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與南宋同行》第37章 國家實用主義
 老狗賈似道在他的密信上說,大宋不得不與韃靼人談和了,當時韃靼人哀求不已,大宋官家心有悲憫天下之心……天下戰亂,最苦的還是百姓啊!

   張國安島主怒喝道:

   “老狗,你在放屁!韃靼人是在哀求?他們能哀求去了每年相當於一百五十萬貫錢的白銀?!求去了一百五十萬匹棉布,一百萬匹棉麻布?!”

   老狗賈似道在他的密信上說,流求之軍,血戰於韃靼,方得山東半島,以老夫私下裡來看,佔有之並非有過……大宋可以變相提供部分軍用之資,比如可以在市舶司稅,或是在過商稅和坐商稅上給與相當程度的減免,畢竟流求貨物在大宋境內好賣……

   張國安島主怒喝道:

   “老狗,你在放屁!這麽簡單的挑撥離奸技術,你當我們看不出來??

   還想以大宋市場來威脅我!!

   山東半島我們不要了,讓他們大軍北下吧!!!”

   王德發聽了半朋友的怒罵後,這時忙說:“國安,你別說氣話……山東半島布局太多了,不可隨意丟棄!”

   這當然是氣話,圍繞著山東半島的發展,那是一步接一步安排,如何能說丟了就丟了。

   張國安島主長歎了一口氣,說:“國家實用主義,沒有想到大宋也會玩出這樣的一手……那老狗定是看到我們的在山東半島的發展布局了,斷定我們不可能輕易放棄……”

   王德發也只能歎了一口氣,是啊,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所謂政治智慧!

   現在,是我們和韃靼強盜集團直面戰爭了!

   當高麗國的林衍等白眼狼同意了韃靼人的條件後,登州碼頭直接出動了了六艘戰船,帶了一千名流求衛隊隊員,直撲濟州島!

   這將是一場血戰了!

   當時他們兩艘在島外巡視,四艘直接登陸,他們要扣壓和俘虜島上的三抄別軍!

   但是,林衍這頭白眼狼他們早有對策,島上的三抄別軍早都寥寥無幾了!

   他們知道流求衛隊的海上實力強大,濟州島定是守不住,直接棄島上岸了……畢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一些,彼此太了解了。

   說實話,他們若不是急著推出自己的國王,好讓自己的人佔據重要職位掃清前朝之人,他們還真是難以在兩者間選擇,直到最後,他們考慮到大宋太遠,流求島人太少,而且讓他們心動的是,韃靼人索要的物資少了許多……所以他們有組織有預謀地撤出了濟州島。

   當時,鮑威隊長在濟州城裡跳腳大罵,他的姿勢和張國安島主非常相象。

   鮑威隊長他們連軍資什麽的都沒有得到。

   好吧,讓他們欣慰的是,濟州島上的居民,基本沒有願意和三別抄軍撤退到半島的,而且島上原來由流求島上商戶投資興建的作坊之類的財產,他們沒有動一根毛!

   若是論搶劫,這個時空,到底誰更能搶,大家心裡都有數!

   三抄別軍怕他們報復……看來雙方保留了一些面子,還沒有撕破臉皮。

   但是大宋再來這樣一招,張國安島主都氣抽抽了,好一招李代桃僵、金蟬脫殼和隔岸觀火,你看看,你們的文化傳統裡都是些什麽??

   說好的道義呢?

   王德發點上了煙鬥說:“咱們事先沒有簽訂什麽合同啊,憑啥約束人家?大宋啊,沒有想到也會有空子就鑽了……”

   “國家實用主義是交不到盟友的!個人實用主義是交不到朋友的!”

   “好啦,國安,你再說他們,他們一定也能掏出大義來辯解……拖死韃靼強盜集團的計劃正式宣布失敗了,再想別的辦法吧。”

   是啊,還能怎麽辦,大家再策劃一次。

   兩人帶著失落之情,又開始喝起了小酒,他們一點點也不怕韃靼海軍來攻打或是他們會守不住山東半島,只是覺得一項多麽完美的計劃被大宋給破壞了。

   三個點,真能活活拖死他們,可以讓他們三處都只能行添油的辦法,一時不得空閑。

   強盜集團不會建設的,等他們逼到北方漢民那些順民們個個都燈枯油幹了,再能忍的順民也只能反了!

   這一點不信大宋政府中就沒有人看出來,特別是那條賈老狗……他真的就看不明白?

   張國安島主恨恨地說:“這個民族就是中邪了,每到關鍵時候,他們從來都是選錯的一邊!

   聯金抗遼,聯韃靼人抗金,再私下裡和韃靼人談和,把我們扔出去了!

   你說大宋的腦子是不是有病?

   大航海時代裡,他們選片板不準下海;大商貿時代裡,他們選閉關鎖國;大數據時代裡,他們選……實在是沒辦法說什麽了,你找一次在重大事件裡的選擇是對的,我看看……”

   但是王德發重重吸了幾口煙後,心態看上去更好一點了。

   他說:“也別這樣悲觀,那條老狗不是也說了嘛,軍資照樣提供,從商稅上找回來不是一樣的事情嘛……”

   他明白,很可能是他的朋友認為自己被古人給耍了,太不甘心了,咱們多了幾百年的智慧呢。

   大宋做出這個選擇也是爭論很大的。

   當時,反而出現了奇怪的現象……武將們本來通過戰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他們反而大力傾向於和談,特別的呂氏軍事集團。

   文官們本來應是同意和談的,但是他們卻有很多反對和談,甚至收復北方失地的說法又出現了!

   太學裡的太學生又開始不安奮了,他們組織起人來,在禦街上演講,聲討和談!

   但是,他們沒有具體指出是聲討誰,因為不管是大宋官家也好,還是平章賈似道也好,都對他們關愛有加,生活補助給的非常高,很多窮人家子弟都感覺在臨安生活寬松一些……

   遺憾的是,他們的行為不似先前那樣能得到民眾和商家的支持……戰亂有什麽好?

   最受苦的還不是老百姓?

   戰亂了,還怎麽做生意?

   好吧,太學生們無語了,沒有了民眾的支持,他們就是街上人為安排的遊/行,實在是無聊。

   大宋重視教育文化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太學生,除免去他們的差役之外,還每月發津貼,如果學行優異,在科舉道路上還可以越次擢拔,比如直接授官,或者不需要經過省試而直接進入殿試,諸如此類。

   當然,國家的優待也不是白給的,當時太學生的學習也是鴨梨山大,從外舍生升為內舍生,內舍生升為上舍生,要經過無數次的考試,而且升等的比率又不高,壓力猜想絕不低於那面世界的高考。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享受著國家生活、經濟和從官等方面的優待,學業又那麽繁重,考試壓力又那麽大,他們最大的本事應該就是安安靜靜的讀書,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鄉、回報國家,你說是不?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宋徽宗時代以前的太學,太學生們除了有可能在自家學校院子裡高談闊論外,余下的時間,也就是埋頭讀書,應付考試,爭取科舉上的功名。

   但是這些太學生又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說是政治表現也好,說是青年熱血也好,他們對國家大政那是相當關心的。

   但是,當他們發現他們的言論不為世人所容時,他們有的灰心喪氣,有的揚長而去!

   相當一部分太學生放棄了太學生活,他們怒而投奔流求來了……這也許是張國安島主沒有想到過的結局之一。

   沒有想到的東西太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