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與南宋同行》第395章 石見國事變(上)
不知道民間是怎麽知道的,大宋的民間報紙《民聲報》突然登出了一則消息,說是大元有意向大宋售賣汴梁路這個消息頓時引發了百姓熱議。

張島主看到後大怒,這個賈老狗又在搞事!

先前,他的鴨綠江海軍基地傳來消息,說是有幾個大宋商家免費給高麗國送去了一大批戰略物資!

張島主馬上明白,這一定是賈平章的做事手段民間商人哪裡有白白送別人東西的習慣?!

當時張島主看了看那些物資報告,他自己都有些心疼,這都是白白給了高麗國,相比之下,自己倒好像是小氣了些。

不過,賈平章的這種手段,他還是讚同的,讓他們打去唄,最好拚個你死我活。

但是,《民生報》透的這個風可不對勁了,難道賈老狗又想和忽必烈私下裡媾和??

也許大宋百姓看不懂,可是賈老狗的這種方法在張島主眼裡如小兒科一般了。

先放風再實施的事情,他可見過太多了。

張島主馬上讓楊友行主編為自己寫一封密信給賈老狗,指出眼下的形勢,認為韃靼強盜們只剩下一口氣,就算是國喪期大宋不出兵,但是,只要拖下去,韃靼強盜集團很快也就會土崩瓦解,道理很簡單,他們的集團是靠著利益組成的,必然也會因為利益受損而完蛋!

切不可貪圖收回東京城之功而資敵,萬一讓他們喘過氣來,必然還會以大宋為敵!

張島主還從處世理念上,社會組織形式上分析了韃靼人絕不會與大宋為友的道理。

韃靼人天然是一切文明的敵人!

好吧,張島主認為自己把道理都說透了,看看賈老狗的反應。

賈老狗的回信表示,大宋只是行權宜之計,主要是憐惜北方漢民的生命那裡都發生大饑荒了。

盡管賈老狗在暗示大宋和大元早晚會有一戰,但是,張島主還是認為他是個人貪圖收復東京城的功勞!

張島主已經不生氣,他明白這就叫境界。

這個民族歷史上,或是歷史後比賈老狗還奇葩的決定都會出來張島主想以感天動地的方法影響他們,那真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

王德發主家說:“我們再找不出一個更好的代理人嗎?”

張島主說:“我們翻遍了歷史書,也翻遍了百官的名單,連太學生的名單都有,你看看哪個行?

文天祥那個樣子你看見了,法可主要是用在軍事上,陳宜中只會自己鑽營呂氏軍事集團種棉花上癮了,那個李庭芝、張世傑也是!

陸秀夫起點太低了,再說遇到危難只會自殺的人有啥用?!

那些七八十歲的重臣要麽太老,要麽只會以德治國!”

這是真的事實,除了賈老狗外還真找不到合適的。

張島主讓楊友行主編在《流求時報》上搬出歷史上張儀離間齊楚的故事,大講特講。

當然,他知道賈老狗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典故,自己只是做最後的努力吧。

這個時候,誰也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日本石見國又發生了事變。

先前提到過,在這個時空中,石見國本來是毫不起眼的貧窮地區。

但是,自從新東方公司的人來此處為張島主開礦後,幾年間便成了全日本赫赫有名的地方,名氣不亞於博多灣。

石見國從屬山**,是山**的八國中最西的一國。

它的東面是出雲國和備後國,西南是周防國,西是長門國,南是安藝國,北面鯨海。

該國南端的中國山地是與山陽道諸國的分界線,山脈一直延伸到海邊,只有在高津川流域形成了吉田平原。

該國自古以來就與山陽諸國交流頻繁,文化也受到鄰國出雲的影響,接受著山陰、山陽和北九州共同的影響。

該國的看護是鐮倉幕府的禦家人大內氏家族。

原本大內氏家族在山**的八國中勢力最小,經常受到安藝國的毛利家族欺負。

不過,隨著新東方公司安保部的駐入,再加上張島主背後放出日本衝鋒隊暗中支持,大內氏家族很快就硬了腰杆。

上一次平定低級武士的搔亂便是證明。

文的由看護者大內氏家族出頭,武的由新東方公司安保部借大內家族出頭。

開始時還可以,打的周邊想佔便宜的其它家族沒有脾氣。

但是,隨著石見國的名氣越來越大,終於引起了27歲的鐮倉幕府執政者北條時宗的注意。

石見國現在不僅成了全日本唯一的捕鯨之地,而且還是與流求島貿易的最大港口。

才幾年間,這裡的碼頭就成了全日本最大最繁忙的碼頭了。

流求島每年從這裡運走十萬噸級別的銀礦石,日本人不知道的是,那都是每噸含銀量最高達200克左右高品位礦石!

當然,流求島回報的是各種各樣日本需要的商品。

比如白紙,這種因為和式拉開門需要糊的必需品基本上是來多少就能賣多少。

鯨魚皮、海鹽和棉布、棉麻布,還有玉米面和雪糖。

來這裡的日本商人很狡猾,瓷器和絲綢方面的貿易,他們經過比較後,還是認為大宋出產的好,這不得不讓流求島的商人賤賣他們的粗瓷,以及木薯絲綢。

日本有傳聞說,石見國地方上的農民都能用上瓷器和穿上絲綢,這還真不算太誇張。

鐮倉初期,幕府沿用前面的執政平氏的方針,承認民間的自由貿易,日本海上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到了現在,鐮倉幕府也開始派自己的海商發展海上貿易。

日本的貿易最初由大宰府管理,指定鴻臚館前的海岸為貿易港海船入港後,朝廷優先挑選購買宮中所需之物,然後再與民間交易,價格也由政府規定。

到了鐮倉時代,有力貴族、寺院的莊園擴展到全國,而且擁有“不輸不入權”。

許多境外海商趁此機會,將船泊於莊園管轄的港口,避開大宰府,直接與莊園主進行密貿易。

比如在九州的博多灣與石見國等海岸,出現了很多以莊園為依托的秘密貿易港,而鴻臚館則漸被荒廢。

由此石見、博多、箱崎等貿易港交易繁盛,當然也會有許多海商便長期居留於此。

這是一種富了地方,窮了幕府的現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