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41章 鐵匠想打教授的臉(續)
  歷史如果沒有被六個人改變,那麽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元代統治者為了防止民間武裝反抗,對民間武器的管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態地步,連菜刀都被管制了。  當時規定以二十戶為一甲,共用一把菜刀,這一甲的領導,大概相當於那面世界街道裡的居民小組長吧。

  那把寶貴的菜刀,平時便保管在這位居民小組長手裡。

  大家做菜要用菜刀了,就得去小組長家排隊。

  後來大約是小組長們嫌麻煩,因此很多時候是把菜刀用鏈子鎖在水井邊的箱子裡,要用時就拿鑰匙去開箱子取出來。

  估摸著那辰光的一道好風景,應該是在飯點之前的水井邊。

  想想那時每個城市裡街頭巷尾的水井邊,一到黃昏時分,就會有十數乃至數十個姑娘、大嫂、老太太聚成一堆,一邊洗菜一邊排隊切菜,這情景必然十分賞心悅目。

  那水井邊,在當時也定是個成功率極高的婚介場地。

  這事,是中國古代史、社會史、兵器史上的一大奇觀。

  以這麽大的精力來對付老百姓的菜刀,一個就是那個大元了,另一個你懂的。

  當然,這些事情是在大宋之後了。

  不過,穿越者們也並不認為禁民間百姓持有武器的始作俑者是那位傳說中一條杆棒打天下的太祖,他當年出門也是只能扛一條棍子。

  當然,棍子可以起上好聽的名子。

  也因此宋朝的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和這位軍漢出身的皇帝一樣,出門扛條木頭棍子防身。

  當然,民間的刀具還真是沒有辦法完全禁住。

  大宋允許老百姓用小水果刀,並且居然還有“並刀”這種名品,只怕全賴如李師師一流的美女們之力。

  否則周邦彥們大約在勾欄瓦子中,只能看見無數漂亮姑娘正在用牙齒和手指努力對付橘子這類水果,“纖手破新橙”尚可為之,前面“並刀如水”那一句,肯定是要改一下的了。

  也許還是飲食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為管制菜刀此舉,對中國冷兵器製造的傳承打擊固然巨大,對飲食文化傳承的影響只怕也不小。

  君不見取材於宋元評話雜劇的《水滸傳》中,那些梁山好漢們便個個都是大塊吃肉的漢子。

  但是想來,這等描寫固然有小說家想表現好漢豪氣的成分在內,但恐怕當時村野小店裡的廚子,沒有自己的菜刀可以切肉,於是只能直接把大塊肉煮熟了端上來給客人吃,更是其中的關鍵。

  這一想,水滸好漢們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所表現出來的豪氣,頓時失色不少。

  心目中一直以來因大塊吃肉而來的好漢們之豪氣形象,幾乎蕩然無存,再大一些的熟肉塊,就只能用上並刀了。

  六名時空走私者私下裡以為,或可使金庸小說常用到的一個詞,“並指如刀”,大家都去練點徒手功夫,以方便日常吃喝吧。

  呵呵,有些水了。

  在禁止民間持有和製造兵器的同時,宋朝的官造兵器也被嚴格置於中央政府管制之下,其對各地官軍使用之兵器亦防禁極嚴。

  如《宋史》兵志說,熙寧五年,“帝匣斬馬刀以示蔡挺,挺謂製作精而操擊便,乃命中人領工造數萬口賜邊臣”;元豐元年冬,“鄜延路經略使呂惠卿乞給新樣刀,軍器監欲下江、浙、福建路製造,帝不許,給以內南庫短刃刀五萬五千口”等等,可見當時各地部隊兵器的製造及供應,

哪怕是邊軍所用,也被置於宋皇帝及其派出的太監直接管制之下。  另外,有宋一朝之義勇頗多,所謂義勇就是團練鄉兵,乃是仿唐府兵而來,尤其是克制金人騎兵的弓箭手,有相當部分是義勇,因此宋各路都有“弓箭社”這個組織,其實就是現在的預備役一類。

  然而到了宣和七年,《宋史》兵志內卻出現了這麽一條記載:“私有兵器,在律之禁甚嚴。三路保伍之法,雖於農隙以講武事,然猶事畢則兵器藏於官府。今弓箭社一切兵器,民皆自藏於家,不幾於借寇哉”。

  於是乎,一切兵器要歸公,這路的弓箭統統被收繳上去,讓義勇們把弓箭帶回家的那位官吏,也因此被罷了官。

  敢情在宋朝皇帝和官吏們眼中,大宋百姓,哪怕你是預備役士兵,只要有了兵器就等於是把兵器“借寇”了。

  這種視民為仇,把全部老百姓都當成潛在敵人和威脅來對待,畏民猶甚於畏敵的思想和態度,正是宋皇帝們禁私兵的根源所在。

  宋家皇帝此等陰暗心思和小家氣度,比之漢唐,相去實不可以道裡計。

  宋自開國起就呈現出一派全面挨打的積弱氣象,以至於把兩個皇帝搞進了五國城去坐井觀天、后宮娘娘們弄進了金人的洗衣局,最後更偏安一隅做了多年兒皇帝。

  無數的歷史事實告訴了人們一個常識性道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趙宋官家出身行伍,又仗著武力黃袍加身,從主家孩子手裡篡奪的天下,其心中對帶兵武人和百姓以武犯禁的恐懼心之重,非比一般皇帝。

  這一點,只看趙大官人一得天下就即刻上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好戲文,便可窺知一二。

  而之後趙宋一力推行重文輕武之觀念與制度,又嚴禁天下百姓擁有私兵,乃至於禁斷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刀具,則均是此種恐懼的具體表現。

  先秦銅兵,是金屬兵器的初始階段,在發展到頂峰後,鋼鐵兵器開始出現。經過兩漢和南北朝時期的不斷發展,中國鐵兵從冶煉、鑄造、鍛造及熱處理技術,到隋唐時期又達到了頂峰。

  而恰恰唐朝兵備又采取的是精兵制度,其政府常備軍的人數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少的一朝,而其經濟又是中國歷史上罕見地強盛,在這種雙重基礎上,導致隋唐兵器的精良程度和技術,都成了中國歷史之最。

  從宋朝之後中國打製兵器的能力慢慢開始下行了。

  用尺子能測出重量的事情告一段落了,這些大宋技工學生繼續上課,但是學生吳迪卻開始有些走神了。

  他的朋友吳傑看得清楚,下課時便問他怎麽了。

  吳迪說:“那輛三輪大鐵車不見了”

  那車確實是被新來的教授們推到了屋子裡了,但是現在張教授還不讓他們進那間大屋子。

  他說:“不要著急,慢慢等著,到時候會讓你們進去的。”

  那裡面經常響出來怪聲音,一連幾天都是這樣。

  那裡面到底在做甚?張國安教授又是反覆強調,那裡以後才可以進去。

  宋子強和萬士達兩人很快就把宗申正向三輪摩托車拆卸乾淨。

  宋子強說:“什麽時候能把大飛輪柴油機生產出來時,這樣的活兒,就是那幫小子們的了……幫國安建好這個工業園區,咱們就去臨安府嘍!”

  萬士達說:“不要急,你沒有感覺到嗎?你乾活時在吹口哨!”

  “有嗎?”

  “有!你沒有厭煩乾活”

  “是啊,這不是全給自己幹嘛!”

  兩人時常說著這樣的廢話。

  真正為自己前程的勞動,才是最光榮和快樂的。

  兩人拆完摩托車後,先把他們將要打造的車床的動力設備安裝好。

  他們決定還是按計劃用皮帶傳動。

  皮帶傳動的好處很多,可用於兩軸中心距離較大的傳動,由於帶具有彈性,可緩和衝擊和振動載荷,運轉平穩,這一點非常重要,至於噪音小,當過載時,帶即在輪上打滑,可防止其他零件損壞,這一些就不算重要了,當然就關鍵的還是它的結構簡單,維護方便。

  缺點也有,這個傳動的外廓尺寸較大,不能保證固定不變的傳動比,軸及軸承上受力較大,效率較低。

  但是這一些都可以克服的。

  摩托車上所以的軸承將會被利用上,寶貝極了,輪胎將是被製成若乾條皮帶,畢竟皮帶屬於易壞品。

  當動力設備準備好了後,他們試了一下車,還好,一切都正常運行。

  兩人都會翻砂鑄造的活兒,但是他們沒有設備條件,至少現在他們沒有精力自己建一個衝天爐。

  不過可以借用這個時空的條件,不著急的。

  他們這個時候首先要加工出一個木工機床,木工機床上面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傳動輪,還有頂真的底座之類的配件,他們想要先讓宋人鐵匠鑄造看看,能不能達到精鑄的水平。

  要是不行,兩人想借用他們的設備自己上馬,給他們一些錢鈔,他們當然會同意了。

  皮帶輪,屬於盤轂類零件,一般相對尺寸比較大。

  它的製造工藝上本來就是用生鐵鑄造,基本沒有用鑄鋼的,鋼的鑄造性能不佳,那個最好是鑄齒輪用的。

  兩人在牙郎馬雲的帶領下找了一家看上去鋪子比較大,夥計比較多的鐵行,看那鋪子上面還掛著一面楊七郎鐵行的旗幡。

  那裡現在正叮叮當當地打得歡氣,打擊聲傳出很遠。

  三個人進去了後,宋子強竟然有莫明的有一種親切感,這裡除了沒有台鉗之類的近現代工具外,看看其他的地方,竟然讓人恍惚間感覺來到了一家農村鐵匠鋪。

  這個時空,他們已經開始用上了焦炭,聽說這東西隻比木炭低了一點價錢,但是好像比較難買,現在屋裡的幾個鐵匠爐子冒著半尺長的火苗。

  鐵匠的小工在拚命拉著風匣。

  鋪子裡充斥著一片煙火味道。

  牙郎馬雲對這些到是不在意,而且好像和這裡的老板很熟,就直接找到他。

  那老板一看就是一個打鐵出身的人。

  盡管他身上穿著直裰,沒有扎頭巾,而是帶了一頂方帽,與一般的商鋪老板並無二樣,但是,他身上鐵匠的味道十足。

  還是通紅的眼睛,那是火爐烤的;過於粗大的手掌,那是打鐵出力造成的;還有就是畸形的身材,明顯是右肩要高,這是他用力時沒法子保持平衡造成的。

  牙郎馬雲說有主家要他們鑄造一些鐵器,價錢好說,就怕完不成。

  那個楊七郎當時便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說:“就算是你有七竅八孔的鐵器,某也是能鑄得,還能難過天目廟裡的鐵鍾?!”

  宋子強高興了,他就是喜歡這樣自信的鐵匠老板。

  他遞給那鐵匠老板一份圖紙,那老板摸了摸那紙,感覺紙的質地不錯。

  那圖上是若乾個大小的飛輪,尺寸標注得清楚明白,最大的不過一尺七寸二分,最小的不過二寸七分。這個很難嗎?!

  那個楊七郎老板剛要說什麽。

  宋子強便讓牙郎馬雲翻譯自己的話了,也不管他們懂不懂。

  他拿著鉛筆在紙上比比劃劃,說:“這個飛輪表面要打磨、拋光,這些你一定會,可是我還要它們質量分布均勻,你們還要消除掉製造中產生的內應力,而且這個飛輪要進行靜平衡校正。”

  “”

  不懂了吧?

  宋子強說:“就是轉動起來別歪歪了!”

  那個楊七郎老板聽懂後怒了,說:“這位客官何必說得如此玄妙?一句話就能明了,不就是轉動時要平穩如常嘛?!”

  宋子強卻笑了,說:“然也!”

  那個楊七郎老板一時間氣得不想接他的活了,但是聽說後面還有大活,而且看在他不過是海外行商的面子上,接了下來。

  他自恃是臨安縣城裡最好的鐵匠了。

  這兩個人交待完畢後,就離開了,還是要準備一下其他材料。

  他們這個木工機床主要來對付紫檀木這樣的硬木。

  木材是沒有硬度標準的,因為它是不均勻材質, 只能簡單稱其為硬木。

  紫檀木到底有多硬?

  舉個例子吧,大宋政府有法律明文規定:

  用紫檀木棒打死人者,按鐵棒打死人定罪。

  意思就是說紫檀木硬,用它打死人,跟用鐵棒打死人一樣,是故意殺人,情節惡略。

  而其他常見木棒,硬度較低,打死人,屬於故意傷人,有過失殺人的意思在裡面,情節沒有前者惡劣。

  可見,在宋人的眼裡,這紫檀木要和鐵等同了。

  但是在物理范疇裡,它們沒法等同。

  可是,在這個時空裡,用紫檀木製造一些必要的工件,還是可以替代鋼鐵的。

  比如要加工一台榨油機,來對付核桃仁。

  齒輪是機器上最早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正是齒輪和齒條把曲線運動變成了直線運動,人類文明也由此前進了一大步。

  他們要借用水輪車來擠壓榨取,而不是錘壓,那樣的話,出油率會高一些,也更省力一些。

  他們這時,一邊等著大宋鐵匠把他們要的飛輪鑄好,一邊用宗申摩托車上的材料製了若乾個板夾鉗,到時候打磨齒輪等小件時很好用的。

  這個時候,宋理宗果然按照正常的歷史時間死了。

  一時間全國披孝,他們也入境隨俗,裝模做樣的和別人一樣,在門口掛了一條白布,別讓別人挑出理去。

  這個時間點是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