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冬天,便在各家整兵備戰下安然度過。
興平二年春天,各路諸侯派兵齊聚洛陽,共同商談討伐李傕、郭汜之事。
此次,為首之人,赫然是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時,於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之一的劉備。但現在劉備官居四品,乃是正八經的重號將軍。僅次於三品的前、左、右、後四將軍,也算是一時風光無兩。不過他手下卻只有五千余兵馬,顯得頗為寒酸。
冀州牧袁紹派來的大將,乃是張郃,領步兵一萬。
幽州牧公孫瓚派來的都尉是趙雲,領騎兵五千。
司州張楊派出上將楊醜,領步兵一萬。
徐州牧張超派陳宮前來,領步兵一萬。
涼州牧馬騰與安西將軍韓遂也同時響應,再次領兵討伐李傕、郭汜。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發起人曹操,統兵六萬,幾乎傾巢而出。其家中老小盡皆遷至許昌城中,僅留一萬兵馬由曹仁駐守。
至於張超只派出一萬人馬參與會盟,他自己絲毫不感到臉紅,能派人去,他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斷不可能為漢獻帝的一句話去打生打死。
趁著曹操出兵,兗州空虛之際。張超按照郭嘉建議,迅速命華雄佔領東郡,孫策佔領陳留郡。如此一來,便將袁譚、顏良兩路兵馬拒於城外。
此事傳到袁紹耳中,頓令其勃然大怒:“張超豎子,太過猖狂,真當吾不敢一戰否!”
郭圖見狀,忙上前勸言:“主公,張超勢大,兵多將強,眼下不宜開戰。眼下幽州公孫瓚未平,當以此為重。”
“非也,非也,徐州雖兵多將強,然其主公無能,累及三軍啊。”許攸此時得了荀彧的好處,並以為荀彧欲棄張超投奔袁紹,遂將郭嘉手書的七勝七敗拿出來,講予袁紹聽。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攸竊料之,超有七敗,公有七勝,超雖兵強,無能為也。超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一也。
漢末政失於寬,超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此治勝二也。
超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三也。
超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四也。
超臣下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五也。
超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六也。
超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七也。公有此七勝,於以敗超無難矣。”
這一番七勝七敗的言論,乃是原史中官渡之戰時,郭嘉講予曹操對戰袁紹的十勝十敗。這會被許攸刪改一部分後,幾乎將袁紹誇到天上。就是沮授、審配、逢紀等人,一時間,也是對許攸欽佩不已。
而郭圖被許攸的七勝七敗論震得半天回不過神,心中翻來覆去,愣是找不出可駁斥的地方。許攸已將張超貶得一錢不值,若是他為張超辯解,豈非是有通敵之嫌。
“好!子遠說得好,有此七勝七敗,吾必將大勝張超。”袁紹已被誇得飄飄然,越看許攸那是越喜歡,遂下令重賞。這下許攸裡外吃香,更是得意不已。
至於許攸為什麽會輕信荀彧之言,其首要原因皆出在張超身上。以往張超的所作所為,根本就不似一方霸主所為。闖禍捅婁子,可謂是家常便飯(不懂漢朝禮儀)。對於手下將官,也是親疏有別(系統忠誠度)。行事莽撞,勞民傷財(建許昌城)。
在許攸眼裡,張超純粹就是個世家大族慣養出來的二世祖。如非手下有典韋、許褚、孫策、華雄等猛將征戰四方,根本就不可能坐擁三州之地。而沒有郭嘉、荀彧、荀攸、臧洪等名士輔佐,各地早已動亂四起。
眼下張超所取得的成就,如果沒有手下這批人效命,那是萬萬不可能擁有的。而張超根本不懂禦下之道,惹得手下頻生異心(陳珪、陳登、曹豹、周瑜等),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最早跟在張超身邊的荀彧,一直被置於徐州不理不睬,其心生不滿,實在太過正常。
而張超也是沒有想到,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系統死忠的效果居然被無限放大。可以說,荀彧就是跑到曹操面前說反叛張超,曹操也是會深信不疑。 可見張超在各路諸侯之中的口碑有多麽差,連帶著各路諸侯手下的將官也是對張超頗為不屑。
張超可謂是成也系統,敗也系統。
但總的來說,張超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好的。至少在他治下的領地之中,從未出現過民不聊生,易子而食的事情。雖然做這些事的是荀彧、荀攸、臧洪等人,但他們總歸都是張超的屬下,百姓自然就將恩德記在了張超的頭上。
在百姓中有一個好名聲,對一些心存仁義的武將、謀士便有著莫大的吸引力,這就是張超手下還聚集著另一批非死忠下屬的原因。但另類也是有的,至少目前把控揚州的周瑜,便是一個讓各路諸侯看不透的存在。
論家世、論資歷、論戰功、論才華,周瑜統統在張超之上。而周瑜的所作所為,明顯與張超背道而馳。不論是開始打跑劉備,還是後來驅趕劉繇,均與張超奉天子令的主張截然相反。
雖然後來張超站出來,為周瑜的行為作過解釋,稱其乃是被迫為之。但眾人也都不是好忽悠的,孰是孰非都看得很清楚。這樣的行為,只會讓眾人認為張超禦下不嚴,眾叛親離。
是以,張超雖然勢大,但在袁紹看來,其內部實在太過混亂。兼之許攸洋洋灑灑的一篇七勝七敗論,可謂是說到了袁紹心坎裡。
“命麹義、文醜繼續攻打公孫瓚,其余諸將加緊備戰,吾必要讓那張超知道與吾作對的下場,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