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125章 青銅火炮出產
  吳大鵬天天訓練二十個半大小子和二百個挑選出來的雜役廂兵,以期能讓他們快速成軍。  六名時空走私者誰也沒有軍事經驗,但是,就算有了軍事經驗也沒有用,誰有見過這樣的奇怪組合?所以,任誰來都是新手,摸索著來吧。

  但是好在大家可以商量著來,甚至,二十個半大小子還有過一些實戰經驗,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先前在大家商量的時候,吳大鵬說:“我們的核心力量除了自己外,就是那二十個半大小子……第二力量是那兩百個外圍人員,所以他們的忠誠度和能力是安全問題的關鍵!”

  萬士達這時也是剛剛從深山裡找礦回來,他說:“二十個半大小子沒有問題,關鍵在外圍人員……不如這樣,把他們的服飾都改成和半大小子們一樣。”

  大家一下子明白了,服裝的統一性,往往會讓個體人員的行動、思想和習慣產生某種共性,不要小瞧製服的力量。

  這是一個好辦法!

  宋子強說:“只有二十個火繩槍手,人也太少,把我們庫存的火繩槍都拿出來吧,組織成一百個,我們走後才放心……”

  大家也能理解現狀,於是在圍繞以火繩槍手為核心的所謂陣法上商量了一下,最後搞出了一個一百個火繩槍手,三十個弓箭手,三十個刀牌手,六十個長槍手的組合,他們稱之為一個連。

  這種組合的好處在於,他們可以根據河岸戰、海戰、叢林戰的不同要求,隨時拆開或者重新組合。

  宋子強還提議要增加一個擲彈兵兵種!

  大家一想,歷史上確實有過這個兵種,但是它後來不怎麽流行了,就一定有不適合的原因。

  宋子強當時說:“不用新增人員……讓刀牌手兼職,在他們掄刀上陣之前,還有一段距離呢。炸/彈我來搞,能夠保證安全的,多練一練手,肯定能增加準確性。”

  嗯,這個可行,先不說進攻……比如要是守衛戰,甚至於是船戰上,弄不好都有用處。

  萬士達想了想也只能說:“在海上開弓射箭都難……擲彈也難,總體上,這個時空還是以跳幫戰為主的,所以也許真有用處。”

  至於他們將要鑄成的兩門青銅火炮,他們準備先是以炮台為主,將要在河口修一個軍事要塞,那時不再以竹木建築為主,而是一種要塞式的堡壘建築群。

  現在看來,危險主要來自海上了,所以,守住河口,就守住了這裡。

  宋子強又說:“那幫半大小子們都是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就算是先軍政策,也不能全從軍吧?”

  王德發說:“這樣,半工半軍吧,軍事上咱也是二把刀水平,從科技上幫助他們提高水平,補上短板吧。”

  吳大鵬笑了,說:“確實是二把刀水平,但是呢,這個時空的水平更爛……咱又不去平原和韃靼拚刀子,頂住他們騎兵,但是,叫他們來兩個死一對的能力肯定能有!”

  說到這裡大家都是信心滿滿的,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建設出的,誰也給不了!

  接下來的軍訓任務開始半正規化了。

  火繩槍手,長槍手都必須學會走齊,這是第一步……擲彈兵先自己找石頭練膂力去。

  弓箭手,人家根本沒有用別人操心,他們幾十個人自己找地方練了。

  大家的熱情都是高漲!

  這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加月薪了。

  現在,六名時空走私者還感到欣慰的是,

這個廂兵製的好處之一就是抹殺了特性,加強了共性。  他們中出力乾力氣活的和會一些手藝的,他們之間沒有一點不平衡的感覺。

  大家都是十貫紙鈔,沒有人挑的……

  但是,六名時空走私者們也知道,一但建設開發進入到更高層次了,那麽可能特別的要求就出來了。

  所以,他們要慢慢地做好針對不同情況都要有快速反應的準備。

  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待這些古人,他們內心裡也確實是有優越感。

  但是自認為是有才華的胡鎮北鐵匠一點也不服氣宋子強的安排。

  他說:“為何不讓某去鑄青銅火炮?某可是鑄過大鍾的……”

  宋子強這時正和他在一樣,加緊打造火繩槍。

  他們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了,包括先前的在紅河溪打造的,不過一百余枝。這個沒有辦法,好鐵,他們暫時是不缺少的,鐵匠也有幾十個了,只是活計還是太多,單單一個打造勞動工具,就費了他們不少的時間,有時候還要派出人去到上工地維修,上次韃靼水軍偷襲時,胡鎮北鐵匠就去了工地。

  當時,那些工匠們被宋子強責罵了後,駕著小船去抓韃靼跳河的戰兵,果然那些水裡的戰兵沒有人敢反抗,他們去的那些人也沒有人受傷……所以先前的害怕可真有一些那個啥了。

  再加上他們看到了宋子強船首的威武,工匠們個個都對他更尊重了。

  只有胡鎮北不服氣,他認為自己是沒有遇到,遇到了,怕是比宋主家還英勇!

  宋子強沒有稀得搭理他,只是決定在臨走前必須多準備出四五十枝來,以防有意外。

  宋子強和胡鎮北鐵匠都在裹著鐵棍,悠悠地打著一根槍管,他們手裡的鐵錘子都有一種節奏感。

  宋子強說:“鑄青銅是一個細致活兒……再說了,現在打造火繩槍才是最緊急的事情,要分輕輕重……”

  胡鎮北鐵匠這時卻歎了口氣,說:“真想還能抽上你的煙卷……可惜沒有了。”

  這個沒有辦法,他們也沒有想到在大宋的時空下也能有煙鬼,幾根就能上癮,帶少了。

  不過,他們帶了煙草的種子,在臨安縣城那裡有種的,在八道河也有種的,再等幾個月吧。

  這個時候,鑄青銅炮的工匠來了,非常恭敬地說:“宋船首,我等要起模了……”

  宋子強抬手看看表,別看人家古人沒有手表,這時間還卡得很準,正好是澆鑄完的十二個小時。

  起模是在銅液冷卻後在將外層陶殼震破,直接剝離出來青銅火炮的粗胚體。

  下一步就是要對鑄造出來的青銅火炮進行研磨表面,去掉毛刺,然後再把炮筒內簡單銑圓,讓它更光滑一些。

  最後再簡單回火處理一下,增加它的韌性。

  青銅火炮的另一個好處就顯示出來了,它不需要進行嚴格的回火處理,要不然還要專門為它建一個熱處理車間……

  宋子強和那個工匠趕緊去看看,胡鎮北鐵匠也想去,被他製止了……工作時間不能看熱鬧!

  鑄造車間,其實就是離他們鐵匠大棚不遠的另一個大竹棚子,原先鑄造大鐵鍋用的。

  現在大鐵鍋已經夠用了,也正在升級呢,開始鑄帶蓋子的鐵釜,這是搞化工用的……

  宋子強到了後,命令起模,工匠們開始細心敲碎那陶殼,這時,泛著青黃色的青紅銅炮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宋子強蹲在地上查看了一下,發現筒壁還是蠻均勻的,又伸手進去摸了摸,還算光滑,火藥室的厚度也不錯。

  青銅火炮的又一個好處是,它不會出現突然性的炸膛,而是事先會出現明顯的變形,告訴炮手,再要是來一次這樣份量的火藥,它可就要炸了!

  宋子強開始領著工匠們做後期的處理工作了。

  但是,最後首先完成試炮工作的,卻不是青銅火炮。

  先前,萬士達進到深山裡主要是要找鋁土礦,這個是要為加工高強度耐高溫的窯體服務的。

  從那面世界帶過來的資料,這裡和福建的龍岩地區一樣,都屬於鋁士分布帶,都是紅土型礦床成床區。

  中國現代紅土型鋁土礦主要形成在低緯度地區,如福建、海南及廣東一些地區。

  這些地區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又有易於風化的玄武岩,故能形成現代紅土型鋁土礦。

  但是不幸運的是,萬士達有找到鋁士礦,他們不求要按照那面世界的成礦標準,只有有一些就可以了,然而沒有……或者有了,也是深埋型的。

  大家隻好決定等去福建的龍岩地區弄來一些了,因為那裡是難得的露天型鋁土礦,就算是道路可能還沒有開發出來,但是可以用人背驢馱的。

  萬士達回來後也是被韃靼水軍的來襲嚇了一跳,這太出意料了。

  他也趕緊投入到軍工生產中,馬上把木器生產抓起來。

  火繩槍需要的槍托和槍柄都好說,這個可以送來一枝,他們就加工裝配一枝。

  床弩也好說,他們通過加工英格蘭長弓時發現,同其它硬木類比較,紫杉木也更適用於床弩上,於是他們把紫杉木列為有弦類武器的專用品,其它行業,一律讓步。

  現在開始,幾個不同的木料乾燥窯裡可以輪流出來合適的木材了。

  萬士達的主要任務是造木炮!

  一開始時,他真嚇了一跳,王德發說:“真的,在那面的世界裡,在抗戰時,還真用過這東西,十發之內吧,絕對沒有問題,主要看裝藥量了。”

  萬士達還有是些擔心,於是他組織人手開始反覆窮舉式驗證。

  由於一直是小心謹慎試製著,最後在沒有傷著一個人的前提下,拿出性價比最好的一個數據。

  材料上他們選了以相思木的中段為炮身,靠近根部的地方為炮筒,利用它的紋理細密而不易變形,很少翹裂的特點。

  製造方法上,采用了剖開後加工炮膛,兩片再重新對箍的組合方法。

  宋子強不明白了,你何不直接掏空?想要口徑一樣也可以啊……

  萬士達無奈地說:“試過了,那個裝藥量沒有辦法統一……只要多箍幾道鐵片子,效果是一樣的,而且我還可以更容易加工炮膛。”

  選擇相思木還有原因就是它極其耐潮而且不怕蟲子蛀,雖然木頭炮打不了多久的,但是你還是要先存放一批,以備連用吧?

  炮彈好辦了,直接用石灰岩質的石彈!

  讓石匠雕刻得圓圓的,塗上鯨魚油,減少與炮膛的磨擦!

  最後定型時要最後試炮了。

  這一天是十天有一次的休息天,圍觀者甚多,但是都被攔在三十米外。

  萬士達同樣也給它設計了一種四輪炮車,拉著到了河口,將要衝著河面開炮。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