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187章 我為什麽要告你們的密?
本站公告老村長回到了孔家村後,引起了村子裡人的興奮。

普通村民都對那些回禮感興趣他們是山民,但不是愚民,特別是對市場上的貨物,當然也知曉一些價錢。

他們大多都出過山,去館陶城轉過,再說了,什麽物件是好用的,一眼也能看出來的。

村民們對存放在族裡公用倉庫的物件議論紛紛,他們在等著按先前拿出的禮物的價錢進行分,當然,沒有人想獨佔,這是一個以仁義為本的村子嘛。

村子裡的長者們則對這個行動的後果進行評估。

當然,沒有人指責老村長的不是,反而感覺問題大了。

原來那些人是佔據了山東地區的海盜!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此事又該當如何?!

眾位長老的看法最終集中在兩點,要麽當看不見,要麽應當去報官……省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徹底擺脫與流求海盜的關系,弄不好還能弄到一筆賞金……當然,從大局出,沒有人公開提到後面的一點。

君子談義不談利。

韃韃人在管治地方時,他們本人雖然擔任主官,但是只能重用懂得韃靼語的漢人官員來具體執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們去做,韃靼人聽不懂老百姓的話,老百姓也聽不懂他們的話,雙方之間的溝通也只能通過某些特定人員來達成……一些懂得韃靼語的地方官也就憑借這種便利條件來做壞事。

那些地方官員就經常慫恿韃靼主官做一些坑害百姓的事情……責任歸韃靼主官,好處留給自己,很多離奇的冤案都是他們造成的!

這也是孔家村裡的人不願意與官府打交道的原因。

館陶城的地方官員就經常用獎勵告密的方式來獲取利益。

事實上,告密文化在這個華夏民族的歷史上,很早以前就存在的。

圍繞告密文化這條線索,到眼下為止已經持續了千年。

如果回顧這一歷史過程,似乎有一些看不見的規律在起作用,比如告密往往是自上而下縱容與動的結果;縱容與動告密往往反映了統治者的不自信;告密的內容雖然有人事與文字之不同的區別,但其本質都是權力鬥爭;甚至還有要得到不當利益的手段鬥爭等。

漢武帝當初就用這個告密的辦法弄錢。

這個秦始皇式的君主,他的“雄才大略”不過是窮兵黷武,最終導致了國庫空虛。

他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則是通過告密。

在公元前119年,他下達了“算緡令”,開始征收富商的財產稅。

然而,此令表面上為防止偷稅漏稅,實際上是鼓勵民眾對隱匿財產者進行告密,而且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也就是告密有功,把被告者的一半財產獎給告密者。

這一舉措幾乎使所有的貪利者紅了眼,以至於告密者絡繹於途,不絕如縷。

通過算緡令的實施,使國庫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余頃,宅亦如之。

不過,其社會惡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產,大漢的商貿業終武帝一朝陷入了毀滅性的泥沼。

比這更可怕的是,算緡令使民風敗惡,誠信淪喪,百姓風行給政府打小報告,做政府的密探,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業,漢武帝的政權從此走向了下坡路。

館陶城的地方官哪裡管實行告密方法的惡果,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乾多久,能撈一點算一點,只要不被平章阿合馬的經理法抓到,當了典型,他們是有機會就撈錢鈔……所以,鼓勵告密者是諸多行政手段中,

最簡單而有效的一種,僅從成本上算,費效比較高。只要告密別人犯忌犯法,一律都有獎勵!

如此,整個館陶地區便生活在人人互相防備的陰影中,當地的地方官卻樂得如此……什麽叫管理?讓人人生活在恐慌中,那就是最好的管理。

如果再加上連坐之法……知情不舉,罪加一等,這樣一切都好辦了,人人互相監督,互相告密,當地的地方官卻可以選擇性執法,肯定不能別人密告什麽就信什麽,那樣,會大大增加獎勵告密者的成本,反而不美。

孔家村的長者們還正在為是否舉報那些藏在深山裡的人爭論著呢,已經先有一個小販去舉報了。

只不過他舉報的是孔家村,說他們與流求海盜有交通勾結,要不然,他們哪裡能得到那麽多流求島上才會有的好貨物?還都是市面上很難買到的。

那個小販是販賣棉麻布的……北方地區更容易種植棉花,而且也容易種植各種麻,當他們偷偷從大宋境內弄到了上好的棉種,還有較為先進的紡織技術後,盡管慘受韃靼強盜集團的各種盤剝,但是他們的各種紡織作坊竟然仍能存活了下來,規模還不小呢!

這其實是平章阿合馬高抬貴手了,畢竟他是有著商人眼光的色目人,明白必須要讓這樣的作坊存活下來,有了產品,可以賣出去,才可以收到各種稅……殺雞取卵的作法,他還是完全否定的。

但是北方地區出產的棉紗質量可不算是好,只能排在流求和大宋之後。

技術上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只能在價錢上找齊。

那個小販牽著兩頭驢子,馱著北方和大宋、流求出產的三種棉麻布,非常不容易地來到了孔家村……他希望要麽賣一份好價錢,要麽換上好一些的花生油料,總之要有個兩三倍的利潤才夠上自己這樣辛苦。

但是,讓他失望的是,好像孔家村裡的人對他的棉麻布不太感興趣……這不合常理, 棉麻布無論是結實還是厚薄程度,都是山區裡人的最愛,先前他在別的山區裡換出不少山珍來呢!

他在開始時,懷疑這是孔家村裡的人故意壓價,所以裝出不感興趣的樣子。

他才不肯降價交換,一般的山珍他還是看不上眼的!

大宋時代已經有了山珍的基本定義,這個時候的海味還遠遠落後,沒有歸於上層食譜的統計中,所以就算是一般的山珍也可以有不少的收獲,但是,那個小販有些不甘心。

莫非你們還有比我更好的棉麻布?!

有愛顯示的村民,拿出分給自己的一匹棉麻布示之,得意揚揚地說:“你看到了?這棉麻布的紋路清晰,細密結實,手感滑潤,與你的比如何?!”

旁觀人哄然笑了,這個真不用認真比,打眼一看就可以看出……有人笑著說:“你這商販,你口口聲聲說自己帶了流求布,是最好的棉麻布,可比得了此布?莫非是騙我山民野夫來了?真當我等是愚蠢之輩?!”

眾人笑得更厲害了……那個小販氣得滿臉通紅,心裡罵道,真是胡說,你那是流求棉麻布中的極品,號稱軍布!哪個騙你!?

最後,他不得不降價換了些普通的山珍離開了,沒有想像裡的高利潤,而且還受了他們的恥笑……他猛然想到,一群山村村民,哪裡可以得到市面上買不到的“軍布”?

哈哈,待我去官府揭舉報爾等,弄不好還能得到打賞,此為一石兩鳥之計,還可報了我受辱之仇。

其實他這一趟並不虧本,只不過才掙了一倍的利潤……8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