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與南宋同行》第241章 付出必須有回報
 這之後,平章賈似道馬上命令購進鯨魚肉產品,以充頂中央給地方軍區上四大總領所的部分撥款這可以省下很多錢鈔!

 這個充頂方法一點也不新鮮,還有過用和尚、道士的出家度牒來充頂撥款的時候,更別說是還用過米糧棉布之類的實物了。

 這一下子反彈回對鯨魚產品的需求了。

 張國安趁機用老賈給的錢鈔在各個大城市招募工匠和勞動力,哪怕是最基本的水手。

 這樣,雙方形成互贏式的發展,如果沒有為偷襲戰做準備,張國安喜歡這種局面,一點點做大做強自己。

 張國安沒有想到的是,平章賈似道還是把解決廂兵的主意打到他的頭上了,這個老賈一方面仍然需要加大精鹽的產出,另一方面甩包袱盡量把冗兵弄到那個海商那裡。

 前後幾次塞人過去,老賈沒有發現對方叫苦,而且隻帶了一批軍糧過去後,對方似乎忘了再索要軍備之類的事情這一點出乎他的意料,那些糧食不重要,以後可以補給他們,只不過還真有地方不怕人多,他拿什麽來養這些人?!

 但是沒有時間想那麽多了,先一心把冗兵問題解決了,馬上又派出幾千人去那裡煎鹽!

 他還讓門客給那個張海商寫了一封鼓勵信,大概意思是,要為官家多出精鹽,多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朝廷從來不忘記為大宋做出貢獻的人,很快就會給你一個榮譽官職,就是實授官職也可以有,足夠你在殷地安國光宗耀祖了

 這個還真不是大宋人的自大,這個時空,相當多的蕃商以能獲得大宋一個榮譽官職為榮,更別說是實授了。

 張國安看著又有幾千人渡海來到這裡,很高興,大宋從國家命令的層面來讓他們打工。這效率真不是一般的高!

 這可遠比自己揮動著錢鈔親自派人去招募的效率高太多了!

 但是他對官職什麽的一點不感興趣,而且他發現了,原來自己還以為老賈同志是急流求球之所急,才派出這樣多的勞動力來。沒有想到現在是自己在消化他們本該待崗再就業似的人員呢!

 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你們對失業人員啥的每個月都給補助之類的,那是你們大宋的政策,咱不妄議。但是你不能派出大批次的勞動力隻帶著幾個月的口糧就來這裡了,我這面乾活還發工錢!

 大宋的社會救濟制度確實完善。

 沒有工作了,當廂兵去,管吃管住發小錢;遭災了,當廂兵去,管吃管住發小錢;犯罪了的人,也去當廂兵

 甚至還可以退伍,只不過他們叫剩員。

 剩員在宋朝的禁兵、廂兵和土兵中都存在,它是宋朝軍士中的揀退者,即禁兵、廂兵、士兵因年老或疾病。不任征戍,保留軍籍,減削軍俸,在軍中從事雜役的人。

 按規定,凡十將、將虞候、承局和押官至65歲,軍士至60歲,原則上須降充剩員,至5年後退役。

 此外,軍中有疾病者也須降充剩員。剩員隻領取一半以下軍俸,充軍中雜役。宋朝大多數的老弱士卒。都是安排在剩員中的,並且成為宋朝的一項傳統。

 減充剩員的將校雖然沒有脫離軍籍,仍然有飯吃有軍晌拿,但已不是軍隊的主要戰鬥力量。它具有安撫、照顧年老殘疾軍人的意義,這時,他們的幸福感就不是一般的強了。

 宋朝對退伍士兵的另一項安置措施,就是遣返歸農,讓他們歸鄉種田,官府發給一定量的糧食。同時對退伍者的家屬還給以必要的幫助。

 如退伍士兵死亡,其妻其子遂為窮民,則許指射荒閑田耕種,支與一年請給,令買牛種,免租稅丁役,使為永業。

 對離開軍隊的傷殘軍人,朝廷則要求部隊給以措置收養,終生安撫。

 張國安把對老賈的不滿對安靜說了。

 “安靜,那個老賈真會算帳啊,這一下子又送來幾千人,就帶了些口糧,連衣服都是破爛不堪的”

 安靜說:“那不是更好?咱這裡不是需要勞動力嘛?”

 張國安說:“是需要,但是不能養成老賈同志佔小便宜的習慣我要寫信討要應該給的後續軍備,以前有些大意了。”

 安靜說:“我們的糧食不是夠吃嗎?”

 張國安搖頭說:“不是差那些口糧,而是要公平,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付出必須有回報,哪怕只是一些糧食的問題,除非我們自己情願。”

 張國安馬上開始寫信了,他慢慢打著算盤計算著老賈欠他的軍備費用。

 古劍山和郭子仁進來了,說:“來的小行商販子又多了張主家,咱們加稅吧,大宋對這樣的人可都收好幾樣稅的”

 張國安知道這兩個人現在收稅上癮了,這是一種有權威感的行為。

 這兩小子還把手下的人往稅警的方向訓練,如果增加收稅,他們還可以增招更多的人手。

 張國安說:“不行,現在我們需要這樣的人員流動,每一個小行商小販子,都是我們的義務宣傳員,而且還要讓他們用利益來做無聲的宣傳。”

 古劍山和郭子仁現在已經有自己的辦公地點了,是一個正正方方的平頂四合院子,後來他們才明白,平頂就是為加層做準備的。

 他們的流求海關牌子已經掛了出來,而且還用專門在大宋印刷的各種票據,工作已經走上了常態化。

 甚至,他們兩個人還把手下的稅收人員都配上了短式火銃,時不時還操練一番,他們對自己的稅收工作越來越感興趣。

 特別是當兩個人帶著手下,分頭上到行商的船上查看報稅情況時,看著那些主掌之人討好的表情,他們非常享受。

 可惜的是,他們不能隨意收稅。

 在他們辦公地點的外牆上,都用朱漆寫著各種商品的收稅標準,如果字跡模糊了,還要去重塗。

 所以,行商們自己也是清楚。

 張國安還給他們配上了兩條單桅刀魚快船,那帆頂還印著大大的稅字,讓人一眼就看明白他們的職業。

 只不過兩個人可惜的是,他們和其他幾個人一樣,可能參加不了這一次的偷襲行動了。

 因為他們的工作明顯太忙了,開春以後,忽然的,連廣州地區的行商都有跑來的,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得知這個地方。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竟然還有從三佛齊自己找來的海商,而且還是大宋的海外遺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