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國策》卷14 硝煙漫天 第116章 大國舞台
與猶太人問題比起來。。。阿拉伯人問題要複雜得聳。※

 名義上,“阿拉伯人”是一個民族稱謂,但是在具體的民族劃分上。阿拉伯人與漢人非常相似,即沒有一個固定的、而且得到全部成員承認的基本文化。廣義上講,講阿拉伯語與使用阿拉伯文的都是阿拉伯人,而一些不講阿拉伯語、也不使用阿拉伯文的人也自認為是阿拉伯人。

 簡單的說,“阿拉伯人,小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稱呼。

 受歷史、地理等等因素影響,特別是歷史上,阿拉伯人創造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所以阿拉伯人的分布范圍非常廣泛,且地區差別非常明顯。

 如此一來,要將阿拉伯人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受民族**運動影響,阿拉伯世界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希望將所有阿拉伯人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這個努力到力世紀刃年代,隨著阿拉伯國家聯盟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慘敗而化為泡影。隨後的幾十年間,因為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並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所以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努力不但沒有收到任何成效,反而在幾次地區戰爭之後變得遙不可及。直到引世紀刃年代末,美國在伊朗戰場上一敗塗地,共和國在東方崛起,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努力才看到了新的希望。只不過,這也僅僅只是希望。因為“阿拉伯世界”是一個面積超過口口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4乙、包括二十多個國家的廣大含義,所以不管是共和國、還是想在中東地區插上一手的其他國家,都對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大業”不太感冒,甚至刻意回避。

 共和國在猶太人問題上徘徊不前。與阿拉伯人的關系最為密切。

 說的直接一點,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阿拉伯人問題,也就是在不激怒阿拉伯人的前提條件下阻止阿拉伯國家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將猶太人趕出中東地區對共和國、以及其他任何大國都沒有好處可言。

 顯然,歐洲也不希望在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

 要知道,阿拉伯世界不僅僅包括中東與海灣地區,還包括北非、甚至歐洲巴爾乾半島的部分地區。也就是說,如果阿拉伯世界出現了一股走向統一的向心力,歐洲也將成為受害者。

 萬幸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歐洲與共和國與著共同利益。

 《開羅協議》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條款就是共和國承諾不再支持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作為補償性協議,歐洲將支持成立一個“泛阿拉伯國家聯盟。”

 顯然,這兩條協議,絕對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人認為,這是阿拉伯世界分裂的導火索。也有人認為,這是中東亂局的開始。還有人認為,這是戰後世界動蕩的根源。更有人認為,這是東西方鬥法的

 。

 不管怎麽說。這是兩條霸權協議,是兩條根本沒有顧及到阿拉伯人利益的霸權協議。

 表面上看,共和國受到歐洲的壓力。被迫做出讓步,以犧牲阿拉伯人的利益,換取自身利益。反過來看。也可以認為是歐洲為了幫助猶太人,不得不在阿拉伯人的問題上向共和國做出妥協。

 可以說,雙方都不想擔責。

 在雙方都想推卸責任的情況下。的到的結果是雙方都得承擔責任。

 說得不客氣一點,這兩份協議。足以讓4乙多阿拉伯人心灰意冷。

 當然,在這兩條公開的協議後面;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母庸置疑,共和國與歐洲已經在此基礎之上,針對“去以色列。之後的中東地區、乃至整個泛阿拉伯的區的勢力范圍做了規劃。

 根據一些沒有得到證實,也許永遠也無法得到證實的消息,早在《開羅協議》簽署之前,共和國與歐盟就達成了一份至關重要的秘密協議,對歐亞非大陸交匯處的勢力范圍做了明確劃分。

 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將是歐洲的傳統勢力范圍。也就是說,大戰結束之後,共和國將從摩洛哥撤軍因為直布羅陀要塞不屬於北非地區。也不屬於阿拉伯國家,所以共和國沒有答應從直布羅陀要塞撤軍,將該地區的主導權交給歐州。作為回報,歐州將承諾不向北非地區擴張,即不吸收北非國家加入在戰後成立的“大歐州國”。

 約旦以東的西亞地區,將是共和國的傳統勢力范圍。因為歐洲在該地區沒有駐軍,所以該地區的戰後規劃完全由共和國做主,歐州要做的。只是接受與承認共和國在該地區的所作所為。作為回報,共和國承諾在不涉及國家主權的領域,比如經濟、貿易等方面,與歐洲共享西亞

 。從埃及到約旦,將是共和國與歐洲的勢力緩衝區。

 事實上,這也就是所謂的“泛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核心地區。

 雖然與共和國戰前規劃相北差了許多,畢竟敘利亞與伊拉克都被排除在了這怎小核心地區之外,而埃及本身又有很強的**自主意識,所以共和國在

 心,拉伯國家聯明的影響力肯定不會大到哪裡去,車少反性的影響力,但是埃及一直嚴在北非地區的擴張行動,所以只要歐州不做得太過分,“泛阿拉伯國家聯盟。肯定成為一個框架組織,不會有妾大影響力。

 因為歐洲也懼怕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所以共和國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

 說得直接一點,這份秘密協議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阿拉伯世界。準確的說,是除了埃及之外的其他阿拉伯國家。

 因為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所以共和國與歐洲都是受益者。

 大戰期間,埃及保最大的好處,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國家。毫無疑問,埃及得到了好處,而且還是巨大的好處。與之相比,敘利亞與伊拉克是戰勝國,而且為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卻只是一些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虛名。

 不說與埃及比,就連作為戰敗國的摩洛哥都比不上。從這個角度出發,阿拉伯世界不在戰後分裂才是怪事。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戰後的阿拉伯世界會成為動蕩的根源。

 作為最強大的阿拉伯國家,埃及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賣其他阿拉伯國家。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埃及在中東地區與北非地區的地位的到了共和國與歐洲承認,並且被公認為地區強國,還得到了如同約旦、巴勒斯坦這樣的阿拉伯國家的認同。但是埃及的影響力也僅僅局限在這個小小小的三角地區。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在這份瓜分阿拉伯世界的秘密協議中獲得的利益並不多。

 把目光放得更廣闊一點就能發現。歐洲在阿拉伯問題上做了很大的讓步。在歐亞大陸上,雖然歐洲通過出兵俄羅斯、並且與共和國瓜分俄羅斯歐洲地區小以及在戰後與共和國共同建立新的俄羅斯聯邦,穩住了戰線,並且用一個不算過於弱小的俄羅斯將共和國擋在了千裡之外,但是歐洲已經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而且向東擴展的空間被徹底堵死了。站在歐洲的立場上,除了向大西洋對岸發展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渡過地中海,南下非洲大陸。而歐洲要想在非洲大陸上站穩腳跟,首先就得控制撒哈拉以北的北非地區。

 事實上,這也是歐洲堅持了數十年的基本擴張政策。

 說得不客氣一點,歐洲在猶太人問題上死活不肯首先讓步,就是不想讓共和國通過中東地區染指北非。

 問題是,國家間的較量靠的是實力。而不是意願。

 在必須死保以色列的情況車。歐洲只能犧牲自身的利益。

 結果就是,共和國的大軍在戈蘭高地上停下了前進的步伐,而一直對歐洲的擴張行動心存芥蒂的埃及成了共和國的打手。

 說得直接一點,一個嘗到甜頭的埃及。肯定會給歐洲製造不少麻煩。

 別的不說,在埃及的阻撓下,歐洲很難將整個北非地區收如囊中。

 在埃及的阻撓之下,歐洲也不大可能越過撒哈拉沙漠,將觸手伸入“黑非浙”。

 從這怎小角度來看,共和國不但沒有做出讓步,反而以退為進,把難題留給了歐洲,讓歐洲站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對立面上,然後出面調解。從而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了對歐洲的戰略包圍。

 當然,歐洲不是笨蛋,不會不明白共和國的戰略意圖。

 這也是歐洲為什麽要積極支持“泛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原因。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會對歐洲構成威脅,那麽一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世界就能對共和國構成威脅。共和國支持埃及在北非地區有所作為。那麽歐洲就支持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有所表現。

 顯然,這就是埃及漁利的原因。

 問題是,埃及頂滿天也只是地區強國,連成為準大國的基礎都沒有。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埃及的綜合實力僅相當於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兩成,因此就算能夠利用共和國與歐洲的鬥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松,埃及也不可能成為阿拉伯的中心,至少不可能單獨成為阿拉伯的中心。

 由此可見,共和國失去的只是進軍北非的機會。

 因為北非就在歐洲的家門口。所以共和國從來沒有控制北非的打算。

 說得簡單點,共和國沒有失去什公

 這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特點。即在共和國與美國直接對抗的情況下。因為沒有出現如同二戰中的蘇聯那樣的大國,所以共和國的霸權沒有受到限制,即便歐洲想方設法的阻止共和國肆意擴張,努力的結果仍然非常有限。

 阿拉伯世界的複雜問題,也就成為了共和國利用的對象。

 相對而言,與阿拉伯問題連在一起的土耳其問題反而簡單得多。

 作為《開羅協議》的一部分,共和國承諾放棄對土耳其的利益訴求。在保證庫爾德斯坦與伊朗的主權利益的情況下,共和國不派兵佔領土耳其,集約集團也不出兵土耳其。並且在“沾束點後從十耳其撤洲要做的,只是在十耳其十大選的時候,為共和國提供監棄權。

 也就是說,共和國把土耳其讓給了歐州。

 當然,用“讓”這怎。字,還是太客氣了一點。

 對共和國來說,土耳其是個燙手的山芋。作為一個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國家,就算共和國能夠擊敗土耳其軍隊,也無法徹底征服土耳其人。別說長期佔領整個土耳其,在中東戰爭期間。為了控制佔領區,集約集團聯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平均每天陣亡近千人。戰爭還沒結束。包括伊拉克與敘利亞在內,好幾個盟國都表示將在戰爭結束之後把派駐土耳其的軍隊撤回去,不承擔佔領義務。如果佔領土耳其的義務全部由共和國承擔的話,必然會對戰後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與巨大的付出比起來,佔領土耳其的收獲卻微乎其微。

 在不考慮土耳其與歐洲國家關系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就打了退堂鼓。

 對歐洲來說,土耳其同樣是個燙手的止芋。

 雖然在庫爾德斯坦**出去之後,歐州與土耳其的關系大為改善,至少法德意就再以民族問題指責土耳其,並且在大戰爆發前解除了針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但是受土耳其與希臘關系的影響,歐洲在處理土耳其問題的時候一直非常小心。

 要知道,希臘早就對法德意等國偏袒土耳其的做法感到不滿了。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欲洲強國還不需要過分考慮希臘的感受。畢竟對於已經脫離北約集團、與美國分道揚鍍的希臘來說,在共和國將觸手伸入地中海之前,確實沒有比留在歐盟內部更好的選擇。

 問題是,現在不一樣了。

 隨著共和國在地中海東部站穩腳跟。希臘有了第二種選擇,那就是脫歐入亞,以加入集約集團的方式脫離歐洲。真要鬧到這一步,歐州別說向外擴張,能夠穩住自家成員就很不錯了。要知道,希臘西邊就是被稱為“歐洲火藥桶”的前南地區,往北則是與共和國關系密切的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以及經濟不算太發達的阿爾卑斯國家。只要共和國在希臘成功登上歐州大陸,歐洲就別想安寧。

 希臘就是歐洲的死穴,歐州必須守住希臘。

 守住希臘,就得控制土耳其。

 受此影響,歐州沒有選擇的余地,在共和國不想收拾殘局的情況下,不得不接下這個爛攤子。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不見得是壞事。

 從戰略上看,這至少將歐洲在小亞細亞方向上的戰略防線向東推了四多千米,讓共和國無法通過土耳其染指歐洲大陸。也無法充分利用俄羅斯的黑海出海口,從而使共和國在能夠對歐洲大陸產生重大影響的地中海地區的戰略空間大幅度縮

 更重要的是,歐洲獲得了一個解決塞浦路斯問題的機會。

 準確的說,歐洲強國獲得了利用塞浦路斯問題來影響希臘的機會。

 雖然希臘與土耳其存在嚴重的領土與領海糾紛,但是兩國矛盾的關鍵在塞浦路斯,即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希族與土族之間的衝突。

 只要充分利用塞浦路斯問題。歐洲強國就能讓希臘留在歐洲,而不是投入共和國懷抱。

 當然,利用土耳其,還能提高歐洲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要知道。如果以人口數量計算的話,土耳其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與巴基斯坦的第三大伊斯蘭國家,而且是伊斯蘭世界裡綜合實力派在前五的國家。因為與伊朗接壤,所以歐洲還可以利用土耳其對這個伊斯蘭世界裡綜合實力排第三位的國家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歐洲東面的戰略防禦空間非常有限,所以要想擋住共和國,瓦解共和國構築起來的戰略包圍圈,歐洲的最佳選擇就是充分利用周邊地區,特別是伊斯蘭國家。讓共和國無法隨心所欲的限制歐州的生存空間。

 共和國在為歐洲製造麻煩, 歐洲也同樣在為共和國製造麻煩。

 只有當共和國不得不關注於其他事情的時候,歐洲才有機會衝破包圍圈,從一個局限於歐洲大陸與北大西洋地區的地區性力量發展成全球力量。當然,這需要漫長的過程。

 如同埃及不會放下自身的利益,為別的國家賣命一樣,那些有能力與大國對話的伊斯蘭國家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充當大國的打手。

 數千年來,中東地區就沒有太平過。

 事實證明,即便共和國是二十一世紀最後四十年中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人類文明的統一大業還遙不可及的情況下,中東地區仍然不會太平。

 這處世界的十字路口,注定是大國的舞台!

 新書《亂世英雄》已上傳,書號泌溉,請兄弟們多多支持。

 《國策》將在。月底完本,保證日更刃力字,請兄弟們諒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