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戰開始,其他作戰部隊才陸續出動。
早在凌晨1點30左右,共和國空軍就進入最高戰備狀態,1c多個航空聯隊的數百架作戰飛機先後升空待命。
對空軍來說,如何應用有限兵力完成第一輪打擊任務,成為決定作戰進程的關鍵因素。
部署作戰任務的時候,章忠憲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兵力緊缺,而是空軍需要在作戰開始前重新分配作戰力量。
雖然早就知道元首不會向印度開戰,空軍的打擊對象不是印度,而是台灣與日本,但是為了完成戰略欺騙工作,空軍必須在戰爭開始前擺出打擊印度的態勢,讓全世界都相信共和國即將出兵收復南亞地區。
製訂作戰計劃時候,章忠憲遇到的麻煩可想而知。
直到22日夜間,空軍的主力部署在共和國西南與西北地區。按照cia向五角大樓與白宮提交的報告,為了發動收復藏南地區的作戰行動,共和國在西南與西北地區集結了大約三分之二的戰術航空兵、三分之二的支援航空兵與大約一半的戰略航空兵,總共部署戰術作戰飛機400~余架、支援飛機700~余架、轟炸機120~余架。正是根據這份情報,美國做出了共和國空軍能在24~小時之內擊敗印度空軍、摧毀印度軍事系統的預測。
事實確實如,現在的問題是,必須轉移力量。
部署在西南地區的空中作戰部;還好說,從四川與雲南轉移到福建與浙江,轉場飛行距離只有1500到2000千米,所有戰術作戰飛機能在不加油的情況下完成轉場飛行,或者在一次加油的情況下打擊台灣的軍事目標、完成作戰任務後返回福建與浙江的空軍基地。關鍵問題是,空軍的主力並不在西南地區,而是在西北地區。
為了達到戰略欺騙的軍只能假戲真做。
如共和國向印度開戰先要解決地不是如何收復藏南地區。而是如何穩住巴基斯坦。讓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進攻行動順利展開。只有巴基斯坦穩住陣腳。在克什米爾地區牽製住印軍主力和國陸軍才能向藏南地區發動進攻。在不向克什米爾派遣地面作戰部隊地情況下。只能由空軍擔負起支援巴基斯坦作戰地重任。如此一來。空軍必須將主力作戰部隊部署在西北地區。
不說別部署在葉城附近地戰術航空兵就多達聯隊。
戰爭開始前。空軍大約一半地戰術航空兵與一半地支援航空兵都部署在西北地區。將這些航空兵轉移到東南地區。相當於橫跨整個共和國。最近地轉場飛行距離都超過3500千米均轉場飛行距離在千米左右。即便是j-11鬥機在攜帶副油箱時。也只能飛行大約千米。j-15鬥機則只能飛行大約3000千米。更重要地是。轉移航空兵不僅僅是轉移作戰飛機。還要轉移配套施。
如果在往常。空軍地配套設施都可以由運輸機進行空運。
早在2015年和國空軍就實現了“空中化”。所有必要地後勤保障設施部署在機動車輛上:用戰術運輸機進行空運。即便是大型設備。也可以用大型運輸機空運。也是說空軍地機動部署完全可以依靠運輸機完成。
現在地問題是。運輸機已經被抽調去支援空降兵了。
按照總參謀部製訂的作戰計劃了24y-14c與12架y-15b之外,所有的運機都被派去運送空降部隊。
製訂空中作戰計劃時,章忠憲不得不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只是難度非常大,即通過“交錯支援”的方式,由部署在東南地區的地勤保障部隊為作戰力量提供保障。
看上去這只是換人的問題,實際上卻沒有這麽簡單!
空軍的保障工作采用“專人負責製”,即每一名地勤保障人員固定對其保障的作戰飛機負責,出了任何問題,都由其承擔。以j-14戰鬥機為例,1架j-14戰鬥機有2機械師與機械員、分別負責保障2台發動機與機體,1名電子師、負責戰鬥機的電子設備,1名電氣師、負責戰鬥機的電氣設備;1個戰鬥機中隊有1名軍械師與24軍械員,軍械師負責中隊的彈藥管理、2軍械員負責1架戰鬥機的彈藥補給工作;日常維護時,各類保障人員在完成維護工作之後,都要留下維護日志記錄,對戰鬥機的維護窗口進行封存,然後才移交給機場的安全保衛人員;如果次日發現封存處被人動過,就得由安全保衛人員負責,保障人員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此一來,所有的保障工作都與個人對應。
在此情況下,如果調整保障部隊,將遇到非常多的麻煩。
別的不說,保障人
肯為其他部隊的作戰飛機提供維護服務,只要出了事機是小事,出現飛行員傷亡情況,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為了協調這件工作,章忠憲親自到前線部隊部署了任務。
最終,保障人員仍然用各部隊的原班人馬,只是借用其他部隊的保障設備。為此,空軍不得不啟動“戰爭預案”,向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征用了數十架民航客機,並且為每架客機配備了1名空軍的導航員。
有了空運力量,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按照總參謀部製訂的作戰計劃,參加第一輪轟炸行動的作戰飛機將在23日凌晨1點30之後起飛,完成任務之後返回東南地區的空軍基地。地勤人員將工作到1點30,空運工作也只能在1點30之後開始。因為第一輪轟炸行動將在天亮前結束,第一批作戰飛機將在凌晨6點左右返回空軍基地,所以地勤人員必須在此之前到達東南地區的空軍基地,完成維護保障的準備工作。
整個空運時間只有小時,而民航客機飛行千米,至少需要個小時!
期間分鍾都不能浪費。
萬幸的是和國的各大空公司都極力配合,不但派來了速度最快的民航客機,還調派了大批曾經在空軍服役過的飛行員執行運送任務。章忠憲也做了積極準備,不但給每架飛機安排了空軍的導航員還責令支援航空兵司令部全權負責保障任務。
對執行打擊務的戰鬥機飛行員來說,這些問題都不存在。
凌晨1點30,部署在西北與西南地的數百架戰鬥機陸續起飛。除了少數前往中印邊境線附近執行巡邏任務之外大部分戰鬥機都載彈飛往東南地區。到達共和國本土中部地區上空時,這些戰鬥機分批次進行了第一次空中加油。
為了保證所有戰鬥機夠順利完成作戰任務,空軍出動了所有加油機。
第輪空中加油,120jy-15b加油機為架戰鬥機提供了數千噸航空燃油以保證戰鬥機完成作戰任務。隨後,這些加油機還得前往共和國中部地區的空軍基地,為油箱補充燃油,飛往共和國東南地區,為返航的戰鬥機提供第二次空中加油、以及為執行第二輪作戰任務的戰機提供支援。
加油機作戰任務安排得非常緊密,幾乎沒有任何空閑。
此時電動運輸機的優勢表現了出來。如果是采用普通發動機的運輸機,完成第一次加油任務之後須進行長達數個小時的維護。電動機的維護保養量比普通渦輪發動機少得多,而且充電速度也比加油速度快得多。
加油機降落之後只需要大約30分鍾就能完成起飛準備,比普通運輸機節約了大約1個半小時。半島戰爭期間-1y-15輸機就用高強度出勤頻率證明了全電動運輸機的優越性。
相對而言,除了運輸機與加油機之外,支援航空兵的任務強度並不大。
為了配合戰術航空兵與戰略航空兵的打擊行動,支援航空兵出動了架kj--22c、12kz-19b與12dy-14c,分成兩個批次,輪番配合進攻部隊執行作戰任務。kj-22c能夠在飛行c千米後,在戰區上空巡邏至少個小時;kz-19b能夠在同樣的情況下巡個小時,而dy-14c則需要一次空中充電,才能在戰區上空巡個小時。因為空軍在戰爭爆發前采購了12“空中充電機”(在y-15基礎上改進而來,能夠在空中同時為2架全電動飛機提供電能,快速充電時間為15鍾),所以有足夠的能力為dy-14c這類全電動飛機提供保障與支持。
毋庸置疑, 空軍面臨史無前例的艱巨考驗。
用章忠憲的話來說,空軍必須用行動證明強大的打擊能力,證明國家的巨額投入沒有白費。
5點剛過,到達共和國東南地區上空的數百架作戰飛機轉向投入戰鬥。
因為主要打擊對象是台灣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以破壞飛行跑道為主要目的,作戰飛機攜帶射程在15c千米以上的防區外彈藥,所以沒有必要越過海峽中線,在海峽西側、乃至大陸東南地區上空就能完成打擊任務。
只有部分執行重要打擊任務的戰鬥機以超低空突防的方式發動攻擊。
5點15,第一枚導彈落在了基隆空軍基地的跑道上。
接下來的0多分鍾內,台灣北部地區的20多座空軍基地(包括野戰機場)均遭到了高強度轟炸。
很多人都認為,“台海戰爭”從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