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國策》卷7 半島硝煙 第87章 拚盡全力
果說j-14具有與f-22當的性能,那麽h-9比b-2差遠

 與絕大部分人的認識不一樣,決定空軍實力的不是戰鬥機,而是包括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運輸機在內的“大飛機”。。。

 以轟炸機來說。轟炸機的研製難度遠超戰鬥機,因為裝備數量比戰鬥機少得多,所以轟炸機的“單位研製成本”(研製費用除以裝備數量)是戰鬥機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b的“單位研製成本”高達18元,而f-22僅為14元(算上出口與國外按許可證生產,只有8500萬美元)。很多國家都有能力研製戰鬥機,有能力研製轟炸機的國家不會超過5個。進入1世紀,仍然在研製與生產轟炸機的國家只有3個。

 美國在2017年啟動b-x研製計劃,預計要到2035年才能投入生產。

 共和國在20111年啟動h-9~研製計劃,直到2022年才完成定型試飛。

 從性能上講,h-99的參照對象是美國空軍的b-1b,而不是b-2a。

 雖然h-99的總體設計與b-1b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為了提高飛行速度,沒有采用變後掠翼,用的是大三角翼,但是h-9的很多性能與b-1b的原形、即b-11a非常相似。高空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馬赫,最大升限2200米,最大載彈量24~:,不加油的最大作戰半徑為5500千米(內部彈艙攜帶8~彈藥),可以攜帶包括自由落體炸彈、製導炸彈、空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在內的多種彈藥執行中遠程戰略打擊任務。

 與傳統的戰略轟炸機相比,h--9在設計時把執行常規任務當作了主要設計指標。

 從h-99的性能也能看出,共和國研製“大飛機”的能力仍然遠不如美國。

 按照《簡氏防務周刊》公布的數據,在不使用主動電磁干擾裝置地情況下,e-111a能夠在650千米外發現飛行高度為5000的h-99,或者在30千米外發現飛行高度為500米的h-99。相對應的,kj對b-2a的最大探測距離不會超過200千米。

 美軍預警機地巡邏空域向北移動1c0多千米。h-9還未進入黃海上空就被發現了。

 24h-9~想做什麽。美軍地空中指揮員就算是白癡也能猜到。

 江華灣西南部。第棲艦隊地1c多艘戰艦正在向海州方向挺進。準備接走被困地第1裝甲師。

 12家f-22以16馬赫地速度殺向h-9機群。

 雖然f地被動雷達隱身能力非常強大。但是高速飛行時。機體與空氣摩擦產生地熱量能被1多千米外地紅外被動探測系統發現。

 收到預警機發出地警告。梅樂弛立即率領j-14機群迎了上去。

 f-22上的被動光電探測系統立即發現了高速逼近的j-14機群。

 擺在美軍飛行員面前的選擇非常“痛苦”。要麽攻擊敵戰鬥機,確保自身安全;要麽攻擊敵轟炸機,確保兩棲艦隊地安全。更糟糕的是,領隊長機的飛行員必須在數十秒內做出決策。

 最終,美軍選擇攻擊120千米外的h-99機群。

 f--22陸續發射導彈的時候,梅樂弛率領的j-14機群將距離縮短到8c千米以內,隨即各向美軍戰鬥機發射了2枚sd-166攔截導彈。

 因為美軍戰鬥機沒有攻擊j-14機群,所以梅樂弛能以最佳方式引導導彈進行攻擊。

 為了避開即將到達地sd-16,f-22機群只能讓aim-12ce以中程慣性製導方式逼近h-99機群,然後在主動雷達引導頭的引導下攻擊目標。

 這是最常見地攻擊方式,也是效率最低、最容易受到干擾的攻擊方式。

 12f-22a發射地aim-120e還沒有逼近目標,sd-16到達了。

 雖然12美軍飛行員做出最大努力,但是每架戰鬥機遭到導彈攻擊,即便美軍飛行員的能力非常出色,也難以避開所有導彈。

 h-99機群沒有改變航向,繼續向美軍第棲艦隊逼近。

 在aim-12導彈逼近地時候,伴隨h-99機群行動的dy-1子戰機開始“工作”。

 在此之前,dy-11出了美軍戰鬥機火控雷達的工作頻率,在導彈逼近的時候,首先用機載大功率電磁干擾裝置對來襲導彈進行壓製性干擾。因為美軍戰鬥機將aim-1120e設定為慣性中繼製導,所以壓製性干擾收到的效果並不明顯。導彈進入自主攻擊階

 彈載火控雷達啟動。dy-14立即截獲彈載雷達發出的調整機載干擾裝置的工作頻率,以“照射”方式對每枚導彈進行“阻塞”式壓製干擾。

 導彈上的火控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並不快,難以迅速處理截獲的電磁信號。

 面對前方的數十個“目標”,導彈按照預設程序攻擊“最有價值”與“特征明顯”的目標,無法像飛行員那樣判斷目標的“真偽”。

 最後關頭,飛在最前面的2dy-14使用了“撒手鐧”。

 2dy-14上安裝了剛剛定型的“電磁定向壓製與摧毀設備”。這種剛剛問世的電子戰設備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即通過定向發射天線集中向目標發射某一頻率的高能電磁波,利用電磁波極高的能量燒毀目標搭載的雷達等電子設備。

 原理很簡單,實現起來卻不容易。

 首先是定向輻射技術很難突破,其次是必須準確測出目標雷達的輻射頻率,最後就是需要在瞬間釋放出足夠強大的電磁輻射。

 按照共和國空軍的要求(該設備由空軍主導研製),“電磁定向壓製與摧毀設備”將作為“電子自衛武器”裝備包括戰鬥機與轟炸機在內的所有軍用飛機。因為還處於研製階段,所以原形機的體積非常大,只能裝在dy-14這類內部空間足夠大的“大飛機”上,暫時無法裝備戰鬥機與轟炸機。

 數枚aim-120e遭到“電磁攻擊”後,立即像無頭蒼蠅般在空中亂躥。

 雖然“電磁定向壓製與摧毀設備”在這場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其實戰效能得到了檢驗。如果能為戰鬥機與轟炸機配備,肯定會顛覆空戰戰術!

 電子戰機成為了轟炸機群的最佳搭檔。

 12f-22的攔截行動沒能收到任何戰果。

 h-99機群到達西朝鮮灣西部的海洋島上空後,按照編隊依次降低飛行高度。此時h-99機群距離東南方向上的第棲艦隊只有300千米!

 飛在最前面的h-9率先打開兩座彈艙艙門,陸續投下12枚重型反艦導彈。

 同一編隊裡的另外3架h-9在半分鍾內依次投下導彈。

 另外5個編隊的20h-99在3分鍾內依次發射反艦導彈。

 h-99機群完成了任務,轉向返航。

 6架dy-14電子戰機沒有跟隨h-99機群返航,而是緩緩爬升到6000米高度。伴隨護航的j-14機群迅速趕來,伴隨電子戰機在西朝鮮灣南部海域上空往返飛行。

 電子戰機的最後一項任務是為導彈提供中繼製導信息。

 跟蹤與監視美軍艦隊的任務由跟隨預警機一起行動的kz-199戰場監視機負責。通過戰術數據鏈,kzz-19將美軍第棲艦隊的行動情況即時發送給dy-14,再由dy-14向正在逼近美軍第棲艦隊的反艦導彈發送中繼製導指令。

 指揮與控制系統一環扣一環,形成了強大的聯合打擊力量。

 dy-14開始引導導彈的時候,2大型無人飛機到達西朝鮮灣上空。按照計劃,如果dy-14遭到敵機攻擊,必須撤出戰場,將由無人飛機完成中繼製導工作。現在看來,2無人飛機不大可能有登台表演的機會了。

 江華灣,德積群島西北海域,第棲艦隊拉響了防空警報。

 h-99機群的行動一直在e-111a的監視之中。e-111a能夠做的,也只是向第棲艦隊發出防空警報。 第棲艦隊能否頂住“彈雨”,e-111a上的空中指揮員沒有任何把握。兩棲艦隊不是航母戰鬥群,雖然配備了艘防空驅逐艦,但是面對總共288枚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就算有8艘防空驅逐艦都不見得能夠確保艦隊萬無一失。

 更要命的是,反艦導彈不是直接殺向第棲艦隊。

 h-99發射的c-606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超過500千米。c-606沒有直接撲向第棲艦隊,而是先向西南方向飛行了大約200米,然後再轉為向東南方向飛行,最終從東面攻擊第棲艦隊。這樣一來,導彈群不需要經過黃海南道上空,也就不會受到第1裝甲師部署在海州的“戰區反導防空系統”的威脅!

 如同當初的第2~兩棲艦隊一樣,第棲艦隊即將遭受滅頂之災。

 211點15,第一枚c-606進入美軍防空驅逐艦的攔截范圍。

 慘烈的防空作戰開始了,第棲艦隊航跡即將終結!

 首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