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技術化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技術性武器,技術性武進戰爭技術化。
電子設備大規模應用使戰爭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戰爭電子化催生了專門對付電子設備的電磁武器。
211世紀初,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著手研製“電磁炸彈”。
最初的電磁炸彈通過將爆炸釋放的巨大能量轉化成高強度電磁波,達到破壞電子設備的目的。因為性能有限、作用時間較短等因素,所以最初的幾種電磁炸彈沒能在戰爭中得到大規模應用,只在阿富汗戰場上進行了幾次實戰試驗,確定了電磁炸彈對電子設備的毀滅性破壞能力。
直到催化金屬出現,電磁炸彈才得到快速發展。
催化金屬最用來製造複合蓄電池的電力儲備單元、超導電動機的超導線圈與可控聚變反應堆的磁約束體。催化金屬氫的用途非常廣泛,比如可以用製造高能、高能火箭推進劑、強製冷劑等等。因為催化金屬氫的價格過於昂貴(1克純催化金屬的市場售價超過1c0c元),使用條件複雜(複合蓄電池中,催化金屬氫所佔比重不超過千分之一,大部分都是用來使氫保持金屬狀態的催化劑與合金電極),所以催化金屬氫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推廣應用,主要還是用來製造複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與可控聚變核電站。
第四次印巴戰爭後,共和著手開發催化金屬氫的軍事應用。
最容易被人;到的,肯定是利用催化金屬氫製造炸彈。催化金屬形態轉變(既氫元素由金屬態轉變為氣態)時能夠釋放出50倍於tnt的爆炸威力,如果混合強氧化劑,爆炸威力還能成倍提高。關鍵問題是,催化金屬的價格過於昂貴,工業生產成本是tnt的上千倍,無法取代普通。
最不容易被人想到的是用來造“電磁炸彈”的放電元件。
用催化金屬氫製造的“炸彈”與複合蓄電池有很多相似形。複合蓄電池是在達到所需電壓的情況下將“微型電池單元”串聯,達到持久輸出電能的目的。“電磁炸彈”則是在達到持續工作時間的情況下將“微型電池單元”並聯,達到提高瞬間輸出功率的目的。也就是說,利用催化金屬的強大放電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電能轉變為電磁能,產生高強度電磁波。
原理並不複雜。製造起來也簡單。
共和國海軍在半島戰爭期間。首在戰爭中使用“電磁炸彈”對韓國艦隊給予了毀滅性地打擊。這一戰例啟發了很多人。包括美國與日本在內。都在半島戰爭之後開始研製基於複合蓄電池地“電磁炸彈”。
“電磁炸彈”雖然厲害。卻不是無法抵抗。
最簡單地辦法就是為電子設備安裝“電磁屏蔽裝置”。最簡單地“電磁屏蔽裝置”就是密封金屬罩。利用金屬地電磁屏蔽性擋住外界地電磁波。
“電磁炸彈”不但能夠用於進攻能用於防禦。
隨著技術進步。即便是所謂地“非製導彈藥”也有大量電子部件。以陸軍炮兵常用地155毫米炮彈來說。為了增強炮彈地殺傷力部分炮彈都使用了空炸電子引信或者延遲時間電子引信。
電磁波無孔不入,遭遇“電磁炸彈”襲擊的時候,電子設備必須與外界隔絕。換句話說,電子設備要想正常工作得撤掉電磁屏蔽,重新與外界聯系。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有電子設備,也就會受到“電磁炸彈”的威脅。
防禦的方式很簡單,在屏蔽好自身電子設備的情況下,引爆“電磁炸彈”。
c-609反艦導彈攻擊日本艦隊時,均預先設置了攻擊指令。攜帶電磁干擾彈頭的導彈引爆時他導彈都按照預設指令飛行,不能也需要做任何機動。電磁干擾結束之後他導彈才啟動引導尋的裝置,搜尋海面上的日本戰艦。此時-6反艦導彈已經取消了對自身電子設備的電磁屏蔽,無法抵抗電磁攻擊。
日本艦隊的防禦方式很簡單接在艦隊內引爆“電磁炸彈”。
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所有c-609反艦導彈都“應聲”墜海,連正在遠處徘徊的幾架艦載直升機、以及幾架剛剛從航母上起飛還未來得及離開的艦載戰鬥機都成了犧牲品,紛紛在電磁打擊下墜入大海。
非常慘烈!
引爆“電磁炸彈”的不是“赤城”號航母,而是位於“赤城”號西南方向上的“熊野”號巡洋艦。雖然通過戰術協調系統,“熊野”號引爆“電磁炸彈”之前,附近所有戰艦都自動啟動了電磁屏蔽裝置,保存了大
子設備,但是“電磁炸彈”不是萬能的,還有很大的用”,比如所有暴露在外的電子天線都逃脫不了打擊。
別的不說,方圓3c千米范圍內,所有戰艦上的相控陣雷達都完蛋了!
相控陣雷達的天線不同於普通雷達天線,很難完全進行“電磁屏蔽”。“電磁炸彈”在這麽近的距離內引爆,由微型電子元件構成的相控陣雷達天線肯定會被燒毀。
當然,就算“熊野”號不引爆“電磁炸彈”,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c-609反艦導彈發動攻擊時,部分戰艦上的相控陣雷達已經受到影響,性能大大降低(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部分輻射單元失效之後,仍然能夠工作,只是性能將有所降低)。如果無法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日本艦隊將全軍覆沒。
殺敵一千、自損百!
短短幾秒後,電磁干擾結,各艘戰艦上的電子設備重新啟動。
南源本立即達了檢修命令,確認各艘戰艦的受損情況。
絲毫不容樂觀,2航母、2~巡洋艦、6驅逐艦的防空雷達(均為相控陣雷達)全部被毀,2護衛艦上的遠程搜索雷達(也是相控陣雷達)也被摧毀,只有離得最遠的護衛艦上的雷達勉強能夠繼續工作。
讓南源本感到慶幸的,戰艦的指揮控制系統都得到了保護,沒有多大損失。
最幸運的是,“電磁炸彈”的作范圍非常有限,即便安裝在戰艦上的“大型電磁炸彈”也只能對方圓30千米范圍內的電子設備構成毀滅性打擊,而配備在導彈上的“小型電磁炸彈”的毀滅性打擊范圍不會超過0千米。大部分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早就飛遠了,大部分執行艦隊反潛任務的直升機都在30千米外徘徊,執行早期預警的艦載預警直升機也在50千米外巡邏。
現在的問題是,艦隊已經失去了禦能力!
所有防空戰艦上的相控陣雷達被毀,意味著剩下的防空導彈全都成了擺設。護衛艦上的遠程探測雷達不具備引導導彈的能力,也就無法通過交叉引導的方式指引導彈攻擊來犯目標。現在,包括2~航母在內,所有戰艦上都只有得到電磁屏蔽保護的末段攔截系統還能正常工作。
用末段攔截系統防空?簡直就是等死!
別說c-609這樣的高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就算是最普通的反艦導彈,只要來次飽和攻擊,日本艦隊就得全軍覆沒!
當然,南源本手裡還有3枚“電磁炸彈”,還能抵抗3次攻擊。
可以說,重新掌握指揮權之後,南源本的心情非常複雜。
“熊野”號的“擅自行動”拯救了艦隊,也將艦隊推到了毀滅邊緣。中國艦隊的偵察機一直在附近徘徊,肯定看到了c--609導彈集體“跳海”的場景。就算偵察機沒有看到,正在遠處巡邏的遠程海上巡邏機也會發現日本艦隊“安然無恙”,從而斷定日本艦隊使用了“電磁炸彈”。
如果南源本是中國艦隊指揮官,將連續發動數輪攻擊,直到殲滅日本艦隊為止。
也是說,除非能夠在反擊中重創中國艦隊,不然“熊野”號的舉動只是讓日本艦隊獲得了“芶延殘喘”的機會。
南源本已經壓上了所有本錢,留在航母上的戰鬥機都在電磁襲擊下被毀!
只是,南源本的希望很快變成了絕望。
隨著魚雷襲擊警報響起,日本艦隊再次遇到了致命挑戰。
原先還在緊急檢修的各艘戰艦迅速散開,規避來襲魚雷。在艦隊防空作戰時飛走的反潛直升機肯定無法立即返回,最快也要在0鍾之後才能到達艦隊上空。
危險還不僅僅如此!
“赤城”號發現了第一批來襲魚雷之後不到2鍾, 第二批魚雷從另外一個方向上射了過來。
也是說,至少有2艘潛艇攻擊了日本艦隊!
航母開始全速規避,不停的釋放用來干擾魚雷的深水炸彈與魚雷誘餌。
在第二批魚雷出現後大約1分鍾,分成的30多枚導彈從日本艦隊東北方向上大約30千米處躍出海面,以極快的速度飛向2日本航。
還有潛艇!
30多枚導彈帖著海面飛行,而在海面下,還有近1魚雷以超過節的速度射來!
足足6~潛艇!
遭到6艘潛艇伏擊,南源本徹底絕望了!
*
本月每天4更,請兄弟們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