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與南宋同行》第158章 財富從何而來?
?平章阿合馬推行的“經理法”迅速見了成效。

 他們的政府由於一直處在轉型期,加上監管不力等原因,中底層官員確實太貪了,小官巨貪,小吏大貪都處都有……平章阿合馬在推行的同時,小心翼翼地控制著規模,盡量不能辦成“窩案”,也不能變成“塌方”式的案子。

 這裡的底線就是,要收回大多被貪汙的利益,但是還要讓地方上有人乾活。

 事實上,受損最大的還是漢法派的中底層官員……他們確實貪汙情況最嚴重,事實勝於雄辯,漢法派的大臣們只能咬著牙讚美這次運動!

 這次推行的運動還產生了一個結果。

 韃靼強盜集團由於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本來就使得北方漢人知識分子階層發生了嚴重分化。

 一部分世家大族的文人仍然積極參與政治,官高位顯,是仕途上的成功者;一部分文人雖亦熱衷於仕宦,卻時運不濟,沉淪下僚,終生僅為小官小吏;還有一部分文人則被迫或自覺放棄了“學而優則仕”的追求,絕足於官場,成為功名圈外的人。

 盡管有上述區別,但是這個時期北方漢人知識分子的思想傾向還是共同的,那就是彌漫於他們中間的沉淪感和危機感,至少相當多的人還是能忍受的。

 韃靼強盜集團的國庫得到了快速地充實,這個讓大頭目忽必烈相當滿意,至少陸續到來的聯軍的軍資可以得到部分的滿足了。

 但是,他和平章阿合馬都選擇性看不到的是,他們底層的知識分子在快速流失,這個可比真實的歷史上快速多了!

 事實上,韃靼強盜集團舉辦過科舉。

 最初嘗試是在窩闊台汗時期,那時的大頭目窩闊台剛剛得取中原時,中書令耶律楚材請用儒術選士,他準了。

 於是下詔命斷事官術忽德與山西東路課稅所長官劉中,在歷諸路考試。

 當時是以論及經義、詞賦分為三科,作三日程,專治一科,能兼者聽,但不以失文義為中選……其中選者,複其賦役,令與各處長官同署公事。

 詔令中所說的“複其賦役“,指的是其中選儒生,若有種田者納地稅,買賣者出納商稅,開張門面營運者依例供差發除外,其余差發並行蠲免。

 凡中選的儒生,與各住達嚕噶齊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當著,隨後依照先降條例開辟舉場,精選入仕,續聽朝命。

 按照他們原來的打算,此後準備再辟舉場精選入仕,但是後來他們以當世或以為非便為理由,事複中止。

 到了大頭目忽必烈即位以後,他們還圍繞科舉興廢問題曾展開反覆討論,但是一直沒有施行。

 他們讓科舉長期停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到了大頭目忽必烈這一代呢,韃靼人對中原統治已長達半個世紀。

 在這一時期,凡納土歸降者,均命其為當地長官,依照金朝的官製授予官職,其中許多漢人儒士和官吏、地主等已經成為韃靼強盜集團的助手。

 他們在自己的轄境內,既統軍,又管民,有權任命其下屬官吏……到了大頭目忽必烈更定官製時,暨亡金曾入仕及到殿舉人,幾乎都成為既定官員人選。

 因此,他們客觀上沒有迫切需要另辟取仕途徑。

 其次,現在他們需要的是大量的軍費開支,而且又面臨著嚴重的財政短缺問題。

 大頭目忽必烈重用平章阿合馬,讓他們“理財助國“,已經遭到朝中許多儒臣的反對,主觀上,他必須要挺理財派。

 科舉取士是漢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韃靼強盜集團全面實行此種辦法便意味著全面的漢化,意味著韃靼貴族特權的喪失。

 而大頭目忽必烈又一向嫌惡金朝儒生崇尚詩賦之作風,他認為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

 這時候的大頭目忽必烈對於儒學已失去原有的熱忱和興趣,他所急需的是增強軍力,保證財用……

 這時候再加上平章阿合馬大力推行“經理法”,進一步對中底層知識分子的打壓,簡直讓他們忍無可忌了,已經沒有了出路……當官做吏不發財,誰去做那個啊。

 但是,北方漢民中的中低級知識分子現在多了一個選擇,他們可以跑,不用走海路,可以通過陸路跑到原先的山東路!

 他們早就聽過傳聞,佔了山東路的那幫子海盜,他們根本不是海盜,他們是商人的家丁……那裡的工錢高,聽說只要是儒生,去了就能當上縣令級別的官員!

 相比較世家大族,他們可以選擇的余地更大,可以帶家人去,也可以不帶……先去看看再說。

 甚至還可以攜款潛逃!

 張國安島主和王德發主家沒有想到過接收北方知識分子的問題,他們隻關心勞力。

 當然,他們也沒有辦法事先指導鮑威大隊長等人如何接納他們。

 流求衛隊在整個山東路的管理完全是處在軍管階段……他們著重管理治安,狠抓張國安島主一直要求有的秩序問題,其它的,比如民生和稅務他們根本就不操心。

 從財富的來源來分析,他們在整個山東路確實是在殖民。

 流求島把那裡當成了工業、農業和礦業原材料的供應地,每個月甚至每天都要從這裡往流求島運送生鐵、焦炭、棉花、白糖,時不常還有幾船其它礦產品。

 同時,整個山東路還要接受流求工農業產品的銷售……如果按科教書來看,這裡應該很窮苦的。

 但是,流求島只是按照市場價錢付出了他們應該付出的費用,可是山東路的民眾竟然越來越富裕了!

 為流求島在這裡開辦的農場、礦山還有集中在一起的淄博冶煉廠打工的勞工們得到了他們應有的工錢,他們的消費又讓大小商人們趨之若騖……鮑威大隊長和他的夥伴們又一次認真觀察這個利益鏈條上的發展和變化。

 他們這一次沒有張國安島主的指導,卻看的更加清楚和明白。

 吳迪中隊長說:“哈哈,所有財富都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啊……我們只要組織一下,人人都得利呀!”

 梅樂芝中隊長說:“所以,只要大自然無窮盡,這天下的財富就無窮盡……然則為何貧窮仍然處處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