獨領一路兵就......“

 搖頭。

 在眾人都皺眉急急尋思這人到底是誰可利用(當替死鬼)時,歐陽珣略一沉吟,又說:”陛下,實在不行,臣也去邊關頂一缺吧。”

 “臣不象劉大學士那樣天才會帶兵打仗,也遠不及宗汝霖的天生心胸雄闊恢宏,也遠不及他久經地方搓磨歷練出來的那份睿智沉穩精通軍政並極其擅長組織協調各方各派力量的能力,但臣在兵部任職,兼任樞密院和三衙騎兵事,也有一些帶兵心得,有些自信,最主要的是臣有一顆火熱的願意奮勇守邊為國死戰的心。請陛下恩準臣去東路試試。“

 這話一說,不等朝中有人讚同還是反對,皇帝趙桓先開口了,一口否定了。

 開什麽玩笑?

 劉韐走了,你若是也走了,那這朝中還有誰是支持朕當這個皇帝,也能支撐得住朕坐穩皇位領導著江山不倒的?

 不行。

 絕對不行。

 誰都能去,你也絕不能去。

 ........還是讓童貫這老狗去吧。

 反正童老狗老不堪用了,還不聽朕的話。

 反正朝中有你歐陽指點軍務就夠了,不需要個醃臢老太監對朕整天指手畫腳肆意乾預嘲弄朕如何治國治軍......

 朝臣中有人醒過神來急忙想出來支持讚同歐陽珣也混出朝堂頂去邊關替死(送死)的,可一看皇帝那堅決樣,就知道這個蠢貨皇帝是決不同意歐陽珣出缺邊關遠離朝廷的。誰敢堅持強逼皇帝同意,那幾乎就等於逼皇帝和他拚命。

 這個天生愚蠢又年少太幼稚的兒皇帝正是夠愚蠢幼稚,反而在一些事上格外固執甚至瘋狂,難以說動或逼妥協。

 只能縮回了已經邁出一半的腳步,閉嘴。

 眾臣中有不少人急眼了。

 歐陽珣不可能去。若是實在找不到缺的第三個人,怕是會被皇帝點到自己頭上去送死。尤其是那些勳貴大將高俅之流的高級武官,以及那些往日不服趙廉等人總愛到處吹噓自己也是如何能文能武吹出了名頭的家夥們,最是擔心點到自己。

 二等奸賊莫儔忍不住對歐陽珣道:”歐陽大人身兼多重要職,自是不可輕離朝廷。那麽,你所說的那個鐵骨好漢官到底是誰呢?既是如此忠勇肯用心做事的能臣,何不說出來,讓陛下看著試試用用,說不定就能邊關一逼一磨就是又一個絕世大才呢。“

 向來沉穩睿智大儒君子能臣形象的唐恪也開口道:”歐陽,說出來吧。讓大家看看他是不是你說的那樣,由陛下聖裁。我等做臣子的不可擅自以自己的私心或眼光為基準來左右朝廷的選才用人,對不對?誰可用,誰不可用,那是陛下的權力。我輩不可越爼代庖啊!

 此外,如此人才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給他擔大任的機會啊。到底行不行,也得試用後才可斷言。最主要的是,得給人磨練成長的機會。誰也不是天生就能擔大事的大才不是?強如趙廉,他也是打小在邊關凶險惡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磨礪出來的膽量和能力,否則何能年輕輕就那麽銳氣十足驕橫跋扈忤逆卻自信而有大為?“

 唐恪的一席話差點兒沒惡心死歐陽珣和劉韐,但卻深合諸賊脾胃,深得諸賊心思,贏得了滿朝一片符合讚賞。

 歐陽珣尚且年輕,火氣盛,可不慣著唐恪之流的虛偽無恥自負心機口才之徒到了這個時候了還敢賣弄自得。

 他冷笑一聲,轉身瞅著唐恪,喲嗬一聲笑道:”原來是睿智無雙的賢能大儒君子唐恪唐大人呐。唐大人站出來了,我歐陽這兩下子哪夠看的,豈敢賣弄?必是我看錯了那人。不提一罷。省得忍不住私心作祟,眼光也有問題亂說誤導了大事。唐大人腹有大才良謀,歷來交友廣闊,被太多賢才能人交口稱讚,堪稱德高望眾,目光如炬,定有合適人選可舉薦。唐大人就別開我的玩笑做鋪墊再開口薦才了。就象你說的那樣,陛下聖明,自有聖裁。我的意見無足輕重。國家大事要緊。請趕緊說了人選定下來。趕緊補上邊關缺,守住東路不失才好........“

 唐恪......大怒,卻被堵得啞口無言。

 別說他心中沒合適的堪用人選,就算是有,他絕不敢說出來啊。一說,那人不得不上前線送死,還不得恨死他......連帶著不少官員也會對他有看法,這與他一貫的賢能睿智大儒君子好人形象太不相符了,屬於自毀形象,那怎麽能乾?

 所以,他只能乾憋火,啥也不能說。

 一說,火還是燒在他身上逼他舉薦人或舉薦不出而更丟人......

 他果然睿智,撚著胡須,故作積極為解決國難尋思合適人選的沉吟樣,實際是不說話了,避開了歐陽珣壓到頭上的鋒芒,再次抽身事外冷眼旁觀......邊關要缺有沒有人能及時頂上,那不乾我事.......你愛怎怎的。我不摻和了怎的?

 童貫、高俅等武官都鄙視地瞅著唐恪。

 他們最瞧不起唐恪這樣的士大夫了.......

 這類人自大,也名聲大,很有風度,很氣派,很有格調,很大儒,很讓人有好感,很讓讀書人崇拜......可就是治國不頂用,就是一到緊要關頭就縮了,沒他什麽事了.......只會背後陰險蠱惑人心操縱輿論,邀名要挾朝局......

 但唐恪對此鄙視絲毫不在意.....

 武官鄙夫而已,何況是宦官老閹賊與下賤潑皮,豈知我輩大儒讀書人的能耐品行之高。我輩只需要贏得文官、讀書人的認可崇拜追隨就行了。誰稀得粗魯無識鄙夫丘八的賞識認可.......看看廣大文臣的反應就知道本官多受歡迎了......

 任你謗我,笑我......我自巋然不動。

 唐恪筆挺地站在那,好一副問心無愧的當世大儒名臣高人風范。

 不料,本不相乾的劉韐來了一記神補刀。

 歐陽珣不屑追著打了。劉韐卻滿眼放光,急切問:”唐大人,你有合適人選?那還猶豫什麽?這都什麽時候了,還講究要矜持君子?不要藏著掖著的。說說,趕緊說出來。老夫願與他共赴邊關。“

 焦點又重新在唐恪身上。

 唐恪瞅著老劉那太憂慮著急國事而真誠急切想知道的樣子,憋得他差點兒當場吐血:老劉哇老劉,就算你是憂心國事,一時失了智沒聽懂話沒看清情況,這麽盯著我不放純粹是無心的,可你也是在坑我啊。你不能如此坑我啊.......

 劉韐狠狠將了唐恪一軍,代歐陽抽了唐恪一把臉,見唐恪無言以對根本舉薦不出人選,還故作滿臉失望色,憂憂歎口氣,轉身不理睬唐恪了,似乎又走神轉入思索再上哪弄個人.......

 但滿朝君臣顯然都沒把希望寄托在老劉身上。

 人選還是得歐陽才能識別舉薦得得當可用。

 在滿朝期待中,歐陽珣猶豫了一下,嘀咕著:李綱,嘖,可造之才,但是,確實還不夠格獨擋一面啊。卻突然眼睛一亮,情不自禁一拍手,大叫一聲:“對呀。幹嘛死心眼就得是邊境四軍州。完全可以是三個啊。”

 滿朝君臣聽到了他似乎是亢奮的自言自語出來的話,反應慢的還在發愣,腦子快的卻已經領悟了,頓時紛紛露出了輕松笑容:好了,太好了。這下是真沒我事了。不用頂上去送死了.......

 童貫擊掌讚道:“歐陽大人果然是年輕腦子活,而且腹有良謀。”

 他向還一臉懵逼相的趙桓道:“陛下, 滄北邊境其實東西並不漫長,當年只是防止容易桀驁不馴的邊軍主將軍權過大才劃分為三州,減弱各部統軍數量,單純按軍事意義講,其實是完全不必劃如此之細的。如今形勢不同了,需要加大邊防主官的兵權才能靈活強有力及時應對遼軍進犯。信安、清州、薊州,三者完全可以縮為兩州。如此就不缺主官了。”

 歐陽珣一笑接話道:“依微臣看,不如就裁撤掉清州好了。把清州轄區劃分給兩邊的州。這樣東路邊防成了三關,三主官手下兵力相對強了些,足用。”

 此言一出,眾臣皆大呼:妙。

 太妙了。

 裁撤掉清州,以後沒這個地方了,也就沒人會因清州的存在而時時想起在那當過大帥的趙廉了。

 趙廉死了,就讓他和曾經盤踞的州一同永遠消失吧。反正滄州也廢了。沒幾個人會再提起滄州聯想起滄趙......最好是在史書上也刻意不提此州此人......後人啥也不會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生得驚天奇才、死得也驚天詭異的那個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