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與南宋同行》第350章 韃靼叢林特戰隊
韃靼強盜軍隊在行軍的時候露出了他的強盜的嘴臉,他們的步兵前鋒開始強迫沿途上的一些百姓在他們大隊的前方行走!

 這倒不是想讓百姓們趟地雷,而是韃靼強盜的一貫手法,他們本來就不擅長攻城之戰,而山東地區的堡壘和鐵絲網眾多,所以,驅民眾攻城是他們的老傳統。

 沿途的百姓大為後悔,他們原本都是比較富庶的人家,這些時日一直還慶幸自己沒有因為赤貧而被驅逐出家園呢結果他們更慘,很有可能死在戰場上了!

 無數事實證明,因邪惡只是傷害了別人而慶幸自己無事的人,他的結局可能更糟!

 張德培隊長帶著三千穿著綠色軍服的隊員埋伏在一處丘陵的山頂,他看著受苦受難的百姓眼冒怒火,但是沒有行動。

 他接到的命令不是要騷擾他們,而是要在他們逃跑時攔擊他們!

 大膽地放敵人深入,力爭重創他們,而不是給他們撓癢癢!!

 韃靼強盜軍中,押後領軍的統帥是伯顏。

 他是韃靼八鄰部人。

 前文提到過,他的曾祖是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為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

 此人長於西城,至元初年奉使入朝,受大頭目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後升任同知樞密院事。

 他在軍中騎著一匹寶馬,不急不緩,面色平靜,充滿著必勝的信心。

 但是,他深自己的擔子有多重,此時大元危矣!

 南方,宋狗們趁我大元鞭長不及,又有海盜內亂,侵佔我大理,削我一臂。

 西方,伊爾汗國屢遣行者,催我大元放回他們的兵馬,說那邊的馬穆魯克人屢屢騷擾,我大元只能贈其火繩槍與火炮和黑火藥來安撫伊爾汗國。

 而察合台汗國與金帳汗國現在也略有不安。

 他只是帶著衣服被物,帶著一隊親兵來統領這隻大隊。

 臨出前,大頭目忽必烈親自來送他責任重大啊!

 先前,他接到命令後反覆研究山東地區的軍事情報,乃至海盜他們的老巢流求島也了解了不少。

 他與花不裡花長談過,深入了解流求海盜的打法,還親自從滑州城調回張弘范,聽取他的各種看法,還委以重任。

 最後,他製訂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報於大頭目忽必烈。

 大頭目忽必烈看完後大喜,連連稱讚,隨後一道道命令便下下去了。

 在宋狗們佔了大理地區時,大頭目忽必烈少有的沒有火,反而是加緊了向宋狗進奉各種物資真是英明啊,此時還不是以宋狗們為敵的時候!

 統帥伯顏的上身隨著寶馬行走的節奏而輕輕晃動,他望著一眼看不到頭的騎兵大軍,心情放松了一些。

 這支大軍的副統帥是那木罕.孛兒隻斤氏,大頭目忽必烈的第四子,皇太子真金母弟。

 當年,大頭目忽必烈與伊爾汗國合作早早平滅了窩闊台汗國,狠狠打擊了反大頭目忽必烈的勢力由此,後來他派四子那木罕領兵巡視西部地區,根本沒有遭到過規模級別的反抗。

 這一次作戰太過重要,四子那木罕及其由一些宗王貴族組成的一個傑出的參謀組皆被召回參戰,那參謀組中有脫脫木兒和那木罕的堂兄弟、蒙哥之子昔裡吉等人。

 統帥伯顏曾經想讓位於那木罕,但是被大頭目忽必烈拒絕了,他當時說:“我的四子隻可為大將,遠不及你有帥才!”

 這種信任還讓伯顏好一頓感動。

 那木罕和自己的參謀組在騎兵的大隊前領兵,一行人感到豪氣衝天。

 他們不如自己的父輩們那樣榮光,率領幾十萬大軍征西,破城數千!

 但是,現在終於來了機會,平定山東地區後,一定會趕上南征宋狗們!

 那木罕想,我大元沒有招惹他們,他們竟敢驅逐了雲南王忽哥赤,還差點殺了他!

 這個仇必報

 韃靼大軍的行軍路線很簡單,他們直接向著山東地區的西南部挺進,避開了山東地區中部的丘陵地帶。

 他們的前鋒營每到一處河流便開始扎木排,為大軍過河做好準備。

 在統帥伯顏的指揮下,韃靼大軍的準備很充分,加上沿途沒受到什麽騷擾,很快就接近了流求海盜的防禦區。

 這時統帥伯顏下令,要求安營扎寨,放到探馬,二十四小時巡視。

 副統帥那木罕親自詢問為何不馬上進攻海盜們,統帥伯顏笑了,說,等著我們的奇兵抵達後再說。

 那木罕在韃靼語中是河流緩慢的意思,也指的是人老實。

 但是現在看來,他還是太年輕啊!

 副統帥那木罕真的心急了,認為完全可以先放那些漢狗們衝擊一下,也好看看他們的實力。

 統帥伯顏聽了後說,再等兩日,按約好的時間出擊這已經是計劃中的安排。

 副統帥那木罕見勸不了他,隻好怏怏不樂地帶著他的參謀組走了。

 他的參謀組中,他最看重的是脫脫木兒。

 脫脫木兒看出他的不高興,便說:“大汗老了,派出的主帥也老了草原上只有年輕的雄鷹才會有更高的眼光!”

 副統帥那木罕歎了一口氣,沒有說什麽。

 他沒有注意到,脫脫木兒和那木罕的堂兄弟、蒙哥之子昔裡吉悄悄對視了一眼。

 統帥伯顏所說的奇兵是指他命令張弘范帶著精心挑出的五千人,要悄悄翻過山東地區中部的丘陵地帶,直接插到海盜防禦地區的後方,以破壞他們的後勤輜重為主,襲擊他們的守衛背後為輔!

 誰說韃靼人不會用步兵?誰說他們不會用叢林特戰戰術?!

 大頭目忽必烈當年遠征大理國時,就使用過了!

 當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親征大理國,他們三路大軍一路經過艱難險阻渡過了大渡河、金沙江兩道天險,以及無數的“蠻夷”部族所形成的緩衝區域,出現在蒼山洱海之間。

 卻在羊苴咩城下被阻。

 經南詔大理國近5oo年經營的羊苴咩城,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從戰略上說,韃靼大軍並無十分把握攻佔此城。

 回想唐朝天寶年間,唐軍就曾攻至城下,最後卻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雖有兵臨城下之優勢,但忽必烈並不急於攻城,他認為如果能兵不血刃,訂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

 於是忽必烈派遣玉律術、王君侯、王鑒三位特使入城,招諭大理國段氏出降。但大理國段氏、高氏君臣卻頗為自信,他們殺了韃靼使臣,絲毫不理會忽必烈的招降。

 國王段興智、相國高泰祥引兵出戰,與韃靼大軍大戰於羊苴咩城下。

 面對堅固的城池和高昂的士氣,確實一時攻城難克,損失慘重。

 忽必烈決定再遣使臣招諭大理國君臣,勸其出降,結果大理國連續三次斷然拒絕投降,有種你就破我羊苴咩城,連大唐軍隊都敗戰於此!

 那時,忽必烈突奇想,他選出五千勇士組成一支叢林特戰部隊,繞道蒼山西坡,由西向東翻越蒼山。

 這支叢林特戰部隊,十之八九死在蒼山之上,但最終完成使命,存活下來的五百多人在蒼山上組成一支奇兵,軍旗招展,鼓號齊鳴,由山頂直衝而下,突入城中。

 大理國君臣被這種“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氣勢所逼, 棄城而逃,退守姚州、善闡。

 此次軍事行動,是自南詔統一洱海地區以來,外部軍事力量第一次攻入羊苴咩城,南詔大理國整個國防體系被韃靼鐵騎踏破!

 統帥伯顏的戰術安排一如大頭目忽必烈先前的戰例,難怪他會大喜不已。

 但是,歷史會重演嗎?!

 張弘范領著五千矯健之兵,艱難的在丘陵地區翻山越嶺。

 鮑威大隊長他們絕對沒有注意到這個方向他們的軍事地圖上可以看出,對於北部山區,他們連一點點的防禦標志也沒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